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恰当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导入环节的研究设计.课堂导入应遵循生动性、简洁性、实效性原则,教学时应根据具体的课型选取以趣导入、以感导入、以物导入、以观导入的课堂导入方式.  相似文献   

2.
情境是联系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将凝固的课程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命形式的重要载体.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适当的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一种认知期待,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并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设置精妙的数学情境导入新课?笔者以几个新课情境导入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先导,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新课导入这一环节,精心安排新课导入,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链,这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积极的教学意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也可以激起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埋设好引线.为此,笔者以提问导入法为例,对新课的导入方法进行了粗浅的研究和实践,特撰写成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中数学教材的使用要具有创造性.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为例,针对人教A版教材中导入设计过于理想化的情况,提出“用教材教”的反思,并给出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策略,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提高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课堂导入作为教学过程的步骤之一,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中,教师创设合理且有效的情境,使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产生兴趣,并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动机的一种方式.一方面,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课堂导入精彩与否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朱振 《中学数学》2023,(2):51-52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关系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好的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吸引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明确教学重点,意义重大.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直接开始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导入方法,学生往往会出现兴趣不高,跟不上思维,思路不清晰等等问题,学习效率相对较低.基于此,本篇文章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教学为例谈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种有效途径,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激活课堂教学气氛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究的源泉.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设计,使数学课堂的导入变得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数学课堂导入的必要性、数学课堂导入设计的具体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徐萍 《中学数学》2023,(2):58-59
数学核心素养是人们适应社会发展以及个人发展的需要.为了帮助学生在未来长期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取得进步,教师要适时地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渗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新课标中提出的有关核心素养的概念,教师可以从课前先导、课下演练、课后反思等角度出发,灵活设计教学环节,从而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此,本篇文章以"一元一次方程"章节教学为例论析应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了宁波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讲授了"二项式定理"这节课.准备过程中,笔者收集了大量资料,在同组教师的悉心帮助下,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笔者收集来的课件与教学设计主要有三种设计思路,这三种思路总体上都是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但其中某些环节的设计不太自然,其实质是教师设计好思路让学生去做形式上的探究,是一种伪探究;另外某些环节的设计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笔者对它们进行了改进,在设计上有所创新,并且在此次活动中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10.
陈超 《数学之友》2023,(23):37-3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对于数与式的教学,教师应把握数与式的整体性.在二次根式的加减(1)的教学中笔者以关注数式通性、关注整体教学、关注素养培养为抓手进行教学设计.本文通过导入新知、建构新知、巩固新知、深化新知、回味新知、延伸新知六个环节开展教学,从而有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大学数学》2016,(4):56-61
在"学以致用"教学理念下,以引例导入、提出问题、分析求解、应用拓展为主线,进行了放球模型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集中体现了将课堂教学与生产、生活、科研相结合的思想,设计了生日问题、生日攻击、抽屉原理三个案例,并将计算机仿真模拟、动画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此教学设计下开展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以学生经验为逻辑起点,以学生经验生长为目的,重视学生的多感官参与,拒绝单一的听中学,创设环节帮助学生体悟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具身学习正是通过身体的感觉运动系统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促使学习者的认知、心理和情感水平发生变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引导学生学习方式转型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潘昱江 《中学数学》2023,(14):76-78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和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教学的研究重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单纯地进行数学知识教学,会让学生陷入厌烦的学习状态,而采用有效的新课导入方式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中从新课导入的概念和要求出发,结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材,从旧知复习、生活应用、问题悬念、数学实验和推理类比这五个角度进行导入环节的创设,探寻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杨华文 《中学数学》2012,(19):59-61,3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想要的是:自由遨游在数学的天空中,自由呼吸在数学的花园里,自由徜徉在数学的长廊里.在数学的天空里,飞翔着生动,闪烁着鲜活,蕴育着智慧,然而,数学的抽象与逻辑就像一堵墙,在定格数学的同时,也凝固了人们对数学的兴趣.怎么办?……答案无他:实现数学的生活化,让数学课堂教学行走在生活的道路上.一、导入新课要实现"生活化"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导入新课环节不是很重视,其实中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新课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5.
在倡导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政策支持下,学科教学的方方面面迎来了全新的变革,体现在课堂教学思路要清晰,课后作业设置要凝练,评价方式要精准,真正将课堂教学“减负增效”落到实处.新课导入作为一节数学课的起始环节,对揭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指明探究方向具有引领作用.“双减”背景下新课导入的设计不仅仅是生活数学化的过程,而是要寓思想和方法于情境之中,强化整章内容的统领性,注重前后章节的连贯性,为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奠定基础.为此,教师备课时应着眼于学情,精准定位;钻研教材,灵活整合;启发引导,多元参与.  相似文献   

16.
在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设计各种环节引导学生自然地融入概念生成的活动中,以便更好地把握住概念的本质,这就需要设计的环节中应具备能引发新知识自然生成的导向功能.实践表明,好的“导向”能更好地使学生融人数学活动中,能帮助学生较为理性地把握住数学知识的本质,本文就从几个案例中谈谈挖掘若干环节中蕴涵着的导向功能,敬请指正.1 “复习回顾”中的回顾知识应具有知识生成的导向功能一般而言,“复习回顾”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巩固之前所学知识,为所授新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基础和知识支撑,通常是将一些基础概念或知识体系呈现出来,以期能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笔者认为,“复习回顾”还要具有新知识形成的导向功能,即旧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手段应为新知识的生成提供类似的思维程式,让学生在可借鉴经验下进行有意义的思维活动,使得同一知识体系下不同对象的形成方式和思维活动是一致的,这样的学习效果必定是整体而牢固的.  相似文献   

17.
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课堂教学的必需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它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恰当的导人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求知欲,为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能调  相似文献   

18.
王莉  孙菊贺  杨峥 《大学数学》2023,(3):119-124
面对新冠疫情的突然袭击,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学分析课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吸引”的雨课堂线上教学设计,包括:“以知识为吸引”的课前预习环节,“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教学直播环节,“学生必做和自选”的课后复习环节,运用雨课堂回放功能进行习题讲解的补充环节,实现对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的教学目标.实现了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保障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大学数学》2020,(1):45-51
基于课程特点设计了分解BOPPPS(DBOPPPS)教学模式.该新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参与式互动教学的良好理念.同时,有效突出数学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实现教学过程的自然衔接和学生对课程整体脉络的把握;并使教师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真正难点,有效帮助其克服学习障碍.按该模式设计的教学过程逐步引导、环环相扣,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最后,依托《高等数学》设计具体的教学案例,并通过分析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评价,展示了该新模式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高等数学中一个较难理解的概念—梯度—进行了基于生活体验的教学过程设计.从山上一点处山最陡的方向在哪里这一学生有实际生活体验的例子入手,引导学生将该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分析方向导数公式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出梯度概念,并同时得到了梯度与方向导数的关系.该设计方法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梯度概念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