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交点在直线y=x上的是与非廖辉(四川省遂宁市川北教育学院629000)在反函数的学习中,“互为反函数的两函数图象如果有交点,那么交点在直线y=x上”,这一命题为许多学生注意到.有的学生,甚至在一些杂志的文章中对其毫无置疑地加以应...  相似文献   

2.
1999年全国“希望杯”竞赛题 (高一 )中有一题为 :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 ,它的反函数为f- 1 (x) ,如果f- 1 (x 1 )与f(x 1 )互为反函数且f(1 ) =2 ,则f(2 )等于 (  ) .A 2  B 1  C 0  D - 1解 因为f(1 ) =2所以函数f(x)图象上有一点 (1 ,2 ) .故f(x)的反函数f- 1 (x)图象上有一点 (2 ,1 ) .所以函数f- 1 (x 1 )图象上有一点 (1 ,1 ) .又函数f- 1 (x 1 )与f(x 1 )互为反函数 ,所以函数f(x 1 )图象上必有一点 (1 ,1 ) .所以f(2 ) =1 .   故选 (B) .该题结果虽然选出来了 ,然而总感到意犹未尽 …  相似文献   

3.
高中《代数》第一章关于奇偶函数图象的对称性,互为反函数的图象的对称性问题,是教与学的难点。这里不准备探讨教法上的优劣,只就教材处理发表愚见。 学习对称性之难有三。 其一,初中《几何》第一册用翻折重叠的方法定义了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三个概念(两个  相似文献   

4.
尹明学 《数学通讯》2000,(17):15-16
我们知道 ,单调函数都存在反函数 ,且反函数与原函数具有相同的增减性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 y =x对称 ,但是它们的图象不一定有公共点 ,如函数y =2 x 与y =log2 x的图象就没有公共点 .如果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有公共点 ,那么公共点是否一定在直线 y =x上呢 ?例 1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以及原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图象的公共点 .1) f(x) =x3 ;( 2 ) g(x) =-x3.解  1)由 y =x3,得x =3 y.因此函数 f(x) =x3 的反函数为 f-1 (x) =3 x .解方程组 y =x3,y =3 x .消去y ,得 :x3 =3 x .两边…  相似文献   

5.
妙用数学诗     
提起“诗” ,人们易联想到那是文学上的事 .其实 ,在数学中的某些地方也可以适当地编用“数学诗” ,如能妙用 ,则效果颇佳 .例如 ,幂函数的图象和形状变化复杂 ,只要指数稍有不同 ,图象的位置和形状就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 .因此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 ,时常感到困难 ,特别是时间一长 ,有些学生又不知如何画出某一给定的幂函数的图象了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在教学幂函数的图象时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 ,并配以相应的几句“数学诗” ,则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幂函数图象是曲线 ,指正一一和原点 .象在一三母子奇 ,对称原…  相似文献   

6.
陆振新 《数学通报》2007,46(11):60-60
《数学通报》2006年第10期的文章《重视高中女生数学能力培养教学举措初探》中指出:“如何求函数y=x/1-3x的图象与其反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引导学生从反函数的性质考虑问题,利用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象交点落在直线y=x上,那么不必求出反函数,只需解方程x=x/1-3x即可迅速获解.”  相似文献   

7.
张忠旺老师的稿件《有关反函数的若干问题释疑》(2012年1月来稿)和祁正红老师的稿件《互为反函数的图象交点一定在直线y=x上吗?》(2011年12月来稿)都是讨论反函数问题,两篇稿件各有特色,但内容存在重复之处,故将两篇稿件合并修改后刊出,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颁布的新的课程计划将研究性学习列入其中 ,如何有效地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如何使用和开发教材中所给的研究性学习材料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文以高中试验修订本教材第一册(上 )的研究性课题 :“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为例 ,谈研究性学习中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 .1 研究课题的开发与确立研究课题的搜集、发现和设计是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在该研究课题的确立上我们主要思考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 1)教材中的原问题有很好的背景 ,且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但如果遵从书中原有的内容和程序 ,极易出现与传统…  相似文献   

9.
指数函数y=ax和对数函数y=logax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探讨这两个图象交点的个数和位置,有助于加深对这两个函数性态的了解,并可以纠正一些流行的不正确的认识.《数学通报》1998年第1期载文〔1〕探讨了a>1时两个图象交点的情...  相似文献   

10.
高中数学第一册§1.8揭示了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有如下定理: 函数y=f(x)的图象和它的反函数y=f~(-1)(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要证明这个定理,关键是要证明函数y=f(x)上的任一点M(a,b)与函数y=f~(-1)(x)上的点M′(b,a)关于直线y=x对称.对此,课本上给出了一个证明,这里再介绍一个证法.  相似文献   

11.
1 学习障碍反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学习中 ,学生常常出现以下学习障碍 :1 )对反函数的定义理解不透 ,从而不知道函数在何种条件下具有反函数 ;2 )求反函数的方法、步骤不规范 ;3)对函数与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关系不明确 ,不能迅速提高解题质量和解题速度 ;4 )不会求分段函数的反函数 ;5)对复合函数的意义理解不深入 ,不会求复合函数的反函数 ;6 )对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仅限于口头背诵 ,不能达到灵活运用的地步 .2 几点注记针对以上学生在学习反函数中存在的学习障碍 ,我们提出以下几点 ,供同学们学习时注…  相似文献   

12.
<正>在函数及函数图像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互为反函数的两函数图像一定关于直线y=x对称.那么如果这两个函数图像有交点,交点是否一定在直线y=x上?在老师的指点启发下,我针对这一问题作了例证和探讨.例题点(1,2)既在y=(ax+b)(1/2)的图像上又在反函数的图像上,求a、b的值.  相似文献   

13.
“纠正正、反函数图象问题上的一种看法”(《数学通报》1983年第4期)一文中所提出的各观点,本人都赞成,只是对该文的一段叙述有些补充,提出与该文作者及老师们交流有不妥  相似文献   

14.
反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 ,也是难点 .本文主要系统介绍反函数的性质 ,并巧妙运用这些性质去解答相关的问题 .性质 1 函数 y =f(x) 的定义域 ,正好是它的反函数 y =f- 1(x)的值域 ;函数 y =f(x) 的值域 ,正好是它的反函数 y =f- 1(x)的定义域 .性质 2 函数 y =f(x) 的图象和它的反函数 y=f- 1(x)的图象关于直线 y =x对称 .性质 3 若单调函数 y =f(x) 和 y =g(x) 的图象关于直线 y =x对称 ,则函数 y =f(x) 和 y =g(x) 互为反函数 .性质 4 函数 y =f(x) 若是单调函数 ,则它的反函数 y =f- 1(…  相似文献   

15.
“反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反函数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接受反函数的概念并学会反函数的求法,又可使学生加深对函数基本概念的理解.反函数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教师一般先通过实例根据自变量和应变量的不同,得到两个函数关系式和图像完全不同的函数.在此基础上指出这两个函数互为反函数,这样使学生对反函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对反函数的对应法则有进一步的理解,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些反向思考.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寅 《数学通报》2002,(11):7-9
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实验修订本 )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都增加了研究性课题的教学内容 ,这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新的要求 .在大纲中列出了一些参考课题的同时又指出“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新思路 .研究性学习重过程、重发现、重参与 ,使学生在自己的不断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形成一种自主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以课堂为主体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研究性学习是每个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 ,下面谈一谈课堂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教学策略 .1 形成性研究知识的形成由概念开…  相似文献   

17.
传统课程太强调“系统学习” ,这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想 ,不利于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期课改”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问题解决学习” ,正是旨在打破这种知识系统的局限甚至是学科的束缚 ,以问题为目标定向进行“发现学习” ,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这里的“问题”没有单一的现成规则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观点与角度来解析 .这里的“问题”又是真实的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生命 ,即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具有现实意义 .问题 :用长为l的篱笆围成一个花园 ,怎样才能使围成的花园面积最大 ?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
一一映射的概念和后面将要学的逆映射、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在内容上是连成一体的,其重点内容是反函数。反函数的实质是逆映射,而只有一一映射才有逆映射,因此,让学生正确理解一一映射的概念,是学好这四节教材的关键。由于课本编写得比较简炼,概念的引入比较突然,对一一映射的定义只是从文字上加以描述,另外,配备的例题及练习较少。对教学造成了一些困难,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劣孤AB上的点和弦AB上的点哪个“多”?”有人说:“AB上的点多。理由是AB的长度大于弦AB的长度。”而数学家却说:“AB上的点与弦AB上的点一样多”。到底谁是谁非,如果数学家说得对的话,又该如何解释呢?要搞清这个问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新增对数学文化方面的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专题,目的在于:利用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启发学生的人格成长、预见学生的认知发展、指导并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构筑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新课程标准意在重视数学发展历史轨迹,而一般地,中学数学处理对数函数是考虑它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逻辑关系,强调知识的学习,但却忽视了对数发明历史的形成过程,本文拟对数发明史教学设计,将数学史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的一种尝试.1 问题的引入学生计算:1 ) 1 7.95×0 .0 830 …  相似文献   

20.
考察这样的问题 :已知函数y=x-a的图象与其反函数的图象有公共点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避开具体教法不谈 ,樊老师在文 [1 ]中引导学生得到下面一种解法 ,这就是y=x-a(x≥a)在 [a ,+∞ )上是增函数 ,它有反函数因为如果y=f(x)单调增 ,且y =f(x)与y=f- 1 (x)有公共点 (a ,b) ,那么a =b所以已知函数y=x-a 的图象与其反函数的图象有公共点 ,则该公共点必在直线y=x上 .所以 y=x-ay=x   x2 =x-a有解 Δ ≥ 0 .从而a≤ 14.本人以为 ,这样做没有揭示出问题的本质特征 .试问 :若函数y=a-x的图象与其反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