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了氯化-四(对-硝基)苯基卟啉锰[简称T(p-NO2)PPMn(Ⅲ)Cl],用光谱滴定法研究了中心原子与双原子分子及台N有机碱的轴向反应,计算了与有机碱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反应分子数,证明卟啉环上的吸电子取代基促进了Mn(Ⅲ)卟啉被还原,轴向配位还原能力顺序为T(p-NO2)TPPMn(Ⅲ)Cl>(β-NO2)PPMn(Ⅲ)Cl>photo-DMPrPorMn(Ⅲ)Cl>meso-MDBPTPPMn(Ⅲ)Cl>TPPMn(Ⅲ)Cl。  相似文献   

2.
采用光谱技术研究了一种新型尾式锰(Ⅲ)卟啉--氯化meso--[邻-(4-二乙胺基丁酰胺基)苯基]三苯基卟啉合锰(Ⅲ)[筒作PMn(Ⅲ)Cl]与有机碱的轴向反应,通过光谱滴定法测定了轴向反应在苯溶剂中的平衡常数.讨论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这种尾式锰(Ⅲ)卟啉与脂肪胺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与吡啶的反应是不完全的氧化还原反应,与咪唑的反应是轴向加合反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二乙胺基尾式卟啉锰-氯化间一—[邻-(4-二乙胺基丁酰胺基)苯基]三苯基卟啉合锰(Ⅲ)[简称meso-MDBPTPPMn(Ⅲ)Cl],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meso-MDBPTPPMn(Ⅲ)Cl的氧化还原性及中心离子分别为二价和三价时与NO,CO等双原子小分子以及各种有机碱的轴向加合作用,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这种锰卟啉模型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4.
李志丽  林祥钦 《化学学报》1992,50(10):9048-952
在二氯乙烷溶液中,研究了氯离子存在下四苯基卟啉合锰,(TPP)Mn(III)ClO~4,各步电极氧化还原的过程机理,证明了Mn(II),Mn(III)中心都只有一个Cl^-配位,其结果使锰卟啉中心金属Mn(III)/Mn(II)的半波电位负和多约100mV,测定了Cl^-与Mn(III)中心的配位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2×10^4.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Shimadzu UV-240 OPI-4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对-四-磺酸基卟啉合铁(Ⅲ)(FeTPPS)、对-四-磺酸基苯基卟啉合锰(Ⅲ)(MnTPPS)以及咪唑轴向配位对-四-磺酸基苯基卟啉合铁(Ⅲ)(FeIm_2TPPS)等水溶性金属卟啉修饰的阴离子交换树脂D-261(FeTPPSr、MnTPPSr、FeIm_2TPPSr)作为类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并考察了温度以及溶液中的咪唑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作为催化剂还考察了MnTPPSr和FeTPPSr的使用寿命。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其催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金属卟啉的电化学性质与其催化氧化α-蒎烯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一系列四苯基金属卟啉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四苯基金属卟啉的第一还原电位与其催化氧化α-蒎烯性能的关系. 结果表明,各四苯基金属卟啉催化空气氧化α-蒎烯转化率的大小顺序为 TPPMnⅢCl>TPPCoⅢCl>TPPFeⅢCl>TPPCuⅡ≈TPPNiⅡ≈TPPZnⅡ,除TPPCoⅢCl外,基本与其第一还原电位的大小顺序一致. 随着卟啉环上取代基供电子能力的减弱,各取代基铁卟啉和锰卟啉的第一还原电位E1值均逐渐减小,表现在催化体系中是它们越容易被还原而引发反应,催化氧化α-蒎烯的转化率逐渐升高. 四苯基铁卟啉和锰卟啉的第一还原电位E1与其卟啉环上对位取代基常数σ*之间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玫  赵元聪  孙利  程化  余孝其  谢如刚 《有机化学》2004,24(12):1559-1562
研究了5,10,15,20-(2,6-二氯苯基)-卟啉锰及其钌配合物[Mn(TDCPP)Cl,Ru(TDCPP)CO]这类非手性的催化剂催化3β-取代的△5-甾体衍生物的非对映选择性环氧化及酰胺化反应.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的有机溶剂中四苯基钴卟啉(Co(Ⅱ)TPP)的光助还原O2反应,详细讨论了溶剂效应和有机碱的轴向配位效应对光还原反应的影响,同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溶剂的极性越大或有机碱的轴向配位能力越强时,光还原O2反应的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二氯甲烷溶液中二乙胺(L)与氯合(meso-四-间甲基苯基卟啉)铁(Ⅲ)的轴向配位反应.用光谱法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求得(m-CH_3)TPPFe(Ⅲ)Cl+L=(m-CH_3)TPPFe(Ⅲ)Cl·L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和摩尔熵.同时,对反应的动力学与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也研究了反应物和产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并讨论了取代基及轴向配体对铁卟啉紫外可见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铁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环己烷羟基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15种卟啉环上具有不同取代基和纵轴上具有不同配位基的TRPPFe^ⅢCl和TPPFe^ⅢX, 从反应速率、反应产率和产物选择性等方面考察了卟啉环上取代基R和纵轴配位基X对这些铁卟啉在温和条件下催化环己烷羟基化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还研究了反应溶剂、反应温度以及有机碱等环境因素对铁卟啉催化性能的影响,获得了一些新的结果和规律。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4种具有不同取代基的锰卟啉在三氯甲烷溶剂中与咪唑(Im)、4-甲基咪唑(4-MeIm)、吡啶(Py)、4-甲基吡啶(4-MePy)等4种客体小分子的轴向配位反应,并采用微量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反应的平衡常数。结果表明:每种锰卟啉均可以与咪唑及吡啶类客体分子发生轴向配位反应,轴向配合物的形成能力和稳定性与锰卟啉所含有的取代基有关,在β位上含有强吸电子硝基取代基的锰卟啉与客体分子能够形成更稳定的配合物;客体分子的性质对轴向配合物的形成也有显著的影响,锰卟啉与吡啶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生成五元配位化合物;每一种锰卟啉与其他3种客体分子均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生成六元配位化合物。客体的轴向配位反应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Im、4-MeIm、4-MePy、Py。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氯离子滴定过程中四苯基卟啉合锰氧化过程的常规循环伏安、薄层循环伏安及现场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行为。发现在1摩尔比的Cl^-存在下, 四苯基卟啉合锰经历了Mn(III)/Mn(III)环阳离子自由基及进一步氧化为环两价阳离子的过程, 并伴随有异卟啉生成的后行化学反应, 当2摩尔比的Cl^-存在时, 反应机理转变为Mn(III)/Mn(IV), Mn(IV)/Mn(IV)环阳离子自由基并伴随有异卟啉生成反应的两个氧化步骤。提出了与这一滴定过程相关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
李志丽  林祥钦 《化学学报》1993,51(11):1099-1105
本文研究了氯离子滴定过程中四苯基卟啉合锰氧化过程的常规循环伏安、薄层循环伏安及现场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行为。发现在1摩尔比的Cl^-存在下, 四苯基卟啉合锰经历了Mn(III)/Mn(III)环阳离子自由基及进一步氧化为环两价阳离子的过程, 并伴随有异卟啉生成的后行化学反应, 当2摩尔比的Cl^-存在时, 反应机理转变为Mn(III)/Mn(IV), Mn(IV)/Mn(IV)环阳离子自由基并伴随有异卟啉生成反应的两个氧化步骤。提出了与这一滴定过程相关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疏水结合作用是仿生催化反应中与控制反应的化学、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成功地将具有疏水空穴的杯[4]芳烃引入四苯基卟啉中,并进一步合成了其锰络合物B-Mn(Ⅲ)Cl。本文以B-Mn(Ⅲ)Cl为催化剂,NaOCl为单氧供体,未键连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现场透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高氯酸四苯基卟啉合锰(Ⅲ)在二氯乙烷溶液中电极氧化还原的机理,发现了红外及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的证据,表明该锰(Ⅲ)卟啉的第一步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发生在金属中心上,生成锰(Ⅲ)卟啉,而第一步氧化反应是发生卟啉环上,生成锰(Ⅲ)卟啉环阳离子自由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四个镧系元素的乙酰丙酮-α、β、γ、δ-四对硝基苯基卟啉络合物Ln(p-NO_2)Tppacac(Ⅰ)(Ln:Dy、Tm、Yb、Lu;(p-NO_2)Tpp:四对硝基苯基卟啉;acac:乙酰丙酮)的制备和简单性质。它们是一类新络合物。  相似文献   

17.
碘化四-(4-三甲胺苯基)卟啉合钴(简写Co(Ⅱ)TMAPPI)是较好的CO2电化学还原反应的催化剂。有咪唑存在时此反应的电流效率和CO产量明显提高,吡啶则否。本文报道Co(Ⅱ)TMAPPI与不同类型含氮有机碱的轴向配位反应研究,以进一步阐明CO2电催化还原反应机理及有机碱(如咪唑)的助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二氯甲烷溶液中二乙胺(L)与氯合(meso-四-间甲基苯基卟啉)铁(Ⅲ)的轴向配位反应.用光谱法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求得(m-CH3)TPPFe(Ⅲ)Cl+L=(m-CH3)TPPFe(Ⅲ)Cl·L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和摩尔熵.同时,对反应的动力学与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也研究了反应物和产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并讨论了取代基及轴向配体对铁卟啉紫外可见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研究了咔咯锰(Ⅲ)配合物催化水解断裂RNA磷酸二酯类似物2-羟丙基-4-硝基苯基磷酸酯(HpPNP)的反应机理以及中位取代基的性质和数目对反应能垒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断裂反应以特殊碱催化(SBC)机理进行,咔咯锰(Ⅲ)配合物与HpPNP形成双氢键和双配位独特的过渡态结构,经由P-O键断裂后形成产物。与无催化剂时相比,带吸电子取代基的咔咯锰(Ⅲ)配合物的催化能使反应能垒下降4%~34%。咔咯锰(Ⅲ)配合物中位的吸电子取代基效应能显著降低反应能垒,促进水解断裂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20.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咪唑或吡啶类配体与5-[邻-(4-(1-咪唑基)丁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唑合铁(Ⅲ)氯化物[[Fe~Ⅲ(ImTPP)]Cl]和5-[对-(4-(3-吡啶氧基)丁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合铁(Ⅲ)氯化物[[Fe~Ⅲ(PyTPP)]Cl]两种尾式铁(Ⅲ)卟啉的轴向加合作用,测定了平衡常数、热力学参数及含氮配体的加合分子数.结果表明,[Fe~Ⅲ(PyTPP)Cl与[Fe~Ⅲ(TPP)]Cl相类似,均与咪唑、吡啶类配体生成1:2低自旋六配位加合物.含氮配体与[Fe~Ⅲ(ImTPP)]Cl的轴向加合反应平衡常数比与[Fe~Ⅲ(TPP)]Cl相应的平衡常数大10~10~3倍,这是因为含氮配体与[Fe~Ⅲ(ImTPP)]Cl的轴向配位诱导了尾端咪唑基与配合物中的Fe~Ⅲ离子的轴向配位,这种配位模式增强了含氮配体与Fe~Ⅲ离子的键合;尾端咪唑基与配合物中的Fe~Ⅲ离子配位的模式得到了UV—vis、~1H NMR及EPR实验数据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