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萃取、旋转蒸发等前处理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与含量。设计一个综合性教学实验,对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检测。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垃圾渗滤液中所含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本实验应用于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检测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2.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研究了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垃圾渗滤液时的处理结果以及主要性能.通过对进水与出水COD及氨氮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研究了固定化微生物对COD和氨氮的高效去除效果.并采用GC—MS对处理前后的垃圾渗滤液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同时利用Kjeldahl’s法测定了高效微生物菌群在载体上的生物负载量,最后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固定化微生物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渗滤液,COD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98.3%和99.9%.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组分中有机物大量减少,生物负载量为38g·L^-1,丝状微生物较为发达.而且200mg·L^-1以上的氨氮以及150mg·L^-1以上的NH3对硝化菌及亚硝化菌没有抑制作用.在有机负荷较高的情况下,固定化微生物仍具有较好的硝化作用.还在相同条件下与游离微生物性能进行了比较,说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各个方面所表现出的性能较后者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老龄垃圾渗滤液为底物的空气阴极型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以考察阳极不同改性方式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和对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毡阳极经过热处理、浓硝酸、酸性重铬酸钾、混酸的改性后,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分别提高了104%、241%、51%、181%,COD的去除率变化不大,但氨氮去除率分别增加了22.2%、21.8%、2.3%、47.3%。垃圾渗滤液pH值升高、电导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Co/Bi催化剂催化湿法氧化降解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催化湿法氧化(CWAO)技术,以Co/Bi为催化剂,对垃圾渗滤液中氨氮(NH3-N)进行降解处理,并利用GC-MS检测了垃圾渗滤液中含氮有机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CWAO对NH3-N的降解能力逐渐增强,在220,240,260和280℃条件下,NH3-N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r>0.93,n=6).在升温过程(20~300℃)中,NH3-N浓度变化经历了先升后降两个阶段,并在220℃时达到最大值.GC-MS检测结果表明,在第一阶段,垃圾渗滤液中几种含氮有机物因催化氧化而生成NH3-N;第二阶段,NH3-N逐渐被氧化降解,达到了CWAO技术同时降解有机物和NH3-N的目的.同时,选取垃圾渗滤液中一种含氮有机物2-巯基苯并噻唑进行含氮有机物氮降解机理的验证实验.  相似文献   

5.
钢渣和污泥作为传统大宗固体废弃物,始终面临处理成本高、回收利用率低等问题,但其内部含有大量可利用物质,具有较高的资源化利用价值,现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钢渣与污泥绿色、高效、协同资源化利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钢渣在建筑、道路、水处理、农业等领域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立足固废无害化、减量化,从钢渣和污泥的资源化进行分析与总结,指出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优劣,为固废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并基于我国发展现状对钢渣与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固废处理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构建生物阴极型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研究了阳极与阴极面积比值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能力和对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与阴极面积比为1:2、2:2、2:1的3组生物阴极型微生物燃料电池输出电压分别为408、452、396mV,最大电功率密度分别为145.73、237.65、136.50mW/m3,内阻分别为350、200、400Ω,COD的去除率分别为21.18%、20.20%、22.31%。3组微生物燃料电池运行30d后,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浓度均下降,其中,氨氮去除率分别为80.88%、73.61%和66.17%,其去除效果与产电性能相关。  相似文献   

7.
林娇  刘春伟  曹宏斌  李丽  陈人杰  孙峙 《化学进展》2018,30(9):1445-1454
鉴于废旧锂离子电池的环境危害性和资源化价值的双重属性,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其中的有价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电池资源化技术主要通过高温或常温条件下的化学转化实现。高温条件下,废旧锂离子电池中有价元素化学转化速率快、回收流程短、物料适应性强,易于实现工业应用,相关技术成为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化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基于物相化学转化方式的差异,系统分析了高温化学还原、熔盐化学焙烧以及短程材料再生等方法的物理化学机理、技术特征及研究现状,并对比了不同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高温化学转化方法实现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化研究中需要考虑材料的短程清洁循环再生、深入研究其化学转化机理。基于绿色化学原理的工艺设计开发出低能耗、环境友好的资源化工艺路线,真正实现废旧锂离子电池的绿色处理和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8.
江虹  曾凡海  方卢秋 《分析化学》2007,35(11):1686-1686
1引言 垃圾渗滤液中含有的重金属可能造成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故对镉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意义.目前,对镉的光度法测定已有较多报道,但均未对垃圾渗滤液中镉的测定进行研究.本实验在对渗滤液进行除臭、除污及色度处理后,采用巯基棉分离富集-甲酚红(CRR)显色光度法测定Cd2 的含量,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方法相对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9.
离子型稀土矿伴生一定量的铀、钍等天然放射性核素。采用原地浸矿工艺提取稀土时,部分放射性核素与稀土元素一同浸出,并随着稀土的冶炼过程富集在多种工序产生的废渣中,使得铀、钍、镭的放射性活度浓度大于1000 Bq·kg-1,属于低放射性废渣。随着渣量的不断增加,该类低放射性废渣的安全处置已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本文阐述了中国对放射性辐射环境管理、放射性废物存储及处理要求的发展过程,总结了放射性核素铀、钍、镭在离子型稀土矿冶炼过程中的迁移富集规律,综述了溶剂萃取法、吸附法处理含放射性废水以及废渣资源化、减量化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离子型稀土矿放射性核素处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放射性核素的源头减量化、废渣资源化、残渣安全化处置等方面的一些技术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垃圾渗滤液中铜、锌、镍、铬、镉、砷、铅、汞等8种生物毒性元素的含量。以5 mL硝酸及1 mL过氧化氢为消解剂,对垃圾渗滤液样品进行微波消解处理,以45Sc,89Y,115In,209Bi为内标元素消除非质谱干扰,以氦气为碰撞反应气消除质谱干扰,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定量分析。在1~100μ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标准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02~0.13μg/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2%~3.78%(n=6),加标回收率为88.0%~98.8%。该方法检出限低、精密度高,能够满足垃圾渗滤液中上述8种元素的日常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