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正河 《化学教育》1999,20(3):31-31
为观察红磷在Cl2中燃烧分步生成液态PCl3和PCl5的过程以及减少污染,笔者将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做了如下改进,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将钠切成很薄的小片,利用小刀与钠的附着力稀疏的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制氯则用研成粉末的高锰酸钾预盛入烧瓶中,用浓盐酸预盛入开关漏斗中。装置如图,都不加热,只须把分液漏斗打开,即有浓厚的氯气射入玻管中,薄钠片与氯的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快其所生之热足以使纳本身达成熔融,故能反应剧烈发出黄光,仅数秒钟就成了洁白的食盐而试管安全无恙。应注意:起初射入之氯要浓,若稀了则反应慢,表面生成之食盐造成隔离状态,以后便无法进  相似文献   

3.
氧弹燃烧灰化法测定有机物中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氧弹燃烧法灰化有机物进行元素测定,操作简便,快速,无污染,该方法用于有机物中磷的分析,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氧弹燃烧灰化法测定有机物中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氧弹燃烧灰化法进行样品预处理,使有机物中的氯转化为氯离子,然后用AgNO3滴定法测定氯的含量Ⅲ。通过测定面粉、虾米以及固体卤代芳烃,结果表明,方法准确、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回收率为97.5%~102%,可用于有机物中氯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燃烧是一类强烈、快速放热乃至发光的氧化还原反应。在这类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有各种各样颜色的火焰产生,这是人们早已熟知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温燃烧吸收仪与离子色谱仪联用技术,建立了测定导电胶中卤素含量的方法。优化的实验条件为:燃烧炉温度为800℃,样品质量为0.1 g,以0.05 mol/L氢氧化钠为吸收液,0.02 mol/L氢氧化钾为淋洗液,采用抑制型电导检测器检测。氯、溴离子质量浓度在1~50 mg/L范围内与对应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氯离子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 7,检出限为5.4 mg/kg,加标的平均回收率为101.2%;溴离子线性相关系数r=0.999 7,检出限为8.6 mg/kg,加标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与传统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相比,该法无需对样品进行固化处理,进样方便、快捷,可用于导电胶样品中卤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氧瓶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定植株中硫和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氧瓶燃烧法对样品进行燃烧,然后用0.08mol.L-1碳酸钠-0.01mol.L-1碳酸氢钠-过氧化氢吸收液吸收释放出的氯化氢和三氧化硫,并提出了离子色谱法分离测定植株中硫和氯含量的方法。以Ionpac AS14A(4mm×250mm)离子交换柱,以0.008mol.L-1碳酸钠-0.001mol.L-1碳酸氢钠溶液为淋洗液等度洗脱。硫和氯的方法检出限(3S/N)分别为0.04mg.L-1和0.02mg.L-1。方法用于大米(GSB-1S)、黄豆(GSB-4S)、菠菜(GSB-6S)和圆白菜(GSB-5S)标准样品的分析,测定值与认定值相一致,硫和氯的相对标准偏差(n=5)分别为3.1%和4.2%,回收率分别为97.0%和93.8%。  相似文献   

8.
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定原油中氯和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氧弹燃烧法对原油样品进行燃烧,然后用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作为吸收液进行吸收,并提出了离子色谱法分离测定原油中氯和溴的含量的方法。以Dionex IonPac AS23型分离柱为离子交换柱,以4.8mmol·L-1碳酸钠-1.0mmol·L-1碳酸氢钠溶液为淋洗液等度洗脱。氯和溴的质量浓度均在0.01~1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分别为0.3mg·kg-1与0.7 mg·kg-1。方法用于原油样品分析,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3.5%~4.2%之间,回收率在91.8%~109%之间。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灭蟑膏中1%氯蜱硫磷的超声萃取前处理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考查了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萃取量的影响。采用μBondapak C18(150 mm×3.9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冰乙酸的体积比为82∶17.5∶0.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相对标准偏差为1.8%,回收率在97%~105%之间。  相似文献   

10.
提出采用燃烧氧化偶联离子色谱法测定甲醇、碳黑中的氯和硫的含量。方法通过在管式炉中燃烧将甲醇、碳黑中的氯及硫转化为Cl2、HCl,SO2,SO3等气态物质。选用I-/I3-溶液作为燃烧产物的吸收剂。I-/I3-溶液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将Cl2、HCl转化为Cl-,将SO2、SO3转化为SO42-。用离子色谱法测量吸收剂中Cl-和SO42-的含量进而推算甲醇、碳黑中氯和硫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氯和硫的检出限分别为9.71μg/g和1.64μg/g。  相似文献   

11.
<正>炭黑是橡胶产品的补强填充剂,是仅次于生胶的第二橡胶原材料,炭黑是有机物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经不完全燃烧或热分解而得到的有机产物[1-3]。卤素化合物作为一种阻燃剂,广泛应用于各类高分子材料中[4]。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61249-2-21标准,卤素的限制适用于氯和溴,其他的元素没有限制[5]。卤素化合物在环境中具有生物累计性,对环境有持续性的伤害,同时可能会对人体的免疫和再生  相似文献   

12.
王林兆 《化学教育》2008,29(6):57-58
钠在空气中燃烧要得到明显的淡黄色固体(Na2O2)生成的现象比较难,常出现黑色颗粒夹杂灰白色粉末的异常现象,尤其是按人教版高一教材的装置进行实验.为此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寻求教材装置难以得到淡黄色的原因并提出该实验在操作上的一些注意点,另外,介绍了一种改进方法,并分析其易于得到淡黄色的原因,现将探究过程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乔金锁  刘冷 《化学教育》2010,31(10):76-79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以小木炭块为铁丝引燃物较好。当铁丝直径为0.20 mm时,最好3根拧在一起燃烧,当铁丝直径小于0.20 mm时,还要增加根数;用直径为0.38 mm的废石棉网铁丝1根、直径为0.23 mm的自行车闸钢丝1根或2根(拧在一起)、直径为0.50 mm的炮线1根为燃烧对象时,效果都好,尤其钢丝燃烧时的火星四射更美观。  相似文献   

14.
取粉碎的固体生物质燃料样品于管式炉的瓷舟中,燃烧后气体被吸收液吸收。吸收液用水定容至5.0mL,过0.45μm滤膜,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滤液中硫和氯的含量。采用Dionex IonPac AS18阴离子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以12mmol·L~(-1)氢氧化钾溶液为流动相,电导检测器测定。硫酸根、氯离子的质量浓度均在0.1~10.0m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依次为0.005,0.003mg·L~(-1)。对5.0mg·L~(-1)硫酸根、氯离子的混合标准溶液平行测定6次,硫酸根和氯离子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n=6)依次为2.1%,2.2%。以空白固体生物质燃料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96.0%~98.2%。方法应用于固体生物质燃料样品的分析,测定值与艾士卡法和高温水解-电位滴定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涂料中有机化合物通过氧弹燃烧转化为无机离子,其中可溶性氯和溴离子被吸收液吸收后,经离子色谱仪测定。采用IonPacAS22(4 mm×250 mm)阴离子色谱柱,IonPacAG22保护柱,以4.5 mmol/L Na2CO3-1.4 mmol/L NaHCO3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氯和溴离子的质量浓度在1~20 mg/L范围内分别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7%~96.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n=6)。该方法检测时间短、损失量少,适用于涂料中氯和溴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含氯磷硼酸酯聚合物的摩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标题聚合物,对其进行了IR表征。利用四球试验机测定其作为润滑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含磷硼酸酯的最大无卡咬负荷值大于含氯硼酸酯,而且减摩抗磨效果好;含长链疏水基团的硼酸酯的最大无卡咬负荷比短链疏水基团的高,承载能力高。EDAX能谱分析表明,其抗磨性能与摩擦表面中存在硼、氯、磷活性元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煤中微量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在分析微量元素燃烧过程中迁移变化机理的基础上,对电厂用煤和煤灰进行了采样测试,分析了电厂燃煤过程中微量元素的析出变化及在各种灰中的分布富集规律,同时用五个不同的温度段分别对煤进行了燃烧实验,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微量元素从煤中析出的浓度和析出率,通过实验分析,。多数有害微量元素在飞灰中的富集浓度高于其它灰中,燃烧时温度的高低是影响微量的高低是影响微量元素迁移析出的重要因素,温度越高,有害微量元素析出率相对越大。  相似文献   

18.
焦国芬 《化学教育》2016,37(3):64-65
简要介绍了一种取用金属钠的简便方法,利用气体实验微型装置设计了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微型实验,包括氯气的制取、收集、钠在氯气中燃烧以及尾气的吸收等操作方法和技巧,并指出了实验关键和安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刘东 《化学教育》1990,11(4):30-31
本实验在于改进高中教材中磷和氯反应的实验。通过用冰盐水及时冷却红磷在氯气中的燃烧产物,使学生能明显地观察到红磷在氯气中燃烧产物有液体和固体存在。  相似文献   

20.
陆雪良 《化学教育》1994,15(6):33-33
按现行中学化学教材演示钠在氛气中燃烧。至少有以下两个缺点:(1)实验用的铜制燃烧匙,尽管铺上细砂或石棉,在剧烈燃烧时,必将伴随着棕色的烟(CuCl:微粒)。(2)钠块先引燃再伸进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是从燃烧到燃烧,现象无多大差别,也不能很好说明课本里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