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稳定自由基存在下苯乙烯聚合的加速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稳定自由基存在下苯乙烯的活性聚合,发现在β-酮酸酯-乙酰乙酸乙酯,乙二酸二乙酯,1,3-二酮-乙酰丙酮的少量存在下,苯乙烯聚合速率显著增加,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在布较窄。而乙酰丙酮较大量存在下,聚苯乙烯分散性稍微变宽。  相似文献   

2.
稳定自由基存在下苯乙烯聚合的加速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稳定自由基存在下苯乙烯的活性聚合,发现在β-酮酸酯[乙酰乙酸乙酯(AAE),乙二酸二乙酯(DEM)],1,3-二酮[乙酰丙酮(AAT)]及强酸酐[三氟乙酸酐(TFA)]的少量存在下,苯乙烯聚合速率显著增加,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较窄。而有机强酸[氯乙酸(CAA),溴乙酸(BAA),2,4,6-三硝基苯酚(TNP)]并不提高聚合速率。  相似文献   

3.
TEMPO存在下丙二腈对苯乙烯聚合的加速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少量丙二腈存在下,苯乙烯在稳定自由基TEMPO作用下的聚合速率显著增加,分子量分布较窄,且随转化率增大而增大,具有活性聚合特征.丙二腈与TEMPO的摩尔比在4:1时加速效果较好,在125℃下聚合1h转化率可达到70%,分子量可达到105,且反应温度降低到110℃.1HNMR分析表明,丙二腈在反应中起催化剂作用,通过削弱碳氮键可以提高转化速度,还可明显降低聚合温度.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稳定自由基存在下苯乙烯的活性聚合。发现在2,2'-联吡啶的存在下,苯乙烯聚合的分子量控制效果提高,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较窄。在与丙二腈共同作用时,可在4h内达到85%的转化率,分子量分布在1.5以下,分子量控制误差在20%以下。设计分子量在10,000~90,000,实测分子量和理论分子量相近。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稳定自由基存在下苯乙烯的活性聚合.发现在2,2′-联吡啶的存在下,苯乙烯聚合的分子量控制效果提高,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较窄.在与丙二腈共同作用时,可在4 h内达到85%的转化率,分子量分布在1.5以下,分子量控制误差在20%以下.设计分子量在1×104~9×104的范围内,实测分子量和理论分子量相近.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稳定自由基存在下苯乙烯的活性聚合 .发现在 2 ,2′ 联吡啶的存在下 ,苯乙烯聚合的分子量控制效果提高 ,分子量可控 ,分子量分布较窄 .在与丙二腈共同作用时 ,可在 4h内达到 85 %的转化率 ,分子量分布在 1 5以下 ,分子量控制误差在 2 0 %以下 .设计分子量在 1× 10 4 ~ 9× 10 4 的范围内 ,实测分子量和理论分子量相近 .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苯乙烯(St)和N-[4-(2-溴丙酰氧基)苯基]马来酰亚胺(BPPM)的交替共聚物P(St-alt-BPPM)为大分子多官能度引发剂,以CuBr/2,2′-联吡啶(bpy)为催化体系,环己酮为溶剂,在60或80℃下进行St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结果表明,反应呈现活性聚合的假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聚合物分子量随着单体转化率上升而增加,降低反应温度将减低反应速率,但是所得聚合物[P(St-alt-BPPM)-g-PS]分子量分布更窄.水解实验证明该过程具有一定可控性.由于类似的单官能度引发剂无法在同等条件下顺利引发St的ATRP,因此采用大分子多官能度引发剂可以大幅度降低ATRP的反应温度.此加速现象被归因于CuBr/bpy从大分子引发剂线团外向线团内扩散,而CuBr2/bpy则从大分子引发剂线团内向线团外扩散,从而提高大分子引发剂线团中的自由基浓度和聚合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亚磷酸三-(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酯(PT3)作为稳定自由基,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四乙基秋兰姆(TETD)分别作为起始自由基引发剂引发苯乙烯在125℃聚合。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自由基引发剂存在下,Pb都可以有效地控制苯乙烯的聚合,分子量随转化率线性增长,分子量分布控制在1.15-1.6。对AIBN和TETD聚合过程比较可以发现:TETD引发下的聚合速度快于AIBN的聚合速度,就分子量分布和分子量的控制而言,两者具有相拟的能力。用得到的大分子聚合物为引发剂戚功进行的扩链实验也证明在三臂聚合物中心的烷氧胺可以继续引发苯乙烯聚合。  相似文献   

9.
分别利用微乳液水热法和酸蒸气水热法合成了杂多蓝化合物ZrWⅥ1.7WⅤ0.3O7H0.3(OH)2·2H2O. XRD测定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与ZrMo2O7(OH)2·2H2O具有相同晶体结构类型. 使用Rietveld方法对产物进行了结构精修, 并计算出了键参数和键价. 运用EPR技术测定了该化合物中W的价态, 并利用XPS能谱测定了WⅤ/WⅥ的比例. 利用价键和规则, 指出ZrWⅥ1.7WⅤ0.3O7H0.3(OH)2·2H2O中的W-O3-H0.15存在羟基化现象, 并对杂多蓝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了指认.  相似文献   

10.
用原硅酸乙酯对Fe3O4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得到Fe3O4/SiO2磁流体.在Fe3O4/SiO2磁流体存在下,以1,1-二苯基乙烯(DPE)为自由基聚合控制剂,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Fe3O4/SiO2/P(AA-MMA-St)核-壳磁性复合微球.用红外光谱(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透射电镜(TEM)、X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TGA)、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所制备的磁流体、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的结构、形态、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原硅酸乙酯水解后能在Fe3O4表面形成硅膜保护层从而避免Fe3O4的酸蚀,使Fe3O4/SiO2/P(AA-MMA-St)复合微球的比饱和磁化强度比同样条件下制备的Fe3O4/P(AA-MMA-St)微球提高了28%;DPE能有效控制自由基在Fe3O4/SiO2磁流体表面均匀地引发单体聚合,得到平均粒径为422 nm,无机粒子含量为40%,比饱和磁化强度为34.850 emu/g,表面羧基含量为0.176 mmol/g的磁性复合微球.  相似文献   

11.
陈涓  彭朴 《高分子学报》1999,(2):178-182
以2,4 二苯基 4 甲基 1 戊烯(αMSD)为链转移剂,采用与环境友好的本体自由基聚合法及悬浮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重均分子量Mw=1,000~50,000,分子量分布Mw/Mn≈2的苯乙烯低聚物.随着αMSD浓度的增加分子量降低效果明显,分子量分布明显变窄.热引发本体聚合物具有单端活性双键结构.  相似文献   

12.
配合物[Fe(CTS)2]·5SO4·7H2O的热分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壳聚糖对Fe2+的吸附行为,并进行了条件优化,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合成产物.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了表征,进而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并利用TG-DSC分析,采用常用的22种机理函数,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了线性回归拟合处理,求得了配合物主要分解阶段热动力学最可机理函数和动力学参数(E和A).  相似文献   

13.
[(CH3)2NH2]3[NSiMo12O40]·2DMF·4H2O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荷转移盐;[(CH3)2NH2]3[NSiMo12O40]·2DMF·4H2O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4.
用热分析(TG-DTG-DTA)、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固态物质FePO4·4H2O在空气中脱水过程.热分析结果表明,FePO4·4H2O在空气中脱水的质量变化率与理论计算相吻合.XRD结果表明,FePO4·4H2O脱水产物为FePO4.由等转换率法得到脱水过程的活化能,依此为初始值,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得到了失水反应拟合的最可几模型为两步连串反应:D4→Fn,活化能分别为79.62和103.04 kJ·mol-1,IgA值分别为8.40和11.02.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合成了Fe3O4纳米粒子, 用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MPS)对其进行表面接枝修饰, 然后以苯乙烯(St)为单体, 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 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1-氧化物自由基(HTEMPO·)为稳定自由基介质, 采用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技术在修饰后的Fe3O4纳米粒子表面原位引发聚合, 制备了粒径小、分布窄、磁含量高的磁性聚苯乙烯(PS)纳米粒子. X射线衍射(XRD)研究表明, 所合成的Fe3O4粒子为尖晶石结构. 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表明, 聚苯乙烯的分子量与反应时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透射电镜(TEM)观察表明, 所制备的磁性聚苯乙烯纳米粒子的粒径在20-30 nm之间. 热重(TG)分析得到磁性聚苯乙烯纳米粒子的磁含量为62.6%.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结果表明, 磁性聚苯乙烯纳米粒子的比饱和磁化强度为31.7 emu·g-1, 呈现单磁畴结构.  相似文献   

16.
聚苯胺/H2W2O7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层状钨基氧化物(H2W2O7)为无机主体, 用正庚胺改性后的正庚胺/H2W2O7复合物(HTT)为中间体, 通过离子交换、层间O2引发聚合等步骤成功制备了聚苯胺/H2W2O7层状复合材料(PANI/H2W2O7). 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及差热分析结果表明: 聚苯胺分子已成功地嵌入H2W2O7层间, 层状结构没被破坏, 层间距变至1.19 nm; 聚苯胺的嵌入还大大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 讨论了无机主体与有机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聚苯胺在层间的排布形式及苯胺和聚苯胺插入层间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7.
在水-丙酮溶液中制备了zn(Leu)SO4@0.5H2O的配合物.通过热重和红外分析,研究了它的热分解机理,可分为三步完成.第一阶段配合物的脱水过程在60-180℃,形成Zn(Leu)S04,第二阶段,Zn(Leu)SO4进一步分解为Zn(Leu)SO4@9ZnSO4,随后其在728℃完全分解为ZnO.在不同线性升温5.O,10.0,15.0,20.OK@min-1条件下,用两种积分法和三种微分法研究了题目化合物失去配体过程的非等温动力学,相应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为133.78KJ@mol-1,指前因子A为1O8.19s-1,配体失去过程为三维扩散机理控制,并建立了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3d过渡金属离子掺杂Zn3(OH)2V2O7·2H2O的微米花结构,其分子式可表达为Zn3-3xM3x(OH)2V2O7·2H2O(其中M=Cu,Co,Ni,Mn;0.001≤x≤0.20)。应用XRD、SEM、TEM、UV-Vis DRS、EDX和BET等分析测试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和形貌分析结果显示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后产物仍保持Zn3(OH)2V2O7·2H2O的六方晶体结构,微米花由主晶面为(0001)的纳米片组装而成。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显示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后带边吸收红移,其中以Cu的掺杂产物Zn3-3xCu3x(OH)2V2O7·2H2O最为明显,带边吸收扩展到可见光区。首次对Zn3(OH)2V2O7·2H2O及其不同金属离子掺杂产物Zn3-3xM3x(OH)2V2O7·2H2O进行了可见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其它产物相比掺0.1at%Cu的Zn2.997Cu0.003(OH)2V2O7·2H2O对亚甲基蓝(MB)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效果最好。对掺杂离子种类、掺杂离子浓度对产物可见光催化性质的影响也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9.
对苯二酚;过氧化氢;(NH4)11Gd[Gd4Mo29O100(H2O)16]·33H2O杂多化合物在苯酚羟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再生丝素/NMMO·H2O溶液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N-甲基吗啉-N-氧化物的水合物(NMMO·H2O)作为再生丝素的溶剂.可以得到w=0.10~0.25的再生丝素/NMMO·H2O溶液.研究了再生丝素/NMMO·H2O溶液流变性能,讨论了剪切速率、温度和溶液中的再生丝素的含量对再生丝素/NMMO·H2O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