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曹文安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3,25(1):31-35
宜昌方言独具特色,是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从音韵与古籍入手进行方言考古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并例举了具体考释的数十个方言本字,展示了宜昌方言同古语的传承关系。此外,对实际考释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也提出了一些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2.
3.
4.
闽西武平上四乡是武平县东留乡下属六个村的旧称,这个片区的客话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是古轻唇音的演变情况具有特殊性,与粤东客话相似,与交界的赣南客话反而不同。 相似文献
5.
音字转换是汉字的语音输入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音字转换的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整系统的性能。本文提出在音字转换过程中利用字词的概率统计信息进行辅助判决的方法,优化字词的选择,提高音字转换的速度,考虑到人们用词的时变性,提出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对字词频进行智能调整的算法,并引入遗忘机制以适应词频的减量变化。 相似文献
6.
字本位理论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重新发现了字,实现了汉语研究立足点的转移;字本位理论作为汉语的语言学理论,涵盖了古今汉语;“字的语法化的三阶”说,是运用字本位理论来建立汉语语法体系的尝试,也是字本位理论趋于完善的重要标志;目前字本位理论只是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最终取得普遍认同,还有待于信息处理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7.
黄国春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5,(5)
现代汉语根字属性及其归类构词的基本规律,使得归类构词成为现代汉语的一大优势,大大提高了汉字的复用率和汉语词汇的识别率,使汉语成为一种“简捷高效”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通城(麦市)知系字的读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位于鄂湘赣交界的通城方言成为方言学界讨论的焦点。其中,对知系字读舌尖塞音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是古音的保留,一种认为是中古音以后语音演变的结果。其实,通城话无论是知章组字读塞音,还是章组合口字读k或f声母,都是创新。引起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介音的作用。i介音使知章组开口三等由t^-或t^h-声母演变为td声母;知组合口三等字除外,u介音使t^-声母变为td声母,并且韵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章组合口则变为k声母或f声母。 相似文献
9.
10.
陆刚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16(3):109-112
汉语连珠四字结构词义丰富,文采华丽,语气连贯,重在一股气势和意境。英译时应以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地缘等为立足点,根据不同情景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合并法、提取法、变换词序、改变词性和就实避虚等手法来处理。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江汉平原垸田开发的过程以及效应.通过分析,发现垸田兴衰与湿地演化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垸田开发不但改变了湿地空间格局、降低了生物多样性,而且影响了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实现江汉平原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人地关系,切实保护湿地资源.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江汉平原垸田开发的过程以及效应.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垸田兴衰与湿地演化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垸田开发不但改变了湿地空间格局、降低了生物多样性,而且影响了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实现江汉平原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人地关系,切实保护好湿地资源. 相似文献
14.
江汉平原湖泊的成因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报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6(2):241-244
对江汉平原湖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和分类,并描述了各类湖泊的特征,江汉平原是一典型的洪泛平源,江汉湖群大多是长江,汉江及其支流演化过程中的伴生湖泊,是长江,汉江的侵蚀与堆积地貌的有机组成部分,江汉湖群在成因上可划分为6种类型,即河间洼地湖,岗边湖,壅塞湖,河谷沉溺湖,牛轭湖,河堤决口湖,由于它们是在共同的自然地理背景下形成的,所受内外营务相似,因而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如湖水浓度一般不超过8m,湖底平坦,湖底淤泥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等。 相似文献
15.
江汉平原堤防存在的问题与防洪减灾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多年在湖北省堤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荆江堤防和江汉中下游堤防存在的六大问题-堤防防洪标准偏低、湖泊调蓄能力降低、堤防安全性系数不高、沿堤老化的排水设施(涵闸、泵站)病险多、河道防洪系统存在缺陷、防汛抢险的通道局部不畅;提出了防洪减灾的措施-堤防加固、河道整治、水库调蓄、易发生洪水的低洼区及湖区建设规划、城市防洪以及非工程防洪措施等。 相似文献
16.
江汉平原后湖农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B、Mn、Cu、zn、Pb、Cd、农药7个评价指标,对江汉平原后湖农场42个样点的土壤进行污染调查,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农场40.81%的土壤环境质量处于警戒线水平.就单项指标而言,其中47.66%的土壤受到硼的轻度污染,35.86%的土壤受到镉的轻度污染,4.33%的土壤受到镉的中度污染,所有样点的土壤均不同程度含有微量的农药.土壤中的锰、铜、锌和铅均处于非污染水平.就污染分布看,一级地中74.47%的土壤处于警戒线水平,二级地中42.37%的土壤处于警戒线水平,三级地中37.76%的土壤处于警戒线水平,四级地中28.52%的土壤处于警戒线水平. 相似文献
17.
18.
江汉平原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估与生态恢复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王学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5(2):237-240
认为江汉平原湿地脆弱生态系统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地貌脆弱因子,气候脆弱因子,本文脆弱因子以及过度围湖造田,过度利用湖泊资源,超标污染物排放,脆弱生态环境表现为灾害频繁及强度增加,土壤潜沼化严重,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同时提出有效的生态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江汉平原北部蔡垱西剖面沉积物粒度、地球化学元素、孢粉等相关数据的综合分析,揭示了该地区约1250年以来环境演变历史。通过沉积物的野外观察、粒度数据分析及剖面所处地貌部位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剖面沉积物主要为汉江等周围水系洪水带来的泥沙泛滥至低洼平原区,并以近乎停滞的低缓流速沉积而成,所以沉积物以细粒的黏土质粉砂为主,... 相似文献
20.
江汉平原降水变化趋势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汉平原1958年~2004年各气象站点降水量资料,对近47年来江汉平原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增加趋势,降水倾向率为5.7~78.9 mm/10a.江汉平原平均年降水量则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年降水量以39.9mm/10a的速率增加,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增幅较大.平原夏、冬季降水均呈增加趋势,春、秋季降水则呈减少趋势.另外,60年代和70年代旱年较多,而80年代以来涝年较多,且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