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威 《数学通讯》2020,(6):45-47
<正>《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实施建议"里强调,数学教师要努力提升数学专业素养.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四基"水平、提升数学专业能力,自觉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问题的习惯.本文分享笔者一次践行《课标》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问题——探究"历程.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课标(2022版)》)中提出了“增强(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下称“四能”)的教学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例题教学是达成增强学生“四能”这一目标要求的重要路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建构例题分析的范式,帮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提升学生的“四能”.本文中拟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第1课时中的一道例题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做法及思考,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问题1为什么要将《合情推理》写进课标教材? 长期以来,大纲教材没呈现《合情推理》,高中数学教学比较注重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忽视了合情推理,课标教材中单独提出这一内容,那是由于合情推理有发现新结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作用,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随着国内外数学教育的发展,越来越认同在课堂教学中对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目标中强调:"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这表明新的课程标准提倡课堂教学采用"问题解决"的形式.与之配套的苏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则在扉页的"致同学"中提到:"怎样学习数学?第一,要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  相似文献   

5.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四能”,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总目标.数学中的创新往往始于问题,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数学家们常说:发现问题往往比结论更重要.因此,教师应适时、适度引导学生发现、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课程目标中强调:“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显然,这是在提倡“问题解决”式的课堂教学.笔者自行构建并持续实践达15年之久的“四问驱动”教学范式正是指向“四能”课程目标,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该教学范式荣获2021年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那么,复习课该如何合理融合“四问驱动”教学范式呢?为此,  相似文献   

7.
王嵘  王翠巧 《数学通报》2021,(12):8-10,13
问题在数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最新课程文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首次明确了数学课程的"四能":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教科书中关于问题及问题能力构建的情况如何呢?为此,我们从教科书中问题设置数量的历史性变化入手,分析问题设置的变化以及新变化带来的学习机会,以期在...  相似文献   

8.
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1]已写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目标中.不争的事实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易寻,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活动难觅.我们认为,把研究或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研究系统、要素及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强调整体、联系、动态和最佳等观点.[2]不仅有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更有助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下面以高中复习课“导数应用”为例,呈现我们的教学思考、实践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数学通报》2019年第11期,张东老师撰文[1]“基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推进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提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应该要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解决问题向问题解决转变.”《数学通报》2020年第11期,蒋凯老师撰文[2]“借助问题留白演绎课堂精彩”,文章以课例介绍通过“化整为零”“添加条件”“自编自答”“自主选择”四个环节,开展“一题一课”复习课.但是,“一题一课”复习课教学中,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散乱多”,教学目标无序。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以下简称《课标(2017年版)》)的颁布,不但注重了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衔接,而且实现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的跨越.《课标(2017年版)》指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首次在高中课程标准中提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1 问题提出 2001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而2011版的修订稿则表述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难发现,后者在肯定前者"数学地思考、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同时,还特别提出"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正是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是应该给学生问题还是学生给出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海 《中学数学》2014,(22):22-25
“2011版课程标准”把“双基”扩展为“四基”,希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除了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与此对应,由“两能”转化成“四能”.原来对能力的要求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仅仅依靠老师的讲解是不行的,更主要的是依赖学生亲自参与其  相似文献   

13.
刘一群 《中学数学》2012,(12):29-30
2011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在江苏宿迁开展的“省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活动,其中有一节令人难忘的数学课:苏科版八上《加权平均数》,参赛老师以其独特的视角、优美的语言、科学的设计完美的演绎了这节课,让本来枯燥的计算变得生机盎然.课标指出,课堂要结合实际背景,在给定目标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执教老师通过课堂设计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改善并服务于生活.让冷峻的数字多了一些生活的色彩,让学生真正走进数学,感受数学.现撷取几个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4.
<正>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2011版课标相比,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科实践和跨学科融合,注重跨学科任务式学习[2],要求学生能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数学及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把"推理能力"作为数学课程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指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其内容范围限于"数学发现与验证";目标层次为"能力—思维训练";过程展开为"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结果提炼为"事实丰富、过程合理;论据充分、推理严谨".本文以"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为例,就教学内容和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课标》)指出:"我国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问题在于,时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所重视的"双基"与《课标》所言及的"双基",在内涵上的一致性如何?更近一步地,倘若基于考试而审视,数学"双基"又应该如何阐释?无疑,这是高中数学的"双基"教学必须直面的首要问题.1审视《课标》将高中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表述为: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  相似文献   

17.
陶增元 《数学通报》2012,51(4):19-21
1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在总体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  相似文献   

18.
汤长林 《中学数学》2023,(14):29-3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指出: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初中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1].  相似文献   

19.
单小燕 《数学之友》2023,(4):47-48+52
通过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得以明确,初中数学解题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回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基于此,本文将新版课标贯彻实施作为研究背景,围绕初中数学学科教学,针对解题教学以“勾股定理中的翻折问题”为例展开策略分析,旨在提升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正>1问题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同时,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过程可以描述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有学者在系统研究“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链”的基本概念,给出了问题链设计的基本流程,其目的主要是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发展数学关键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