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林峰  郑法伟  欧阳方平 《物理学报》2009,58(13):193-S198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0.25单层(ML),0.5ML,0.75ML和1ML吸附率下H2O在SrTiO3-(001)TiO2表面上的吸附行为.比较了不同吸附率下分子吸附和解离吸附的稳定性,利用微动弹性带(nudged elastic band)方法计算了H2O的解离势垒.结果表明:在低吸附率(0.25ML和0.5ML)时,H2O表现为解离吸附;在0.75ML吸附率下,分子吸附和解离吸附同时存在;而在全吸附(吸附率为1ML)时,分子吸附更稳定.基于对H2O分子与表面之间以及H2O分子之间的电荷转移和相互作用的分析,讨论了吸附率对H2O吸附和解离的影响. 关键词: 2O')" href="#">H2O 吸附 3-(001)TiO2表面')" href="#">SrTiO3-(001)TiO2表面 密度泛函理论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对不锈钢管内CaCO_3污垢的沉积过程进行了分段研究。测得传热系数后,获得了污垢热阻,并用电镜扫描(SEM)获得了污垢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不锈钢管内CaCO_3污垢沉积的初始阶段,传热系数增大而非减小,出现负污垢热阻,说明CaCO_3污垢初始阶段的沉积有利于传热,经过一段时间的沉积后才会出现正污垢热阻。电镜扫描(SEM)结果表明,污垢沉积的初始阶段,污垢结晶以星状点分布于管内壁,随着沉积时间的增长星状点变得密实,这种不完全覆盖使得流体在流经污垢时产生扰流,增强了传热效果。随着时间推移,结晶污垢的覆盖面积逐渐增大,污垢热阻逐渐增加,传热系数减小。  相似文献   

3.
N2O Plasma表面处理对SiNx基IGZO-TFT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N2O plasma处理SiNx薄膜作为绝缘层,以室温下沉积的铟镓锌氧化物(IGZO)作为有源层制备了 IGZO薄膜晶体管。与常规的IGZO-TFT相比,N2O plasma处理过的IGZO-TFT的迁移率由原来的4.5 cm2·V-1·s-1增 加至8.1 cm2·V-1·s-1,阈值电压由原来的11.5 V减小至3.2 V,亚阈值摆由原来的1.25 V/decade减小至0.9 V/decade。采用C-V方法计算了两种器件的陷阱态,结果发现N2O plasma处理过的IGZO-TFT的陷阱态明显小于普通的IGZO-TFT的陷阱态,表明N2O plasma处理SiNx绝缘层是一种改善IGZO-TFT器件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毅 《光谱实验室》2012,29(4):2095-2098
报道了一种新的无机模板法合成中空的TiO2纳米球,该法以TiCl4为钛源,中空Sb2S3微球为模板,利用TiCl4水解产生的TiO2沉积在模板的表面,同时产生的HCl消蚀Sb2S3,一步制备中空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5.
在SiO2玻璃衬底上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分别沉积Ti和Ti/Al膜,经电化学阳极氧化成功制备了多孔TiO2/SiO2和TiO2/Al/SiO2纳米复合结构. 其中TiO2薄膜上的微孔阵列高度有序,分布均匀. 实验研究了Al过渡层对多孔TiO2薄膜光吸收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无Al过渡层的多孔TiO2薄膜其紫外吸收峰在27 关键词: 2薄膜')" href="#">多孔TiO2薄膜 阳极氧化 紫外光吸收  相似文献   

6.
何昱辰  刘向军 《物理学报》2015,64(19):196601-196601
分子动力学模拟是研究纳米流体的输运特性的重要手段, 但计算量庞大. 为研究能体现流动传热过程的大体系纳米流体的输运特性, 本文对基液采用连续介质假设, 将基液的势能拟合在纳米团簇的势能中, 大幅度减小了计算量, 使得大体系输运特性的模拟成为可能, 且模拟结果与多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采用此方法模拟研究了速度梯度剪切对Cu-H2O纳米流体颗粒聚集过程和聚集特性的影响, 进而对Cu-H2O纳米流体在流动传热过程中的热导率和黏度进行了模拟计算, 定量揭示了宏观流动传热过程中不同的速度梯度、速度、平均温度和温度梯度对于Cu-H2O纳米流体热导率和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超临界CO2/DME(二甲醚)二元混合工质在竖直圆管内的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管径4 mm,管长为1000 mm;CO2/DME浓度配比分别为97/3、95/5、92/8、90/10、85/15、以及70/30;质量流速为125~200 kg·m-2.s-1;热流密度为15~30 kW.m-2,入口温度295~308 K,入口压力8~15 MPa。不同浓度配比的混合工质在各自临界压力下应用时,随着DME浓度的增加,换热系数的峰值逐渐减低,但在温度大于310 K时混合工质的换热系数会高于纯CO2。压力相同时,随着DME浓度的增大,拟临界温度升高,换热系数峰值点也随之向温度升高的方向移动。混合工质的换热系数随质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在拟临界点前,增大热流密度及降低压力对管内传热有利,而在拟临界点之后,换热系数随热流密度的升高以及压力的降低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声电阳极氧化-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CdS修饰的TiO2纳米管阵列,并对其进行形貌表征及光电性能和传质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未修饰的TiO2纳米管列电极,CdS纳米粒子的化学修饰在增强电极对可见光吸收能力的同时,可减小电荷载流子的迁移阻力而有效提高光生电荷的分离和传递速率。在超声场中进行化学沉积,CdS纳米粒子可在TiO2纳米管壁上均匀沉积,使得传质阻力进一步降低而获得相对最大的光电流和电荷载流子密度(9.29×1019cm-3)。  相似文献   

9.
储热技术是实现燃煤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CaCl2-H2O工质对的吸收式热泵储热系统,CaCl2-H2O溶液作为储热介质,利用浓度差、大比重及吸收式热泵原理,可显著提高储热密度。使用Aspen Plus对系统进行仿真,在设计工况下,系统的储热比为0.446,储热密度在30.34 k W·h/m3左右,在变工况时,驱动温度升高(208~298?C),储热比降低(0.461~0.429),储热密度在30 k W·h/m3左右;蒸发器出口温度升高(32~50?C),储热比降低(0.485~0.397),储热密度降低(32.98~26.96 k W·h/m3);冷凝温度升高(86~98?C),储热比升高(0.414~0.513),储热密度升高(28.22~34.71k W·h/m3);预热温度升高(81~93?C),储热比升高(0.414~0.514),储热密度升高(28.20~34.76...  相似文献   

10.
电场热处理条件下TiO2薄膜的晶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锋  梁开明  王国梁 《物理学报》2005,54(6):2863-2867
利用溶胶-凝胶法和电场热处理工艺在玻璃表面制备出一层TiO2薄膜,采用DTA ,Raman光 谱,XRD和AFM等测试手段分析了TiO2薄膜在电场热处理过程中的晶化行为.然后 在理论上 分析了外电场对TiO2薄膜热处理过程的影响,提出了通过引入外电场促进TiO2薄膜从无 定形到锐钛矿的相转变的方法.通过甲基橙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在520℃电场热处 理条件下的TiO2薄膜的光催化效率高于未引入电场热处理的TiO2薄 膜. 关键词: 薄膜 晶化 电场 2')" href="#">TiO2  相似文献   

11.
齐聪  何光艳  李意民  何玉荣 《物理学报》2015,64(2):24703-024703
纳米流体作为一种较高的导热介质, 广泛应用于各个传热领域. 鉴于纳米颗粒导热系数和成本之间的矛盾, 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合纳米流体. 为了研究混合纳米流体颗粒间相互作用机理和自然对流换热特性, 在考虑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基础上, 利用多尺度技术推导了纳米流体流场和温度场的格子Boltzmann方程, 通过耦合流动和温度场的演化方程, 建立了Cu/Al2O3水混合纳米流体的格子Boltzmann模型, 研究了混合纳米流体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和纳米颗粒在腔体内的分布. 发现在颗粒间相互作用力中, 布朗力远远大于其他作用力, 温差驱动力和布朗力对纳米颗粒的分布影响最大. 分析了纳米颗粒组分、瑞利数对自然对流换热的影响, 对比了混合纳米流体(Cu/Al2O3-水)与单一金属颗粒纳米流体(Al2O3-水)的自然对流换热特性, 发现混合纳米流体具有更强的换热特性.  相似文献   

12.
用高温熔融法,把Eu2O3掺入到P2O5-BaO-Na2O-K2O与Na2O-TeO2-ZnO系统玻璃中。测定了玻璃的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结果表明,Eu离子在P2O5-BaO-Na2O-K2O玻璃中呈现出Eu3+态。然而在Na2O-TeO2-ZnO系统玻璃中,尽管在空气气氛下,大部分的Eu离子在玻璃中以二价的状态存在。从玻璃的结构及化学组分解释了产生Eu2+的原因。在磷酸盐玻璃配料中加入适量的硅粉(Si)作还原剂,能有效地把玻璃中的极大部分Eu3+还原成Eu2+,获得含Eu2+的优质透明磷酸盐玻璃。  相似文献   

13.
许素娟  门守强  王彪  陆坤权 《物理学报》2000,49(11):2176-2179
理论计算表明,介质包覆导体颗粒用作电流变液的分散相,可以获得高剪切应力的电流变液.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在尺度为5—10μm的石墨颗粒表面成功地包覆了TiO2,获得了金红石相TiO2包覆石墨的复合颗粒.配制成复合颗粒/硅油电流变液,其剪切应力与纯TiO2/硅油电流变液相比,可提高一个数量级.当电场强度为1.7kV/mm时,复合颗粒/硅油电流变液的剪切应力可达1.25kPa,电流密度小于10μA/cm2. 关键词: 电流变液 包覆 2')" href="#">TiO2 石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两步阳极氧化法在TiO2纳米环/管阵列表面负载Ag、Cu纳米粒子,与单金属修饰样品对比分析得到双金属对TiO2光电响应和电极/电解液界面性质的影响。同时,XPS、UV-Vis和U-t测试表明AgCu-TiO2光阳极金属抗氧化性强、可见光吸收好、光生电子寿命长,光电流密度达0.76 mA·cm-2,对应产氢速率376μL·h-1·cm-2。对AgCu-TiO2/H2O、Ag-TiO2/H2O和Cu-TiO2/H2O体系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双金属体系相对较宽的耗尽层可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分离、转移。最终结合热力学、动力学分析得到双金属修饰TiO2光阳极的电子传输路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工质在微通道内流动传热特性的差异。对比了去离子水、纳米流体Al2O3/Water、CuO/Water、TiO2/Water、Cu/Water等工质在微通道内的流动传热特性,并研究了纳米颗粒的浓度对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O/Water作为冷却工质时的对流换热系数比水增加了9.6%,微通道底面平均温度降低了2.6 K,换热性能明显优于其他几种纳米流体。由于纳米颗粒的加入,纳米流体的粘度比水大,进出口的压降比水大。纳米颗粒的体积分数越大,对流换热系数越大,纳米流体在微通道内的换热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6.
基于降低污垢热阻的复合强化传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强化传热的换热系数的增加通常要比单独使用其中的任何一种技术高,但过分增长的污垢热阻会轻而易举地将对流换热系数提高的效果加以抵消。将振动看作不仅仅意味着噪声与元件损坏的能量表达方式,就有可能利用流体诱导的传热元件振动扰动水流,提高对流换热系数;同时,用振动变形清除传热表面积垢,降低污垢热阻,从而形成一种复合强化传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载流子在等离激元金属纳米粒子上的快速复合,导致传统的光电催化剂效率显著降低,通过金属和半导体的复合可实现热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以提升光电催化效率。采用Ag纳米粒子与半导体TiO2纳米粒子复合提高其光电催化活性,并探索了催化活性提升的机理,研究了TiO2-Ag纳米复合材料之间空间电荷区能带弯曲以及内置电场的作用,为设计高性能SPR光电催化剂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以对氨基苯硫酚(PATP)及对硝基苯硫酚(PNTP)的光电催化偶联反应为探针,研究了TiO2-Ag纳米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TiO2的引入提高了Ag的SPR催化活性,其主要原因是TiO2的引入可提高TiO2-Ag间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8.
V+注入锐钛矿TiO2第一性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兴刚  刘安东 《物理学报》2007,56(8):4896-4900
用金属离子注入方法在锐钛矿TiO2薄膜中掺杂了V+,采用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计算了锐钛矿TiO2及V+掺杂TiO2超原胞的电子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方法检测了注入不同剂量的V+对TiO2薄膜吸收光谱的影响.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锐钛矿TiO2薄注入V+后,带隙宽度变小,吸收光谱发生红移,并且TiO 关键词: +注入')" href="#">V+注入 2')" href="#">TiO2 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 能带结构  相似文献   

19.
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TiO2纳米样品,并对该样品在300℃到800℃温度区域进行了退火处理.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粉末衍射(XRD)方法研究了经不同热处理温度的TiO2纳米颗粒的结构相变.应用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SAXS)方法研究了TiO2纳米颗粒的表面分形与界面特性.得到纳米颗粒粒度与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讨论了表面界面特征与相变的关系. 关键词: X射线小角散射 X射线衍射 2纳米颗粒')" href="#">TiO2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20.
作者用水热法对TeO2-K3PO4-H2O体系作了初步的合成与结晶尝试。在给定的条件和组成范围内除了能形成TeO2晶体外,还能生成一种点阵参数为a=b=10.734?,c=21.041?,α=β=90°,γ=120°的三方晶系的化合物γ,其分子式为K2Te4O9·3H2O。结晶区的产物主要取决于原料的k=TeO2/K3PO4(克分子比:当k≤1.9时,仅生成γ晶体;k≥2.22时,单独生成TeO2晶体;而当1.92晶体出现,本文还给出了γ晶相的DTA曲线和X射线粉末衍射谱线的相对强度与相应面间距的详细数据。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