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稳态和瞬态光谱方法研究了不同铕离子发光体系中各种因素对铕离子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吸收和激发光谱的变化分析了稀土离子Gd3+对Eu3+增敏机理,并从荧光衰减动力学角度证明了主配体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协配体邻啡咯啉(Phen)、稀土离子Gd3+和表面活性剂TX-100对铕离子发光的增敏作用.4种发光体系Eu3+/Gd3+/TTA/Phen/TX-100,Eu3+/TTA/Phen/TX-100,Eu3+/Gd3+/TTA/Phen和Eu3+/Gd3+/TTA/TX-100中铕离子5D0态的发光寿命依次为980>670>400>260μs,而且存在铕离子5D15D0的传能过程.在发光越强的体系中,5D1的衰减越慢,相应地5D0的上升时间也就越长.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发光体系中既存在分子内的能量转移,又存在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2.
铕(Ⅲ)激活的磷酸镧发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aPO4:Eu3+的发射光谱包含较强的Eu3+5Do7F1跃迁发射和较弱的6D17F1跃迁发射。主发射峰583nm,对应于Eu3+5Do7F1跃迁.通过对Eu3+的两种跃迁发射强度及荧光寿命和Eu3+浓度关系的测定和理论分析,探讨了发光中心Eu3+离子同的交叉弛豫和能量迁移机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了单分散GdxY2-xO3:Eu3+纳米颗粒,并利用SEM,TEM,XRD和荧光光谱对产品的形貌,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适量Gd3+的加入对Y2O3:Eu3+的发光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同时达到最大荧光强度所需的价格较贵的Gd3+用量,也从燃烧法的80%大幅减少到20%.另外,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Eu3+浓度对纳米颗粒荧光性能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低维无铅金属卤化物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质、低毒性和优异的环境稳定性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Cs2ZnCl4∶Ce3+、Cs2ZnCl4∶Mn2+以及Cs2ZnCl4∶Ce3+,Mn2+等微米晶,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荧光光谱仪等表征手段对其物相和发光特性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s2ZnCl4微米晶为正交相零维结构,其发射光谱依赖于掺杂离子的激发波长,例如,Ce3+离子掺杂的Cs2ZnCl4微米晶在254nm的激发条件下,其发射光谱峰位位于350nm,对应于Ce3+离子4f-5d的跃迁;Mn2+离子掺杂的Cs2ZnCl4微米晶在361nm的激发条件...  相似文献   

5.
铕(Ⅲ)和二苯甲酰甲烷(HDBM)形成的有机配合物与聚丙烯酸(PAA)(Mn=5000)、聚(苯乙烯-丙烯酸)(PSAA)(Mn=3000)发生配位反应,分别得到配位聚合物Eu(Ⅲ)-DBM-PAA和NaEu(Ⅲ)-DBM-PSAA,产率分别为89.7%和87.3%.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测试表明,Eu3+分别与PAA,PSAA和DBM-发生配位,元素分析和电导率测定结果证明,1个Eu3+分别与PAA中2个链节或PSAA中3个链节的羧基和1个DBM-发生配位.Eu3+离子在配位聚合物Eu(Ⅲ)-DBM-PAA和Eu(Ⅲ)-DBM-PSAA中的含量分别为28.46%和12.23%.荧光光谱表明,常温下配位聚合物在紫外光下发出强的红光,主要是Eu3+离子的5D0→7F2的能级跃迁.  相似文献   

6.
用金属硝酸盐、稀土氧化物和乙酸锰为原料,用燃烧法合成了Ce3+、Tb3+、Mn2+共激活的铝酸盐绿色荧光粉,在Ce3+和Tb3+共激活的铝酸盐体系中掺入Mn2+后,发射峰中出现锰的特征峰.通过对其结构的分析,对Mn2+发光和最佳掺杂量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同时研究了不同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代替Mg2+时,对Mn2+发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Eu2+离子在MyAlxBOy+3/2(1+x)(M=Ca,Sr,Ba)基质中的发光性质及磷和卤素对发光的影响。 采用以H2和N2混合气体为还原气氛在高温下进行固相反应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磷光体。发现,在CaAlxBO2.5+3/2x基质中,当X在0.5~2的范围内时及在SryAl2BO4 6+基质中,当y在2~6的范围时掺入的Eu3+不能被H2还原为Eu2+。其他Eu2+激活的磷光体一般都产生f~d跃迁的宽带发射,发射峰的波长随着基质组成的不同可在400~600nm的区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十二烷基磺酸根(DS-)插层的稀土离子(Eu3+, Tb3+和Ce3+)激活的层状氢氧化镧(LLaH), 通过微波法将苯甲酸根(BA-)与层中DS-进行离子交换反应, 形成杂化组装. 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这些杂化组装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 离子交换反应后层间距由3.2 nm减小为1.9 nm. 光致发光光谱显示稀土Eu3+和Tb3+掺杂的LLaH均表现出相应的特征红色和绿色发射, 但(Eu/Tb)0.1La1.9(OH)5BA•H2O的发光强度是(Eu/Tb)0.1La1.9(OH)5DS•H2O的十几倍, 这得益于BA-对稀土离子发光产生了很好的敏化作用. 通过超声和离心过程将Tb0.1La1.9(OH)5BA•H2O, Eu0.1La1.9(OH)5BA•H2O和Ce0.08La1.92(OH)5DS•H2O杂化组装样品进行层剥离制成胶体溶液, 发现不同比例的Eu0.1La1.9(OH)5BA•H2O和Tb0.1La1.9(OH)5BA•H2O两种胶体混合能够对发光颜色进行调整; 三种胶体混合后通过改变激发波长也可以有效调整发光颜色, 特别是在280~290 nm紫外光激发下, 能够获得白色荧光, 显示出优异的光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Dy3+, Eu3+共掺杂Gd2ZnTiO6白光荧光粉. 通过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光致发光(PL)光谱对荧光粉的物相、 形貌及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双钙钛矿结构, 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 P21/n), 形貌为2~5 μm无规则形状的颗粒. 在392 nm近紫外光的激发下, Gd2ZnTiO6∶Dy3+,Eu3+荧光粉展现出Dy3+的蓝光、 黄光发射以及Eu3+的特征红光发射. 此外, 通过调节Dy3+和Eu3+的掺杂浓度, 可实现低色温的暖白光发射. 基于样品优异的荧光性能, 该荧光粉在近紫外激发白光LED中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
LnBaB9O16:Eu3+(Ln=La,Y)的结构与荧光性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电子衍射、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LnBaB9O16(Ln=La,Y)的结构特性.LnBaB9O16为单斜晶系,其中LaBaB9O16的晶胞参数a=1.3660nm,b=0.7882nm,c=1.6253nm,β=106.15°;YBaB9O16的晶胞参数a=1.3476nm,b=0.7776nm,c=1.6040nm,β=106.38°.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这两种化合物结构不同,Y3+在YBaB9O16结构中处于中心对称格位,而LaBaB9O16中La3+的格位则无中心对称性.Gd3+部分取代LaBaB9O16:Eu3+中的La3+可改善Eu3+离子的发光性质.LaBaB9O16:Eu3+在真空紫外区的吸收比较弱,这可能与硼氧比较小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以NH3·H2O-NH4HCO3混合溶液为复合沉淀剂,制备了LaAlO3:Eu3+纳米晶体.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度计测试了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前驱沉淀物经800℃焙烧处理2h,制备出球型形貌,颗粒分散性好、尺寸约为40nm的立方相LaAlO3纳米晶.由三维荧光光谱确定了LaAlO3:Eu3+的最佳监测波长和激发波长,在395nm波长光的激发下观察到纳米LaAlO3中Eu3+的591nm(5D0-7F1)和613nm(5D0-7F2)特征发射谱,磁偶极跃迁5D0-7F1的发射峰强度要比电偶极跃迁5D0-7F2更强,而且这种趋势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强,说明由该法制备的纳米LaAlO3中Eu3+离子占据的位置具有高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12.
稀土掺杂氟化镁钾纳米晶的合成及其光谱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乳液法合成了Eu2+,Ce3+单掺和双掺KMgF3纳米晶,分析了样品的结构与形态. 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样品均为单相,颗粒粒度分布均匀. 讨论了光谱特性并与高温固相法合成的产物作了对比. 研究发现,在KMgF3纳米晶双掺体系中,由于Eu2+和Ce3+竞争吸收激发能,只能观察到Ce3+的发射带; 而在KMgF3多晶共掺体系中,因为存在Ce3+→Eu2+能量传递过程,只能观察到Eu2+的发射峰.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吡啶吡唑基配体C8-BPP[2,6-bis(5-(n-octyl)-1H-pyrazol-3-yl)pyridine],并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正十二烷为稀释剂,2-溴己酸为协萃剂,研究了C8-BPP从HNO3溶液中萃取Am3+和Eu3+的行为.重点考察了萃取时间、酸度和萃取剂浓度等对分配比D和分离因子SFAm/Eu的影响.在HNO3浓度为0.2~1.0 mol/L时,C8-BPP萃取Am3+和Eu3+的D值随HNO3浓度增加而减小,SFAm/Eu值先增大后减小;HNO3浓度为0.5 mol/L时,SFAm/Eu达到55.随着配体浓度的增加,C8-BPP萃取Am3+和Eu3+的D值均增加,SFAm/Eu值缓慢减小,但仍在40以上.斜率分析表明,C8-BPP萃取Am3+和Eu3+均形成了1: 1型的萃合物.还采用紫外滴定、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C8-BPP与Eu3+的配位化学行为,并得到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14.
以2,6-二(溴甲基)吡啶-3,5-二甲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经溴化、取代、加成及酸化反应合成了两种铕穴状荧光螯合剂Eu3+ 2,6-{N,N′,N,N′-[二(2,2′-联吡啶-6,6′-二甲基)]二(氨甲基)}-吡啶-二羧酸[Eu3+ bpy.bpy.py(CO2H)2, 1]和Eu3+2,6-{N,N′,N,N′-[二(2,2′ 联吡啶-6,6′-二甲基)]二(氨甲基)}-吡啶-二[N-(2-氨基乙基)酰胺]{Eu3+bpy.bpy.py[CONH(CH2)2NH2]2, 2},其结构和性能经1H NMR, MS(ESI)和荧光光谱表征。结果表明:1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12 nm,发射特征峰位于598和615 nm,荧光寿命为1 064 μs,量子产量为10%。 2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11 nm,发射特征峰位于597和616 nm,荧光寿命为398 μs,量子产率为12.1%。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5个稀土配合物[Sm2(bdbc)2(phen)4](1)和[Ln(bdbc)(phen)(H2O)][Ln=Eu(2), Gd(3), Tb(4), Dy(5), bdbc=(2-羧基苯氧基)苯-1,2-二羧酸根, phen=1,10-邻菲啰啉]. 配合物1是双核分子, 通过氢键和C—H…π作用进一步构筑成一维超分子结构; 配合物2~5是同构的一维双螺旋结构, 通过氢键和C—H…π作用进一步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配合物1, 2, 4和5呈现了Sm3+, Eu3+, Tb3+和Dy3+离子的特征发射, 分别对应于Sm3+离子的4G5/26HJ/2(J=5, 7, 9)、 Eu3+离子的5D07FJ(J=1—4)、 Tb3+离子的5D47FJ(J=6, 5, 4, 3)和Dy3+离子的4F5/26HJ/2(J=15, 13)跃迁. 对配合物4的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配合物4可用作荧光探针以检测阳离子和苯甲醛.  相似文献   

16.
尖吻蝮蛇毒抗凝血因子(ACF)分子中有两个钙离子结合位点,钙离子对ACF的内源荧光有增强作用,稀土离子(Nd3+,Sm3+,Eu3+,Gd3+和Tb3+)能取代ACF分子中的钙离子,并对ACF的内源荧光有不同程度的猝灭作用,其中Tb3+接受ACF分子中Trp残基传递的能量后,特征荧光增强.稀土离子与ACF荧光滴定表明,ACF分子中有两个稀土离子结合位点,稀土离子和钙离子在ACF分子中两个结合部位是共同的竞争结合部位.ACF与不同稀土离子之间有相近的表观结合常数K1或K2.Tb3+与RE3+(RE=Nd,Sm,Eu或Gd)间线性自由能关系表明,稀土离子与ACF结合时,没有明显的空间效应.ACF分子中的两个结合位点在结构上都有较大的柔性,这种结构柔性为钙离子在ACF与活化凝血因子X的结合反应中起到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不同比例Al3+离子掺杂的δ-MnO2纳米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循环伏安(CV)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恒电流充放电(GCD)曲线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Al3+离子进入δ-MnO2的晶格替代部分Mn3+和Mn4+离子,使得δ-MnO2电极的性能明显提升.当反应物中Al3+/Mn2+摩尔比为0.45时,所得样品(A0.45M)的性能最好;其在1 A/g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为207.61 F/g,是纯相δ-MnO2(A0M)的2.4倍;其在10 A/g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0次后的比电容为100.81 F/g,容量保持率为81.33%.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Tb(p-ABA)3·H2O和Ln(p-ABA)3·H2O(p-ABA: 对氨基苯甲酸, Ln: Y或Er)配合物共掺杂的SiO2样品. 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 Y(p-ABA)3·H2O的引入增强了样品中Tb3+离子的特征发光, 而Er(p-ABA)3·H2O的引入使Tb3+的发光减弱. 光声光谱结果表明, 与Tb3+配合物单掺的样品相比, Tb3+和Y3+配合物共掺样品的光声强度降低; 而Tb3+和Er3+配合物共掺的样品则情况相反. 实验测定了共掺杂样品的相对量子发光效率和发光寿命, 从无辐射跃迁和辐射跃迁的角度提出共发光效应可能的机制. 结合对室温下陈化干燥样品的分析发现, 只有经适当的热处理过程才能在SiO2凝胶中形成具有多核结构的稀土配合物.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水系电解液中Li+、Zn2+和Mn2+阳离子对具有不同晶型结构和形貌的MnO2正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探讨其储能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含Mn(II)离子的水溶液中,MnO2电极所表现的电化学性能趋同,容量低,衰减快。含有Zn2+离子的水溶液中,MnO2电极因二价锌离子的嵌入-脱出,容量明显提升,但衰减严重。当溶液中同时含有Zn2+、Mn2+离子时,基于Mn2+和Zn2+离子之间的协同作用和Mn2+离子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的作用,有效抑制MnO2颗粒的聚集和结构塌陷,削弱碱式硫酸锌杂质不利的影响,保持了锌离子在MnO2电极中嵌入-脱出的高容量特性(200 mAh·g-1,电流密度:100 mA·g-1),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掺铥硫氧化钇的特殊余辉性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迄今为止,稀土长余辉磷光体已见文献或专利公开报道的激活离子主要有适于紫外光激发的三价铈离子(Ce3+)和三价镨离子(Pr3+)、适于可见光激发的铕离子(Eu3+和Eu2+)及钐离子(Sm3+,Sm2+),尚未涉及到铥离子Tm3+或Tm2+.我们在Tm3+离子激活的硫氧化钇体系Y2O2S:Tm3+中发现了长余辉荧光特性.特别是在该磷光体中还发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余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