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四核苯甲酸锌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将流变相反应制得的苯甲酸锌Zn(C6H5CO2)2热解得到了具有无限延伸三维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四核苯甲酸锌Zn4O(C6H5CO2)6,并对其发光性质、发光机理及其与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Ia 3d空间群,它具有很大的晶胞,晶胞参数为:a=41 0063(18) ,V=68953(5) 3,Z=48。该化合物在紫外或可见光的激发下(λex=330,460nm),可以发出类似于Zn4O(CH3CO2)6的较强荧光(λem=530nm),该发射带属于pπ (L,O2-)→4sσ(Zn2+)的配体 金属的电荷迁移跃迁发射(LMCT)。分子中4个Zn原子与中心O原子及配体的相互作用,尤其是Zn4O四面体、OZn4O12八面体结构的存在对该发射带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决定了该化合物的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2.
钕与3—甲氧基苯甲酸和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谱表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合成了新的三元固体配合物NdL3;pHen.H2O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可见-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的测定与表征,初步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3.
铕与对甲基苯甲酸及2,2‘—联吡啶三元配合物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素分析表明稀土铕(Eu^3+)与对甲基苯甲酸(P-MBA)及2,2’-联吡啶(dipy)形成的三元配合物组成为Eu2(P-MBA)6(dipy)2对甲基苯甲酸,2,2’-联吡啶均以双齿配位,中心铕离子的配位数为8,两个铕离子通过四个对甲基苯甲酸基桥联,形成双核配合物,对该配合物的结构作了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红外光谱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5.
以4-氟苯甲酸(4-FBA)、4-氯苯甲酸(4-ClBA)为配体制备了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稀土配合物Tb(4-FBA)3·2H2O和Tb(4-ClBA)3·2H2O,与前期工作中合成的Tb(4-BrBA)3的紫外及荧光光谱进行了分析比较。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表明,相同浓度下,3种配合物的紫外吸收能力以Tb(4-FBA)3·2H2O、Tb(4-ClBA)3·2H2O、Tb(4-BrBA)3顺序依次增大。液体荧光光谱表明,Tb(4-ClBA)3·2H2O的荧光发射强度最强。从配体的能级、配合物的紫外吸收能力及能量传递过程中的热振动损耗等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热重分析表明,Tb(4-FBA)3·2H2O和Tb(4-ClBA)3·2H2O在450℃出现快速分解。将2种配合物放置于马弗炉中350℃加热1 h后,发现Tb(4-FBA)3·2H2O的荧光发射强度降低了24%,Tb(4-ClBA)3·2H2O荧光发射强度仅降低了13%左右,表明2种配合物高温条件下分子结构保持稳定,加热后2种配合物的红外光谱也表明2种配合物在高温条件下未发生分解。 相似文献
6.
7.
合成了铕与苯甲酸及其衍生物(苯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水杨酸、邻氨基苯甲酸、磺基水杨酸)的二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式.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的研究表明,配合物的紫外吸收主要表现为配体的吸收.红外光谱的研究表明,配合物的红外光谱不同于自由配体的红外光谱,证明了稀土与有机物形成了配合物.荧光光谱的研究表明,其中铕与苯甲酸、邻苯二甲酸及间苯二甲酸形成的配合物表现出铕的特征荧光.其中以苯甲酸铕的发射峰最强,最强发射峰位于λ=618nm处,显示铕的红光特征;而铕与磺基水杨酸、邻氨基苯甲酸、水杨酸的配合物却主要表现出配体的宽带发射,其中邻氨基苯甲酸铕分别在λ=399,452,547nm处有三个弱的发射峰,磺基水杨酸铕也只在λ=407nm处有一宽发射峰,未显示出铕的红光特征. 相似文献
8.
槲皮素-铁配合物的光度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 p H=4 .0 5的 HAc- NH4 Ac缓冲体系中 ,槲皮素 ( Qu)与 Fe3+配位 ,该配合物在 4 30 nm处有最大吸收。 Fe3+的浓度在 2 .0× 10 -5— 1.2× 10 -4 mol· L-1之间与吸光度成线性关系 ,最低检出限为 2 .0× 10 -5mol· L-1。测得配合物的组成为 Fe3+∶ Qu=1∶ 2 ,稳定常数 K稳 =1.0× 10 8。 相似文献
9.
10.
合成了铽与苯甲酸及其衍生物(苯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水杨酸、邻氨基苯甲酸、磺基水杨酸)的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结构式。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的研究表明,配合物的紫外吸收主要表现为配体的吸收;红外光谱的研究表明,配合物的红外光谱不同于自由配体的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的研究表明,铽与这六个配体的配合物都表现出较好的荧光性能,并发现磺基水杨酸铽配合物在本实验系列中其荧光发射最强。 相似文献
11.
聚酰亚胺薄膜在热解过程中化学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聚酰亚胺薄膜试样在氮气气氛中自室温在800℃热解过程中固体残留物的内部结构的转变.根据变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式样在热解碳化首先发生亚酰胺环沿C-N键断裂,形成具有共轭腈基及异氰基的苯环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13.
三氯化二甘氨酸四水合稀土固体配合物的合成及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水溶液中制备出配合物[Ln(Gly)2.4H2O].Cl3.nH2O(Ln=G,Er,Yb),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并对其主要红外吸收带进行了归属。结果表明,甘氨酸以内盐的形式存在于配合物中,并通过羧基与稀土离子配位。四个水分子参与了配位,在Gd和Er的配合物还有一个不分子未参与配位。推测Yb配合物为对称的一维无限长链结构,其余两种配合物为不对称的一维无限长链。 相似文献
14.
15.
太阳能甲醇分解能量转换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太阳能分解甲醇燃料实验,来研究太阳能与化石燃料互补的能源利用系统的能量转换新机理,揭示减少燃料化学能释放过程(火用)损失和提升太阳热能品位的本质,并得到基于实验的量化依据。实验研究了反应过程能量品位关联机理和效果,并揭示了主要因素影响规律。太阳热能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分解反应的进行,但温度过高会负面影响品位提升的效果,260℃左右是较合理的;与太阳能甲醇分解反应装置规模对应的进料量条件是影响能量转换过程的关键因素,也将影响太阳热能品位提升效果。研究成果将为开拓太阳能与化石能源互补的能量系统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6.
酞菁铜固态薄膜的红外光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红外透射光谱,偏振透射光谱、掠角反射光谱研究了三-2,4-二特戊基苯氧基8-喹啉氧基酞菁铜LB膜和蒸镀膜的结构。确认在LB膜中,(1)取代基的碳链是以六方晶系或假六方晶系方式堆积的;(2)用偏振红外可以区别苯环上的两个CH2的伸缩振动带。在蒸镀膜中分子基本呈现无序状态。 相似文献
17.
1,5—二羟基蒽醌及其稀土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位素取代技术,并比较1,5-二羟基蒽醌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光谱变化,归属了它们的红外吸收带。确认了Ln—O键的特征带,分析了配位键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19.
从热传导方程出发,研究了脉冲激光作用下因样品线性和非线性吸收引起热效应而产生的折射率变化.从理论分析得出,当仅存在线性吸收时,非线性折射率的概念在通常情况下并不适合于由热效应产生的非线性,但在所用的激光脉冲很短的情况下,类似于其它非线性的各种效应,对热效应也可定义时间平均非线性折射率,并可用Z-scan法对这两类吸收感生的不同非线性折射率进行测量.所得结论符合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EPR测年中样品顺磁中心的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PR测年法中,样品中由辐照产生的顺磁中心的热稳定性与其本身结构以及样品埋藏地点的环境温度有关.一般用平均寿命来表示该性质.顺磁中心的寿命直接关系到EPR测年上限,所以对它的研究是EPR测年法基础研究的重要部分.本文用等温度退火实验研究了5种不同样品的不同顺磁中心的热稳定性,测出了它们在20℃时的平均寿命、活化能和频率因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