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力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国家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王仁先生,今年1月已70岁高龄,他从事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工作四十余年,硕果累累,成绩卓著.现今他仍站在教育与科研工作的第一线,老骥伏枥,奋斗不已.王仁教授1921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1938年从上海沪江大学附中毕业后,就读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194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工学  相似文献   

2.
《力学与实践》2001,23(3):69-70
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地球动力学家和力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暨地球物理系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王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1年4月8日10时4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王仁先生1921年1月2日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航空工程系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44年春到贵阳飞机制造厂做设计员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被派到台湾参加对日军修理厂的接收工作,在台中市第三飞机制造厂任工程师.1948年~1950年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航空工程系继续深造,于1…  相似文献   

3.
本文中以476728航空发动机主轴球轴承高速重载典型工况为算例,提出一种将轴承动力学分析和热弹流润滑分析相集成的数值算法,打破传统分析中二者在各自领域独立进行的局限性,提高了轴承数值计算的精确度.对比了传统拟动力学分析、集成分析和实验实测的最小膜厚,结果表明:集成分析结果与试验获得数据更为一致,证明本文的算法可行,能够更为准确地判断航空发动机主轴球轴承的润滑状态.探讨了航空发动机主轴球轴承结构参数曲率系数、初始接触角和滚动体数目对轴承接触应力、相对滑动速度、弹流润滑膜压力、膜厚和温度性能的影响,为航空发动机主轴球轴承的结构设计及优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构动力学的概率理论》为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航空与航天工程系教授林幼堃(Y.K.LIN)所著,在结构的随机振动理论分析方面是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一本专著.全书共分九章:绪论;概率理论的某些方面;随机过程;高斯、泊松及马尔柯夫随机过程;单自由度线性结构;多自由度线性结构;线性连续结构;非线性结构,由动力响应造成的结构破坏及有关论题.此外还有五个附录.  相似文献   

5.
何旅洋  郑百林  杨彪  张锴 《力学季刊》2016,37(3):513-521
本文运用了结合混合元胞自动机(Hybrid Cellular Automaton, HCA)方法和基于LS-DYNA显式有限元算法的动力学拓扑优化方法来解决非线性动力学拓扑优化问题,并形成了该方法迭代过程的数学模型.运用该方法,对某航空发动机叶片进行了动力学拓扑优化设计,给出了优化后结构的材料分布,并与优化前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结构相比于优化前在材料分布上更加合理,在减少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结构在冲击过程中的最大应力,实现了航空发动机的抗冲击优化,为航空发动机动态优化设计提供了有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吴彼  张振波  李曙 《摩擦学学报》2023,(10):1099-1117
机械产品中的摩擦磨损问题不可避免,且严重影响装备性能与寿命可靠性。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针对该类复杂机械产品的摩擦磨损问题更应得到高度重视.通过材料摩擦学行为调控,可有效减轻或排除航空发动机中的摩擦磨损问题,大幅抑制发动机功能精度衰减,提高其寿命稳定性.为系统有序地开展航空发动机材料摩擦学研究,在本文中以典型三代涡扇发动机为例,按冷端至热端结构顺序,阐述进气道、风扇、中介机匣、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尾喷口等关键部位涉及摩擦磨损部件及材料的摩擦学服役工况、主要磨损类型和磨损机制.结合发动机整机故障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选择4种具有代表性的航发材料作为摩擦学重点研究对象,即叶片尖端与封严涂层的高速刮擦、主轴轴承滚动接触疲劳与滑擦损伤、钛合金叶片的微动损伤、动密封装置中石墨的摩擦磨损及其寿命评价台架试验.从材料摩擦学损伤演变规律、磨损机制、耐磨功能设计和表面改性等角度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航发材料摩擦学研究技术路线,即从材料级摩擦磨损实验复现航发零件磨损失效特征出发,实现基于摩擦学行为调控原理获得材料耐磨减摩功能化改进,最终采用模拟工况摩擦学实验台架验证新材料摩擦磨损性能.此外,针对新一代...  相似文献   

7.
正湖南文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已有35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始建于1981年的纺织工程系,是我校最早成立的三个工科系之一。1989年更名为机械纺织系,1997年更名为机械工程系,2008年更名为机械工程学院。从1981年开始,学院先后设有棉纺、机织、麻纺、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艺等纺织类专业以及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与检测、汽车运用工程等机械类专业。学院从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两个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8.
航空发动机整机耦合动力学模型及振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果 《力学学报》2010,42(3):548-559
面向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 建立了航空发动机转子-滚动轴承-机匣耦合动力学模型. 该模型具有如下特点: (1)考虑转子、滚动轴承及机匣之间的耦合作用; (2)考虑了实际航空发动机的弹性支承及挤压油膜阻尼效应; (3)将转子考虑为等截面自由欧拉梁模型, 运用模态截断法进行分析; (4)考虑了滚动轴承间隙、非线性赫兹接触力以及变柔性VC(Varyingcompliance)振动; (5)考虑了转子与机匣之间的碰摩故障. 运用数值积分方法研究了航空发动机的整机振动规律, 包括: 滚动轴承VC振动分析、弹性支承刚度对耦合系统临界转速的影响、转轴模态截断阶数NM对系统响应的影响分析、挤压油膜阻尼器参数对系统响应的影响分析、突加不平衡的瞬态响应分析以及转静碰摩故障特性分析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著名实验力学专家、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大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9月3日不幸逝世,享年75周岁。云大真教授1932年10月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县锦山镇大家园村。1952年参加工作,1954年在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水利工程系提前毕业后留校任教。1957年至1958年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进修;1984年至1985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机械工程系做访问学者,进行实验力学中光测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79年起,历任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光测力学组长、辽宁省实验力…  相似文献   

10.
1.引言本世纪六十年代是多体系统动力学开始其迅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二十多年来,不论是在航天技术方面,还是在航空或是机械等方面,甚至在体育方面,多体系统动力学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究其原因,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需要固然是推动多体系统动力学迅速发展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1.引言本世纪六十年代是多体系统动力学开始其迅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二十多年来,不论是在航天技术方面,还是在航空或是机械等方面,甚至在体育方面,多体系统动力学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究其原因,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需要固然是推动多体系统动力学迅速发展的一个 ...  相似文献   

12.
杨绍琼  姜楠 《力学与实践》2017,39(4):421-426
基于历史事实,对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航空工程系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并扼要地回顾了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从天津大学调出的历史悠久的北洋工学院航空工程学科,把北洋的优良传统带到了北京航空学院,为新中国航空工业体系的建立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孙加亮  田强  胡海岩 《力学学报》2019,51(6):1565-1586
多柔体系统是由柔性部件和运动副组成的力学系统,在航空、航天、车辆、机械与兵器等众多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典型的代表包括柔性机械臂、直升机旋翼、卫星的可展开天线、太阳帆航天器等. 近年来,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多柔体系统动力学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含变长度柔性部件的多柔体系统,不仅涉及其动力学 建模与计算,还涉及其动力学优化设计. 事实上,部件柔性对多柔体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到优化结果,因此需要发展基于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的优化设计方法. 本文首先阐述了多柔体系统动力学优化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简要回顾了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建模的3类方法:浮动坐标方法、几何 精确方法和绝对节点坐标方法,并介绍了含变长度柔性部件的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 系统概述了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响应优化、动力学特性优化和动力学灵敏度分析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尺寸优化、形状优化和 拓扑优化 3 个方面综述了多柔体系统部件优化的研究进展. 本文最后提出了在多柔体系统动力学优化研究中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多柔体系统是由柔性部件和运动副组成的力学系统,在航空、航天、车辆、机械与兵器等众多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典型的代表包括柔性机械臂、直升机旋翼、卫星的可展开天线、太阳帆航天器等.近年来,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多柔体系统动力学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含变长度柔性部件的多柔体系统,不仅涉及其动力学建模与计算,还涉及其动力学优化设计.事实上,部件柔性对多柔体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到优化结果,因此需要发展基于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的优化设计方法.本文首先阐述了多柔体系统动力学优化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简要回顾了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建模的3类方法:浮动坐标方法、几何精确方法和绝对节点坐标方法,并介绍了含变长度柔性部件的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系统概述了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响应优化、动力学特性优化和动力学灵敏度分析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尺寸优化、形状优化和拓扑优化3个方面综述了多柔体系统部件优化的研究进展.本文最后提出了在多柔体系统动力学优化研究中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5.
模态分析在航空发动机振动故障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模态分析与数字谱分析技术在航空发动机振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具体研究了航空发动机故障信号分析、处理,发动机整机及零部件模态试验,以及根据实测频响函数的非线性特性诊断发动机零件裂纹的方法,并据此判断发动机产生故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对于沿海地区或海洋环境中使用的航空发动机来说,由于高温、机械载荷和盐雾环境的共同作用,热腐蚀疲劳破坏是影响其热端部件服役寿命的主要因素.本文对热端部件低温热腐蚀疲劳损伤机理、寿命模型和防腐蚀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及评述,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与发展方向.首先介绍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热腐蚀疲劳故障案例、损伤演化机理;其次,重点分析了低温腐蚀疲劳寿命的唯象模型、损伤力学模型、断裂力学模型以及机器学习模型;再次,对几种代表性的考虑腐蚀演化不同阶段的分段式腐蚀疲劳全寿命模型进行综述,还分析指出了腐蚀疲劳全寿命模型的发展趋势;从次,对航空发动机材料选择、零件制造、结构强度设计和外场运行维护不同阶段的抗腐蚀方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增材制造零部件的热腐蚀疲劳问题以及无损检测技术、人工智能等与热腐蚀疲劳研究的结合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吴永礼 《力学进展》2011,41(3):374-376
2010年世界出版社出版了<环境流体力学进展>一书,书的编辑为塞尔维亚Novi Sad大学农学院的气象和生物物理学教授D.T.Mihailovic和意大利Napoli大学水力、岩土与环境工程系的环境水力学教授C.Gualtieri.  相似文献   

18.
  陆士嘉先生是新中国流体力学专业的奠基人之一. 在旧中国积弱贫穷、落后挨打的年代, 她怀抱科技强国、科技救国的梦想,半工半读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然后毅然选择航空的先行与基础学科------流体力学,远赴重洋,以优异成绩和卓越才华,破除了当时对华人和对女性的双重偏见,获得了现代流体力学大师和奠基者之一的普朗特的赞赏,成为大师唯 一的女研究生和唯一的中国学生;她担任了北航建校筹委会委员,为创建北航做出了贡献; 她以前瞻性的国际眼光,参加了我国第二个科学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对我国流体力学学科 和航空事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她淡泊名利,两次恳请中国科学院从院士候选人中删除她 的名字,恳请北航领导将他的一级教授提名调到二级,在科技和教育界传为佳话;她艰苦朴 素,婉言谢绝学校公车接送,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乘坐公交车上班,对灾区和有困难的同事慷 慨解囊且不留姓名;她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培养了一大批航空和力学的栋梁之材. 本刊特登载陆士嘉先生的学生龙驭球院士、周恒院士、朱自强教授和李素循教授的缅怀先生的文章. 她的这几位学生都已至古稀耄耋之年,成就非凡,遇事淡定,但在纪念会上,他们的声音哽咽了. 师生情深,师恩似海. 从先生鼓励习题的解法立异到讨论学位论文创新,从先生百忙中抽时间辅导学生自学第二外语到推荐学生到海外名家深造,从先生创建北航空气 动力学教研室和研究室到与我国力学科学泰斗钱学森、郭永怀的交往合作,参与制定我国流 体力学学科和航空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从先生不知疲倦地工作到坚辞荣誉和物质利益,无 不感人至深,是我国力学与航空科学发展的珍贵历史资料.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先生有大德而不说,唯其不说,浩气长存.  相似文献   

19.
王敏中 《力学进展》2006,36(4):626-627
浙江大学土木系丁皓江教授和陈伟球教授及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航空、机械与机电工程学院章亮炽教授的专著“Elasticity of Transversely Isotropic Ma- terials”(ISBN:1-4020-4033-4),2006年由Springer公司出版,该书是加拿大著名力学家G.M.L.Gladwell  相似文献   

20.
谈镐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1991年12月1日是他75岁寿辰.在此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衷心祝愿他生日愉快,健康长寿。谈教授于1916年出生在江苏省吴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十分聪慧、好学.1935年以第一名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1945年考取公费留美.1949年获得美国康乃尔大学航空、数学、力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过康乃尔大学,诺脱顿大学,依州理工大学教授,1956年晋升为终身教授,1957年创办高等热工研究所,并任所长;曾任海军部特邀顾问.1965年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