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柏儒 《物理》2003,32(2):124-126
李林院士于2002年5月31日因病逝世,与我们永别了.作为与她朝夕相处,共事20余年的晚辈,对于先生的突然离去,心情十分悲痛,对这一事实实在难以接受.为表达对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特以这篇短文追忆与先生一起工作和生活中的往事以及先生对我国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和贡献.李林先生1923年10月31日出生于北京.1940年考取广西大学机械系.目睹日本侵略军飞机的肆虐妄形,她立志要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1944年大学毕业后,她独自到设在四川成都的航空研究院工作,在那里,她学到和积累了材料和机械方面的知识.1946年7月,她获得英国文化协会奖学金赴英留…  相似文献   

2.
周培源 《物理学报》1955,11(3):191-198
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人类正义事业的积极支持者——阿·爱因斯坦在四月十八日和我们永别了。我们物理学工作者对这位物理学界伟大导师的逝世,特别感到悲痛。他在科学事业上的不朽贡献,开物理学的新纪元;他一生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为维护正义事业、反对战争、反抗统治者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相似文献   

3.
著名光谱学家、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创始人、本刊顾问编委,艾伦.沃尔什爵士(Sir Alan Walsh),因久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8月3日安然逝世,享年82岁.  相似文献   

4.
著名光谱学家、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创始人、本刊顾问编委,艾伦.沃尔什爵士(Sir Alan Walsh),因久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8月3日安然逝世,享年82岁.  相似文献   

5.
本刊资深顾问和著名作家卞德培先生,2001年1月15日10时55分于北京逝世,享年75岁。 卞德培先生多年来始终如一地关注本刊的发展和进步。他的逝世,是本刊的重大损失。本刊将继承和发扬卞德培先生的治学精神和科学精神,争取在新世纪里把刊物办得更好,以告慰卞德培先生在天之灵。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2001年1月15日卞德培先生逝世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名誉所长、陕西省科协付主席、陕西省科委顾问、我国著名光学专家一级研究员龚祖同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6年6月26日1时25分在西安逝世,终年82岁。  相似文献   

7.
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波谱委员会主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时间频率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和光电子学委员会顾问、《波谱学杂志》编委王天眷教授.王天眷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89年2月20日十八时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七岁.  相似文献   

8.
著名真空科学技术专家与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金建中先生,19 9 0 年10月12日已逝世一周年.金建中先生的逝世,使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是我国科学、教育事业的一大损失.在金建中先生逝世周年之际,撰写这篇短文,以示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金建中先生于 1919年7月 23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安徽黟县.金建中先生自幼勤奋好学,努力上进,成绩优异,于1944年在辅仁大学(今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46年在辅仁大学研究生院毕业.1946年后,相继在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物理系和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金建中先生在大学任教期间刻苦上进,才…  相似文献   

9.
正在洪朝生先生逝世当天收到李来风的衔哀短信,我深感悲痛,第一时间转告我们所的领导及我服务的《物理学报》和《中国物理B》编辑部,他们向洪先生治丧委员会表达了深切的悼念,代表了我们后辈对洪先生为中国物理科学、科教事业、"两弹一星"及航天工业巨大贡献的崇高怀念与敬仰!我不是洪先生的亲传弟子,但洪先生生前对我的忘年交谊和谆谆教诲的师恩之情,一直令我不能忘怀。我1997年当选数理学部院士初期举行  相似文献   

10.
《物理》1956,(4)
法国放射性化学和原子核物理学方面最出色的科学家之一、有名的社会活动家、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伊伦·约里奥—居里(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的夫人)3月17日在巴黎逝世。伊伦·约里奥—居里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比埃尔·居里和玛丽亚·居里—斯克洛多夫斯卡的女儿,她生于1897年。在她的母亲居里—斯克洛多夫斯卡逝世后,她就接替她母亲在巴黎大学执教。近年来她领导巴黎镭研究所居里实验室的工作。为核子物理学奠定基础的最大的科学发现属于伊伦·约里奥—居里。她同她的丈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曾共同发现新的现象——人工放射性,这一现象对科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并为无限量的和平使用原子能奠定基础。由于这项发现,约里奥—居里夫妇曾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伊伦·约里奥—居里研究了人工的、由中子作用引起的铀的放射性,在发现作为原子能动基力础的核子分裂过程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应用声学》2012,(5):399-400
马大猷先生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声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声学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不幸于2012年7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马大猷先生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的声学事业。70多年的科学生涯,在声学的诸多领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硕果累累,著述等身,桃李满天下,他一生的为人和为学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为纪念马大猷先生对中国声学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不朽功绩,为继承他爱国敬业、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与精神,我们特在此刊登了"马大猷先生(1915-2012)生平"(《声学学报》编辑委员会供稿),以高山仰止之情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和理论物理所研究员、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胡宁先生因病不幸于1997年12月26日逝世,为了缅怀胡宁先生对中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国物理学界的前辈、著名光谱学家、本刊顾问、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赵广增先生。赵先生系河北省安国县人,生于1902年。因病医治无效于1987年2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赵广增先生于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30年获理学士学位。1936年赴美留学,1939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获哲学博士学位。1940年归国在重庆中央大学任教,1946年回北京大学任教授。解放后于1950年任物理系主任,1952年院  相似文献   

14.
严懋勋(William MYEN)教授(美国乔治亚大学)因病,不幸于2008年1月17日逝世。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严教授为推动我国发光学研究的国际化,开展与国际先进研究工作的交流,付出了积极的努力,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他的倡导和支持下,我们先后于1987年和2005年承办和组织了两次国际发光学术会议。多年来,严教授还担任了《发光学报》编辑委员会的国际顾问,对《发光学报》学术质量的提高付出了辛勤。我刊于本期特辟专栏,刊登徐叙2院士、严懋勋教授的同事、合作者和学生们撰写的专文,以永远纪念和缅怀严懋勋教授。  相似文献   

15.
刘晓 《物理》2014,(12)
本文从几个不同方面回顾了何泽慧先生的学术成长经历。她继承了蔡元培等老一辈学者科学救国的理念,接受了前沿的科学教育和训练,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做出创新工作,并参与创建我国核科学事业,汇聚和培养了大批人才。科学的创新离不开优良的传统,我们纪念何泽慧先生百年诞辰,既缅怀她的创新成就和对科学事业的贡献,也要发扬她的科学精神和传统。  相似文献   

16.
我很高兴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来太仓,来吴健雄教授的故乡,参加她诞辰95周年纪念座谈会.今年还是她逝世10周年,也正巧是她发现宇称不守恒5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纪念日子里回顾一下她的科学贡献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题图:1990年6月吴健雄、袁家骝回国时和严武光在人大会堂交谈.听到吴健雄教授逝世的消息,悲痛万分。吴教授的逝世是我万没想到的,与她仅有的几次接触历历在目,谨写此文以表对她深深地怀念,这里着重回忆她对年青后辈的关怀,虽然只是一个侧面,也足以展示这位大师难忘而感人的风采。我第一次听到吴健雄的名字是被派往列宁格勒大学学习物理时。那一天,500人的大阶梯教室挤得满满的,报告题目是“奇异粒子和宇称不守恒实验”,报告人是列大一位搞实验的名教授。报告由τ-θ之谜开始,讲到李杨的假说和著名的吴健雄实验。报告人对李杨假说非常推崇,对吴的实验以及后人的大量证实更是大加赞扬。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大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桓武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2月28日21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彭先生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和战略核武器研制立下了不朽功勋,为推动我国物理学研究和物理学人才培养付出了终身心血.彭先生创建的伟业让我们永远敬仰,他对《物理》杂志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无限感动,他的爱国奉献的精神、科学求真的态度、淡泊名利的胸怀、乐观旷达的性格让我们永久怀念.下面特发表一篇由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提供的介绍彭先生生平的文章(发表时本刊作了少量文字修改),以寄托我们对他的无尽哀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1991年3月19日是谢希德教授7秩大寿.同时,谢先生在教育战线已辛勤耕耘了45年.我们做为谢先生的学生,几十年来深受她的教益.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感激之情,衷心祝愿谢先生健康长寿,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做出更多贡献.谢先生是一位和霭而平易近人的长者,奉献甚多而不求索取.她是我国固体物理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为发展我国半导体物理和表面物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她又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在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方面有特殊贡献,受到学术界与教育界的尊敬.  相似文献   

20.
引言 2010年的4月6日,国际著名声学家,中国现代声学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十、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教授, <声学学报>副主编魏荣爵先生在南京逝世,享年94岁.在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又逢先生诞辰95周年, <声学学报>通过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向先生的部分朋友和学生征集了反映他们最新声学研究进展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