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了解深径比对邱克拉斯基(Czochralski)结构内旋转驱动流动的影响,利用有限容积法进行了三维非稳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液池深径比的增加,流动逐渐加强,当旋转速度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流动转变为三维非稳态振荡流动。随着液池深径比的增加,速度波振荡幅度增大,速度波波数和周向传播方向都随之改变;浅液池内坩埚旋转作用占主导地位,速度波传播方向与坩埚旋转方向相同,深液池内晶体旋转大于坩埚旋转对流动的影响,速度波传播方向和晶体旋转方向相同。  相似文献   

2.
1引言分离流在本质上是粘性流动和非粘性流动互相干扰的一类复杂流动,绕流中的分离现象往往使水力机械叶片水力损失急剧增加、效率下降,形成的压力脉动还将造成水力机械的振动山。尾水管涡带的形成和分离密切相关,是造成水力机械在部分负荷时机组振动和出力摆动的主要根源[‘j,在偏离最优工况时,叶片内的分离流动将十分严重。本文结合某电站机组出现的振动问题,求解Navier-Stokes的二维方程组,对导叶分离流场进行了分析。2控制微分方程组设导叶内流动为二维不可压粘性流动,控制微分方程组的守恒形式为:。、。分别为。,y两方向…  相似文献   

3.
董明  赵慧勇 《气体物理》2019,4(2):17-29
当超声速或高超声速来流经过压缩折角时,由于壁面的位移效应,折角附近往往出现较强的逆压梯度,进而很可能导致流动分离,并伴随着激波与边界层干扰问题的出现.在工程应用中,流动分离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一个抑制流动分离的有效措施是在折角的上游引入定常的壁面抽吸单元.基于大Reynolds数渐近理论框架下的三层结构理论,文章研究了壁面抽吸抑制层流边界层分离的机理.研究发现,只要抽吸元被安置在折角上游O(R-3/8L)范围内,决定抑制效果的关键参数是抽吸的流量,而与抽吸元的位置无关;同时改变抽吸元的宽度和抽吸速度而保持抽吸流量不变并不影响其对分离区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平面旋转场诱导下磁流变液的结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平面旋转场下磁流变液中诱导产生的层状结构 ,提出了恰当的理论模型 ,该模型成功的解释了层状结构在同步旋转状态下 :层间距随磁场的变化关系 ;旋转层的滞后角随旋转角频率以及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层半径与旋转角频率之间的关系 .理论结果与文献中发表的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利用数值仿真开展了侧风条件下短舱流动分离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研究,首先研究了不同侧风条件下短舱流动分离特性,揭示了侧风角度以及速度大小对流动分离的影响规律.随着侧风角度的增加,进气唇口处分离区域不断扩大且进气截面的总压损失更加严重;随着侧风速度的变大,分离区域变化并不明显,进气截面总压损失系数降低.进一步将等离子体激励布置...  相似文献   

6.
三种湍流模式数值模拟直角弯管内三维分离流动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丁珏  翁培奋 《计算物理》2003,20(5):386-390
采用有限体积法数值离散雷诺时均Navier Stokes方程,模拟了方形截面90°大曲率弯曲管道内的三维湍流流动.用3种湍流模式(标准k-ε湍流模式、RNG k-ε湍流模式、Realizable k-ε湍流模式)求解该问题.给出了数学模型和计算结果,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RNG k-ε湍流模式并结合两层壁面模型的处理,能有效准确地求解强曲率影响的管道内及近壁区湍流的流动.  相似文献   

7.
利用激光成像速度仪(PIV)测量了旋转离心叶轮内部的非定常流场,获得了旋转离心叶轮内部相对速度的非定常流场分布。详细分析了叶轮内部非定常流动现象和流动规律。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旋转离心叶轮内部的流动是非定常,在叶轮出口处,叶片的吸力面与轮盖的夹角区存在一个低速区,并观察到了明显的射流/尾迹结构。射流区和尾流区的大小和范围在沿盘盖方向和跨叶片方向上是不同的。射流区和尾流区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8.
对向心透平叶轮内部复杂流动在级环境下进行了全三维黏性数值模拟,结合拓扑学原理分析了设计工况和非设计工况下其内流动分离及各种涡系发展的演变过程,初步建立了向心透平叶轮内的旋涡模型,阐述了流动损失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向心透平叶轮内部涡系与轴流式透平存在较大差别,且流动分离及涡系主要集中在吸力面侧;设计工况下向心透平叶轮内的主要旋涡包括马蹄涡、通道涡及泄漏涡,其主要表现为通道涡与泄漏涡相互影响和掺混,是主要损失的形成原因;非设计工况下,主流在叶轮叶片前缘处发生大范围的分离及回流,造成了较大的能量损失,但二次流损失所占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9.
尚庆  沈清 《气体物理》2018,3(2):39-46
为研究转捩与湍流对激波边界层干扰及底部流动结构的影响,文章选取了二维与三维高超声速双斜面进气道模型与大钝头着陆器模型,并使用γ-Reθ转捩模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对于二维进气道模型,随着前缘钝度的增加,激波边界层干扰位置前移,分离区变大,与层流流动情况相比,有转捩流动发生时,激波边界层干扰位置后移,同时分离流动强度变弱,分离区缩小;对于三维进气道模型,其拐角附近的分离流动呈现明显的三维特征,转捩流动也存在三维流动结构,与静风洞状态相比,噪音风洞状态下,有转捩流动发生,对壁面热流影响较大,对激波系影响很小.对于着陆器模型,底部流动发生转捩,使得底部流动由不稳定非定常的流动结构变为稳定定常的流动结构,这有益于姿态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10.
叶轮机械内的分离旋涡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从粘性流体流动的基本涡量方程入手,对产生于旋转叶轮机械内的各类旋涡流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描述了水洞模拟中典型叶片通道流场的各种分离旋涡流态,并对比了不同处理方法下这些旋涡流态的变化。通过上述的理论分析,以及结合实验研究工作中的结论,提出了减小旋转叶轮机械内分离旋涡流动的五点方法和结论,这些方法和结论对航空发动机和民用叶轮机械均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旋转体系中空载弹簧的应力分析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负载弹簧的应力分布并提出了标志角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俞晓明  金学军  何捷 《物理与工程》2003,13(5):13-15,46
本文对旋转体系中空载弹簧的应力作了分析和探讨,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螺旋管油气水多相流动与原油管流除砂理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介绍了有关螺旋管内油气水多相流动的研究成果及原油井口螺旋管旋流除砂工艺技术发明的原理与实效.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旋转气固两相流分离及其应用问题,研究旋转气固两相流中尘粒的运动特性及分离效率,提出了分离效率的计算式.考虑尘粒间碰撞与并聚、喷水对尘粒间碰撞与并聚的影响,数值模拟研究旋转分离器内气固两相流场、尘粒运动特性及分离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器结构对流场和压力场有显著影响,且尘粒并聚有利于提高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是用拓扑分析的方法,根据实验给出的流场信息,来确定流场结构的性质和研究这些性质随流动参数变化的规律,从而得到对流场特性的定性认识。这里着重讨论了离心叶轮内表面分离流态,指出叶片吸力面和压力面不同的分离形式,分析了叶片表面奇点分布规律,建立了叶道内三维流动分离模型。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宏观上分析流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着重阐述流体力学中理想流体和压强的概念以及静止流体内压强的分布规律.文章介绍了流体的定常运动及流线、流量和总流的概念,给出了连续性方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理想流体定常运动的总流伯努利方程.结合工程实际问题,文章还介绍了实际流体的定常流动的总流伯努利方程.  相似文献   

17.
应用PIV技术,实验研究了具有大的径向过流的动静圆盘系统间隙内流动.实验在流量系数Cw=26705和间隙比G=0.0845下,实验获得了在不同雷诺数和过流方向时的涡量、湍流强度、雷诺应力和速度分布.实验表明过流方向是流场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实验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物理现象,即具有强迫过流的动静圆盘系统的流场分布,是由无过流时的动静圆盘系统流场和具有强迫过流双静止圆盘系统流场的叠加而形成.  相似文献   

18.
旋转离心风机叶轮内两相流动的高速摄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固体颗粒与叶栅的磨擦与碰撞,危及叶轮的可靠性和整体装置的稳定性。为研究风机内气固两相流动,利用自制的图象消转装置,拍摄了旋转风机内部固体颗粒相对于叶轮流道的相对运动轨迹的高速摄影照片,对旋转离心风机内颗粒运动特性、颗粒与叶片的碰撞过程及碰撞恢复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颗粒对叶片的冲蚀机理并指出改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