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邵春霞 《中学数学》2012,(11):26-2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人数A版数学选修2-3第一章第一节内容.这两个原理是本章的重点基础知识,一方面它为后面学习排列、组合、随机变量的概率等内容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是学习排列组合e的基础;另一方面它的结论与其基本思想方法在解决本章应用问题时有许多直接应用,因此,它理应成为我们重点把握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
王宇 《数学之友》2022,(15):31-33
SOLO译为“可观察到学习结果的结构”,它是由澳大利亚教育心理学家约翰·比格斯提出的一种质性评价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本文主要结合了目前高中对基本计数原理的学习,就SOLO理论对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2006年,“情境·问题”的教学理念被提出,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课标和新教材,笔者进行了深度学习的课堂实践,探索出“情境—问题—探究—迁移—反思”的课堂学习路径,并以“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为例,对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李玲 《数学通讯》2004,(11M):14-14
在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的教学中,人们设计了多种应有模型去帮助学生深刻领会两个原理的本质及其应用价值。本文将以计算机中程序模块的测试为背景提供解释这两个原理的几个模型,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听到要开设一节“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的南京市公开课的时候,我们很踌躇,因为非常担心这个内容能否上出什么新意来.我们先找了一些比较时髦的例题进行了教学的难易加工和情境设置,但是按照先引入原理再例题讲解的思路,总觉得缺少什么,没有创作的激情和灵感的冲动.考虑到笔者所带的教学班级是文科重点班,学生热爱写作,思维活跃,数学基本功比较扎实,也有小组合作学习的经历,因此我们尝试着借鉴文学创作的一些手法进行一次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计数原理     
黄俊奎 《数学通讯》2012,(Z1):105-108
1.本单元重、难点分析本单元的重点是: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组合的意义及排列数、组合数的计算公式,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本单元的难点是:正确运用两个计数原理以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数学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中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本小节共需4课时,这节课是第一课时.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这两个计数原理是人们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基本规律.它们不仅是推导本章1.2排列与组合中排列数、组合数计算公式的依据,也是求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思想,且教材将排列、组合及二项式定理的研究都作为两个计数原理的典型应用而设置的.可见,其基本思想方法贯穿本章内容的始终,因而,它们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视频车辆分类与计数的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左静  窦祥胜 《运筹与管理》2020,29(1):124-130
由于受形态变化、光照变化、视觉碰撞和视觉模糊的影响,基于监控视频的车辆分类和计数一直都是待解决的复杂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新的模型来更好的提取前景。详细来讲,在初次前景提取中,建立模型判断是否存在车辆碰撞,对存在碰撞的车辆通过灰度空间双阀值和YCbCr图像空间处理后,对前景进行更准确的再提取。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碰撞车辆,定义间隙特征向量将车辆分割问题转换为寻找分割点的优化问题,从而给出高效的车辆分割算法,对发生碰撞的车辆进行准确分割。之后利用神经网络对车辆分类,并设计一种基于已正确对碰撞车辆分割的算法对车辆计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在视频车辆的分类和计数中取得优异的表现,并且数据处理速度能够满足及时性。比起人为计算车流量或建立三维模型等进行分析车辆碰撞情况下的车辆分类与计数,此方法兼顾了准确性与时效性,效率提高,成本减少。  相似文献   

9.
集合与简易逻辑在中学数学中起到基础性和工具性作用,应用集合的思想分析和认识数学问题,可以更深刻地揭示问题的本质.因此,集合与简易逻辑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解题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下面就一些常见错误分类辨析如下,供大家参考.一、未弄清集合的有关概念例1设集合M可表示为m,mn,1,也可以表示为m2,mn,0,求m、n的值.错解∵m,mn,1={m2,m+n,0},∴0∈m,mn,1.而m≠0,得mn=0,即n=0.于是{m,0,1}={m2,m,0},∴m2=1,即m=±1.辨析m=1,n=0时,集合{m2,m+n,0}就写成了{1,1,0},由集合的概念知,这是错误的.解这类问题,一定要把所得值代入集合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