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Na2CO3与K2CO3对煤矸石催化气化反应性及催化气化灰中Al的溶出行为的影响。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热重分析(TGA)研究了不同催化剂及温度作用下矸石中矿物质的热转变过程。结果表明,与K2CO3相比,煤矸石中的高岭石更容易与Na2CO3反应生成钠霞石,而酸浸可实现钠霞石中铝和硅元素的有效分离。此外,Na2CO3作为催化剂时,所得气化灰经盐酸浸取后铝的浸出率可达到94.2%。而K2CO3作催化剂时,其铝的浸出率只有83.7%。因此,对矸石催化气化耦合气化灰的铝提取来说,Na2CO3催化剂具有更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和平板模型构造了最稳定的O2/CaO(001)表面,通过优化Se和SeO2在此表面可能的初始吸附结构得到最佳吸附构型,分析了Se原子在O2/CaO(001)表面向SeO2的转化。结果表明,Se原子在O2/CaO(001)表面的稳定吸附构型主要有两种,即O-Se-O和O-O-Se基团,其中,O-O-Se基团的Se终端具有一定化学活性;Se在O2/CaO(001)表面向SeO2转化所需反应能垒小于均相条件下生成SeO2所需反应能垒,表明CaO不仅作为吸附剂,也能促进Se向SeO2的转化;SeO2分子在O2/CaO(001)表面发生化学吸附时,吸附基底的部分价电子转移至SeO2分子轨道中。  相似文献   

3.
李晓明 《化学教育》2022,43(23):50-55
利用Na2CO3和NaHCO3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情境认识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基于Na2CO3化学性质的已有认知,开展对NaHCO3化学性质的预测和实验验证活动,引导学生构建从组成微粒和物质类别视角分析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凸显核心观念对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指导功能,使知识向素养转化。  相似文献   

4.
以内蒙古锡盟褐煤为研究对象,通过HCl/HF洗脱煤中固有矿物质,采用机械混合法对原煤和脱矿物质煤分别负载3%的Li2CO3、Na2CO3和K2CO3,利用固定床程序升温热解-色谱分析法考察了煤中固有矿物质以及负载的碱金属碳酸盐对煤热解过程中H2S和NH3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煤中所固有矿物质对锡盟褐煤热解过程中H2S和NH3的生成和释放均有抑制作用,但对H2S和NH3生成的影响不同;矿物质的脱除不改变煤中有机结构及硫的存在形态,H2S的释放温区没有发生改变,而HCN的二次反应是NH3生成的主要来源之一,酸洗脱矿物质改变了煤中孔结构特性,从而影响不同温度段NH3的释放。原煤及脱矿物质煤负载的碱金属碳酸盐对其热解过程中H2S和NH3的生成都有一定的影响,K2CO3除外, 负载到原煤的其他碱金属碳酸盐都抑制了H2S的生成;Na2CO3除外,负载到脱矿物质煤的其他碱金属碳酸盐都促进了NH3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Mn-Fe复合氧化物,研究了物质的量比和温度对气相砷、硒吸附的影响,考察了As2O3和SeO2双组分气体的同时吸附特性,对吸附产物中砷、硒的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As2O3和SeO2在Mn-Fe复合氧化物表面的吸附量随Min含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Mn/Fe物质的量比为1:1时吸附量达到最大;两者的最佳吸附温度分别为750和600℃;双组分气体同时吸附时,两者存在竞争作用,Mn-Fe复合氧化物会优先吸附As2O3,SeO2的吸附受到抑制;此外,预吸附的SeO2会增强临近原子吸附活性,促进As2O3的吸附;吸附后的Mn-Fe复合氧化物浸出液中砷和硒的质量浓度均低于控制限值,在随粉煤灰进行资源化利用(如作为混凝土成分、水泥原料等)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波辐射老化沉淀母液的方法,着重考察了沉淀方式对制备的CuO/ZnO/Al2O3催化剂及其前驱体的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沉淀方式对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影响较大,其活性顺序为分步沉淀法二>并流共沉淀法>分步沉淀法一>反加法>正加法。通过XRD、DTG、H2-TPR等表征分析表明,先并流沉淀Al(NO3)3溶液和Na2CO3溶液,再并流沉淀Cu(NO3)2-Zn(NO3)2混合溶液与剩下的Na2CO3溶液,然后微波辐射老化所制备前驱体中含有更多的绿铜锌矿 (Cu,Zn)5 (CO3)2(OH)6物相,焙烧后形成的CuO-ZnO协同作用强,且CuO分散性好,H2还原温度较低,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7.
多级孔ZSM-5分子筛的制备及催化噻吩烷基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处理ZSM-5分子筛,采用XRD、XRF、SEM、N2吸附脱附及NH3-TPD方法对处理前后的ZSM-5分子筛进行表征,并考察了Na2CO3溶液处理对ZSM-5分子筛孔结构、酸性以及噻吩烷基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2CO3溶液处理在保持ZSM-5分子筛微孔骨架结构的同时,增加了ZSM-5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外表面积和介孔体积,并调变了酸性。Na2CO3溶液处理提高了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噻吩烷基化活性和噻吩选择性。一定反应条件下,随着Na2CO3溶液浓度增加,多级孔ZSM-5分子筛的噻吩烷基化性能逐渐提高,而噻吩选择性先增加后下降。当Na2CO3溶液浓度为2 mol/L时,分子筛的噻吩转化率和噻吩选择性分别为81.26 %和73.15%。当Na2CO3溶液浓度为3 mol/L时,噻吩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为90.57 %和72.59%。  相似文献   

8.
利用两类双指示剂法、BaCl2法和电位滴定法等4种实验方法,分别测定了工业混合碱I (NaOH+Na2CO3)和混合碱II (Na2CO3+NaHCO3)溶液中NaOH、Na2CO3与NaHCO3等3种成分的质量浓度(即单位体积溶液中组分质量)。计算和比较了不同分析方法测定结果的误差和标准偏差,对不同分析方法测定结果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并分析了产生误差及造成显著性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电位滴定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好,BaCl2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差;BaCl2法与其他3种方法测定结果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本文内容不仅对工业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测定方法提供了一个参考,而且为酸碱滴定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综合型实验项目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Li2CO3和SiO2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合成法合成了CO2捕集剂Li4SiO4,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合成的材料在CO2捕集前后的晶相变化以及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Li4SiO4材料吸附CO2的性能,并在小型热态实验台架上进行了CO2热态捕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Li4SiO4对CO2的捕集性能受Li4SiO4合成温度、CO2的吸附温度以及气体中CO2含量的影响,在700 ℃下制得的Li4SiO4具有最佳的CO2吸附特性,最大吸附增量可达34%。Li4SiO4的吸附能力随着CO2含量和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CO2浓度分别为75%、67%、60%时,700 ℃ Li4SiO4对CO2最大吸附量分别可达6.68 mmol/g、3.37 mmol/g、2.02 mmol/g (理论量8.33 mmol/g)。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取准东煤为碳材料前驱体,以水热耦合痕量K元素的方法对其进行活化。通过实验探究K质量浓度对碳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系统研究了材料的NOx低温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活化液中K2CO3质量浓度为0.0067g/mL时,所制得的样品对NOx的吸附性能较好,其饱和NOx吸附时间为3200 s。通过低温N2物理吸附研究发现,该质量浓度下样品的孔结构发展较好,比表面积达到708.6 m2/g。此外,本研究通过XPS、SEM等手段对不同质量浓度K2CO3活化的碳基材料进行了物化表征,并对不同质量浓度K2CO3活化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面性质分析,通过FT-IR对样品表面的吸附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准东煤基碳材料优良的吸附性能与表面结构相关,研究中采用DFT手段对反应机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K可促进C-O键的形成,而活性C-O结构是促进NOx吸...  相似文献   

11.
陈竹保 《应用化学》1984,(1):105-106
多相非催化流体固体反应的数学模型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工业意义。本文采用非稳态的扩散反应模型描述了高钙含钒钢渣在Na2CO3、NaHCO3溶液中的浸取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实验探究NaOH、Na2CO3、NaHCO3这三种常见的碱基物质在模拟燃煤烟气中的实际表现,发现三种碱基物质均具有一定的脱氯性能,NaOH、Na2CO3、NaHCO3的脱氯性能依次下降,以脱氯效率70%为目标,使用三种碱基物质Na/Cl比分别需要达到5.8、7.1、8.7。高浓度SO2的存在对烟气脱氯有竞争作用,随着SO2浓度的提高,脱氯效率线性下降,不同碱基物质下,SO2浓度对脱氯效率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SO2浓度每增加100 mg/m3,脱氯效率下降约1.4%。由于三种碱基物质达到相同脱氯效率时的Na/Cl比不同,综合考虑成本和溶解性,NaOH最具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The stability and activity of alkaline carbonate catalysts in supercritical water coal gasification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method.Our calculations present that the adsorption of Na2CO3 on coal are more stable than that of K2CO3,but the stability of Na2CO3 is strongly reduced as the cluster gets larger.In supercritical water system,the dispersion and stability of Na2CO3 catalyst on coal support is strongly improved.During coal gasification process,Na2CO3 transforms with supercritical water into NaOH and NaHCO3,which is beneficial for hydrogen production.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has been studied via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ways.The selectively catalytic mechanism of NaOH and the intermediate form of sodium-based catalyst in water-gas shift reaction for higher hydrogen production has also been investigated.Furthermore,NaOH can transform back to Na2CO3 after catalyzing the water-gas shift reaction.Thus,the cooperative effects between supercritical water and Na2CO3 catalyst form a benignant circle which greatly enhances the reaction rate of coal gasification and promotes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相似文献   

14.
四元体系Na2B4O7-Na2CO3-NaHCO3-NaBO2-H2O多温(0~45℃)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四元体系Na2B4O7-Na2CO3-NaHCO3-NaBO2-H2O在0,15,25,35及45℃时的等温溶度,通过数据拟合等温截面无变点溶度数据与温度的关系,给出了相应的溶度-温度关系式,绘出了该体系0~45℃时的多温关系图.这些结果有助于揭示含硼碱湖的固体盐矿成因,给出了有关盐卤存在的反应2Na2CO3+Na2B4O7+H2O=4NaBO2+2NaHCO3的相化学揭示.  相似文献   

15.
碳酸钠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反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管式石英反应器中研究了Na2CO3对氨水-SNCR以及尿素-SNCR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Na2CO3可以明显提高低温区域的脱硝效率,同时使NH3泄漏曲线明显往低温方向偏移,尿素-SNCR过程尾部HNCO泄漏明显降低;添加少量的Na2CO3可以明显降低N2O排放,这在尿素-SNCR过程中尤为明显;Na2CO3的添加明显提高了尿素热解气中HNCO向NH3的转化率,这是尿素-SNCR过程中HNCO泄漏可以显著降低,N2O排放得以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Na2CO3添加量相同时,较低氨氮比工况的脱硝效率促进作用相对更为明显,较高氨氮比工况脱硝温度窗口宽度的扩展作用相对更为有效,而较低氧含量工况的脱硝效率促进效果也相对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为模板剂,通过调变CTAB浓度水热合成了氧化钴前驱体,焙烧制得棒状形貌的Co3O4,在其表面浸渍K2CO3溶液制得K改性的Co3O4催化剂,用于N2O分解。用X射线衍射(XRD)、N2物理吸附(BET)、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O2程序升温脱附(O2-TP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TAB/钴及尿素/钴物质的量比等制备参数对Co3O4催化分解N2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TAB浓度为0.05 mol/L、CTAB/钴离子物质的量比为1、尿素/钴离子物质的量比为4时,所制备的Co3O4催化剂具有较高的N2O分解活性,而K改性可以进一步提升其催化性能。K改性的Co3O4在有氧有水气氛中400℃下进行N2O分解反应,50 h后N2O转化率仍保持在91%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以香蒲为原料制备生物炭(Biochar), 并用不同试剂进行活化. 活化前的Biochar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很小, 分别为1.71 m2/g和0.00421 cm3/g, 而活化后的Biochar比表面积和孔容均增大, 其中经碳酸钠(Na2CO3)活化后的Biochar比表面积和孔容最大. 研究了Na2CO3与Biochar的质量比对其活化的影响, 确定了Na2CO3/Biochar最佳质量比为3∶1条件下, 得到的样品Biochar-Na2CO3-3具有最优的表面积和孔容, 分别为624 m2/g和0.211 cm3/g, 并具有优异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吸附性能, 其正己烷、 甲苯和92号汽油的静态吸附容量分别为1.03, 0.814和0.751 g/g, 正己烷和甲苯的动态吸附容量分别为1.00和0.796 g/g, 且吸附稳定性相对较高, 优于商业用活性炭(AC)和硅胶(SG).  相似文献   

18.
MgO/Al2O3吸附剂对CO2动态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γ- Al2O3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取MgO/Al2O3吸附剂,利用BET、XRD等表征手段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并通过固定床测量穿透曲线的方法研究其对CO2动态吸附性能的影响,考察了MgO负载量、吸附温度、气体流量等因素对吸附剂吸附CO2性能的影响,同时还通过多次吸脱附实验考察MgO/Al2O3吸附剂的稳定性和再生能力。结果表明,MgO负载量为10%的吸附剂,吸附温度在50℃左右,流量为45mL/min动态吸附量最大;经数次循环后材料的结构性质和吸附性能未见明显变化,可再生性能比较优异,是一种潜在的可工业化应用的CO2吸附剂。  相似文献   

19.
李能  彭嘉禾  史祖皓  张鹏  李鑫 《催化学报》2022,(7):1906-1917
单原子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备可再生燃料和化工原料是一种有前途二氧化碳资源化技术.受MXene纳米片及其表面官能团调节的启发,本文利用不同的官能团(T=-O和-S)构建了Ti2C基单原子电催化剂(TM@Ti2CTx,TM=V,Cr,Mn,Fe,Co,Ni),采用从头算量子化学方法,通过调控MXene表面官能团引起电子轨道重构和电荷转移,从而调控MXene基电催化剂的二氧化碳电催化性能.本文研究发现,氧官能团表面锚定的单原子催化剂(TM@Ti2CO2)能够显著活化CO2.当CO2分子吸附在TM@Ti2CO2表面上时,CO2分子的轨道发生了重构,CO2分子2π*u反键轨道劈裂,部分轨道与单原子的3d轨道结合沉入费米能级之下,导致CO2分子发生形变.当CO2分子吸附在TM...  相似文献   

20.
使用超声波辅助浸渍法制备Fe2O3/γ-Al2O3吸附材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前驱液浸渍浓度、载体粒径、吸附温度、吸附气氛等因素对脱除气相As2O3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液浸渍浓度、载体粒径等会对吸附剂表面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砷吸附性能;吸附温度升高增强了其化学吸附能力,然而,温度过高反而造成吸附性能的下降;吸附气氛中的SO2促进了Fe2O3/γ-Al2O3对气相砷的吸附,气氛中的NO对气相砷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