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证明不等式的问题中,有一类问题,就是在题设中都给出了abc=1这一条件.虽然条件一样,但是利用条件的方法却不尽相同.以下就列举几例,谈谈如何用好abc=1这个条件,巧证不等式.  相似文献   

2.
3.
安振平 《数学通讯》2003,(18):12-12
高中《数学》第二册 (上 )第六章不等式中涉及到一类无理不等式的证明 ,本文先给出它们的一种巧证 ,然后将其作统一推广 .1 巧证引理 如果x≥ 0 ,那么x =x2 .例 1  (P15例 1)求证 :3+ 7<2 5.证明  3+ 7=( 3+ 7) 2=10 + 2 2 1<10 + 2 2 5=2 5.例 2  (P16题 1)求证 :6 + 7>2 2 + 5.证明  6 + 7=( 6 + 7) 2=13+ 2 4 2>13+ 2 4 0=( 8+ 5) 2 =2 2 + 5.例 3  (P17题 4 )求证 :1) 3+ 5<4 ;2 ) 13+ 2 >5- 2 .证明  1) 3+ 5=( 3+ 5) 2=8+ 2 15<8+ 2 16 =4 .2 ) 13+ 2 =2 - 3=( 2 - 3) 2=7- 43>7- 45=( 5- 2 ) 2 =5- 2 .说明 不等式 1)与 2…  相似文献   

4.
许小华 《数学通讯》2005,(22):46-47
不等式在数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和技巧也很多,本文介绍一些常用方法及其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6.
刘光清 《数学通讯》2003,(18):14-14
本文介绍一个常见的不等式 ,把它当作一个定理 ,并围绕这个定理及其推广精选了从易到难各档次的五个题目加以解答 ,意在开发它的功能 ,加强它在解题中的运用 .定理 a ,b ,c∈R ,则a2 +b2 +c2 ≥ab +bc +ca .证明 ∵ 2 (a2 +b2 +c2 ) =(a2 +b2 ) + (b2 +c2 ) + (c2 +a2 )≥ 2ab + 2bc+ 2ac .∴a2 +b2 +c2 ≥ab +bc +ca .“ =”号成立时当且仅当a =b =c .推广 x ,y ,z∈R+ ,a ,b ,c∈R ,那么  y +zx a2+ x +zy b2 + x +yz c2 ≥ 2 (ab +bc+ca) .证明 ∵ yxa2 + xyb2 + zyb2 + yzc2 +xzc2 + zxa2 ≥ 2ab + 2bc+ 2ac .∴推广成立 .该定理…  相似文献   

7.
8.
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数学创新能力.在不等式证明中引进创新方法:巧用代换x=x+a-a证明不等式,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举例说明.例1证明:对于和为1的正实数a1,a2,  相似文献   

9.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而寻找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也成为广大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本人觉得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寻找探究性的学习素材,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例如:二次函数r=ax~2 bx c的判别式△=6~2-4ac的值,对其图像起一定的作用.通  相似文献   

10.
商厚珑  顾伟 《数学通讯》2003,(18):18-18
台体体积公式 :V =16 h(S上 + 4S中 +S下) ,其中S上 为上底面的面积 ,S下 为图形的下底面的面积 ,S中 为图形平行于上、下底面且到上、下底面的距离相等的截面的面积 .这个公式有很多应用 ,它不仅可以用于计算我们熟悉的图形的体积 ,也可以用于计算一些条件特殊的立体图形的体积 .1 常见几何体中公式的应用1)棱 (圆 )柱 (已知底面积和高 ) :因为S上 =S中=S下 =S ,所以V =16 h(S上 + 4S中 +S下) =Sh .2 )棱 (圆 )锥 (已知底面积和高 ) :根据中截面和底面相似 ,且相似比为 1∶4 ,易知 :S上 =0 ,S中 =14S ,S下 =S ,代入V =16 h(S上 …  相似文献   

11.
文[1]给出了第20届伊朗数学奥林匹克一道不等式证明题的两种简单证明,笔者在研究之余发现对这道竞赛题以及这一类题均可通过构造法从另一角度给出证明.  相似文献   

12.
构造性方法也是中学数学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但往往因为需要一定的创造力才能构造出恰当的符合要求的模式而使学生望而生畏.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结合问题进行这方面的引导和训练,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巩固了以前学过的内容.下面以基本不等式a+b  相似文献   

13.
在平面几何中,有一类结论为形如"1/a+1/b=1/c"的命题,这类命题的证明难度较大,证法灵活多样,似无章可循.为此,本文给出一种基于如下基本引理的证明方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