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超支化聚对氯甲基苯乙烯修饰碳纳米管表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与自缩合乙烯基聚合(SCVP)相结合合成超支化聚合物聚对氯甲基苯乙烯(PCMS),该聚合物每个分枝均以卤素原子封端. 用叠氮化反应将卤素原子转换为—N3. 通过—N3与单壁或复壁碳纳米管反应将超支化聚合物接到碳纳米管的表面上, 实现了碳纳米管的化学修饰. 通过FTIR, XPS, TEM和Raman光谱等证明PCMS是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到碳纳米管表面上的. 利用TGA估算出碳纳米管表面的修饰密度, 证明用超支化结构大量的端基可反应的官能团可以改善聚合物对碳纳米管的修饰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聚偏氟乙烯 (PVDF)自由基引发的氯化反应。考察了各种因素 ,如氯化剂、引发剂的种类及浓度 ,反应介质、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 ,确定了合成氯化PVDF的最佳反应条件。采用碱熔法测定氯含量 ,用HNMR进行了结构表征 ,并用溶度参数法、接触角法、DTA TG等方法对PVDF氯化前后的溶解性、附着力、熔点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氯原子成功地引入到了PVDF上 ,当氯含量增加到 8 3 %时 ,氯化PVDF的熔点由 1 63℃降至 1 3 0℃左右 ,附着力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与水的接触角由 90°降至 5 4°,由不溶于丙酮变为溶于丙酮 ,对甲醇和四氯化碳的溶度参数的变化也说明了氯化PVDF的溶解性能变好 ,由TG曲线可知 ,氯化PVDF的热稳定性比改性前虽有一定的降低 ,但其分解温度仍在 3 0 0℃以上  相似文献   

3.
利用聚甲基硅烷(PMS)的高分子反应合成三甲基硅基取代聚硅烷(SPS),研究其分子组成与结构,热分解性能和导电性能等.FT-IR、1H-NMR、29Si-NMR、UV和GPC分析表明,SPS具有Si—Si相连的主链结构,侧链的部分取代基中含有三甲基硅侧基.SPS可溶于一般常见的有机溶剂,其热分解特性表明,陶瓷产率为44%,可用作SiC陶瓷先驱体.通过热交联反应可以有效提高其分子量,将其与碘掺杂,电导率为10-6S/cm量级,在半导体范围.  相似文献   

4.
何俊 《化学通报》2012,(7):653-656
探索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中甲基-β-环糊精和两种线型聚丙二醇间的穿合(threadinginclusion);并和相同温度下空气中的固态包合反应进行了比较。在无溶剂状态下,原处于无定形态的甲基-β-环糊精可与聚丙二醇链作用形成具有圆筒状结构的结晶态包合物,引入适量二氧化碳可明显增大包合反应的程度;将聚丙二醇链两端的羟基换为丙烯酸酯基可使反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水相中四氯化碳的激光闪光光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勇  王淑惠  侯健  侯惠奇  姚思德  王文峰 《化学学报》1999,57(10):1081-1087
利用激光闪光光解技术研究了水相中四氯化碳光分解和光氧化的微观机制,并且指证了水相中四氯化碳受光激发所产生的瞬态光谱中的一些瞬态物种的特征吸收峰。并对这些瞬态物种的行为和归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248nm激光作用下,四氯化碳受光激发将分解为CCl~3^.自由基和Cl^.自由基。CCl~3^.自由基在无氧/有氧条件下的反应途径是不同的:在无氧条件下CCl~3^.自由基将进行偶合反应生成更难于降解的C~2Cl~6;而在有氧条件下CCl~3^.自由基则与O~2反应生成CCl~3O~2^.自由基,而CCl~3O~2^.自由基最终转变为COCl~2,这意味着光氧化能够有效地降解CCl~4。Cl^.自由基基本上不受氧气存在的影响,其归宿是与水分子发生电荷转移反应。  相似文献   

6.
以2,4-二甲基-6-叔丁基苯酚、多聚甲醛和三氯氧磷为原料,在四氯化碳溶剂中合成了6-叔丁基-3-氯甲基-2,4-二甲基苯酚并确定较佳的工艺条件,分别考察了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相转移催化剂用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确定较佳工艺为:在四氯化碳溶剂中,反应温度为40℃,2,4-二甲基-6-叔丁基苯酚用量为60 g,多聚甲醛12 g,浓盐酸30 g,相转移催化剂4 g,三氯氧磷40 g。在上述条件下,6-叔丁基-3-氯甲基-2,4-二甲基苯酚的收率为95%,纯度>99%(HPLC面积归一化法),产品结构经IR、MS和~1H-NMR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四氯化碳与氯乙烯的调聚反应为目标反应,研究了Fe Cl3/磷酸三丁酯(TBP)配合物在反应体系中的结构,并关联了其结构与催化活性.采用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 Cl3/TBP配合物在四氯化碳溶剂中为加合物Fe Cl3(TBP)n(n=1,2和3),配位数n由TBP与Fe Cl3的化学计量数决定.通过表观动力学实验研究了该配合物的催化反应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反应表观速率常数(kobs)随着TBP与Fe Cl3的摩尔比(r)的增大而增大,反应引发期(t0)随着r的增大而减小.假定反应遵循链式氧化还原机理,推导了kobs和t0的表达式,表达式和实验结果一致,均表明kobs只与配合物Fe Cl3(TBP)n的配位数和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基于液态聚碳硅烷的聚铝碳硅烷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态聚碳硅烷与乙酰丙酮铝在常压下反应合成了具有不同铝含量的聚铝碳硅烷(PACS), 由于不需要循环回流过程, 因此该方法简单方便, 安全性高. 在与合成聚铝碳硅烷相同的条件下, 对单纯的液态聚碳硅烷原料进行保温处理, 所得产物的分析表征结果显示, 该原料在反应条件下基本保持稳定, 不会自聚或者裂解. 不同铝含量的聚铝碳硅烷的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乙酰丙酮铝加入量的增加, 聚铝碳硅烷中的铝含量增加, 同时氧含量增加, 氢含量减少, 且乙酰丙酮铝中的铝元素几乎全部引入到液态聚碳硅烷中. GPC分析结果显示, 随着铝含量的增大, PACS的数均分子量增大, 分子量分布变宽. 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表明, 液态聚碳硅烷与乙酰丙酮铝的反应主要以消耗Si-H键的方式进行, 铝元素以AlO4, AlO5和AlO6 3种配位形式存在, 同时形成Si-O-Al交联键, 使得聚铝碳硅烷的分子量增大, 分子量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质子酸催化剂合成出含Si-H键的线型聚(甲基氢硅氧烷/二甲基硅氧烷)中间体。讨论了体系中微量水、封端剂用量及产物处理方法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将此中间体与α-烯丙基齐聚乙二醇甲醚反应,NMR和IR结果均表明得到了带有氧化乙烯结构侧链的硅氧烷接枝共聚物。  相似文献   

10.
以3-三氟甲基苯胺为原料,叔丁醇亚硝酸酯为重氮化试剂,铜粉为催化剂,采用改良的Gomberg反应合成了3-三氟甲基联苯。最佳的反应条件为:3-三氟甲基苯胺20mmol,叔丁醇亚硝酸酯的用量为3-三氟甲基苯胺摩尔数的两倍,Cu的用量为3-三氟甲基苯胺摩尔数的0.6倍,于在40℃反应5h,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IR表征。  相似文献   

11.
2,3-二甲基-4-氯吡啶-N-氧化物的合成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3-二甲基-4-氯吡啶-N-氧化物(4)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以2,3-二甲基吡啶为原料,经氧化(钨酸钠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收率96.5%),硝化(65%的浓硝酸为硝化剂,收率86.3%,纯度99.0%)及氯化(乙酰氯为氯化剂,收率86.8%,纯度98.6%)合成了4,总收率72.2%,4的结构经1H NMR表征。  相似文献   

12.
对羟基苯甲醛与对胺基苯甲酸缩合制得刚性基元(1);3-溴丙烯与对羟基苯甲酸经取代反应制得对烯丙氧基苯甲酸(2); 2经加成和酰氯化后,与1经酯化反应合成了含羧基的席夫碱型聚硅氧烷液晶(5),其结构经IR确证。对5的液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5属于近晶型条带织构; 5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清亮点温度,液晶区间在180.34~251.11 ℃。  相似文献   

13.
以4-硝基邻苯二甲腈为起始原料,经还原、重氮化、酰氯化、水解加碱中和得到酞菁水溶性前驱体4-磺酸钾基邻苯二甲腈,总收率22%,其结构由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4.
硅取代聚烷硅的合成与表征;聚甲基硅烷;高分子反应  相似文献   

15.
2-氨基-6-三氟甲基嘧啶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含嘧啶结构单元的高效低毒农药层出不穷,如用作杀菌剂的嘧啶胺类、嘧啶腺类及嘧啶丙烯酸酯类,除草剂有嘧啶磺酰脲类、嘧啶水杨酸类、酰基(硫)脲类及三唑并嘧啶磺酰脲类。将含氟基团引入杂环结构是新药创制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以肉桂酸为原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 4 mL)为促进剂,先与SOCl2于0 ℃反应20 min,再与芳胺于25 ℃反应3 h,合成了10个N-取代肉桂酰胺(3a~3j),产率85.8%~96.5%,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EI-MS确证。提出了DMAc促进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7.
采用钙基废弃物———电石渣煅烧后脱除HCl。在煅烧/氯化反应器上研究脱氯反应温度、HCl体积分数、颗粒粒径和煅烧温度对电石渣脱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石渣在700℃时取得最高氯化转化率;脱氯反应温度高于650℃后,电石渣氯化转化率均高于石灰石,电石渣高温脱氯更有优势。电石渣氯化转化率随反应气氛中HCl体积分数提高呈线性增长。随电石渣颗粒粒径增大,氯化转化率缓慢降低。高于900℃的煅烧温度不利于电石渣脱除HCl。煅烧后电石渣分布在2~10 nm的孔隙较多,氯化后分布在此孔径范围内的孔容和孔面积分别降低了56.2%和62.2%,2~10 nm孔隙是煅烧后电石渣吸收HCl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18.
以γ-丁内酯为起始原料,经开环氯化和酰化反应制得N-丁基-4-氯丁酰胺(2);2与N-乙基间甲苯胺经N-烷基化反应合成了N-丁基-4-[乙基-(3-甲基苯基)氨基]丁酰胺,总收率74.6%,纯度97.6%,其结构经1H NMR和MS(ESI)确证。  相似文献   

19.
新型1-芳氧基-4-氯酞嗪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1-芳氧基-4-氯酞嗪的合成及除草活性;芳氧基氯酞嗪;合成;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20.
天然胶乳氯化反应历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红外光谱和化学分析方法 ,对天然胶乳的氯化反应进行了跟踪分析 ,其反应历程应与溶液法工艺氯化历程相似 :1)取代氯化和环化 ,由Cl+ 进攻天然橡胶分子 ,产生的最初取代 ,伴随环化 ,导致二个异戊二烯单元中一个CC双键转化为C—C单键 ;2 )加成 消除 ,伴随C—C基团的转移 ;3)纯粹取代 .但胶乳法在第三步“纯粹取代”的同时 ,生成了一定量的叔碳C—Cl键 ;红外光谱还跟踪纪录了胶乳法CNR中ClCCO和ClC—COOH基团的生成 ,此二点为胶乳法CNR和溶液法CNR结构上最大的不同之处 ,也是导致胶乳法CNR稳定性差于溶液法CNR的主要因素 .从1 3C NMR对胶乳法CNR分析得出样品中含有的伯、仲、叔碳C—Cl键的比例 ,结合IR光谱和裂解色谱 质谱分析 ,得出胶乳法CNR氯化反应的历程 ,氯原子的取代与加成顺序 ;并由结果分析可知 ,胶乳法CNR的结构不如溶液法CNR规整 ,其主要原因为氯化起始阶段有HOCl加成、生成了较多的叔碳C—Cl键以及氯化后期有一定量的ClCCO和ClC—COOH基团生成 .此外 ,还得出结论 :胶乳法制备CNR的氯化反应在所有的NR分子上均匀发生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