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俊 《数学通讯》2008,(1):17-18
定理1 设数列{a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前以项和为Sn,则有 Sn/n=Sm/m+n-m/2d(1) 证因为等差数列{an}中  相似文献   

3.
杨建森 《数学通报》2001,(12):30-31
对于一个确定的等差数列而言 ,其前n项和或连续n项和是很容易计算的 .但对于某些等差数列 ,如只交待了中间项或其中的两项之和 ,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做上述计算时 ,由于项的不确定而比较困难 .本文推导了等差数列的共轭定理及其推论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极为方便 .1 数列共轭项的定义在一个数列的连续n项 (第i项至j项 )中 ,如果其中的两项ap、aq 的项数之和等于这个连续段的首末两项的项数之和 ,即p q=i j,那么把ap、aq 叫做该数列在这个连续段上的共轭项 .ap和aq互为共轭 ,称共轭对 .ap aq 叫作共轭对…  相似文献   

4.
文[1]给出了等差数列的一个性质如下: 对于任意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且.an≠0.总有: (-1)^0Cn^0/a1+(-1)^1Cn^1/a^2+(-1)^2Cn^2/a3+…+(-1)^iCn^i/ai+1+…^(-1)^nCn^n/an+1=n!d^n/a1·a2…an 文[2]又给出了等比数列的一个类似的性质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构造法的灵活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通过构造的方法把“等差数列求前n项和”的四题转化成求图形面积的问题,并引用特殊的案例整理出一般等差数列的求和的思路与方法,以形助数,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1]、[2]研究了正项等差数列方幂的不等式,本文研究由递增正项二阶等差数列若干项构成的不等式,为了简便起见,以下约定{an}是递增正项二阶等差数列,bn=a(n+1)-an,{bn}的公差为d,其前n项和为Sn,m,k,n,p为正整数.  相似文献   

8.
陈朝晖 《数学通报》2007,46(5):62-62
1商榷背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数学》⑤第二章数列“2.2等差数列”中,一开始就明确了一种常用的数学研究方法——从特殊入手研究数学对象的性质,再逐步扩展到一般.在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更是体现了这一方法,教科书给出的公式探究过程可以  相似文献   

9.
课标指出:“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课标提出十大基本理念,其中之一就是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强调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张建明 《数学通讯》2022,(8):18-21+25
新课程标准要求实施单元主题教学,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把握数学本质,促使学生学习从学会到会学,本文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探求数学方法、凸显数学本质.  相似文献   

11.
代银 《数学通讯》2006,(12):19-20
文[1]给出了等差(比)数列前n项和的一个性质:  相似文献   

12.
李润  张俊 《数学通讯》2009,(11):91-91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一个优美性质,本文将介绍这一性质并给出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对等差数列{αn},除了有前n项和公式外,还有S2n+1=(2n+1)αn+1,S2n=n(αn+αn+1)。利用这两个关系式,有时可将有关等差数列前&;#183;n项和的问题避繁就简地解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许耀德 《数学通讯》2001,(13):13-15
在给中学教师上继续教育课时,曾有教师谈到他在给学生兴趣小组作“反三角数列求和”的专题讲座时,效果不理想,原因是这类问题需要较高的处理技巧,各题间的解题方法缺少必然的联系,学生感到不好掌握,这位教师把他用过的一组例题给了笔者,问笔者能否找到一种可操作性较强的解法,通过分析,借助复数工具,笔者找到了一种模式化的解法,利用这种解法,容易把它们推广成一类反三角数列的前n项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歆 《数学通讯》2008,(10):16-16
本文介绍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一个性质及应用,以帮助同学们更进一步地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16.
李义国 《数学通讯》2008,(11):42-46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是两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数列,它不仅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各种竞赛的常见考点.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中。各涉及五个基本量(首项a1、公差d或公比q、项数n、通项an。、前n项和Sn),两个关系式(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知道任意三个量可求其余两个量.  相似文献   

17.
18.
正项等差数列的不等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正项等差数列构成的不等式 ,叫做正项等差数列的不等式 .本文研究这样的一类不等式 .为了叙述简便 ,本文规定 {an}是公差为d(d >0 )的正项等差数列 ,Sn 是它的前n项和 ,m ,n ,k都是正整数 .定理 1  1+ mdka11+ mdka2 ·…· 1+ mdkan ≥am + 1am + 2 ·…·am +na1a2 ·…·an1k.(当且仅当k =1时等号成立 )证 由二项式定理得1+ mdkaik=1+C1kmdkai +C2 kmdkai2 +… +Ckkmdkaik ≥ 1+C1kmdkai =1+ mdai=ai+mdai=am +iai,(当且仅当k =1时取等号 …  相似文献   

19.
已知等差数列{an}求前n项的和Sn,可直接代入求和公式求和,而数列{|an|)前n项的和,则不能直接代入公式求和,  相似文献   

20.
在数列学习中 ,常常见到数列是由其递推关系确定的 ,根据递推关系求解通项 ,除用计算—猜想—证明的思路外 ,通常还可以对某些递推关系进行变换 ,转化成熟知的等差、等比数列或易于求出通项表达式的数列的问题来解决 ,下面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转化思路 .型 1 数列递推关系形如an +1=an+d(d为常数 ) .显然有an +1-an=d ,这就得到 {an}是等差数列 ,于是an=a1+ (n - 1)d .型 2 数列递推关系形如an +1=qan(q为非零常数 ) .显然有 an +1an=q(常数 ) ,即 {an}是等比数列 ,于是an=a1qn- 1.型 3 数列递推关系由an 与Sn 给出 ,可利用an=S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