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异面直线所成角 ,若能构造向量 ,将异面直线所成角转化为两向量的夹角 ,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公式 ,则可在不作出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情况下 ,巧妙而简捷地求出异面直线所成角 .例 1  (2 0 0 2年春季高考理科题 )在三棱锥S ABC中 ,∠SAB =∠SAC =∠ACB =90° ,AC =2 ,BC= 13,SB =2 9.图 1 例 1图1)证明SC⊥BC ;2 )求异面直线SC与AB所成角的大小 .解 如图 1,1)∵SA⊥AB ,SA⊥AC ,∴SA⊥面SAB ,∴SA⊥BC .∴SC·BC =SA +AC·BC =SA·BC +AC·BC =0 + 0 =0 ,故SC⊥BC .2 )…  相似文献   

2.
李立春 《数学通讯》2001,(22):25-26
异面直线所成角是确定两异面直线位置关系两要素之一 ,是立体几何的一个重点 ,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基本方法是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求解 ,难点在于如何找到刻划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平面角 .下面以高考题为例探讨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解法 .1 面内平移法面内平移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基本方法 .条件是两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在一已知平面内 ,而另一条与此平面有一交点 .作法是过此交点在已知面内作面内直线的平行线 ,从而得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图 1 例 1图例 1  (1992年全国高考题 )在棱长为 1的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  相似文献   

3.
金亮 《数学通讯》2003,(8):48-48
首先 ,我们看例 1.例 1 现有两直线 :x + 2y + 2 =0 ,2x +y + 2 =0 ,求这两直线交角的平分线的方程 .通过一般解法得出角平分线方程为 3x + 3y + 4=0或x -y =0 .但如果将这两方程相加或相减 :x+ 2y + 2 + 2x +y + 2 =0 3x + 3y + 4 =0 ;x + 2y +2 - 2x -y - 2 =0 x -y =0 ,也和上解相同 .那么是不是存在这么一个规律 :相交两直线的角平分线方程即为两直线方程和或差 ?对例 1加以研究分析发现k1·k2 =1,那么是不是所有两直线方程斜率之积为 1时都成立呢 ?答案是肯定的 ,下面是简要论证过程 :若两直线斜率的乘积为 1…  相似文献   

4.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的内容,也是高考的考点之一,多以选择题或解答题为主的形式考查,多为中档题.在高三的一轮复习中,这部分内容被安排在了第七章中,本人以一轮复习资料《创新大课堂》中的本部分的一道题为例来浅析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解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老教材没有引入平面向量知识 ,因此 ,我们是用平移法求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问题 ,现行高中新教材第一册 (下 )引入了平面向量的有关知识 ,这为我们求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问题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即要求异面直线l1与l2 的所成角 ,我们可在异面直线l1,l2 上分别选定两个非零向量a与b ,设向量a与b夹角为θ,然后先求出a与b的数量a·b ,再根据公式cosθ =a·ba·b 便可求出θ ,但要注意 :因规定θ∈ [0 ,π],若求出的θ是一个钝角 ,则异面直线l1与l2 所成角是θ的补角 .下面我们用向量法 ,即借助平面向量的有关知识来探索…  相似文献   

6.
问题 : 如图 1,已知C1是C在平面α上的射影 ,A ,B∈α ,比较∠AC1B和∠ACB的大小 .很多同学不假思索地回答 :∠AC1B >∠ACB .其实不然 ,∠AC1B和∠ACB的大小可以是大于 ,等于或小于 .对此很多同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以此为课题我们作了如下研究 .1 两个定义定义 1 已知∠AOB∈ (0 ,π) ,设A ,O ,B在平面α上的射影分别为A′ ,O′ ,B′ ,且A′ ,O′ ,B′不共线 ,则称∠A′O′B′是∠AOB在平面α上的射影角 .定义 2 已知异面直线a ,b ,设a ,b在平面α上的射影分别为直线a′ ,b′ ,则称直…  相似文献   

7.
金铁勇  施建昌 《数学通讯》2012,(Z1):125-126
异面直线所成角是研究异面直线位置关系的一个重要度量,求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基本方法是"平移",在具体的求解过程中还需要辅以"补形"、"取点"等手段与方法.下面就"平移构造"、"补形构造"、"取点构造"三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  相似文献   

8.
周志方 《数学通讯》2003,(18):47-47
本刊 2 0 0 3年第 8期中 ,金亮同学的结论是 :当两相交直线的斜率之积为± 1时 ,两直线方程相加减即得两直线所成角的平分线方程 .我经研究后发现 ,该结论的表达不准确 ,这从金亮同学的证明中可以看出 ,应改为 :两相交直线ax +by +c1 =0与bx±ay +c2 =0 ( |a|≠ |b| ,a≠ 0 ,b≠ 0 )的方程相加减即得两直线所成角的平方线方程 .因为a2 +b2 =b2 + (±a) 2 ,本人可将此结论推广如下 .推广 当两相交直线l1 ∶a1 x +b1 y +c1 =0 ,l2 ∶a2 x +b2 y +c2 =0 (a1 b2 ≠a2 b1 ) ,满足a21 +b21 =a22 +b22 时 ,两直线方程相加减可得 .证明设 (x ,y)为…  相似文献   

9.
在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时,我们通常是作平行线或平移,再用余弦定理求得,较为麻烦,下面给出另一种结论(求法)。  相似文献   

10.
11.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学生学习了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三线平行公理与等角定理后继续研究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运用向量研究空间图形性质的基础.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尚不够充分,而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又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空间角,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困难.如何化解这种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营造“温馨、情趣、有效”的课堂?笔者认为“顺应学生实际,自然地教学”方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个定理和两个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甘大旺 《数学通报》2002,(11):22-23
本文用向量的数量积与减法来巧妙、简捷地推导关于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个定理 ,并顺畅拾遗两个推论 ,然后例谈其实用价值 .定理 如图 1 ,如果AM是△ABC所在平面的一条斜线段 ,那么两条异面直线AM与BC所成的角θ满足cosθ=|AB·cos∠MAB -AC·cos∠MAC|BC证明 依题意知两向量AM与BC的夹角是θ或π-θ(其中O° <θ<90°) ,则AM· BC =|AM|·|BC|· (±cosθ) .取模得 |AM· BC| =|AM|·|BC|·cosθ=AM·BC·cosθ.又因为 |AM·BC|=|AM· (AC …  相似文献   

13.
王皓 《数学通报》2001,(5):13-14
在解题过程中 ,学生由于概念不清 ,定理、公式、法则记忆不准 ,忽视前提条件或适用范围 ,或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质没有真正掌握等原因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 .下面通过具体例子对由于学生概念不清而造成的常见错误做错因分析 ,并试图给出解决的一些对策 .图 (1)1 错误展示《立体几何 (全一册 )》习题二第七题 :已知 :直线a和b是异面直线 ,直线c∥a ,直线b与c不相交 .求证 :直线b、c是异面直线 .学生常犯错误有以下三种 :错误一 :图 (1 )因为c∥a ,则直线a与c确定平面α ,又直线a和直线b是异面直线 ,则b∩α=A ,且A a ,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立体几何部分的推理论证能力的要求有所淡化。因此,异面直线问题成为立体几何考查的“主角”,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位置关系等.本文例谈构造四面体巧妙数成对的异面直线.  相似文献   

15.
正方体是立体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求异面直线的距离是立体几何中最基本的计算题,而定义法、转化法、向量法又是解决距离最基本的方法.下面,在正方体中,应用上述基本方法来研究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重点:平面的基本性质(三个公理和三个推论);空间两直线、直线和平面及两个平面间的两个特殊关系——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和性质,而垂直是重中之重;空间角(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和空间距离(点面距离,两条异面直线问的距离,平行直线与平面间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计算。  相似文献   

17.
在解析几何中,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点关于特殊直线对称和点关于非特殊直线对称。前一种情况较为简单,画图后便可立即得出对称点,在此直接给出结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直线与平面     
张琥 《数学通讯》2003,(6):24-27
1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单元重点是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空间角和空间距离的计算;要求通过推理和计算,培养与训练同学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算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本单元的难点是线线垂直问题,为此要求熟练地掌握和灵活运用三垂线定理。三垂线定理及其逆  相似文献   

19.
戴中寅 《大学数学》2005,21(4):137-139
讨论了一般异面直线的相交直线存在及唯一存在的充要条件,证明了两者的等价性,并在唯一存在时给出了一般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20.
定理设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θ,由b上两点A,B引a的垂线,垂足分别是A1,B1.则cosθ=(A1B1/AB) (*) 证若A1、B1为相异两点,如图1,过A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