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前树 《化学教育》2016,37(21):4-8
化学核心素养包含了“化学”的素养、“核心”的素养、“人”的素养三重意蕴。基于对化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分析和层次分析,提出其四维度结构模型。在4个维度中,“化学基本观念”是基础维度,“化学过程”和“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2个活化维度,“对化学的态度”是动力维度。化学核心素养为学术性化学素养和生活性化学素养的发展同时奠定了基础。把握3种化学素养在结构和具体维度上的差异有助于理解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也有助于把握中学化学课程中不同模块的教学定位。  相似文献   

2.
屈军艳  陈文  梁培花 《化学教育》2012,33(7):47-49,53
研究了对“化学教学论”课程进行改革,把中学化学教师引入化学教学论课程的效果。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得知,将中学化学教师引入“化学教学论”有助于将“化学教学论”的理论与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紧密结合,对提高“化学教学论”教学水平与效果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张凤英  刘子忠 《化学教育》2019,40(17):50-57
在借鉴已有科学史融入其他学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化学史融入中学化学课程的实际教学现状,经过多次教学实践的检验,提出了一种将化学史有效融入中学化学教学实践的“历史线”“探究线”“知识线”和“应用线”的四线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可将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4.
丁韫  秦春生 《化学教育》2021,42(7):79-84
基于弗雷泽建构主义课堂环境理论构架,采用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编制了中学化学建构主义课堂环境量表(SCCLES),并运用SCCLES测量了625名中学生对建构主义化学课堂环境的感知状况。研究结果表明:SCCLES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是较为经济、实用、有效的过程性课堂评价工具;中学化学课堂环境存在“传统型”“中间型”和“建构型”等3种类型;不同课堂环境类型的学生在“学生声音”“个人相关”“合作”“任务取向”等维度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现状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生  关强 《化学教育》2012,33(1):57-59
分析了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中存在的十“多”、十“少”现状,并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方向和策略提出了建议:关注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各个模块互通的、综合性的实验;关注国内外化学实验教学比较等。  相似文献   

6.
刘帅  邹国华  邓阳  王龙 《化学教育》2021,42(11):60-64
相似相溶原理在中学教学实践中的相关内涵与应用细节不够明确,使用较为笼统。总结了“相溶”和“相似”2个术语的部分内涵,解释了相似相溶原理在中学化学中的部分应用疑惑。  相似文献   

7.
周娟  秦春生 《化学教育》2019,40(5):50-54
采用“中学化学课堂环境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深圳市、长春市、佳木斯市等3个地区的4所高中861名学生的化学课堂环境进行调查,并进行差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对化学课堂环境的总体感知较好,7个维度中“学生凝聚力”“平等”“任务取向”“合作”等4个维度的平均分大于3.4,“教师支持”和“参与”维度的平均分在3.0~3.4,只有“探究”维度的平均分小于3.0。城市高中生对课堂环境的感知明显好于乡镇高中生,学生心目中所期待的化学课堂比实际的化学课堂更积极。  相似文献   

8.
陈秀娟 《化学教育》2021,42(14):97-103
以某“双一流”高校化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他们在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写作方面的需求。研究发现学生需求程度较高的是团队教学,青睐英语写作教师与化学专业教师有配合的教学,并希望对写作及时反馈,同时需要编辑、图书馆员等协助提高学术素养。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个性化、一对一辅导的需求程度最高。该研究结果对高校,尤其是“双一流”高校国际期刊英语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多重转化、比较建构”认知模型指导下,利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和改进装置,在中学化学教材中“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设计,用温度传感器测量3个变化过程的反应热:强碱固体溶解于水、强碱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以及强碱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并基于“四重表征”理论进行分析,实现对“盖斯定律”的验证,促进对“盖斯定律”的内涵认知。克服了操作烦琐、可视性不佳、实验误差大等问题,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化学核心素养。本研究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拓展,为教师进行“盖斯定律”教学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潘睿  郑倩  彭蜀  何书引 《化学教育》2020,41(7):51-55
以中学化学所涉及的“金属”物质教学内容为例,运用MS分子模拟软件内嵌的Visualizer,Build 及Symmetry property 等3个功能模块,在不同尺度(从埃、纳米、微米到厘米)范围内,实现对“金属原子结构”“金属晶体”及“金属性质(密度)”的连续性可视化展示,帮助学生从原子的视角深入理解化学物质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本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为加深学生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理解,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书写,设计了2种教学模型:“台阶模型”和“台阶房子模型”。向学生介绍了这2种模型,并用试题和访谈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结果良好。这2个教学模型可供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参考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江家发  杨美华 《化学教育》2021,42(21):22-27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普通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的“化学与职业”栏目是我国中学化学教科书中首次出现的职业生涯教育栏目,而职业生涯教育比较成熟的美国,其高中主流教科书Chemistr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中也有此类栏目。从职业的选择、职业的描述、栏目的特点等3个方面对美国教科书“在此领域”栏目与我国教科书“化学与职业”栏目进行比较,从中得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马胜利  李莉 《化学教育》2006,27(7):45-46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为此,我们开展了“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中学化学教学策略与评价研究”的课题研究,并对探究学习教学实验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实施探究学习对化学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电解有机物的空白现状,应用Schiff试剂定性检测电解液中乙醛浓度的方法,开发了一个电解乙醛的课堂演示实验。该实验将有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与电解过程相结合,以此发展学生对电解池工作原理以及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培育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5.
柳方生 《化学教育》2022,43(16):126-129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肥城市教体局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签订“高中化学名师发展基地项目”,围绕高中教师特别关注的教材教法、课程衔接、科普教育、教研与论文写作、高考指导等主题,形成了“教学研训立体化”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体系,提升了高中化学教师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出一批教学名师,催生出县域高中与优质高师教育共建教师研训共同体新样态。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以“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检索源,对2000—2020年间国内外“物质的量”主题研究论文进行检索,根据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分类归纳。研究表明:目前“物质的量”主题教学研究主要涉及:概念历史考量、教材研究、教师发展、学生认知与教学策略研究等5个方面。通过探析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2016年以来,我国化学教育教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3本学术期刊《化学教育》《化学教学》和《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析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金龙  鞠东胜 《化学教育》2016,37(21):75-77
针对铜锌原电池中锌电极冒气泡的“异常”现象,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认为即使使用纯度极高的锌也会产生气泡,并给出其缘由。对在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一棘手的难题,提出个人见解。同时,建议中学化学教材将“锌片上产生气泡”的现象明确地描述出来。  相似文献   

19.
马胜利  李莉 《化学教育》2006,27(12):36-37,51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为此,我们开展了“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中学化学教学策略与评价研究”研究,并对探究学习教学实验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实施探究学习对教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教学总体水平等各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分析和总结了国内中学化学微课教学研究的29篇硕士学位论文,从3个方面概括了微课的开发设计:理论依据、设计模型和设计内容,介绍了微课的教学应用现状。并对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注重微课精细化、个性化教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开发微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完善微课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