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水杨酸甲酯为原料,先经溴化反应制得5-溴水杨酸甲酯,再经肼解反应制得5-溴-2-羟基苯甲酰肼,再与取代芳香醛缩合反应,制得7种5-溴-2-羟基苯甲酰基取代芳醛腙,其中3种为新化合物. 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 NMR、MS与元素分析测试技术表征确证. 抑菌测试表明,该类化合物对不同菌株的抑菌活性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在质量浓度为0.05%时,上述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率高达100%,具有强抑菌活性,是一类极具潜力的抗真菌、抗革兰氏阳性菌的化合物. 5-溴-2-羟基苯基-3′,5′-二溴-2-羟基苯甲醛腙的抗菌活性接近广谱高效杀菌剂三氯生. 构效分析表明,化合物的抑菌活性与Ar环及其取代基性质有关,引入呋喃环、Ar环邻、对位引入-OH、-OCH_3等供电基容易导致化合物抑菌活性降低,Ar环的间位引入Cl、Br等卤素原子能够提高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N-取代苯基-卤代邻羟基苄胺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卤代水杨醛与取代芳胺缩合、NaBH4还原, 合成了15种N-取代苯基-卤代邻羟基苄胺化合物, 其中14种未见报道. 化合物的结构经IR, 1H NMR, MS与元素分析表征确证. 抑菌测试表明, 在质量浓度为0.05%时, 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高达100%, 具有强抑菌活性,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该类化合物对不同菌株的抑菌活性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和特异性, 是一类极具潜力的抗真菌化合物. 构效分析表明, 胺基苯环上取代基的类型对化合物抑菌活性有重要影响, 引入F, Cl等卤原子, 能显著增强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而引入NO2, OCH3等强吸、供电基团, 能显著降低其抑菌活性; 邻羟基苯环上引入卤原子的类型和数量对化合物抑菌活性有一定影响, 5-溴代化合物比5-氯代化合物、3,5-二溴代化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4.
N-邻羟苄基氨基酸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水杨醛、溴代水杨醛及二溴代水杨醛分别与4种L-α-氨基酸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相应席夫碱,不经分离直接加硼氢化钠将其还原制得N-邻羟苄基氨基酸类化合物(3)。 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 NMR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表征确认。 测得化合物3在质量分数为0.05%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100%,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氨基酸的碳链R的结构是影响化合物抑菌活性的关键因素,不同烷基R对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抑菌活性增强的顺序为CH(CH3)2>CH3,CH2CH(CH3)2>H,苯环上引入溴原子对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6.
7.
以2-巯基-5-(2-羟基苯基)-1,3,4-噻二唑为原料,经硫醚化、肼解、腙化反应合成了9个5-(2-羟基苯基)-1,3,4-噻二唑-2-硫基乙酰腙化合物,其结构由1H NMR,13C NMR,IR,MS表征和元素分析,并初步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它们大多数具有优良的抑菌活性,芳香醛-5-(2-羟基苯基)-1,3,4-噻二唑-2-硫基乙酰腙(4a~4h)比2-丁烯醛-5-(2-羟基苯基)-1,3,4-噻二唑-2-硫基乙酰腙(4i)有更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2/3-取代硫基-5-邻羟基苯基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物活性叠加原理,将"邻羟基苯基"和"唑类杂环"分子片断合理组合,设计合成了三个系列12种新型2/3-取代硫基-5-邻羟基苯基唑类化合物5a~7d.水杨酸甲酯在乙醇中与水合肼反应生成水杨酰肼,水杨酰肼与二硫化碳或硫氰酸铵和盐酸反应,生成5-邻羟基苯基-1,3,4-噁二唑-2-硫酮(2),5-邻羟基苯基-1,3,4-噻二唑-2-硫酮(3)和5-邻羟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酮(4),最后在碱性条件下与(取代)卤代苯乙酮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等表征确认.抑菌测试表明,质量浓度为0.01%时,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高达92%以上,具有强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高达82%以上,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这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不同菌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是一类极具潜力的抗真菌、抗革兰氏阴性菌化合物.构效分析表明,苯乙酮环上取代基的类型对化合物抑菌活性有重要影响,引入Cl,Br等卤原子,能显著增强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而引入CH3供电基团,能降低其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依据生物活性叠加原理,将邻羟苯基、吡唑啉酮、苯腙基团进行合理组合,构建并合成了2-取代苯腙基-3-(2-羟基苯甲酰腙基)-丁酸乙酯(3a~3f)和1-(2-羟基苯甲酰基)-3-甲基-4-取代苯腙基-吡唑啉酮(4a~4f)两类、共计12种化合物,其中8种化合物未见报道,12种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均未见报道.以芳胺为原料,经重氮化、与乙酰乙酸乙酯反应,与水杨酰肼缩合制得3a~3f,3a~3f经分子内关环制得4a~4f,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NMR,元素分析等证实.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质量浓度为0.01%时,化合物3b,3c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高达100%,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化合物3a~3f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70%以上,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化合物4a~4f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接近或达到100%,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78%以上,具有较强抑菌活性;与3a~3f相比,形成吡唑啉酮环后的化合物4a~4f的抗菌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分别用氯代水杨醛、溴代水杨醛与L-谷氨酸及其酯反应,首先制得水杨醛缩谷氨酸类席夫碱(2),再经硼氢化钠还原制得邻羟苄基取代谷氨酸及其酯(3),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 NMR、MS与元素分析表征确认. 测试表明,在质量浓度为0.05%时,卤代邻羟苄基谷氨酸对大肠杆菌具有高的抑菌活性,抑菌率高达97%,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较差,但其甲酯化产物卤代邻羟苄基谷氨酸甲酯对白色念珠菌具有高的抑菌活性,抑菌率高达100%,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较差,说明该类衍生物对菌株的抑杀作用具有明显的专一性和特异性,氯代邻羟苄基谷氨酸甲酯、溴代邻羟苄基谷氨酸甲酯是白色念珠菌的优良抗菌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以N-取代三氯乙酰胺在碱催化下与苯甲酰肼反应,合成了8种2-苯甲酰基-N-芳基氨基脲3a~3h,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所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表明,部分化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新型芳醛并苯甲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结核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氨基-5-取代苯甲酸甲酯或2-氨基-5-哌啶基苯磺酰胺为起始原料,经酰化、胺基化、肼解和缩合反应合成了10个新型的芳醛并苯甲酰腙类化合物(8a~8i或Ⅳ),其结构经1H NMR和ESI-MS表征。初步研究了8a~8i和Ⅳ的抗结核活性。结果表明:8c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和草分枝杆菌1180的MIC分别为9μg·m L-1和11μg·m L-1,与阳性对照药异烟肼(7μg·m L-1和8μg·m L-1)和利福平(8μg·m L-1和10μg·m L-1)的抑制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13.
14.
以5-Cl水杨醛和L-苯丙氨酸、L-亮氨酸及L-甘氨酸的脂肪酸酯为原料,通过碱催化的席夫碱缩合反应,合成了6种N-(5-氯-2-羟苄基)席夫碱氨基酸酯及其还原产物N-(5-氯-2-羟苄基)氨基酸酯。 化合物的结构及组成经过IR、1H NMR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 合成的席夫碱及其还原产物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及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质量分数为0.01%的N-(5-氯-2-羟苄基)席夫碱氨基酸酯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90%以上,而N-(5-氯-2-羟苄基)氨基酸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也在90%以上,均为强抑菌活性,其中N-(5-氯-2-羟苄基)苯丙氨酸酯的抑菌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物活性叠加原理,将“邻羟苯基”和“咪唑烷”分子片断有机结合,合成了6种N,N′-二(-2-羟苄基)取代咪唑烷类化合物(3a-3f).以水杨醛和乙二胺为起始原料,经缩合、NaBH4还原制得N,N′-二邻羟苄基乙二胺(2),进而与芳醛类化合物缩合关环制得目标化合物. 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等表征确认.结果表明,水杨醛与乙二胺的缩合反应,可专一性地生成对称双缩席夫碱化合物(1);芳醛上的取代基对缩合关环反应有显著影响,邻、对位吸电基可使芳醛的羰基活化,有利于缩合关环反应的进行,邻、对位供电基可使芳醛的羰基钝化,不利于缩合关环反应进行.抑菌测试表明,质量浓度为0.1%时,N,N′-二(-2-羟苄基)取代咪唑烷化合物对不同菌株的抑菌活性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高达100%,是一类极具潜力的抗真菌、抗革兰氏阴性菌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PMBP缩氨基酚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MBP缩邻、间和对氨基酚配体(C23H19N3O2), 合成了它们的Cu (II), Co (II), Fe (II) 和Zn (II) 配合物. IR, UV, 1 H NMR和EI-MS测定结果表明PMBP缩邻氨基酚配体以负二价三齿形式与金属形成1:1的配合物, 而PMBP缩间氨基酚和PMBP缩对氨基酚配体均以二齿形式与金属形成2:1的配合物。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大于配体, 其中PMBP缩邻氨基酚合钴(II) 配合物在2.5 g/L浓度下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环直径达到19 mm, 为研究配合物的生物活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