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读光谱法测定钢中酸溶铝和酸不溶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中铝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以金属固溶体状态存在 ,另一种是以化合态非金属夹杂物形式存在 ,如氧化铝、氮化铝、铝的硫化物等。在湿法化学分析中认为 ,用无机酸溶样时 ,金属铝和氮化铝及铝的硫化物均被溶解 ,习惯上称这一部分为“酸溶铝”。它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细化晶粒 ,提高钢的使用性能。而氧化铝难溶于酸 ,这一部分称为“酸不溶铝”,它降低了钢的纯洁度 ,因而降低了钢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三者的关系式为 :Alt(全铝 ) =Als(酸溶铝 ) 酸不溶铝。由于炼钢全连铸工艺的普及 ,对钢中不同状态的铝的分析非常重要。连铸在线分析…  相似文献   

2.
ICP-AES法测定钢中酸溶铝和酸不溶铝及全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ICP-AES法测定了钢中酸溶铝和酸不溶铝,并对测定条件及相关参数进行了试验和优化,并于基体的干扰及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也作了研究并标准物质作了验证。用此法所测得结果与标准物质的证书值间无显著差异,将酸不溶铝和酸溶铝的测得值相加即得总铝的量。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种人工神经网络-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钢中酸溶铝的方法,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低合金钢中总铝值,应用所建立的ANN-BP网络模型,输入总铝含量直接预测出酸溶铝含量。同时使用改进的BP算法,避免了神经网络学习中可能产生的麻痹现象。该方法用于钢中酸溶铝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铝是炼钢中良好的脱氧剂,铝含量的高低直接标志着脱氧的程度,铝在钢中主要以金属固体的形式存在,也有少部分生成氧化铝和氮化铝.存在于钢中的氧化铝一般不溶于酸,称为酸不溶铝.一般认为固溶体和氮化铝溶于酸称作酸溶铝.  相似文献   

5.
铝通常作为良好的脱氧剂或去气剂加入钢和合金中.大部分的铝最终进入炉渣被分离去除,有一小部分成为非金属氧化夹杂物留在钢中.有时为了改善材料的热形变性能或耐磨性能而把铝作为合金元素加入,此时铝通常溶解在钢中成为金属固熔态的铝或形成氮化物.钢中非金属氧化夹杂物Al_2O_3的存在对材料性能影响很大.在室温下,当Al_2O_3.颗粒超过1μm,使材料屈服强度和抗张强度下降.随着Al_2O_3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钢中铝存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以金属固溶体存在,另一种是化合态以非金属夹杂物形式存在。在湿法化学分析中,用无机酸溶样时,金属铝、铝的硫化物均被溶解,故称为酸溶铝,这些铝的存在形式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细化晶粒,提高钢的使用性  相似文献   

7.
高碳铬铁由于碳化铬的化学性质特别稳定 ,所以不易溶解。为了分解试样 ,一般采用过氧化钠熔融分解试样的方法。近来也有采用焦硫酸钾、高氯酸、磷酸、硫酸混合湿熔体系分解试样的方法[1] 。但是这些方法都是用“熔”而非用“溶”的方法分解试样 ,因而在操作上有一定难度。本文采用盐酸、磷酸、硫酸、硝酸进行高碳铬铁的湿法溶解。1 试验部分1.1 主要试剂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 [(NH4 ) 2 Fe(SO4 ) 2 ·6H2 O]:0 .1mol·L-1,用硫酸 (5 +95 )配制。1.2 操作步骤称取试样 0 .10 0 0g(试样粒度小于 0 .0 88mm)置于 5 0 0ml烧杯…  相似文献   

8.
采用类型校正法消除了光谱法与红外吸收法在测定重轨钢中碳含量时的系统误差。结合金相低倍组织检验,分析了光谱法在重轨腰部碳分析结果异常偏高的原因,并建立了相应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已用于重轨钢样的均匀性检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伟杰 《化学研究》2014,(3):238-241
根据GB/T13748.21-2009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方法测定元素含量)对镁合金中锰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对锰含量测量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测量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此外,指出了该方法影响锰元素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原因,以期为镁合金中锰元素含量的光谱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氯仿萃取8-羟基喹啉荧光光度法(8-HQ-CL-MF)测定了天然水样中的总单核铝和酸溶态铝含量,与Driscoll的甲基异丁基酮萃取8-羟基喹啉-石墨炉原子吸收法(8-HQ-MIBK-GF/AAS)法进行了比较,结果一致。本法具有取样量小,检测快捷,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突出优点,合适于天然水中的总单核铝和酸溶态铝的分析。研究了滤膜过渡,酸消化以及紫外酸消化对天然水中铝形态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强酸与一元弱酸混合酸中各组分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汉洙 《分析化学》1994,22(5):537-537
  相似文献   

12.
光电直读光谱法测定管线钢中氮和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线钢中的氮是有害元素,硼是有益元素.在母材中残留较高量氮时,将导致钢的宏观组织疏松,甚至形成气泡;含量高时,钢的韧性下降,硬度和脆性增加;在碳钢焊缝中氮是有害的杂质,是促使焊缝产生气孔的主要原因之一,使焊缝的塑性和韧性下降.钢中加入微量的硼,能提高其淬透性(当WC≤0.9%时),微量的硼能促使钢的正火(或热轧)态组织由珠光体向贝氏体方向转变,但WB>0.004%时,会强烈降低钢的韧性.  相似文献   

13.
李传启  杨崇秀 《广州化学》2020,45(3):29-32,37
提出了一种基于无氟酸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同时测定铝及铝合金中低含量硅的方法。铝及铝合金中低含量硅,以无定形硅、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形式存在。探讨了样品与酸、碱的反应,以及各种溶解体系的分解行为,表明强氧化剂存在,能有效抑制硅烷生成。结合化学热力学、动力学,过氧化氢-稀盐酸溶解样品,Si 288.158 nm为分析线,测定范围0.01%~1.0%,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0.999 6,ICP-AES同时测定铝及铝合金中低含量硅以及铜、镁、锰、铁、锌、镍、钛等元素。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快速、稳定,经济实用,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15.
汤伟  毕树平 《分析化学》2000,28(5):590-593
报道邻苯二酚紫(PCV)-示波计时电位法间接测定天然水中的总酸溶铝。在0.5mol/LNH4Ac(pH6.4)缓冲溶液中,PCV在dE/dt-E示波极谱图上出现两个切口,Ep1=-0.80V和Ep2=-1.20V。加入铝后,切口深度变浅,切口深度的变化△h同加入铝量有关。在最佳条件下,即0.5mol/LNH4Ac,pH6.4及1×10-3mol/LPCV,第二个切口△h2变浅的幅度在4×10-7~4×10-6mol/L铝浓度范围内有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10-7mol/L。在1×10-6mol/L时标准偏差为8.3%(n=10)。应用该法测定了天然水中总酸溶铝,并同ICP-AES所获结果进行了对照。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钢中稀土固溶规律及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应用ICP光谱法直接测定16Mn钢中稀土固溶虽,研究稀土固溶规律及合金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MnS夹杂完全变质前,钢中仅有几ppm稀土固溶并受硫氧含量的影响,完全变质后,随钢中稀土含量增加,稀土固溶量显著增大。常温下铈在16Mn钢中固溶度不超过0.011wt%,并偏聚在晶界;固溶稀土能显著减少珠光体,增加铁素体及其硬度。  相似文献   

17.
铬青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并且硬度高、耐磨抗爆性好,为电机、电极等设备及配件的原材料。在铜加工领域为高附加值的铜合金。其中铬元素需要二次添加,炉前快速、准确的分析能够提高产品产量与产品质量。采用传统的化学方法分析,操作强度大,不易掌握,易产生误差。光电直读光谱  相似文献   

18.
微量枸椽酸溶硼测定是肥料检测中的常见项目,用以评估硼肥肥效。其测定方法大多复杂繁琐,操作条件苛刻。如用姜黄素或其他显色剂的分光光度法,体系中因有柠檬酸存在,产生的影响难以处理,测定结果重现性差,限制了测硼的快速和准确性。ICP-AES法较其它方法相比是一种精密度高、重现性好的方法[1],各元素对硼干扰较少,20 g·L-1柠檬酸在炬管处不会炭化引起阻塞,对硼的干扰也可得到校正,使得ICP-AES法测定稀柠檬酸有机溶液中硼成为可能。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检出限可达0.003 5%,回收率为86%,适用于硼镁肥中微量枸椽酸溶硼测定。枸椽酸溶…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湿法冶炼产出的析出锌,经过冲床冲压脱模、马弗炉高温熔化、模具浇铸成型、车床切削等过程,于直读光谱仪上测定析出锌中铅、铜、铁、镉、锡、铝含量的方法.通过实验确认了仪器的工作条件、熔样器皿、熔样温度、析出锌取样位置,并对熔样铸锭后铅、铜、铁、镉、锡、铝的偏析情况进行了分析,铅最大偏差达到30%,经玻璃棒搅动后保温,铅...  相似文献   

20.
化学计量学是瑞典化学家S Wold在1971年为一项基金定名时首次提出的。正是由于化学计量学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分析检测设备的不断更新、完善,实现了分析数据的自动处理、故障自动诊断、远程故障自动诊断与维修等功能,不断出现了新型智能仪器、虚拟仪器和网络化仪器。在给分析工作者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如何确保仪器的长期可靠性与稳定性,使分析设备始终处于“健康”状况。虽然真正颁发计量检定合格证的是相应的计量检定机构,但日常分析与维护工作是由分析人员掌握。因此有必要从化学计量学的角度认识分析设备的性能、电器元件与技术指标间的对应关系,摸索仪器的运行规律和运用技巧,才能真正使分析设备始终处于“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