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n为正整数,记rn=m ax{正整数m:可将集合{1,2,…,m}分为n个子集,使得在每一子集中方程xy=z(x>1,y>1)均无解}.高楠和刘红艳(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5,35(5):151—152)给出了rn的一个下界估计rn n9,并猜测对任意给定的正整数k,当n充分大时有rn nk.本文对此猜测给以肯定回答,并证明了如下更强的结论:对任意给定的正整数k 4,当n>3k时有rn n2k+1.  相似文献   

2.
3.
4.
李严实 《数学通报》2012,51(4):45-46
文[1]给出了不等式:设a,b>0,0<λ≤2,则(√a/a+λb)+(√b/b+λa)≤2/(√1+λ)…………………(1) 文[2]类比给出了不等式:a,b>0,0<λ≤3,则3(√a/a+λb)+3(√b+b+λb)≤2/3(√1+λ)……………(2) 文[2]猜想:a,b>0,n≥2,n∈N,0<λ≤n,则n(√a/a+λb)+n(√b+b+λa)≤2/n(√1+λ)……………(3) 文[2]只给出不等式(2)的微分法证明,未能给出初等证明,并指出如何给出初等证明是一个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本文将给出不等式(2)、(3)的一个初等证明;因为要用到不等式(1)证明过程中的一个结论,所以,先证不等式(1).  相似文献   

5.
与数列有关的不等式证明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通过对两道试题的解法探究,介绍证明这类数列不等式的方法和策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数列不等式如果一边是和或者积的形式,常用放缩法或者数学归纳法来证明.但是放缩法技巧性较强,学生难于把握;而数学归纳法操作上比较机械,学生熟悉方法后对优化思维无太大好处.这里介绍另外一种证明此类不等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数列不等式的证明集知识、方法、能力于一体,能综合反映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意识,因而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大难点.这类问题极具选拔功能,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下面针对2012年广东高考(理)19题的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8.
1问题1(《数学通报》2010年7月问题1861)如图1自△ABC的顶点A引两条射线AX,AY.分别交BC于点X,Y.且BX·BY/CX·CY=AB2/AC2证明:∠BAX=∠CAY在《数学通报》2010年8期的问题提供人给出的解答,先是利用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结合已知,得到一个三角函数关系式,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和差化积,积化和差,最终证明∠BAX=∠CAY.  相似文献   

9.
勾股定理是数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定理,几乎所有拥有古代文化的民族和国家都对勾股定理有所研究,古今中外许多人孜孜不倦地寻找证明它的方法,2000多年来,人们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它的证明方法多达300多种.关于勾股定理的初始教学,教材大多通过拼图(如赵爽线图)用面积法加以证明的,“300多种证法”的说法也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但后续学习过程却不见其它证法,让学生颇感失望甚至对证法的多样性产生怀疑.教学实践中,笔者接触到几道典型课本习题,通过对这几道习题解法的探究,可引导学生发现勾股定理的再证明方法,借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0.
陶增元 《数学通报》2012,51(4):19-21
1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在总体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  相似文献   

11.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当今不少教育工作者探索的课题,培养创新精神的核心和关键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在习题教学中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国涛 《中学生数学》2009,(10):15-16,10
在高三数学试题中,往往遇到有关数列不等式的证明,因这类题目涉及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可有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倍受命题人青睐.对学生而言遇到这类问题往往不知所措.不能联想到用我们所学的不等式知识解决,而造成思维受阻.因此,笔者总结归纳了几种放缩法证明不等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把证明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根据观察、实验的结果,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首先得出猜想,然后再进行证明,组织学生探索证明的不同思路,并进行适当的比较和讨论,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石盛松 《数学通讯》2012,(Z4):55-57
笔者在解一道高考题时,对考题及教材中的一道习题经过一番探究,发现类似的恒等问题有很多.对其探索过程而言,笔者觉得对同学们今后的探究学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于是将其整理成文,供读者阅读参考.题目1(2012年福建文科)某同学在一次研  相似文献   

15.
题已知,如图1,正方形ABCD,BE=BD,CE∥BD,BE交CD于点F.求证:DE=DF.这是2011年四川省初二年级联赛决赛的压轴题.此题证法入口较多,难度不大,是考察学生能力的难得佳题之一.本文将给出几种常规简单的证法,同时给出几个引申结果,供欣赏  相似文献   

16.
一、缘起——数学优生的课间求教八年级学生小A数学成绩一向比较好,头脑灵活,常做一些课外习题.一日课间,小A拿了如下一道几何证明题来求教.题目:如图1,已知荀ABCD中,E是AB中点,F是BC中点,求  相似文献   

17.
(1+1/n)^n在高等数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式子,体现在两个重要极限之一“limn→∞(1+1/n)^n=e”,这个式子也往往被中学命题人看重而使之下放,考查学生构造法证明不等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该文作者利用几个特殊的情况下所得结果得到一个一般性的猜测,然后得到了原问题的答案.事实上,这个猜测严格来讲是需要证明的,例如可用数学归纳法等证明,初中学生虽难以完成,但仍知道其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平面几何中最重要的三个定理之一.鉴于它的重要性,也是各级各类研究课常见的课题.通过现场听课和查阅文献,发现:大部分教师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生从拼图操作实验中获得证明的思路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而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大多都是通过“实物拼图一留下痕迹一抽象图形一理解图形变化一分析提升”的途径获得.  相似文献   

20.
在人教版以往的教材中有许多经典习题,它们不仅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思维水平的高低,同时题目本身还具有十分广阔的拓展空间,可以说这些习题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了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