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刊2006年12期刊载的文[1]读后受益匪浅.在平时教学中,有许多老师常会犯这样一个错误,即认为:命题“若p则q“的否定形式为“若p则非q“,即命题的否定形式是仅对命题的结论加以否定.“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我们可以用真值表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贵刊2006年12期刊载的文[1]读后受益匪浅.在平时教学中,有许多老师常会犯这样一个错误,即认为:命题“若p则q“的否定形式为“若p则非q“,即命题的否定形式是仅对命题的结论加以否定.“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我们可以用真值表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简易逻辑中的几个常见错误及教学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明 《数学通讯》2002,(15):14-15
高一新教材增加了“简易逻辑”内容 ,从教学实践与一些教学辅导书上看 ,由于是新增内容 ,常犯一些典型错误 ,本文对与“或”、“且”、“非”有关的一些常见错误加以分析 ,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1 “或”1 .1 教材中典型例子1 )P2 5引例 :① 1 0可以被 2或 5整除 .②不等式x2 -x - 6 >0的解集是 {x|x <- 2 ,或x >3}.2 )P2 6例 1 ( 2 ) :李强是篮球运动员或跳高运动员 .3)P2 6练习 2 ( 4 ) :正数或 0的平方根是实数 .从以上可以看出教材中给出的“或”形式有两种最基本类型 :①A是B ,其中B中有联结词“或”(如例 1 ( 2 ) ) ;②A…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几种常见逻辑错误,举例分析于下: 1 偷换论题的错误 偷换论题指的是在论证过程中,把原来需要证明的那个判断,无意或有因地改换成另外一个判断。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这种错误常表现为对  相似文献   

5.
集合与简易逻辑中的几个疑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6.
“简易逻辑“学习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本 )数学》以下简称新教材 )第一册 (上 )的第一章新增了简易逻辑知识 ,其中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以及从逻辑角度理解 4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从命题角度理解反证法的证题原理 ,对于高一新生来说较为抽象 ,在理解上尚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结合自己参与新教材的教学实践 ,对简易逻辑知识及相关问题的要点给出学习辅导 ,供高一新生及参与新教材实验的教师参考 .1 对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理解( 1 )对“或”的理解 ,可联想到集合中“并集”的概念 .逻辑联结词的“或”,可以两者都选 ,但…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德国数学家康德首先提出集合理论后,很快便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并成为一个重要的数学分支。如今,集合不仅是近代和现代数学的理论基础,而且是数学及有关科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和语言,随着现代数学的发展,集合论的地位将显得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8.
9.
“简易逻辑”内容因为知识的逻辑性较强,常有一些典型、易错问题出现,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0.
命题和开语句的区别我们高中教科书上明确地给出了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初中数学给命题下的定义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这两种叫法不同,实质是一样的.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在于能不能判断其真假,也就是判断其是否成立.不能判断真假的或者不能判断其是否成立的语句叫开语句.例如:  相似文献   

11.
简易逻辑     
  相似文献   

12.
本刊1984年第10期刊出过《初中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剖析》。此文补充数例,同样剖析如下,以供参考。一、半途而废: 例1 已知△ABC三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3,0)、B(6,4)、C(-1,3)求三角形各边的长,并判断△ABC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代数课本P41(?)8(4)) 误解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AB=5;BC=5~(1/2);AC=5 ∵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剖析学生显然认为等腰、等边、直角三角形三者是互相独立的,结论必是三者之一也只能是三者之一,忽视了还可能是既等腰又直角的三角形,而此题结论恰好正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相似文献   

13.
简易逻辑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逻辑学中最基本、最简单的知识,目的是让学生能使用逻辑规划来弄清楚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中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及简单命题、复合命题等概念的理解,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充要条件的概念及两命题间充要关系的判断与证明,不仅是每年高考关注的热点,也是同学们在学习时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1.命题的判断:判断一个语句是否是命题教材定义: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思维误区:一般而言,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相反,不能判断真假的语句就不是命题,就语…  相似文献   

14.
简易逻辑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逻辑学中最基本、最简单的知识,目的是让学生能使用逻辑规划来弄清楚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中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及简单命题、复合命题等概念的理解,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充要条件的概念及两命题间充要关系的判断与证明,不仅是每年高考关注的热点,也是同学们在学习时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有些几何命题,其题设事项往往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情况。欲判定这样的命题为真命题,必须证明在题设事项的所有各种可能的情况下,命题的结论都成立;如果只是证明了在题设事项的某种特殊情况下,命题的结论成立,就断言该命题普遍成立,那么从逻辑上说,便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几何证明中的这种逻辑错误,不但学生的作业里累见不鲜,而且在书刊中也常有所见——不过比较隐蔽而不易察觉罢了。今择几例剖析如下以引起注意。例1 ⊙O_1与⊙O_2相交于C、D,过⊙O_1上的两点A、B各作直线AC、BD、BC、AD,且这些直线与⊙O_2交于E、F、G、H。求证EF//GH。对于此例,书[1]作如下解答(为了节省篇  相似文献   

16.
刘洪 《数学通讯》2001,(23):14-14
在简易逻辑的教学中 ,常因为对逻辑联结词的使用不当而导致一些错解 .本文将就一些常见的错解进行分析 ,供读者参考 .例 1  p :9的平方根是 3.写出非 p并判断真假 .错解 有人认为非 p是“9的平方根不是 3” .并认为“9的平方根不是 3”是一个假命题 ,从而出现p与非 p均是假命题 .上述解法中存在两个问题 .①非 p的写法不正确 .一个命题的否定并非是在命题的结论前添加否定词就能完成的 .正如文 [1]所指出的那样 ,当命题中含有全称量词或存在量词时 ,命题的否定应对量词作适当的调整 .事实上 ,例 1中的命题 p隐含着全称量词 ,p等价…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和充分条件与必 要条件的学习,同学们在作业中经常出错,特别 是对"或"命题的真假判断,很难理解"或"命题中 有一个为真即复合命题为真命题这一结论. 例如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5是12的约数或是15的约数"; (2)"5是12的约数且是15的约数". 在解题中同学们总是分不清"或"和"且" 的区别,虽能容易判断命题(2)是假命题,但对  相似文献   

18.
一、会用集合知识判断充要条件 例1设命题P:2x^2-3x+1≤0;命题q:x^2-(2a+1)x+a(a+1)≤0.若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9.
学生学习高等数学中的几个常见错误及其分析田太心(电子科技大学)在讲一元函数微积分时,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无穷小、函数的连续性.可导性等概念if’J有混淆不清,常犯下面我们将提到的错误。这些错误不仅仅只局限于个别人或少数人.因此.6必要分析这些错误,...  相似文献   

20.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学习数学 ,需要全面地理解概念 ,正确地进行表述、推理和判断 ,这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更广泛地 ,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 ,基本的逻辑知识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 ,是人们文化素质的组成部分 .因此在高中一年级学习简易逻辑知识 ,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的技能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简易逻辑”这部分 ,突出的是对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理解和对复合命题真值的认识 ,而不必过多地涉及对一个语句是不是简单命题的判断 .对含有“或”、“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