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汝菊  王积方  查济璇 《物理学报》1985,34(8):1088-1095
本文从基本的压电Christoffel方程出发导出三角晶系3m点群压电晶体弹性常数的表示式。并采用10MHz射频超声脉冲回波重合法测量了沿LiNbO3不同对称方向传播的声速,结合eij和εij5给出了LiNbO3全部弹性常数CijE和CijD。它们是C11E=19.8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邢永忠  王艳艳  朱玉兰  郑玉明 《物理学报》2011,60(1):12501-012501
本文对比分析了目前用于研究K介子产生与演化的不同动力学模型中,高温高密核物质中K+介子和K-介子的等效质量和它所感受到的平均场.所得结果显示:在关于K介子的一般的平均场理论中,所定义的K+介子的等效质量随着核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K-介子的等效质量随着核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在K介子演化的协变动力学模型中,所采用的K+介子和K-介子等效质量是随着核物质密度的增大都是减小的 关键词: 高密核物质 K介子 等效质量 核子运动  相似文献   

3.
蒋俊  许高杰  崔平  陈立东 《物理学报》2006,55(9):4849-4853
采用区熔法结合放电等离子体快速烧结(SPS)技术制备了n型Bi2Te3基热电材料.在300—500K的温度范围内测量了各热电性能参数,包括电导率(σ)、塞贝克系数(α)和热导率(κ),研究了掺杂剂TeI4的含量(质量百分比分别为0,0.05,0.08,0.10,0.13和0.15wt%)对热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的载流子浓度(n)随TeI4含量增加而增大,使电导率增大、塞贝克系数的绝对值先增大而后减小,从而导致品质因子(α2σ)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同时,由于异质离子(I-)以及载流子对声子的散射作用增强,可显著降低其晶格热导率.烧结材料的性能优值(ZT=α2σT/κ)对应于TeI4含量为0.08wt%有其最大值,约为0.92.此外,烧结材料的抗弯强度增加至80MPa左右,从而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可加工性以及元器件的使用可靠性. 关键词: 2Te3')" href="#">Bi2Te3 放电等离子体快速烧结 热电性能  相似文献   

4.
张胜良  翟宏如 《物理学报》1991,40(10):1712-1716
通过测量非平衡Fe1-xPdx合金的矫顽力Hc与饱和磁致伸缩系数λs,随合金成分的变化,发现Hc随x增加而减小,而λs随x增加而增大。认为晶粒尺寸减小引起的平均各向异性的降低可能是Hc减小的原因。退火温度Ta>600K时,由于具有高磁晶各向异性的有序FePd相的分离析出,矫顽力Hc随Ta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R32和PVE混合物近年来已成为商用制冷及热泵系统的热门工质。本文对R32和PVE VG 68混合物在压缩机吸气管中的滞油和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样品为两根内径10.7 mm的光滑铜管,工质流动方向为水平和竖直向上。采用拆除称重法对管内的滞油量进行测量。对制冷剂质量流率90~230 kg·m-2·s-1,名义油质量分数1%~5%,3种饱和温度和过热度的工况进行了测试,研究了制冷剂的质量流率、油的质量分数、混合物的热力学及传输特性、流动方向对滞油量和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制冷剂质量流率的减小、实际油质量分数和运动黏度比的增加、流动倾角的增大,滞油量有增加的趋势。管内压降随制冷剂质量流率和油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油对压降的影响随着制冷剂质量流率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6.
张治国  刘天伟  徐军  邓新禄  董闯 《物理学报》2005,54(7):3257-3262
采用静电探针技术对微波电子回旋共振(MW-ECR) 等离子体进行了诊断,利用等离子体增强 非平衡磁控溅射(PE-UMS)法在常温下制备了Zr-N薄膜, 通过EPMA,XRD,显微硬度对膜的 结构和性能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随氮气流量增加,总的等离子体密度从807×109c m-3增加到831×109cm-3然后逐渐减小为752×10 9cm-3;而N2+密度则从312×108< /sup>cm-3线性递增到335×109cm-3;电子温度变化 不大.对薄膜而言,随N2+密度增大,样品中氮含量增加,而晶粒逐 渐变小,当样品中N/ Zr原子比达到14时,薄膜中出现亚稳态的Zr3N4相以及非晶相, 在更高氮流量下,整 个薄膜转变为非晶态.与此相应,薄膜硬度由最初的225GPa增大到2678GPa 然后逐渐减 小到1982GPa. 关键词: 氮化锆薄膜 ECR等离子体 磁控溅射 诊断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流动式定容燃烧弹结合米散射法、直拍法对低温冷起动工况下柴油/煤油混合燃料喷雾燃烧特性进行可视化测量。结果表明:柴油/煤油混合燃料液相喷雾贯穿距离随着煤油掺混比、温度和密度的增加呈现减小趋势。液相喷雾锥角随着煤油掺混比和环境密度的增加分别呈现减小和增大的趋势,而对环境温度的变化不敏感。不同环境温度、密度下,混合燃料滞燃期、火焰浮起长度、蓝色火焰占总体火焰强度比例随着煤油掺混比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此外,环境温度和密度的增加均使得着火滞燃期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的方法考察了加压下,平均粒径为137μm、密度为2490 kg·m-3的Geldart B类颗粒在固体通量为183~773 kg·m-2·s-1的高通量循环流化床上升管内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加压下七升管压降曲线近似线性分布。随着操作压力的增加,上升管底部颗粒浓度先增大后减小,顶部颗粒浓度逐渐增大,密相区的范围也逐渐增大。加压下截面平均颗粒浓度随颗粒循环速率和操作气速的变化和常压相类似,即随颗粒循环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操作气速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在6-31G+(d,p)基组上,讨论C3H4O气体分子在受到外加电场(-10.28 V·nm-1~10.28 V·nm-1)作用时的结构特征和解离特性。计算发现,沿分子共轭单键的方向电场增强时,总能量增大,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的键长减小,碳氧双键键长增大,偶极矩减小;能隙EG增加,红外吸收峰在不同的频率分别发生红移和蓝移,同时IR强度发生变化。分子解离性能表现为:势能壁垒随着外电场增大而降低,达到25.71 V·nm-1时势能壁垒几乎消失,解离能随着电场增加而逐渐降低,说明在电场作用下解离难度逐渐减小。研究结果为C3H4O气体分子或含有该成分的混合物在外电场下的解离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工程热物理学报》2021,42(6):1390-1395
正丁醇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替代性汽油,本文采用碳酸二甲酯改善其热物理性质,以提高其燃烧效率。利用毛细管法和流动型量热法分别测量了碳酸二甲酯和正丁醇二元混合物的密度、黏度和比定压热容,温度测量范围为313.2~333.3K,压力测量范围为0.1~18.0 MPa。实验结果表明,DMC可以大幅降低正丁醇的黏度和比定压热容、提高其密度,有利于改善其燃烧效率。进而提出了该混合物密度、黏度以及比定压热容的计算模型,平均绝对相对偏差分别为0.09%、2.58%、0.17%。  相似文献   

11.
超薄膜多中心生长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计算机模拟了不同的允许扩散步数下超薄膜的多中心分形生长和团状生长现象,研究了成核及长大的动力学过程.分形生长时分形维数随团簇大小的增大而增加.分形生长和团状生长时成核率随扩散步数的增大而减小,随时间的增大而急速下降.团簇长大过程可用团簇大小S和生长时间t-t0的幂函数(t-t0)κ描述.由于团簇间的分流作用,生长指数κ比经典理论值1略小,并且存在着非线性现象,即长得较大的团簇的生长指数Κ也较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垂直管内音速蒸汽射流凝结汽羽形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质量流量376~773 kg·m-2·s-1的饱和蒸汽在温度变化范围为10~55℃流动水中形成的音速蒸汽射流凝结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观察到了四种不同的汽羽形状,并且汽羽形状受Re影响较大。当Re与凝结驱动势减小时,最大膨胀比和汽羽喷射长度增大,其值小于蒸汽音速射流在静止水中的情况。本文给出了汽羽喷射长度实验关联式,大多数实验数据与预测值的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熵层对扫掠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仿真方法对尖鳍/钝板物理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扫掠激波上游的熵层厚度随着平板前缘钝化半径的增大而增加,同时边界层厚度也随着熵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熵层的引入并不改变扫掠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固有的准锥形相似特性,也不会改变拟锥原点(virtual conical origin, VCO)的位置,仅会改变干扰形成的上游影响线和分离线的角度。扫掠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形成的锥形主旋涡和角涡的尺度随着熵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上游熵层的引入增大了下游扫掠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区的总压损失,但扫掠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自身造成的相对总压损失并不受上游熵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化学腐蚀制备多孔硅,利用场致发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观测多孔硅的二维微观形貌,利用Nano Indenter XP中的纳米轮廓扫描仪组件(nano profilometry, NP)得到其三维拓扑分析图像,分析了微观结构差异的原因并讨论了多孔硅内部微观结构对其机械性能的影响;利用MTS Nano Indenter XP纳米压入测量仪器,研究了多孔硅的显微硬度和杨氏模量随压入深度的变化规律,比较了不同孔隙率多孔硅的机械性能差别.实验结果测得40mA/cm2,60mA/cm2,80mA/cm2和100mA/cm2四个不同腐蚀电流密度条件下制备多孔硅样品的孔隙率在60%—80%范围内,孔隙率随着腐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氢氟酸(HF)浓度为20%的条件下制备出多孔硅样品的厚度在40μm—50μm范围内;测得多孔硅的平均硬度、平均杨氏模量分别在0.478GPa—1.171GPa和10.912GPa—17.15GPa范围内,并且其数值随腐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在纳米硬度范围内随压入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显微硬度范围内其数值保持相对恒定,分析了样品表面、厚度、微观结构,及环境对其机械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多孔硅力学性能随其微观尺度形貌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多孔硅 微观结构 硬度 杨氏模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常温(300K)条件,不同气相密度下H_2S/CH_4二元混合物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性能.讨论了气相密度对气-固界面张力,表面吸附量及吸附选择性的影响,并统计了密度分布,法相及切向压力分布。此外,还讨论了石墨烯表面缺陷对混合物吸附的影响。研究表明H_2S/CH_4二元混合物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可视为单分子层吸附;且吸附选择性与气-固界面张力均随着气相密度的增加而增大;H_2S与CH_4均在石墨烯表面缺陷处存在一明显的吸附峰.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环己烷/氧气混合物Rayleigh-Bénard(R-B)对流时的温度分布和流场结构、避免环己烷氧化过程中爆燃的潜在危险,对立方腔体内具有密度极值的环己烷/氧气混合物R-B对流进行了一系列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密度极大值现象对R-B对流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密度倒置参数的增加,对流发生的临界Rayleigh(Ra)数增加。当密度倒置参数较大时,在密度极值面以上的流体层中会出现次级流胞,流动分层现象明显。R-B对流的传热能力随Ra数的增加而增强,随密度倒置参数的增加而削弱。  相似文献   

17.
金刚石薄膜的结构特征对薄膜附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在硬质合金(WC+6%Co)衬底上沉积了 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金刚石薄膜.用Raman谱表征薄膜的品质和应力,用压痕实验表征薄膜的 附着性能,考察了薄膜中sp2杂化碳含量、形核密度、薄膜厚度对薄膜附着性能 的影响.结 果表明:sp2杂化碳的缓冲作用使薄膜中sp2杂化碳的含量对薄膜中 残余应力有较大的影 响,从而使薄膜压痕开裂直径统计性地随sp2杂化碳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仅仅依 靠超声遗 留的金刚石晶籽提高形核密度并不能有效改变薄膜与硬质合金基体之间的化学结合状况,从 而不能有效提高薄膜在衬底上的附着性能;在薄膜较薄时,晶粒之间没有压应力的存在,开 裂直径并不明显随厚度增加而增加,只有当薄膜厚度增加到一定值,晶粒之间才有较强压应 力存在,开裂直径随厚度的增加而较为迅速地增加. 关键词: 金刚石薄膜 附着性能 2杂化碳')" href="#">sp2杂化碳 成核密度 薄膜厚度  相似文献   

18.
压缩氘氚球的热核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俊峰  叶文华  张维岩 《物理学报》2010,59(4):2381-2390
本文利用LARED-S程序模拟了等密度和等压力条件下压缩氘氚球的热核反应燃烧过程.对于等密度模型,模拟了两个具体算例,与国外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对于等压力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给出了热核反应燃烧与压缩氘氚球初始状态之间的关系曲线,分析发现,氘氚装量、压力和主燃料密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热核反应放能和燃耗,中心热斑的温度和面密度分别达到70—80 MK和3—4 kg·m-2时热核反应才有显著的放能,提高主燃料密度,可以适当放宽对中心热斑的点火要求.最后对实际点火靶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与等压力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压缩氘氚球 等密度模型 等压力模型 热核反应聚变  相似文献   

19.
窦恺  靳春明 《发光学报》1993,14(1):13-18
卟啉(TTP)和酞菁(Pc)分子表现出反饱和吸收特性,而在卟啉和酞菁二元分子TTP-O-Pc和TTP-O-(CH2)s-O-Pc中反饱和吸收现象消失。简并四波混频(DFWM)方法用于测量兰阶非线性光学极化率X(3),二元分子比单元分子的X(3)提高了102倍以上,达到3×10-9esu。  相似文献   

20.
熵产生率公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邢修三 《物理学报》2003,52(12):2970-2977
导出了6N维和6维相空间的熵产生率,即熵增加定律的一个统计公式:P=kD(Δqθ)2,即熵产生率P等于扩散系数D、离开平衡率θ的空间梯度平方的平均值与Boltzm ann常数k 三者之乘积.指明非平衡系统的宏观熵产生是由其微观状态数密度在空间随机地不均匀离开 平衡引起的.作为公式的应用,研究了气体自由膨胀、布朗运动及固体变形和断裂三个非平衡 态课题,给出了它们的熵产生及其一次和二次时间变化率,得到了不可逆过程的系统内对应 的微观结构变化是不均匀的推论.进而导 关键词: 熵产生率 微观状态数密度 离开平衡率 随机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