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为进一步研究接种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SW5菌株对发酵鳀鱼鱼露品质的影响,以低值鳀鱼为原料,通过接种贝莱斯芽孢杆菌SW5菌株,并添加多种蛋白酶协同发酵鳀鱼鱼露.测定氨基酸态氮(AA-N)质量浓度、pH值和总酸质量浓度的变化,采用电子舌和色差仪测定鱼露发酵完成后发酵液的鲜味成分含量和色泽,与商品鱼露和酶解液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采用贝莱斯芽孢杆菌SW5菌株与中性蛋白酶协同发酵,发酵第7天AA-N质量浓度达到最高,为13.93 g·L-1,符合市售一级鱼露标准.3个处理组的色泽和鲜味成分含量与商品鱼露相近.综上所述,通过接种贝莱斯芽孢杆菌SW5菌株和蛋白酶对鳀鱼鱼露进行协同发酵可以缩短发酵周期,提高鱼露的产量以及AA-N和鲜味成分的含量.因此,该菌株可用作海洋蛋白源物质的发酵深加工.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诱变剂(亚硝基胍)对积累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蜡状芽孢杆菌产生菌13进行诱变处理,筛选突变株,通过比较PHB产量,获得了两株高产菌株分别命名为蜡状芽孢杆菌13(3)和13(5),其PHB产量分别为29.58,29.29g/L,与出发菌株相比较,PHB产量提高了17.8%和16.6%.对出发菌株13和突变菌株13(3)的生长曲线和产PHB进程曲线进行了测定,在37℃培养条件下出发菌株13和突变菌株13(3)的PHB产量均在16h时达到最大.在32℃培养条件下出发菌株13培养80h和诱变菌13(3)培养60h时PHB产量达到最大,该突变株在37℃比在32℃培养时发酵周期缩短了73.3%,而PHB的积累量相当.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突变菌株13(3)产生PHB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碳氮比为2∶1时,pH值为7.5,培养温度为37℃,发酵周期为16h.  相似文献   

4.
嗜碱细菌NTT33碱性β-甘露聚糖酶的纯化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嗜碱芽孢杆菌NTT33产生的碱性β-甘露聚糖酶经纯化后,在PAGE电泳上呈现一条蛋白带,分子量为3.89×107,等电点为3.0~4.0,酶反应最适pH为9.0~10.0,最适作用温度为80℃,稳定pH为6.0~9.0,稳定温度为60℃以下.金属离子Cu2+,Ba2+,Mg2+,Al3+,Co2+对该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而Ag+,Hg2+,Mn2+对该酶有明显抑制作用,经薄层层析鉴定,该酶水解槐豆胶后产生葡萄糖、甘露糖以及低聚糖.  相似文献   

5.
6.
高效降解苯酚和苯胺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污水中通过选择性富集和驯化培养,分离得到两株分别以苯酚、苯胺为惟一碳源的菌株.经初步鉴定这两种菌株均为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sp.).通过对两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以及相应苯酚、苯胺底物浓度下的生长和降解情况的研究,确定了最佳降解苯酚、苯胺的工艺条件为pH7.0,温度30℃,好氧.当苯酚、苯胺底物浓度不超过1000mg/L时,两菌株对其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7.
根据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设计引物,通过PCR的方法,在嗜碱芽孢杆菌NTT33的总DNA和p1350中分别扩增到预计大小的片段,证明p1350中的外源DNA片段来自于嗜碱芽孢杆菌NTT33.同时也获得了含有pelA完整ORF的DNA片段.经计算,该基因表达的成熟蛋白质的分子量为34.76×103.构建表达载体pBV220-pel,在E.coliDH5a中进行表达.SDS-PAGE检测发现,表达的蛋白质分子的大小约为35×103,与预测的相符.初步研究其酶学性质发现,该酶在pH9.0~pH10.0,45℃的条件下有较高的活性,而且必需Ca2+参与反应.  相似文献   

8.
高产共轭亚油酸植物乳杆菌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诱变方法选育高产共轭亚油酸生产菌株,以实验室保藏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A(简写为L.plan A)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的依次处理,结合高浓度亚油酸平板(0.1%)的筛选和进一步摇瓶复筛,最终得到一株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3.1(简写为L.plan H3—1),其共轭亚油酸产量高达30.67mg·L^-1,比出发菌株L.planA提高了264.5%.传代实验中突变株L.planH3—1的遗传特性较稳定.实验结果证明该诱变方法对提高植物乳杆菌L.planA的共轭亚油酸产量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9.
分离得到产碱性果胶酶嗜碱芽孢杆菌NTT33,其聚半乳糖醛酸酶的产生强烈地受葡萄糖的代谢阻遏,对利福平敏感.通过抗利福平自然突变法,从出发菌株NTT33中筛选抗利福平突变株.采用透明圈法初步筛选出在含葡萄糖和不含葡萄糖果胶培养基上同时产生透明圈的菌株,进一步测定其产酶进程曲线,最后筛选出两株(NTT33-cs52,NTT33-cs301)产聚半乳糖醛酸酶活力高的菌株,其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50%~280%,并且在葡萄糖存在时,酶活力更高.可以认为这两株菌消除了葡萄糖的代谢阻遏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目前谷氨酸菌种选育技术及其发展进行了综述,同时重点报道了束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谷氨酸菌株选育方面的研究,研究表明,以D110B为出发菌,采用低能N^ 技术已经筛选到两株高产菌株D5221、B3263,其10批次摇瓶平均产酸幅度分别达到8.4%、7.5%,比出发菌分别提高35.48%和25%,摇瓶发酵平均糖酸转化率可以达到43%,RG%(残糖)达到2%以下,说明其代谢活力强于出发菌。  相似文献   

11.
采用紫外线、同平板梯度浓度亚硝基肌,纯铜蒸气激光诱变去甲基金霉素生产菌金霉素链霉菌的原生质体,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对各种诱变剂的敏感性较高.正变幅度较大.原生质体经紫外线、同平板梯度浓度亚硝墓肌复合诱变后,筛选到一菌株,重新制备原生体,经激光诱变,选育出高产菌株S. A. HU02,去甲基金霉素效价从2831u/ml提高到4337u/ml,提高了53. 2,经多次传代产量性状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1+龄黑鱾的胃、盲囊、肝脏和肠道4个消化组织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并研究其与温度及pH值的关系,可以为黑纪的合理投饵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设9个温度梯度(10~50℃)和14个pH缓冲液梯度(pH2.0~9.0),用淀粉-碘显色法测淀粉酶活力,用福林-酚试剂法测蛋白酶活力.结果表明:黑纪盲囊、肠道中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均较高,最适温度为35℃,淀粉酶最高活力为每克鲜组织46.02U和42.61U蛋白酶最高活力为每克鲜组织156.52u和147.79U;胃中酶的最适温度为40℃,肝脏中淀粉酶温度要求稍低,最适温度为30℃,酶活力值也最低;胃淀粉酶和胃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6.5和3.5,盲囊、肠道和肝脏组织中的最适pH值相近,为7.0-8.0.可以认为黑鲍胃中主要存在着酸性蛋白酶,胃是食物蛋白质初步分解消化的场所;Q10值充分反映了温度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当温度从10℃上升至20℃时。2种消化酶活力增幅显著,可作为开始投饵的温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经 (NH4 ) 2 SO4 分级沉淀、SephadexG 75凝胶过滤和DEAE 5 2柱层析将苏云金杆菌 4.0 718菌株的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纯化到均一程度 ,酶比活力达 688.0U/mg ,酶得率为 47.9% 该酶经KCN ,H2 O2 ,氯仿 乙醇抑制实验 ,金属元素含量测定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 ,表明是Fe SOD 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电喷雾质谱联合分析等方法 ,测得酶分子量为 3 9.4861× 10 6 ,由两个相同亚基组成 ,N 末端氨基酸为丙氨酸  相似文献   

14.
产黑色素B.thuringiensis重组菌株的构建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嗜麦芽假单胞菌中产生黑色素的基因(mel gene)克隆到穿梭载体pHT3101中,并将它处于表达系统cry3A的控制下,构建得到重组质粒pHTAM.将此重组质粒用电脉冲的方法转入苏云金芽胞杆菌受体菌株BMB171中,得到重组菌株RSA.研究结果表明,处于cry3A控制下nel基因在BMBl71菌株中得到了成功的表达.本研究进一步采用红外光谱扫描法检测RSA所产黑色素的性质,并通过改变培养条件来提高黑色素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用离子化合物中正、负离子的前线轨道相互作用及静电作用的协同关系解释碱土金属氧化物熔点的变化规律,对BeO的熔点小于MgO和CaO却大于SrO和BaO的现象给出了合理的电子结构原因分析.从硬度的定义导出离子晶体的硬度与离子间距离L的平方成反比,从而从晶体结构参数定量地解释了碱土金属氧化物的硬度从BeO,MgO,CaO,SrO到BaO减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苏云金杆菌H3-7对蔬菜害虫的防效及对其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云金杆菌BtH3- 7菌株对蔬菜主要害虫菜青虫、小菜蛾有较好的防效 ,大田应用稀释 10 0 0倍 ,72h防效 >76 % ,好于辛硫磷效果 ;同时BtH3- 7制剂对菜青虫、小菜蛾的天敌蝶蛹金小蜂和小菜蛾绒茧蜂的影响很小 ,在菜青虫、小菜蛾的寄生率分别达 5 4%和 86 % ,与不用药的对照区几乎没有区别 ,大大高于化学农药辛硫磷防治区的 4 %和 4 6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