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蒙  杨景和 《应用化学》2011,28(1):101-106
报道了一种灵敏检测叶酸的荧光新方法。 在叶酸-KMnO4-Eu3+-H2O2体系中,以pH=4.7的乙酸-乙酸钠(浓度为0.2 mol/L)为缓冲溶液,利用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将叶酸氧化形成蝶呤-6-羧酸,与Eu3+配位成配合物,该配合物被激发后,蝶呤-6-羧酸通过分子内能量转移将吸收的能量传递到Eu3+,从而发射出Eu3+的特征荧光。 在4×10-8~4×10-5 mol/L范围内,Eu3+的荧光强度与叶酸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02,检测限达到1.2×10-8 mol/L。 用于实际样品中叶酸的检测,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高锰酸钾氧化—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片剂中叶酸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欣  黄汉国 《分析化学》2000,28(11):1406-1409
以KMnO4为氧化剂,在PH4.2,80℃水浴条件下,以289nm为激发波长,在440nm处测定叶酸氧化产物喋呤-6-羧酸的荧光强度,从而间接测定叶酸的含量,叶酸的检测限为0.74μg/L,较直接荧光法测定叶酸的灵敏度提高了12.5wuk。利用本法测定叶酸片剂的含量,回收率为103.3%-114.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8%。  相似文献   

3.
有机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是本科生阶段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虽然现有的教学实验内容已十分丰富与完善,但缺少两者之间的融合以及与科研领域的联系。针对上述不足,我们将科学研究前沿和热点的荧光检测技术引入教学实践。实验通过对BODIPY (氟硼二吡咯)荧光染料结构的设计改良,合成一种具有快速响应、选择性高和灵敏度好的新型次氯酸荧光探针,对荧光探针结构进行表征,并测定荧光探针的荧光性质。通过对探针结构与荧光性质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学生荧光发光原理的理解。实验内容涵盖有机合成、产物仪器表征、光谱分析等方面,综合性强且易于学生操作。教学实践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维生素B2作为荧光探针,基于荧光猝灭法对叶酸进行了定量检测,考察了维生素B2浓度、激发波长、反应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反应时间为8 min,叶酸浓度在1.5×10-6~1.0×10-5mol/L范围内,其线性回归方程为F0/F=0.6838+0.214 c(×10-6mol/L),相关系数和检测限分别为0.9988和6.7×10-7mol/L。  相似文献   

5.
在模拟动物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叶酸同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相互作用;根据双对数方程求出了不同温度下两者反应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表明:叶酸能导致氨基酸的荧光猝灭,三种氨基酸的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从相应的热力学参数可知,色氨酸和酪氨酸与叶酸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而苯丙氨酸与叶酸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纳米TiO2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可将几乎没有荧光的叶酸(FA)氧化为有超强荧光的物质,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催化氧化的高灵敏度荧光衍生法用于叶酸的分析检测.在优化的条件下,该方法用于叶酸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01~1.300 mg/L,检出限(S/N=3)低至0.348 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0.87%(n=10).所...  相似文献   

7.
微乳液增敏催化荧光光度法测定叶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在微乳液介质中,当pH=3.5,以353 nm为激发波长,444 nm为发射波长,在该波长处测定钯(Ⅱ)作为催化剂催化KIO4与叶酸之间反应的荧光强度,从而间接测定叶酸的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测定叶酸的线性范围为1.0×10-6~6.0×10-5 mol/L,检出限为1.0×10-7 mol/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20%,加标回收率在97%~105%范围内.CTMAB微乳液的引入可提高体系的灵敏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可直接用于各种样品中叶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基于碳量子点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叶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 7.3磷酸盐缓冲介质中,通过静电作用,叶酸能猝灭碳量子点在384 nm处的荧光。其猝灭的荧光信号强度与叶酸浓度呈一定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检测叶酸的荧光分光光度法。线性范围为0.025~2.0μmol/L,相关系数为0.9947,检出限为2.5 nmol/L。表征了体系的荧光光谱,吸收光谱及荧光寿命,探讨了体系的反应机理,优化了实验条件。本方法用于模拟血清中叶酸含量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7.3%~101.6%,RSD≤4.9%。  相似文献   

9.
铽-环丙沙星稀土敏化荧光猝灭法测定叶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5.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铽(与环丙沙星反应形成1∶2的稳定络合物,其最佳激发、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330nm、λem=545nm。在该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叶酸溶液,铽(与环丙沙星络合物的激发、发射波长位置不变,但荧光强度下降。利用这一现象,建立了简单、快速、灵敏的测定叶酸的荧光分析方法。该方法保持了叶酸结构的完整性,叶酸浓度在22~880μg/L范围内符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7.8μg/L。用于片剂及胶囊中叶酸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6次平行测定该方法回收率为93.7%~107.9%,相对标准偏差为0.38%~2.8%。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菠萝蛋白酶为模板,水合联氨为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能发射橙色荧光的菠萝蛋白酶铜纳米簇(Bro-CuNCs),该Bro-CuNCs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25 nm和585 nm,基于Bro-CuNCs和叶酸之间的内滤效应(IFE),叶酸可导致Bro-CuNCs的荧光发生猝灭。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叶酸在5.0×10-8~2.0×10-6 mol·L-1的浓度范围内与荧光猝灭度ΔF/F0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F/F0=1.56c(0.1μM)+0.046,相关系数r=0.9980,检出限为1.85×10-8 mol·L-1,加标回收率介于98.3%~103.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4.0%,说明该方法准确度好,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11.
刘欣  黄汉国 《分析化学》2003,31(10):1275-1275
1 引  言叶酸 (PGA)在水溶液体系中能与Cu2 +、Zn2 +、Co2 +、Ni2 +等金属离子形成O、N型五元环络合物。文献曾报道PGA与Y3 +和镧系元素可形成配位比为 2∶3的微溶于水并含有 15个结晶水的非晶态水合物 ,但PGA与稀土元素形成可溶性络合物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前文曾详细研究了KMnO4或H2 O2 氧化PGA的最佳条件和荧光特性 ,建立了测定PGA的荧光分析法。继而认为PGA被氧化后发生断链 ,减小了空间位阻 ,可能与某些稀土离子形成O、N型五元环荧光性络合物。因此 ,本文详细研究了PGA氧化产物与稀土离子形成络合物的最佳条件及其荧光…  相似文献   

12.
傅丽 《分子科学学报》2011,27(3):185-188
研究了吖啶橙(AO)与罗丹明B(RB)间发生能量转移的最佳条件,在pH=6.8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介质中,AO-RB间发生有效能量转移,使RB荧光大大增强,叶酸(FA)的加入使能量转移体系的RB的荧光强度降低,即发生猝灭.以此建立了利用AO-RB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  相似文献   

13.
刘欣  黄汉国 《分析化学》2002,30(8):1018-1018
1 引  言作者曾开发出KMnO4 氧化 荧光分析法测定片剂中叶酸 (PGA)含量的荧光新体系。该法通过测定PGA的氧化产物蝶呤 6 羧酸的荧光强度 ,间接测定了PGA的含量。考虑到用H2 O2 氧化PGA ,分析其氧化产物蝶呤 6 甲醛的结构 ,也是强荧光性物质 ,也有可能用荧光测定法。为此本文详细研究了在NaAc HAc和NH4 Cl NH3·H2 O不同缓冲溶液中H2 O2 氧化PGA的最佳条件和荧光特性 ,PGA的检测限分别为 5 .2 μg/L(pH 5 .0 )、6.8μg/L (pH 10 .5 0 ) ,前者最佳pH范围较宽 ,抗干扰能力也明显强于…  相似文献   

14.
用荧光光度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金属离子Ca2+、Cu2+和Zn2+对叶酸(F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酸及金属离子均导致BSA的内源荧光猝灭,根据Stern-Volmer方程得到的荧光猝灭常数,可判断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由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参数熵变ΔS和Gibbs自由能ΔG得出:推断无金属离子存在时,FA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为静电作用力;在Ca2+的存在下,FA对BSA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与范德华力;Cu2+和Zn2+存在下,FA对BSA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3种金属离子的参与都使得FA与BSA结合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发生了的变化,但结合位点数仍维持在1左右。  相似文献   

15.
米程 《大学化学》2016,31(11):81-82
阐释了反斯托克斯光的发光原理.根据荧光的定义,得出反斯托克斯光不属于荧光的结论.指出了仪器分析课程中存在的概念性错误,简要分析了错误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柠檬酸为原料通过脱水缩合的方法合成荧光石墨烯量子点,结合透射电镜、红外及荧光光谱仪对其结构、组成及性能进行表征,并利用过渡金属离子与石墨烯量子点之间的电子转移作用、乙二胺四乙酸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络合作用使其发生荧光淬灭与恢复,实现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关”与“开”的设计,并总结出过渡金属离子电子结构与荧光开关之间的作用规律。将实验教学与前沿研究紧密结合,涵盖了材料合成、表征和性能研究等3方面的内容,内容丰富、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实验技能,并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点击化学偶联法对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进行叶酸功能化修饰,构建了一种叶酸受体靶向的荧光纳米探针,并成功用于肿瘤细胞的成像研究.首先通过St?ber法制备包裹钌联吡啶的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RSiNPs),然后利用叠氮化硅烷偶联剂(Az-PTES)的水解反应在其表面引入叠氮基团,最后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将炔丙基叶酸衍生物偶联到粒子表面.利用红外光谱对其偶联前后的叠氮基特征峰(2105 cm-1)进行表征,证实了叶酸功能化的荧光纳米探针(RSiNPs-Folate)已被成功制备.在生理pH条件下,以458 nm为激发波长,RSiNPs-Folate在601 nm处发射较强的红色荧光,且光稳定性较好.细胞成像结果表明,这种叶酸受体靶向的荧光纳米探针能够有效地标记叶酸受体呈阳性的人宫颈癌细胞(HeLa),而叶酸受体呈阴性的人肺癌细胞(A549)未观察到明显的荧光.叶酸竞争性结合实验证明了这种叶酸受体介导的肿瘤细胞成像机制.此探针能够实现混合细胞体系中HeLa细胞的选择性识别与荧光成像.与酰胺化反应偶联叶酸相比,这种点击功能化的纳米探针的合成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可用于不同肿瘤细胞的荧光标记与成像.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催化氧化荧光法间接测定叶酸的新方法。在pH5.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Co2+催化KIO4氧化叶酸产生强荧光,以262 nm为激发波长,在445 nm处测定叶酸的氧化产物蝶呤-6-羧酸的荧光强度,研究了反应的适宜条件及动力学参数,并探讨了反应机理。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叶酸浓度在1.0×10-8~1.0×10-5mol/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IF=10.82c(μmol/L)+2.867,相关系数r=0.998 5,方法的检出限为5×10-9mol/L。对5×10-7mol/L叶酸标准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该法使用Co2+为催化剂,大大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方法用于蔬菜中叶酸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3%~104%,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98%~2.1%,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本着节约的原则,把实验室现有的高压输液泵、紫外光谱仪联接起来,组成一套简易的高压液相色谱装置。此装置虽只能部分代替HPLC仪,但用于本科生教学却很直观,便于学生学习操作。  相似文献   

20.
对酞菁类化合物与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从而探索其光敏作用机制[1].荧光各向异性法是研究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2].本文将荧光各向异性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由光敏剂四磺基铝酞菁(AlS4Pc)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组成的体系,考察了AlS4Pc的荧光各向异性随酸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BSA对AlS4Pc有较强的结合能力,提示血清白蛋白对酞菁类光敏剂可起到储存和转运的作用.1 实验部分1.1 试剂及仪器 四磺基铝酞菁的合成与纯化参照文献[3]方法进行.产物经聚酰胺层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