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草鱼ANAE阳性细胞及免疫组织和巨嗜细胞ACP活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草鱼在接受嗜水产气单胞菌免疫 10d, 20d 和 30d以后,其血液、前肾、脾脏和胸腺中 AN AE阳性细胞百分率上升,同时发现血液、前肾和脾脏的巨嗜细胞或组织匀浆的 AC P活性也上升,表明鱼体受抗原刺激后处于免疫应答状态,免疫力相对提高. 作者认为可以把鱼类的免疫相关器官或血液中ANAE阳性细胞的相对比率和酸性磷酸酶的相对活性作为鱼体免疫机能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研究薯蔓总黄酮(FSPV)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体液免疫调节作用。采用碳粒廓清实验研究了FSPV对正常和免疫低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血清溶血素测定法研究了FSPV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FSPV可提高正常和免疫低下小鼠的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a,尤其是400mg/kg剂量可使廓清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实验所用剂量的FSPV对小鼠的血清溶血素HC50无显著影响。FSPV具有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的作用,可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但对小鼠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草鱼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严重制约着草鱼养殖生产的发展。干扰素和趋化因子为鱼类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参与鱼类抗病毒、免疫调节等反应。在已克隆的1个草鱼Ⅰ型干扰素基因(GU139255)和CCL4基因(EU918199)的基础上,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分别获得了其相应的表达蛋白。利用喷雾法将这两种蛋白分别或混合添加到饲料中并投喂草鱼,利用攻毒实验验证这两种蛋白对草鱼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单独添加重组IFN或CCL4后能有效提高草鱼存活率,免疫21 d时其成活率分别为63.33%和46.67%。当同时添加重组IFN和CCL4后,免疫保护效果则更为明显,21 d时草鱼存活率为73.33%,免疫保护率达69.23%。而且,重组IFN和CCL4能够诱导内源IFN、IRF1、STAT3、CCL4表达上调,而两者混合的蛋白诱导效果更为强烈。提示混合的Ⅰ型干扰素和CCL4重组蛋白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鱼类免疫制剂。  相似文献   

4.
鱼类诱食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的嗅觉与味觉系统对鱼类的摄食行为评价起到关键作用,作者对目前已有不同类型物质对鱼类摄食行为的影响做了详细的概述,包括氨基酸类、甜菜碱、核苷酸类、复合诱食剂、动物提取物与其他化合物,最后阐述了鱼类诱食剂在水产业与渔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1986年6月~1988年2月,作者选择PH A作为增强白继鱼苗免疫机能的基本浸泡药 剂,对控制鳞碘泡虫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PH A中加入白继疯狂病鱼的脑浸液,疫苗和山芡若碱浸泡鱼苗,未见比单纯的PH A有更好的抑制效果.实验证明,用SPPm 的PH A液浸泡s小时是较佳的处理组合,该组合与对照有极显著的差异,不仅能明显减· 少营养体的数rti }i,而且能有效地阻止泡子的形成,故具有免疫刺激的治疗价值.作者改进·}了碘抱虫的采样和计数的方法,克服了以往存在的缺点.对于阻止抱子形成的机理,亦弓作子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延迟投饵0~6d的鮸鱼仔鱼的摄食、生长与存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当海水温度为24.5~25℃,盐度为24.2~24.8时,鮸鱼仔鱼3日龄后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25%.其不可逆点(PNR)出现在开口后第3天;(2)鮸鱼仔鱼体长的增长率随着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减低,鮸鱼仔鱼的存活率亦随着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降低,延迟6d投饵,8日龄仔鱼全部死亡;(3)鮸鱼仔鱼的适宜投饵时间为孵出后的1d之内.  相似文献   

7.
对延迟投饵0~6d的(鱼免)鱼仔鱼的摄食、生长与存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当海水温度为24.5~25℃,盐度为24.2~24.8时,(鱼免)鱼仔鱼3日龄后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25%.其不可逆点(PNR)出现在开口后第3天;(2)(鱼免)鱼仔鱼体长的增长率随着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减低,鲵鱼仔鱼的存活率亦随着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降低,延迟6 d投饵,8日龄仔鱼全部死亡;(3)(鱼免)鱼仔鱼的适宜投饵时间为孵出后的1 d之内.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人工繁殖技术,采用连续观察法研究胭脂鱼人工授精受精卵的发育过程,详细记录了胭脂鱼胚胎发育各阶段形态特征。胭脂鱼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可划分29个发育时期,在水温17.6℃~19.4℃条件下,胚胎发育共历时147.68h,发育积温为2572.65℃。出膜后,仔鱼经8d发育,鳔开始充气,第10天左右达到开口期。文中讨论了鱼类胚胎发育时间与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褐菖鲉仔鱼在饥饿条件下的存活与生长,对其仔鱼初次摄食率和饥饿不可逆点以及延迟投喂下仔鱼的存活及生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18℃下,仔鱼产出当日开口摄食,4日龄仔鱼初次摄食率最高,达(93.33±9.43)%,饥饿不可逆点为7.2日龄;投喂组仔鱼卵黄囊消耗较饥饿组快,前者卵黄囊于5日龄基本耗尽,后者维持到8日龄;延迟投喂1~5d各组,其10日龄仔鱼存活率在70%以上,显著高于延迟投喂6~9d各组(P0.05);初产仔鱼平均全长为(4.15±0.10)mm,饥饿3d内,全长平均日增长量为8.3×10-2 mm·d-1,第4天后出现负增长;延迟投喂0~3 d各组的20日龄仔鱼全长及特殊增长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延迟4 d后各投喂组,各指标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因此认为,褐菖鲉仔鱼最佳投喂时间为4日龄,对其以后的生长、存活最有利.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褐菖仔鱼在饥饿条件下的存活与生长, 对其仔鱼初次摄食率和饥饿不可逆点以及延迟投喂下仔鱼的存活及生长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6~18℃下, 仔鱼产出当日开口摄食, 4日龄仔鱼初次摄食率最高, 达(93.33±9.43)%, 饥饿不可逆点为7.2日龄; 投喂组仔鱼卵黄囊消耗较饥饿组快, 前者卵黄囊于5日龄基本耗尽, 后者维持到8日龄; 延迟投喂1~5d各组, 其10日龄仔鱼存活率在70%以上, 显著高于延迟投喂6~9d各组(P<0.05); 初产仔鱼平均全长为(4.15±0.10) mm, 饥饿3d内, 全长平均日增长量为8.3×10-2 mm?d-1, 第4天后出现负增长; 延迟投喂0~3d各组的20日龄仔鱼全长及特殊增长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但延迟4d后各投喂组, 各指标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 因此认为, 褐菖仔鱼最佳投喂时间为4日龄, 对其以后的生长、存活最有利.  相似文献   

11.
鱼类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疫苗是继灭活疫苗、减毒疫苗、亚单位疫苗和重组多肽疫苗之后的又一新型疫苗,同传统的疫苗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鱼类DNA疫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进展,并探讨了鱼类DNA疫苗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硒酵母对鱼酱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鱼蛋白为原料,在酶解与曲酶发酵相结合的基础上,于后熟阶段加入硒酵母作为有机硒的载体和增香工具,生产品质优良的富硒营养鱼酱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后熟温度35℃,酵母液量10%,酱醅盐度8%和12%,后熟发酵周期12d的工艺条件,可生产出优质的富硒鱼酱油。产品的氨基氮、有机酸等营养成分均高于国家标准,有机硒的含量达到国内专用硒保健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花鲈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提高花鲈工厂化育苗成活率的技术,结果表明:(1)采用自选单胞藻营养强化轮虫和卤虫成体,按卤虫总量2.5.3.0%浓鱼油胶丸营养强化卤虫无节幼体,投喂花鲈仔稚幼鱼,能满足仔稚幼鱼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2)泼洒1ppm呋喃西林或氯霉素能有效地治疗和预防仔稚幼鱼细菌性疾病的发生;(3)稚鱼阶段的适宜放养密度为1500尾/m3左右;(4)花鲈仔鱼经90天培育,平均全长可达38.55mm,育成率达到58.21%,单位水体出苗量达到1599尾/m3。  相似文献   

14.
因水下环境复杂,鱼类三维模型获取非常困难,基于三维鱼类数据驱动的很多自动化研究工作无法开展。为此,提出一种三维鱼体参数化建模方法。首先,用专业建模师构建的标准鱼体模板注册扫描仪采集三维鱼体数据,构建拓扑结构一致的三维鱼体网格数据集;其次,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集中的三维鱼体网格模型进行建模分析,建立鱼体的参数化表示模型;最后,采集草鱼数据进行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注册得到的三维鱼体模型与真实扫描鱼体模型顶点之间的平均均方根误差仅为0.691 3 mm,在可接受范围。通过改变三维鱼体参数化表示模型中的权参数,快速生成了大量三维鱼体数据,从而解决了三维鱼体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观察男性国防生与普通男性大学生脊柱形态特征的差异, 为大学生脊柱健康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DIERS formetric III脊柱云纹系统对61名男性国防生和61名普通男性大学生进行脊柱形态测试, 比较直立位脊柱形态的差异. 结果显示: 男性国防生颈椎前凸顶点与胸椎后凸顶点的水平距离、胸椎后凸顶点与腰椎前凸顶点的水平距离的均值低于普通男性大学生的均值, 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男性国防生的胸曲角度、脊柱冠状面偏移距离、冠状面偏移距离(均方根)、躯干冠状面倾斜距离、骨盆倾斜距离的均值低于普通男性大学生, 无显著性差异(P>0.05); 男性国防生的腰曲角度、脊柱矢状面倾斜角度、脊柱矢状面倾斜距离、骨盆扭转、脊柱旋转角度、椎体旋转角度的均值高于普通男性大学生, 无显著性差异(P>0.05). 男性国防生的矢状面胸曲后凸角和腰曲前凸角优于普通男性大学生, 脊柱形态产生变化的原因可能与长期的军事体能训练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毒性影响及敏感性, 本文以海水模式鱼—–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为对象, 分析4种代表性海水重金属污染物铜、镉、铅、汞对其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期的24h急性毒性. 结果显示: 海水青鳉发育阶段对4种重金属离子都很敏感, 且都产生明显毒性影响. Hg2+、Cu2+、Pb2+、Cd2+对海水青鳉胚胎发育期24h LC50最低值分别为2.34μg?L-1 (I期)、0.72mg?L-1 (IV期)、22.65μg?L-1 (I期)、27.32μg?L-1 (I期), 对青鳉胚胎发育毒性大小的排序为Hg2+>Pb2+>Cd2+>Cu2+. Hg2+、Cu2+、Pb2+、Cd2+对海水青鳉仔鱼期24h LC50最低值分别为0.018 mg?L-1 (7日龄)、0.48mg?L-1 (8日龄)、1.87mg?L-1 (6日龄)、1.86mg?L-1 (5日龄), 对青鳉仔鱼毒性大小的排序为Hg2+>Cu2+>Cd2+>Pb2+. 由此得出重金属对海水模式鱼的胚胎和仔鱼发育的敏感期, 并经实验得到其最低敏感浓度, 也为进一步开展海水重金属的生物监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鱼类免疫应答中的温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草鱼在不同温度 ( 10℃、 18℃、 26℃ )饲养条件下 ,注射细菌抗原 (嗜水产气单孢菌 ) ,用凝集抗体的检测方法测定其血清的凝集效价 ,研究不同水温下草鱼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的差异 ,结果显示草鱼在 26℃ , 18℃ , 10℃三种温度下凝集抗体效价具有随时间推移 (抗原注射后 )而变化的规律 ,得出了草鱼在 18℃ , 26℃的温度范围内 ,温度越高 ,体液免疫应答的水平也越高 ,低温能抑制其体液免疫应答 . 该文还研究了草鱼外周血中淋巴细胞 ,在不同温度 ( 10℃、 18℃、 26℃ )的体外培养中 ,分别受 PHA与SP A的刺激 ,经 3 H-Td R掺入法间接检测其细胞免疫应答 ,发现低温 ( 10℃、 18℃ )时 , T淋转受抑制 ,而 B淋转不受影响 ,反映出低温效应所引起的免疫抑制是与 T细胞免疫应答抑制有关 .  相似文献   

18.
象山港黑鲷的摄食习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691尼黑鲷(其中成体158尾,I+龄和当龄鱼533尾)的胃含物,其食物种类分属14大类74种;成体以贝类、短尾类为主,I+龄和当龄鱼以多毛类、0足类、长尾类为主;在港内不同区域黑鲷性有所不同,成体在港底部以贝类为主,中部南岸以贝类、小型短尾类为主,北岸以小型短尾类、口足类为主,港口部以小型短尾类、小型长足类为主;1“龄和当龄鱼在港底部以小型鱼类、多毛类、贝类、口足类为主,港中部南岸以小型短尾类、贝类、口足类为主,北岸以小型鱼类、贝类为主.这一结果与生物类群自然分布基本吻合,说明其摄食习性是对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胃饱满度成鱼为75.32%、幼鱼为57.95%.摄食率全年平均为66.00%,其中11月到次年1月、4~6月在70.0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鱼粉营养价值、新鲜度的影响. 以新鲜杂鱼为原料, 分别采用60、80、100、120、150℃热风干燥以及冷冻干燥方式进行干燥处理. 结果显示: (1)不同干燥方式对鱼粉的粗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 采用热风干燥时, 随着温度的升高, 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 采用冷冻干燥时, 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和80℃干燥组接近. (2)100℃干燥时鱼粉氨基酸总量高于其他处理组, 且赖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 80℃干燥时组氨酸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 采用冻干处理时赖氨酸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 (3)150℃干燥时SFA和MUFA含量最高, 80℃干燥时PUFA含量最高, 且EPA和DHA含量也最高. (4)VBN和酸价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 当采用冷冻干燥时, 鱼粉的酸价显著高于采用干燥组(P<0.05), 冷冻干燥和60℃干燥鱼粉的VBN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结果表明: 与热风干燥相比, 冷冻干燥对鱼粉营养成分破坏小, 但不能改善鱼粉新鲜度. 热风处理时提高温度可以改善鱼粉新鲜度, 但干燥温度超过100℃对鱼粉的营养价值有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