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媛梅  李玉学  黄元河  刘若庄 《化学学报》2000,58(12):1511-1515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3-21G水平上系统研究了C~3~6二聚体(C~3~6)~2的可能的稳定结构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两个C~3~6的腰带六元环面对面以两根C-C键连接具有D~2~h对称性的结构的能量最低。在所研究的二聚体(C~3~6)~2中,C~3~6笼间键长在0.151~0.169nm之间,表明C~3~6单体间均以共价键结合。(C~3~6)~2的稳定性以及笼间键长与成键原子的位置密切相关。本文还给出了计算所得的电子结构,并讨论了其对(C~3~6)~2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组成对Tb~(3+)激活的GdB_3O_6-CeB_3O_6二元体系的发光亮度、发光光谱和激发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外光激发下,Ce~(3+)和Gd~(3+)对Tb~(3+)的发光均有敏化作用,特别是Ce~(3+)对Tb~(3+)的发光敏化效果十分显著;Gd~(3+)在该体系中还能起能量传递的中间体作用;Ce~(3+)→Tb~(3+)能量传递的机理为电多极相互作用的共振传递。  相似文献   

3.
以三聚氰胺和硼酸为原料在水溶液中反应合成出了一种新的BCN化合物先驱体C3N6H6(H3BO3)2。XRD表征结果表明三聚氰胺和硼酸的最佳配比为1∶3(物质的量比)。用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法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0.3597(7)nm,b=2.0105(4)nm,c=1.4112(3)nm,α=90,°β=92.07(3),°γ=90,°V=1.0199(3)nm3,Z=4,D c=1.627g.cm-3,μ(MoKα)=0.144mm-1,F(000)=520。晶体结构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可靠因子R1=0.0519,wR2=0.1361。该化合物是由C3N6H6分子和H3BO3分子通过氢键加合组装形成的三维超分子结构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6-311+G(d)方法研究了6-甲基-4-羟基嘧啶单体及二聚体质子转移的异构化反应.对反应势能面的研究发现,该化含物可能存在9种单体异构体,对其最稳定的单体构型进行分析.各单体间异构化反应的过渡态共有9种,反应的活化能最小为22.06 kJ/mol,最大为356.55 kJ/mol,最可能的反应路径在室温下即可进行. 研究了2种二聚体及其异构化反应的过渡态,发现二聚体均比其对应的单体稳定,而且质子转移所需要的活化能仅为20.13 kJ/mol,比单体低很多. 氢键在这种变化中起了主要作用,由单体和二聚体的总能量计算了氢键的键能.  相似文献   

5.
运用密度泛函方法,比较不同水平的基组(HF/6-311+G^*;B3LYP/6-31G^*;B3LYP/6-311+G^*)对具有D~6~h对称性的C~3~6分子进行构型优化的结果,并分析其几何结构、电子结构、稳定性等性质;采用基组B3LYP/6-31G^*对H@C~3~6,Li@C~3~6,Na@C~3~6,K@C~3~6分子进行构型全优化,分析了不同内嵌原子对其几何结构、电子结构、稳定性等性质的影响;首次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C~3~6H~6,C~3~6H~1~2,X@C~3~6(X=H,Li,Na,K)几何构型及电子结构进行研究并得到其稳定性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CH3SLi+CH3SH势能面上求得锂键和氢键共存型复合物的两种稳定构型.频率分析表明,与单体相比复合物中S(5)—Li(6)键伸缩振动频率发生红移,而C(8)—H(10)键伸缩振动频率发生蓝移.经B3LYP/6-311++G**,MP2/6-311++G**及MP2/AUG-CC-PVDZ水平计算的含基组重叠误差(BSSE)校正的复合物Ⅰ中相互作用能分别为-58.99,-57.87和-62.89kJ·mol-1.采用自然键轨道(NBO)理论,分析了复合物中单体轨道间的电荷转移,电子密度重排及其与相关键键长变化的本质等.采用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分析了复合物中氢键和锂键的电子密度拓扑性质.在极化连续模型(PCM)下,考察了溶剂化效应.结果表明,所考察的水、二甲亚砜、乙醇和乙醚等四种溶剂均使单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增大,且溶剂对复合物中的锂键结构及其振动频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对复合物中的氢键的振动频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单取代杯[6]芳烃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发福  陈远荫  林深 《有机化学》2002,22(10):746-749
系统地研究了在各种不同反应体系与条件下杯[6]芳烃与含酯基、环氧基、溴 代烷基等活性基团化合物的选择性功能化反应行为,发现分别在K2CO3/甲苯以及 KOH/乙腈体系中能以较好产率得到了具酯基、环氧基、溴代烷基的单取代杯[6]芳 烃高分子单体。  相似文献   

8.
叶霁青  岳晓虹  孙丽萍 《化学进展》2016,28(7):1099-1111
IL-6是细胞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胞因子,参与细胞内大量的生物应答。研究表明所有IL-6家族的细胞因子均能激活STAT3蛋白,同时,STAT3被认为是介导IL-6功能的主要因子。IL-6与其受体结合,激活JAKs,从而使STAT3磷酸化激活,活化的STAT3二聚化,向细胞核内转移并与其靶基因特定位点结合从而调节基因的转录活性。大量的证据表明细胞中异常活化的STAT3在肿瘤生成与恶性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显示STAT3蛋白也是抗肿瘤药物设计的有效靶点。到目前为止,多种药物设计方法,如基于结构的虚拟筛选、高通量筛选、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等被用于STAT3抑制剂的筛选以及设计;文献也已经报道了许多具有抗肿瘤活性的STAT3抑制剂。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小分子IL-6/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尤其是作用于STAT3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双层点电荷配位场(DSPF)模型计算了Yb~(3+):Cs_2NaYbCl_6和Yb~(3+):Cs_2NaYbBr_6的能级,分析了二体系中Yb~(3+)与Cl~-、Br~-的成键。  相似文献   

10.
罗丹明6G的溶液状态和荧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锡文  史长虹 《分析化学》1993,21(9):1008-1012
罗丹明6G的荧光性质和它的分子聚集态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科研领域,所得之k_d值表明水溶液中形成罗丹明6G的双聚体。本文提出用荧光法测定k_d聚合常数,该法用于测定罗丹明6G的溶液状态.实验结果表明罗丹明6G双聚体解聚的某些规律,当单体与双聚体平衡趋于单体时,荧光灵敏度就会增加。  相似文献   

11.
原位聚合玻纤-尼龙6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己内酰胺开环聚合反应,确定了适用于RTM方法原位制备玻纤织物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工艺。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可抑制玻纤对单体的阻聚作用,使单体转化率达97%,尼龙6的分子量大于3.0×105;制备的玻纤方格布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比纯尼龙6有显著提高。SEM分析表明复合材料有着良好的界面连接。  相似文献   

12.
以Bi(NO_3)_3·5H_2O和NH_4VO_3为原料,控制水溶液介质p H及反应时间,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钒酸铋(BiVO_4)及其复合物(BiVO_4/Bi_6O_6(OH)_3(NO_3)_3).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等手段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物理表征,结果表明,在控制反应时间为1 h,介质p H值在1.14~9.01之间时,制备的样品为BiVO_4/Bi_6O_6(OH)_3(NO_3)_3复合物,当p H值增加至10.92时为纯BiVO_4;控制介质p H为7.17,反应时间在1~12 h之间时得到BiVO_4/Bi_6O_6(OH)_3(NO_3)_3复合光催化剂,反应时间为18 h时为纯BiVO_4.在可见光(λ≥400 nm)照射下,以有机染料罗丹明B(Rhodamine B,Rh B)为底物,研究不同条件制备的BiVO_4或者复合物为光催化剂的光催化特性,发现p H=7.17,水热反应12 h得到的催化剂(BiVO_4/Bi_6O_6(OH)_3(NO_3)_3)光催化降解活性高于对照制备的纯BiVO_4.同时在可见光照射下,BiVO_4/Bi_6O_6(OH)_3(NO_3)_3亦可以有效降解无色小分子2,4-二氯苯酚(2,4-Dichlorophenol,2,4-DCP),说明氧化过程涉及到光催化过程.分析BiVO_4/Bi_6O_6(OH)_3(NO_3)_3复合光催化剂对Rh B光催化降解过程中活性物种,表明在降解过程中主要涉及空穴和超氧氧化,O_2·~-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体隔离红外光谱已被广泛用于研究不稳定分子和离子的光谱,而且对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SF_6在Ar基体中的v_3谱的测定,前人只观察到SF_6单体的谱带。至于SF_6的簇合物,除了在超声分子束中发现(SF_6)_2和(SF_6)_3有存在的可能性之外,至令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多微孔喷咀和连续沉积法,在低温(10—30K)条件下用傅里哀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SF_6在Ar基体中的光谱,并通过改变SF_6与Ar的配比以及升温扩散测定SF_6聚集体的谱  相似文献   

14.
以乙酰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过环合、溴代、消除、重铬酸钾氧化、酯化、POCl3氯代6步反应合成6-氯哒嗪-3-甲酸甲酯,目标化合物总收率42%,本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分离纯化容易,收率高,为6-氯哒嗪-3-甲酸甲酯的规模化合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3-叠氮甲基-3-硝酸酯甲基环氧丁烷的聚合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了单体3-叠氮甲基-3-硝酸酯甲基环氧丁烷的合成路线,以三氟化硼·乙醚为催化剂,1,4-丁二醇为引发剂,研究了该含能单体的开环聚合反应,得到了分子量可预计、分散度较小的聚合物.采用FTIR、1HNMR和GPC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中性芳烃稀土配合物Ln(η6 C6 H6 ) (AlCl4) 3(Ln =La ,Nd)对苯烷基化反应的催化作用。Ln(η6 C6 H6 ) (AlCl4) 3 可在温和条件下催化苯与己烯反应给出正己基苯和仲己基苯。探讨了不同催化剂及反应条件对此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CH3SLi+CH3SH势能面上求得锂键和氢键共存型复合物的两种稳定构型. 频率分析表明, 与单体相比复合物中S(5)—Li(6)键伸缩振动频率发生红移, 而C(8)—H(10)键伸缩振动频率发生蓝移. 经B3LYP/6-311++G**, MP2/6-311++G**及MP2/AUG-CC-PVDZ水平计算的含基组重叠误差(BSSE)校正的复合物?中相互作用能分别为-58.99, -57.87和-62.89 kJ•mol-1. 采用自然键轨道(NBO)理论, 分析了复合物中单体轨道间的电荷转移, 电子密度重排及其与相关键键长变化的本质等. 采用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分析了复合物中氢键和锂键的电子密度拓扑性质.在极化连续模型(PCM)下, 考察了溶剂化效应. 结果表明, 所考察的水、二甲亚砜、乙醇和乙醚等四种溶剂均使单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增大, 且溶剂对复合物中的锂键结构及其振动频率具有显著的影响, 而对复合物中的氢键的振动频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Y(NO_3)_3·3H_2O-18C6-CH_3CN三元体系溶解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半微量相平衡法研究了 Y(NO_3)_3-3H_2O-18C_6-CH_3CN 三元体系在25℃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由两支组成:一支极短,与冠醚18C6的固相相对应;较长的一支与络合物Y(NO_3)_3·18C6·3H_2O 的固相相对应。饱和溶液的折光率曲线也由两支组成,与溶解度曲线相对应。在平衡过程的液相和固相中水和硝酸钇的摩尔比皆是3:1。对制得的固态络合物Y(NO_3)-3 18C6-3H_2O进行了化学和红外光谱分析。络合物的差热-热重行为表明,Y(NO_3)_3·18C6·H_2O 在72℃开始脱水,在148℃转变为4:3的络合物。  相似文献   

19.
在三氯化铝作用下(S)-2-甲氧基-2’-特戊酰氧基-1,1’-联萘经酰基化反应生成(S)-6-(3-氯丙酰基)-2-甲氧基-2’-特戊酰氧基-1,1’-联萘2a.在三乙胺存在条件下2a脱去氯化氢生成了(S)-6-丙烯酰基-2-甲氧基-2’-特戊酰氧基-1,1’-联萘3.将单体3用正丁基锂作引发剂在甲苯溶液中进行了负离子聚合.聚合物3的比旋光度的绝对值[α]25589为+96,是其单体3的8倍.通过对照聚合物和单体以及模型化合物如(S)-6-丙酰基-2-甲氧基-2’-特戊酰氧基-1,1’-联萘2b和(S)-6-庚酰基-2-甲氧基-2’-特戊酰氧基-1,1’-联萘2c之间的比旋光度和圆二色谱,确认聚合物3以单手性螺旋结构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聚合物3的各向异性因子g值是其单体的18倍,这也证实了聚合物3的单手性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20.
Fe3+和Cr3+掺杂对K4Nb6O17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铌酸盐K4Nb6O17及Fe3 , Cr3 (1.0%, 摩尔分数)掺杂的K4Nb6O17, 并采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扫描电镜等对K4Nb6O17及Fe3 , Cr3 掺杂的K4Nb6O17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 在甲醇为电子给体、 Pt为助催化剂的情况下, 研究了K4Nb6O17及Fe3 , Cr3 掺杂的K4Nb6O17作为催化剂在~400 nm紫外辐射下分解产生氢的光催化活性, 并讨论了引起3种催化剂活性差异的原因. 实验结果表明, Fe3 , Cr3 的掺杂促使K4Nb6O17的最大吸光波长由原来的400 nm分别拓展到500和450 nm. 在甲醇为电子给体、 Pt作为助催化剂时K4Nb6O17及Fe3 , Cr3 掺杂的K4Nb6O17作为催化剂, 光催化分解水的产氢速率分别为5.35, 5.00, 6.25 mmol·L-1·h-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