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胡芳 《中学数学》2012,(2):18-19
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材内容特点,编制的课堂教与学的方案和教学使用素材.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教与学生的课堂学习准备好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源.学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教育思想出现了转变,开始逐渐重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不再推崇以教师为主体的单方面传输教学,而是希望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去学会自学,将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本文中结合教学经历,探究出了一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策略,有效帮助学生达成能力的提升,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高中数学新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强调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要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等.那么,我们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新课标,切实开展探究性学习?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实践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1]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由以前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改革不仅需要教师观念上的转变,同时也对教师的引导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成为课堂有效的引导者?这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下面仅就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在课堂引导中应该注意的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体会和建议,以供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学生在学习进程中,难免有一些困惑和错误,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数学知识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必须基于学生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才能起作用.由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标准要求改变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师对学生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的学习的“导”;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获取知识;重视从问题出发,设计以解决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活动.带着这样的理念,笔者上了一节“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组内研讨课,课后反思,感慨颇多.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珠心算教师的角色也应逐步实现下列十个转变: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数学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背逐步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抒和研究者,而学生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币嘎,教师必须适应新课程要求,改变教学观念。转变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学科教学中帮助学生实施自主学习,倡导发现性学习,  相似文献   

9.
小组合作又称为合作学习,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征、能力倾向或性别等差异组合成3~6人的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实现每个成员的预期学习目标.这种方式绕开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由教师单向的授课转变为师生、生生间更多的合作与交流,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学,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了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与成长.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错误是每个学习者难免会碰到的,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他人纠正各种错误,是每个师生都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大举措,其目标是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收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从"灌输"知识的泥潭中走出来,投入到"培养"学生能力的新理念下的教育中去。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教学要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相似文献   

11.
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庆 《数学通报》2007,46(6):39-42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因此教师在新概念形成的教学中,我们主张用建构主义学习观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教师要根据学习者自己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也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正常现象.正如布鲁纳所言: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当一些关键性的、有普遍意义的错误被教师及时捕捉并经提炼成为学生新的学习资源,使它在课堂上被有效利用时,就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利用这一资源.  相似文献   

13.
赵华生 《中学数学》2012,(10):33-34
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课程标准中的主线,对学生来说,要实现由被动式、模仿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创新式学习,并且需要终身主动创新地学习,数学中考指挥棒正是达成上述要求的一种根本性途径那么新中考中哪些试题是在创新能力中具有突出作用呢?现把近年来中考中出现的新题型做一归纳,希望能对同学们的中考复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当下,随着新课改的推动,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忽视作业订正的实效性.作业作为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还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作业订正则是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通过反思与修正,完善学生的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高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订正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学习手段,学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订正,帮助学生及时转变自己的思维与解题思路,进而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希望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教师提供的数学问题,更期待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质疑、发散、联系、猜想提出新的数学问题.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促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还能使他们扎实牢固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完善知识结构,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老师奉送给学生真理,一个好老师则教学生发现真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相似文献   

17.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建立纠错本,以便积累错误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说,纠错本的建立对于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其实,不仅学生要有自己的纠错本,教师也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  相似文献   

18.
正《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标准要求改变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  相似文献   

19.
李建明 《数学通报》2008,47(2):47-48,52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新的历史责任.新课改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强调探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20.
刘春艳 《数学通报》2004,(10):12-13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就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涉及具体的学习方法、策略,还应包括其学习是否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基本特征.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