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课题的数学时,我们学校没有毛钱玻管这一设备;我找其他的东西来作代用品。用一支带有玻璃塞活门的滴定管(容量50ml.)作玻管,放入一粒小的、略微呈圆形的橡胶球(用穿孔器在橡胶塞上穿孔,取下一小条橡胶,再截取一小节并加以磨制成),和几张小的圆形纸片(用穿孔器打穿几层纸就能截取得),滴管上端用一个小的橡胶塞塞紧,即得。如果滴管的玻璃塞活门走气,可涂上很少一点  相似文献   

2.
新型三通分配器中环状流相分离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三通型分配器主管侧壁均匀分布8个直径为3.5 mm小孔,主管中的气液混合物不是直接进入侧支管,而是通过安装在主管外壁上的环室进入侧支管.在水平管空气一水实验台上进行了实验,发现与传统三通型分配器分配特性不同,液相会优先进入侧支管,从而侧支管干度小于主管.建立了相分离预测模型,认为对于环状流,液相主要来自于穿过小孔上方的液膜,而气相根据小孔两侧阻力进行分配.模型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最大误差为7.24%.  相似文献   

3.
下倾-立管系统中严重段塞流现象的周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室内的模拟实验系统上对严重段塞流的周期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现象和立管底部的压力波动信号分析后发现,严重段塞流的周期主要取决于液塞形成和液塞流出阶段所经历的时间,与气相表观流速,液相表观流速、下倾管倾角等实验参数有关.通过下倾管中的气体在积累阶段质量守恒方程,得到严重段塞流周期计算模型.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测得的周期相比偏小.在较大的气、液相表观流速下,严重段塞流周期计算模型的预测结果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4.
实验装置如图l所示,在一个长度为1米左右,直径为3厘米左右的玻璃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活栓A和B,在管上套有作标记的圆环C和D,它们可以沿管壁上下移动,实验前用管夹将管固定在支架上(或吊挂在墙上),并使其处于铅直位置。在管旁备有连有胶管E的注水漏斗下F。实验时,先在玻璃管内注入一半左右的水,其方法是,连接E和B,打开A、B,往F中倒水.  相似文献   

5.
在抽掉空气的牛顿管中做自由落体实验时,有个美中不足的地方,即在急速倒转牛顿管的过程中,小物体已开始沿管壁下滑.因此不能很好地显示自由下落.为了克服缺点,可作一个小小的改进. 先将小铁片和绑有一段细铁丝的小羽毛装入管内,再将管子竖直装在支架上,然后抽去管内空气.用磁铁将小铁片、小羽毛沿管壁吸到管的顶端,再迅速移开磁铁,我们就能很清楚地看到小铁片、小羽毛同时开始下落并同时落到牛顿管的底端.牛顿管实验的改进@胡银泉$江西师院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R134a和R12的换热性能在3根试验管上进行了试验比较.另外还对含微量润滑油下R134a的换性能在3根试验管上进行了实验比较,结果表明润滑油对蒸发表面的换热性能的影响程度因管型而异,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7.
以Fe/Ru(1:1)双金属纳米颗粒为催化剂,在硅基底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基底上出现的变形管--环形和树枝状碳纳米管比较多,并且其结构也各有不同.对"Y"形管的生长机理给出了2种推测.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对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的重力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冷指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夹角变化会对脉冲管制冷机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在135°时脉冲管内部会形成环流,在较低的输入功率下甚至不能达到其要求的温区.提高脉冲管制冷机的输入功率(脉冲管内动压幅值)、减小脉冲管的特征长度以及减小惯性管的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重力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流的演示     
我用两根直径2厘米、长25厘米的玻璃管。在酒精喷灯上弯成两个U字形的管。按图1装置,用胶皮管把两管接连一起。胶皮管可用破气球嘴来代替。在实验时把烟装入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烟便在管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宇宙线对ATLAS实验上的监控漂移管室进行了性能研究, 根据BEE室的测试标准及步骤简要的测量了漂移管的主要特性. 包括: 漏电流、噪声水平、漂移时间分布、电荷分布及探测效率. 测试结果表明都在ATLAS规范要求之内.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牛顿管的局限,设计出对称式可读牛顿管,采用双管对比演示并提高实验的可控性,在外管壁贴上红纸黑字的刻度背景提高实验的可视性.结合智能手机的拍摄功能,使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由落体运动模型,而且可以定量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还可以演示伽利略的“冲淡”重力的巧妙思维,做到“一管三用”,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实验研究了微肋管在过渡区及湍流区的换热及阻力性能,并针对微肋管在过渡区的换热强化较差的特点改进其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微肋管在2300<Re<10000时比原微肋管强化换热提高120%,阻力增加70%~120%.  相似文献   

13.
依据热力学非对称理论对脉冲管制冷机冷端的热力学过程进行分析 ,对脉冲管制冷机制冷功率的提高提出了改进方案 ,搭建了单级低频大功率脉冲管制冷机的实验台 ,在实验中首次采用新型的填料烧结型换热器作为脉冲管的冷头 ,对这种换热器的效率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了计算 ,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种新型换热器在脉冲管制冷机中应用的可行性。实验表明 :改进冷端换热器是提高脉冲管制冷机制冷效率的关键问题。在使用烧结换热器的单级脉冲管制冷机实验台上 ,采用输出功率 3k W的压缩机在 80 K时得到了 35W的制冷量 ,在效率上属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模拟集输-上升管路系统的实验装置上,对消除严重段塞流现象的气举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上升管下部注气的方法可以消除严重段塞流现象,实现管道出口气液的稳定流动,减小系统的最高压力,同时可以防止上游水平管内出现高频率的长液塞流动.分析发现,当注入气体流量增大到上升管中流型转变为块状流型时就可以消除严重段塞流现象,而气举法所需的最佳注入气量可以采用流型图来判断和计算.  相似文献   

15.
在“星光Ⅱ”装置上,采用双孔柱腔靶研究辐射在空腔中轴向传输变化特性.提出“漏水管”辐射输运的简化模型,用来分析X射线在空腔中的传输的实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简化模型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X射线输运的结果是输运末端的X射线减弱,辐射持续的时间增大,等离子体弛豫时间增大 关键词: 双孔柱腔靶 辐射传输 “漏水管”模型  相似文献   

16.
集输管路上升管系统严重段塞流液塞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海洋油气集输-上升管路系统模拟实验装置上研究了严重段塞流的液塞运动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液塞首先以较低速度流出上升管,该速度约等于管道入口气液混合速度;然后液塞以较高速度流出,速度值主要受管路系统的结构尺寸及物性影响,该阶段的液塞长度不超过上升管高度.本文还分析了液塞长度、各阶段速度与入口气液流量的关系,给出了拟合关联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声管的发声频率,进行了实验设计和分析.声管转动发声是由于空气在声管中的流动,考虑实际的实验条件,设计了气泵吹气代替声管转动的实验方式,改变吹气速率并测量发声频率.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此时的声管不符合两端开口即两端为波腹的条件,而是一端波节、一端波腹.声管的发声频率取决于其长度,符合驻波特性,发声时吹气速率与波纹长度须满足共振条件.研究结果有助于对驻波的理解和相关内容的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18.
充氩弗兰克-赫兹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氩原子的激发电位,对充氩弗兰克-赫兹管在不同的灯丝电压、栅极电压和加速电压下进行了实验,分析了获得的实验曲线;得到使用该弗兰克-赫兹管实验时的最佳参数为灯丝电压3.2 V、栅极电压1.0 V、拒斥电压10.0 V.在该参数下测得氩原子的激发电位为11.61 V,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表明该值本质上应为氩原子第一亚稳态的激发电位,或两个亚稳态激发电位的一定概率比.  相似文献   

19.
单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单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获得低于30 K的制冷温度是脉冲管应用的一个新方向.本文介绍了一套获得了26 K最低制冷温度的单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这是无多路旁通的单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获得的最低温度.实验表明,即使对于惯性管作为主要调相结构的高频情况,双向进气方案在进一步调相和降低温度方面仍有很大作用.该工作为单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在30~40 K温区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该实验结果和模拟分析结果基本相符.通过和二级制冷机的比较说明了单级制冷机的优势,即较大的制冷量斜率.  相似文献   

20.
在大型集输立管多相流实验系统上进行了单相或两相流量变化实验研究,比较并分析了集输立管系统与简单水平管压力过升、过降现象的异同,研究了压力、压差的均值或幅值的暂态变化以及压力、压差达到稳态的顺次。结果表明集输立管系统流量变化的暂态响应受下倾管立管结构与入口流量改变的共同影响,在不同流速范围内两种影响因素呈不同的主次关系。实验结果还表明不同压差信号的响应可用于立管不稳定流型或不规则流型形成的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