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开展脉冲高电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分析了应用黑箱概念建立测量不确定度模型的方法,给出了脉冲分压器测量与标定的不确定度模型。依照不确定度传播率,对完善后的模型进行不确定度合成,并与通常采用的按照方差进行相对不确定分量合成的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当不确定度模型中仅仅存在不同变量的乘除形式,或虽然存在加减项,但是其数学期望值为0,相对不确定度合成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对通过测量2个电压间接计算电位差的方法以及用分贝表示衰减的不确定度合成开展分析,验证了相对不确定度合成的适用范围。在分压器标定实验中,为了减小信号源输出值的分散性对评定结果的影响,对电压比值开展A类不确定度评定,合成后得到分压比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2.
脉冲高电压幅值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脉冲高电压幅值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中,从测量和标定溯源的角度出发将不确定度来源分为示波器测量不确定度和探头不确定度。以初级实验平台单路样机三板线入口电压的测量为例,按照探头不确定度的来源分别分析了三板线电压测量随机效应产生的不确定度,D-dot探头和电阻分压器标定时的系统效应和随机效应产生的不确定度,示波器和衰减器的校准不确定度,示波器的分辨力不确定度。同时进行了测试和标定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以证明被测信号在测试系统的频率响应范围之内。以相关实验数据为基础计算了各个不确定度分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以及扩展不确定度。按工程测量要求取包含因子为2,可得三板线入口电压测量值为1.89 MV,扩展不确定度为3.9%。  相似文献   

3.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智敏  刘风 《物理》1996,25(2):96-99
测量不确定度和如何正确评定与表示,是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文章指出了研究不确定度的意义,介绍了不确定度的有关概念,按实际工作的测量模型,给出了标准不确定度A类、B类评定的各种具体方法,提出了标准不确定度的俣成方法与展伸不确定度的给出方法,对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程序进行了汇总,并举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根据探测器测量原理和标定方法、特点,分析其位置测量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量过程的A类不确定度、B类不确定度和最小二乘法引入的拟合不确定度,确定了各个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得到了探测器的合成不确定度,对于应用于神龙二号直线感应加速器的电阻环和磁探测器,其合成不确定度约为0.1 mm。  相似文献   

5.
陈勇 《物理实验》1989,9(3):110-112
本文根据国际计量局《不确定度的规定建议书INC—1》(1980)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不确定度应用办法》(1985),对微波系统中的主要参数之一波导波长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和不确定度的评定,并给出了各分量的完整清单,说明了其数值的获得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利用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根据误差理论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给出了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的实验数据处理的具体方法步骤,并结合实际的测量数据,举例说明了如何运用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既便于学生理解又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  相似文献   

7.
实验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化平  刘智敏 《物理》1990,19(4):233-238,253
测量的不确定度是一个新的术语.现在国际上已普遍接受了《国际计量局实验不确定度的规定:建议书INC-1(1980)。 我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也于1985年制定了不确定度的应用办法.本文综合介绍了测量不确定度的各种评定方法,并举例分析了频率测量和杨氏模量测量的不确定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学物理实验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才明 《大学物理》1997,16(8):20-23
介绍不确定度的有关概念,并结合具体实验教学的测量模型,提出了对不确定度A类分量及B类分量评定的合理简化,给出了两种不同简化模式下展伸不确定度的表示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硒的含量,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即校准曲线不确定度、样品预处理不确定度、测量重复性不确定度.计算得到食品中硒的测定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15μg/kg,扩展不确定度为0.3μg/kg.  相似文献   

10.
说明了测量不确定度新概念产生的背景,简介目前国际公认的对不确定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测量快脉冲直线变压器驱动源(LTD)二极管负载的脉冲高电压,设计了在真空环境中使用的电阻分压器。分压器使用绝缘堆结构,采用静电场模拟分析了分压器的电场分布。建立了包含分布参数的等效电路,并进行了频率响应仿真,可得分压器的频响上限为200 MHz。使用标准高压探头对分压器进行在线标定,分压比标定结果为5 400∶1,与设计值相符合。在LTD调试实验中,模块充电85 kV时二极管电压为1.08 MV,与理论估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为测量紧凑型快前沿高电压脉冲源的输出电压,设计了D-dot电压探头。分别进行了刻度因素标定和频响标定,采用前沿约50 ns的高压脉冲信号对探头进行在线标定确定探头的刻度因素。将探头安装在阻抗为50 的传输线上,用亚纳秒脉冲源进行频响标定,表明该探头的响应约为150 ps。高压实验结果表明该探头能够正确获取高电压快脉冲信号,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消除脉冲功率装置放电时地电位抬升对测试系统造成的影响,在测量探头和测量设备之间使用了共模电感。对等效电路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探头输出的信号,该共模电感等效为传输线;对于共模信号等效为一个较大的电感,可以实现探头地电位隔离。共模电感使用绕制在磁芯上的同轴电缆制作,并进行了快脉冲信号传输和地电位隔离效果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该共模电感的响应时间为5.4 ns,隔离了约10 kV的脉冲高压,确保了示波器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可调的高压脉冲发生器,该发生器主要由储能电容器组、氢闸流管、电压调节器、保护电路、高压变压器等部件组成。储能电容器组的电容量、充电电压和与高压变压器的连接端口可灵活地进行调节,从而使高压脉冲发生器可产生正极性或负极性,脉冲底宽为1.4~4.3μs,脉冲幅度为10~200kV的高压脉冲,脉冲的上升沿在0.4~0.6μs之间。该高压脉冲发生器有较强的带负载能力,外接负载只要大于1.2kΩ就能保证性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一种可调的高压脉冲发生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可调的高压脉冲发生器,该发生器主要由储能电容器组、氢闸流管、电压调节器、保护电路、高压变压器等部件组成。储能电容器组的电容量、充电电压和与高压变压器的连接端口可灵活地进行调节,从而使高压脉冲发生器可产生正极性或负极性,脉冲底宽为1.4~4.3μs,脉冲幅度为10~200kV的高压脉冲,脉冲的上升沿在0.4~0.6μs之间。该高压脉冲发生器有较强的带负载能力,外接负载只要大于1.2kΩ就能保证性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高能激光能量在线测试中的不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高能激光在线测试的原理、方法,分析了其不确定度的来源。基于测量模型中有两个变量是相关的,且变量本身又是动态的,以部分试验数据为基础详尽地阐述了实验中异常值的剔除、A类标准不确定度及合成标准不确定的处理方法,其中采用了工程近似方法,使问题得到了简化。  相似文献   

17.
纳秒脉冲等离子体在诸多实际的工程应用中依赖于小型化且可靠的纳秒脉冲电源实现。设计了一种紧凑型全固态高压纳秒脉冲电源,该电源主要由直流电源部分、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及其驱动控制电路、可饱和脉冲变压器、磁脉冲压缩网络等组成。通过理论计算分析、PSpice电路仿真以及实验研究表明,其最终可以在800 的输出负载阻抗上获得幅值40 kV、脉冲宽度100 ns左右、脉冲上升沿约50 ns的高电压脉冲,重复频率最高可达5 kHz。  相似文献   

18.
光束质量因子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激光光束质量因子的定义以及测量原理,分析了光束质量因子的数学模型中各个量的不确定度来源以及评定方法,并以实验数据为基础,对具体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提出了减小激光光束质量因子测量不确定度的途径,包括统一激光束直径的确认方法,保证测量条件的稳定以及提高光束质量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等。  相似文献   

19.
脉冲变压器锥形高压绕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电工绝缘约板为骨架材料,采用湿纸成型工艺制成锥形高压绕组的骨架.为了改善绕组电压分布,其绕制方式选用三段线法:第一段与第三段均用尼龙线与漆包线间隔绕制,第二段用细漆包钱均匀密绕.实验证明,所研制的高压红组结构合理,装配方便,满足脉冲变压器在单次工作电压1.75MV、重复频率100HZ,工作电压1.65MV下稳定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