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古代宋、元时期的著名数学家朱世杰在他著的《四元玉鉴》一书中有这样一首诗:我有一壶酒,携着游春走.遇店添一倍,逢友饮斗酒.店友经三处,没了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当有多少酒?这首诗是一道数学题,为了题意更清楚,后来有人将它改编为下面的形式:李白无事街上走,提壶去买酒.  相似文献   

2.
<正>一、古代歌诀与计算方法、工具的产生从古至今,畴人账房先生(会计)在长期的记账算账和管理财务工作实践中,有大量的计算工作。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发明了多种计算方法和工具。在我国古代算术书中,用歌诀提出的算题算法很多:《李白沽酒》:李白无事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壶中原有多少酒。南宋杨辉《日用算法》(1262年)中的"化零歌":  相似文献   

3.
诗歌,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缜密.若能将枯燥的数学问题化为美妙的诗歌,读来琅琅上口,那么学习数学将是一件多快乐的事情啊!现举几例:例1宋朝理学家邵雍有一首《蒙学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歌用十个数字描绘出了乡村景色,是儿童学习一到十计数的启蒙诗,是最早的数学方面的科普诗歌.  相似文献   

4.
从古到今,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一”字诗,诗中连用了十个“一”,不但不枯燥,反而更有节奏感和循环往复的旋律美,很受大众的喜爱,现采撷几首,与同学们共欣赏.  相似文献   

5.
英国诗人浦普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宇宙和自然的规律隐藏在黑夜里,神说:‘让牛顿降生吧!’一切都是光明.”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牛顿坐在苹果树下,看见一个苹果掉落下来,于是他想,这个苹果为什么不往天上飞而是往下掉呢,肯定地下有一种引力.由这件人人都熟视无睹的小  相似文献   

6.
<正>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喜交友,性嗜酒,酷爱饮酒作诗,其诗歌创作和酒有着很大的渊源,他的很多诗词里都包含有酒,因此也被后人称为"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便是佐证.  相似文献   

7.
80年代初,湘江之畔有位风华正茂农家才子,名叫钱宗仁,又一次遇到了绝境,求告无门。与之素不相识的西北大学刘书琴教授(1909~1994)挺身而出,四处呼号。刘书琴教授曾赠钱宗仁诗一首:  相似文献   

8.
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他自少年时代就有了“喝遍天下美酒,写尽人间诗篇”的伟大抱负.杜甫有诗赞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相似文献   

9.
于湖居士“算盘诗” 1963年5月,作者在原北京图书馆阅读南宋词人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1132—1170)《于湖居士文集》卷八时,无意中发现载有一首五言算盘诗:  相似文献   

10.
"翦管术"即孙子的"物不知数",首见于《孙子算经》卷下,这类问题,颇具猜谜味道,解法巧妙,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广,宋周密(1232—1298)《志雅堂杂钞》(1290)卷下称之为"鬼谷算"、"隔墙算",并有一首影射此问题解法的诗:  相似文献   

11.
智趣园     
数字入联欣赏(三) 冰冷酒一点二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一天,乾隆乔装打扮,与侍臣张玉书去酒楼饮酒。席间,乾隆乘酒兴与旁边一名歌女谈论诗文,并命张玉书赐酒。不巧酒壶已空,只滴出几点。歌女见状,笑着说出上联“冰冷酒一点二点三点”,请乾隆对下联。这上联中,“一点二点三点”几字既形容壶中缺酒的实景,又表明联中“冰(氷)、冷、酒”三字的傍旁,异常奇趣。乾隆无以为对。幸好此时进来一个卖花人,手抱鲜花。张玉书眼见,灵机一动,代对出“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这下联中,以数字百千万对数字一二三,“百头千头万(萬)头”既描述所见花的数量,又说出了联中“丁、香、花”三字的字头,非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在文[1]中看到了有趣的"空瓶换酒"问题.某酒厂公开登报声称:凡是购买本厂名酒者,可用3只空瓶来换1瓶酒,决不食言.于是就有这样的问题:某顾客买了10瓶酒,喝完之后就拿着空瓶去换酒,如此反复,请问他一共可以喝多少瓶酒?此问题扳着手指头算算就行,10瓶酒喝完后就有10只空瓶,拿9只空瓶换回3瓶酒,  相似文献   

13.
本文定义了Fuzzy自反关系中的不动点、首元和拟首元等概念,获得了不动点与首元和拟首元间的若干性质,最后给出了D_R上n首元关系R的λ-截关系的概念,并得到了n首元关系的λ-截关系集合中R_λ~((n))的个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杨帆 《中学生数学》2010,(11):25-25
在小学的语文课上我们就学过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著名诗词《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的前两句以豪迈的手笔勾画出了黄河和中条山的苍茫雄浑气势,  相似文献   

15.
<正>1926年4月,一位少年在扶轮中学的校刊上发表了一首新诗——《不做纸鸢儿》.诗的内容是这样的:纸鸢啊纸鸢!我羡你高举空中,可是你为什么东吹西荡地不自在?莫非是上受微风的吹动,下受麻线的牵扯,所以不能平青云而直上,向平阳而直下.但是可怜的你!为  相似文献   

16.
《大学数学》2020,(1):1-5
设F_q为q元有限域,其中q是素数p的幂,设n是一个正整数.F_q上一个n次首一多项式f(x)的迹定义为x~(n-1)的系数.令N_q(n,t)表示F_q上迹为t∈F_q的n次首一不可约多项式的个数.基于给定多项式的普通分解与其线性化q-相伴式的符号分解之间的关系,本文给出了一种计算N_q(n,t)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二元函数求最值 ,线线组成可行域 .平移直线得优解 ,寻值思想方法灵 .目标函数斜截式 ,数形结合找最值 . 实际问题线性化 ,价值择优属于“你” .线性规划(诗一首)$湖南省衡阳县职业中专@彭国庆!421200  相似文献   

18.
人生在世能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学了几何值几何不学几何又几何这是一首打油诗.事情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次四川大学招生考试《几何》,有一名考生不会答题,竟在考卷上写了这首打油诗交卷.按照当时的招生规定,有一科得零分者不予录取.当时向先乔先生看了这首打油诗后说:“此生《几何》差且意志消沉,殊不足取;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在各地中考数学试卷中 ,涌现出一批与语文、地理、历史、生物、政治、物理、化学、医学和体育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新题型 .由于这类跨学科的综合试题 ,不仅格调清新、设计优美、个性独特、富有创意 ,而且能有效地考查学生适应新问题、接受新知识、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倍受师生的青睐和喜爱 .下面就以 2 0 0 3年全国部分省市中考数学试题为例 ,分类将其解法评析介绍如下 ,供初三师生教与学时参考 .一、在数学考题中渗透语文知识例 1  2 0 0 1年 4月 1 3日 ,江泽民主席在古巴访问时 ,曾向卡斯特罗主席赠送了他亲笔书写的七绝一首 .现借用江主席这首诗中的 2 8个字编一个地名谜 .先将这首诗编号如下 :朝辞华夏彩云间 ,万里南美十日还 .1 2 3 45 67891 0 1 1 1 2 1 3 1 4隔岸风声狂带雨 ,青松傲骨定如山 .1 5 1 61 71 81 92 0 2 1 2 2 2 3 2 42 5 2 62 72 8  请你从中选出二字组成一地名 ,但需满足下列条件 :( 1 )第一字编号为2 0 0 3 3 2 0 0 3 62 0 0 3 92 ...  相似文献   

20.
题记:每一只中国算盘,都有一个精美的故事;每一个算盘故事,都是一首韵味奇特的诗——八珠石壶南通珠算博物馆藏有一只江苏宜兴"陶泓斋"创制的名曰‘八珠石壶’的紫砂工艺茶壶,全壶由八颗算珠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