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牛血清白蛋白与锌试剂作用机理的荧光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度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锌试剂(ZCN)作用的机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280 nm的光激发下能发射345 nm的荧光(即λex=280 nm,λem=345 nm)。当BSA中加入适量的锌试剂(ZCN),BSA的荧光被部分猝灭。由Stern-Volmer方程和双倒数曲线Lineweaver-Burk方程获得了反应的动态猝灭常数、静态猝灭常数,并对猝灭的类型做出了推断。通过计算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讨论了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类型。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计算了给体(BSA)与受体(ZCN)间距离r=5.07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67。证实了该体系的荧光猝灭是通过能量转移机制产生的单一静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2.
牛血清白蛋白与金霉素结合反应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光谱技术与微量热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水溶液中金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结合作用的热力学性质 .荧光猝灭法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K =2 .0 9× 10 5L/mol,结合位点数n =1.75 ,微量法测得反应的焓变△rHm=- 17.5 0kJ/mol;依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 ,得到授体 受体间的结合距离 (r1=1.6 7nm ,r2 =1.4 6nm)和能量转移效率 (E1=0 .4 1,E2 =0 .6 6 ) .金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 ,且结合力以疏水作用为主 .  相似文献   

3.
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药物巴比妥钠(BBTS)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运用热力学方法确定了巴比妥钠和牛血清白蛋白主要是以静电力相互作用,该过程是一个熵增加、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超分子作用过程,根据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曲线方程求出了其结合常数在高温时比在低温时小,得到巴比妥钠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比为1∶1,证实了巴比妥钠和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是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过程,并且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巴比妥钠对牛血清白蛋白氨基酸残基微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马明明  同帜 《光谱实验室》2011,28(5):2188-2193
采用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与胭脂红相互作用的发射光谱特征,计算了不同温度下二者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热力学参数ΔGΘ、ΔSΘ、ΔHΘ及室温下牛血清白蛋白与胭脂红的能量转移距离。结果显示,胭脂红有效猝灭牛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是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使牛血清白蛋白分子与胭脂红分子结合为配合物造成的;4种氨基酸(脯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和甘氨酸)的存在均能使二者结合常数下降。应用同步荧光、瑞利共振散射光谱技术表征,发现牛血清白蛋白与胭脂红相互作用后牛血清白蛋白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位于疏水性比较弱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槲皮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生物活性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方式及其功能改变具有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同步荧光光谱、自由基清除方法(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与槲皮素在水、二甲基亚砜和乙醇三种不同溶剂中的相互作用方式及其对槲皮素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槲皮素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为静态与动态并存的复合猝灭方式,相互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三种溶剂中,牛血清白蛋白与槲皮素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水>二甲基亚砜>乙醇,结合距离由大到小依次为:乙醇>二甲基亚砜>水。根据结合距离的大小可知,结合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水>二甲基亚砜>乙醇。在三种溶剂中牛血清白蛋白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同时参与与槲皮素的相互作用。未结合及结合牛血清白蛋白的槲皮素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为30%,未结合及结合牛血清白蛋白的槲皮素与ABTS自由基清除率相比,由80%显著降低到70%。三种溶剂对未结合及结合牛血清白蛋白的槲皮素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曙红Y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曙红Y(EOSY)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的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实验证明EOSY具有较强地猝灭BSA荧光强度的能力,分别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等处理试验数据,得到了25 ℃时反应的结合常数为3.601×105 L·mol-1,反应的ΔHθ,ΔGθ和ΔSθ分别为-20.66,-31.70 kJ·mol-1和37.06 J·K-1, 为研究在人体生理条件下EOSY与BSA的结合方式、EOSY对BSA构象影响和细胞染色机理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牛血清白蛋白与酸性铬兰K结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在酸性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与酸性铬兰K结合反应进行了研究。在pH2.87盐酸-乙酸钠缓冲体系中,随着BSA浓度的逐渐增大,酸性铬兰K在523nm的吸光度下降,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研究表明牛血清白蛋白与酸性铬兰K在通过静电引力而结合,结合反应符合相分配模型,并探讨了酸度、试剂浓度、离子强度对结合反应以及表观结合常数Kc、结合数n,Sandell灵敏指数的影响,对反应时间、表面活性剂对体系的影响以及工作曲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叶酸(F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叶酸能导致BSA的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在298K和310K下用Stern-Volmer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等处理实验数据,求出了结合常数Kn结合位点数n及热力学参数△G、△H和△S.叶酸与B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静电力.  相似文献   

9.
硫酸头孢匹罗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发光机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人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猝灭法、同步荧光法及共振光散射法,分别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硫酸头孢匹罗(CP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结合反应.结果表明:随着CPS浓度的增加,BSA的荧光、共振散射光依次降低,其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并伴随非辐射能量转移作用.反应的结合常数为104数量级.结合位点数约为1;结合位点位于BSA...  相似文献   

10.
以发射波长350nm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为给体,维生素B2(VB2)为受体,研究了在Tris-HCl缓冲体系中BSA与VB2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实验结果表明,在pH=7.43的Tris-HCl缓冲体系中,VB2在1.2×10-6—1.2×10-5mol/L范围内与Fa/Fd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73),1个BSA给体最多可与10个VB2受体发生有效的共振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11.
荧光法对姜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pH7.4)姜黄素(Curcumi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姜黄素对BSA产生荧光猝灭作用,其机理属于静态猝灭过程。T=310K时,其猝灭常数为1.388×1012L.mol-1.s-1,表观结合常数为2.387×104L.mol-1。根据Foe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测得姜黄素在BSA中的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4.43nm。探讨了姜黄素对BSA构象的影响及结合机理,考察了体内某些共存金属离子对姜黄素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邻羟基苯基灾光酮荧光光度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邻羟基苯基荧光酮(o-HPF)荧光光度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反应条件,在pH 7.90的B-R缓冲溶液中,邻羟基苯基荧光酮(o-HPF)与BSA作用形成稳定的结合物,导致体系荧光猝灭,依据其荧光猝灭程度与外加BSA量的关系而建立定量测定BSA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由于采用二元体系,实验操作简单,干扰少,灵敏度较高,测定BSA线性范围为0.028~13.65μg.mL-1,方法测定BSA回归方程为ΔF=431.51c(10-7mol.L-1) 457.78,相关系数r=0.997。测定方法中重金属离子如Pb(Ⅱ)等对BSA测定允许量较低,其余物质的存在对BSA的测定干扰较小。通过对o-HPF与BSA作用荧光猝灭常数的测定及热力学常数计算,讨论了o-HPF与BSA的作用机理,表明o-HPF与BSA作用方式主要为静电引力的非共价作用力,BSA对o-HPF荧光猝灭为分子间形成了结合物而引起的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13.
在模拟人体的生理条件下(pH=7.40,Tris-HCl),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与芹菜素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与较小浓度的芹菜素间的相互作用属于静态猝灭过程;随着芹菜素浓度的增加,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共同作用,但仍以静态猝灭为主。进一步求出了在287K和310K温度条件下静态猝灭的猝灭常数,由求得的热力学参数,证明了芹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依靠静电引力结合,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探讨了芹菜素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荧光光谱法研究山梨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荧光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利尿脱水药山梨醇(Sorbito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山梨醇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猝灭作用,根据不同的药物浓度、温度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判断其猝灭方式可能为静态猝灭,考察了不同温度、药物浓度等多种条件下Sorbitol对BSA荧光猝灭的影响。通过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方程的简化形式,求出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结合常数KD分别为7.4×10-5(25 ℃)和1.7×10-4(37 ℃)、结合位点数n为1。根据反应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为电荷作用力。采用同步荧光考察了山梨醇对BSA构象的影响,发现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色氨酸残基的最大发射波长不变, 而酪氨酸残基所处环境的疏水性改变, 从而导致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温度下,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虎杖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虎杖苷对B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根据292K和311K时虎杖苷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及双倒数方程处理实验数据,表明虎杖苷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属于动态猝灭过程,根据Foe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了虎杖苷与BSA间的结合距离r=3.61nm,结合常数(Kb)分别为5.189×105L·mol-1(292K),1.382×105L·mol-1(311K)及对应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虎杖苷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吖啶橙二聚体作为荧光探针测定牛血清白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孙向英 《光谱实验室》2007,24(6):1033-1036
以吖啶橙在十二烷基硫酸钠介质中生成的二聚体作为荧光探针,讨论了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情况.实验表明,蛋白质的加入可使低荧光的吖啶橙二聚体荧光恢复,且其荧光增强的程度与体系中蛋白质的加入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8-34 mg/L,检出限为0.126 mg/L.  相似文献   

17.
邻羟基苯基荧光酮荧光光度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邻羟基苯基荧光酮(o-HPF)荧光光度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反应条件,在pH 7.90的B-R缓冲溶液中,邻羟基苯基荧光酮(o-HPF)与BSA作用形成稳定的结合物,导致体系荧光猝灭,依据其荧光猝灭程度与外加BSA量的关系而建立定量测定BSA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由于采用二元体系,实验操作简单,干扰少,灵敏度较高,测定BSA线性范围为0.028~13.65 μg·mL-1,方法测定BSA回归方程为ΔF= 431.51c(10-7 mol·L-1)+457.78,相关系数r=0.997。测定方法中重金属离子如Pb(Ⅱ)等对BSA测定允许量较低,其余物质的存在对BSA的测定干扰较小。通过对o-HPF与BSA作用荧光猝灭常数的测定及热力学常数计算,讨论了o-HPF与BSA的作用机理,表明o-HPF与BSA作用方式主要为静电引力的非共价作用力, BSA对o-HPF荧光猝灭为分子间形成了结合物而引起的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18.
荧光光谱法研究头孢呋辛酯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头孢呋辛酯(Cefuroximeaxeti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人体生理条件下头孢呋辛酯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荧光猝灭作用且为动态猝灭过程,根据Stern-Volmer方程求出了两者的猝灭常数,并依据Foster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药物与蛋白的结合距离。  相似文献   

19.
潘可亮  李树伟 《光子学报》2014,40(7):1082-1086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牛血清蛋白与荧光增白剂CBS-X、BBU、VBL的相互作用.通过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方程和双对数曲线进行计算,研究了FWA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FWA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主要为静态猝灭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猝灭.测定了荧光增白剂CBS-X、BBU、VBL对BSA的猝灭常量和扩散常量(283 K),确定了荧光增白剂与BSA结合位点数均为1.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BSA与荧光增白剂分子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通过测定283 K和298 K时供体与受体分子间结合常量,计算了BSA与荧光增白剂作用的热力学参量.BSA与FWA作用的ΔH<0,ΔS>0,并以此确定了BSA 与荧光增白剂分子主要通过静电力进行作用.  相似文献   

20.
荧光光谱法研究洛美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武  高峰  王伦 《光谱实验室》2006,23(2):270-273
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新型氟喹诺酮药物洛美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求得结合常数为K=1.4×106,结合位点数为n=1.21.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测定了实验条件下洛美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能量给体-受体间的作用距离(r=4.97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050)表明,洛美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存在较强的结合作用,为探讨药物洛美沙星在生物体内与蛋白质的作用机理和生物学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