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4.
5.
面对学生解决问题时形形色色的错误,应注重分析、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还应巧妙地设计一些“停留”,通过深刻解析与错误题型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促使学生“悟”出解题之道,积累问题解决的方法、经验.这种“停留”的设计往往起因于一类基本问题解决的不得法,从学生犯错的起因开始分析该如何设计恰当的“停留”,包括该联系哪些知识点、具体有哪些纠错策略、该用什么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等. 相似文献
6.
1 问题提出
在江苏高考中,“圆”作为8个C级要求的知识点之一,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纵观2008年至今的江苏高考方案,有关圆的试题的呈现时明时隐,有时明隐难辨.具体表现为:2008年13题(隐)、18题(明),2009年18题(明),2010年9题(明),2011年14题(明),2012年12题(明),2013年17题(2)(隐),2014年9题(明),2015年10题(明),2016年18题(明).对圆“显性”的考查,学生在求解时难度不大,若题目中“隐性”存在圆,如果不能充分挖掘题中隐含的信息,将圆化“隐”为“显”,则计算往往会非常繁琐,以致难以求解.笔者对圆的定义、性质、方程等方面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7.
几次珠心算质量分析会上,教师们不约而同谈得最多的是学生多1与少1方面的困惑。有经验的教师竭尽全力、想尽一切办法,对多1与少1进行围追堵截,但还是不尽人意;没经验的教师则被多1与少1捆绑住了手脚,不知所措。一、多1少1带来的惑大部分教师认为难学易错的主要原因是粗心、练习过少所造成的,真的仅仅是因为这些原因吗?其实,错误反映出孩子认知上存在着偏差,也反映出孩子学习困难所在 相似文献
8.
9.
对等差数列 {an} ,(n ,an)构成共线的点列 ,其直线的斜率即为公差d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解题 .例 1 设等差数列 {an}中 ,ap =q ,aq=p ,则ap q=.分析 :由 ( p ,ap) ( q ,aq) ,( p q ,ap g)三点共线 ,根据直线的斜率公式得 ap q-ap( p q) - p=aq-apq - p ,即 ap q- qq =p - qq - p.解得 ap q=0 .例 2 设等差数列 {an}前n项和为Sn,且Sp=q ,Sq=p ,求Sp q的值 .这道题的解法较多 .同学们大都直接设首项a1,公差d ,列方程组 :q =pa1 12 p( p - 1)d ,p … 相似文献
10.
11.
12.
14.
15.
在习题教学,特别是复习课的习题教学中,应该充分提高问题的利用率和课堂教学的效率.而要提高利用率和效率,挖掘题目的多种解法,对问题进行一定的变形、探索,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函数是同学们进入高中阶段所接触到的第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学习函数时如果对概念与定义的内涵理解得不深刻或有偏差,就会造成对部分函数问题辨别不清,概念模糊等种种错误,影响对后续知识的掌握。本文就函数中的“域”、“范围”、“有意义”等几个易混的概念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背景描述
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是《图形的全等》,第三节第一课时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先让学生探索“两边与夹角(边角边)”再探索“两边与对角(边边角)”,探索的方法是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画图来验证.在教学过程中探索“边角边”时非常顺利,完全按照我的课前预设,但是在探索“边边角”时,却出现了意外,课堂变得“面目全非”……
二、教学片断
此前,我们已经共同探索了“边角边”的条件.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用“边角边”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但是当这时相等的角不是两边的夹角,而是其中一边的对角时,两个三角形还是全等的吗?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图来验证,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相似文献
18.
函数是同学们进入高中阶段接触到的第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学习函数时如果对概念与定义内涵理解不深刻或有偏差,就会造成对有些函数问题是非辨别不清,概念模糊等种种错误出现,影响对后续知识的掌握.下面就函数中的“域”、“范围”、“有意义”几个易混的概念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有理数”、“无理数”,这两个数学名词,好像是和我们朝夕相处的老友一样,经常在数学书刊上露面。 可是,老友的名称,却让我们叫歪了。 原来,有理数译自rational number。ratio译成“比”是正确的。rational是ratio的形容词形式。这样,如把rational number译成“比数”,比较妥当。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是一个神通广大,本领高超的人物,他能七十二变,变虫、变树、变鬼怪;还会腾云驾雾,一个筋头可翻出十万八千里外,但不管他怎样变幻,一蹦有多远,总还是落在如来佛的掌心里,难以逃脱,这当然只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是数学家发现,这样的现象竟然也会在数学的变幻中出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