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2.
应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蛋中主要微量元素并进行营养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对鸭蛋、土鸡蛋、洋鸡蛋各11份样品进行了钙、铁、锌、铜、锰等元素的定量分析,并将各元素作了加标回收率试验,其回收率在91.4-104%之间,能满足痕量分析。根据各项测量数据进行了营养比较。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介绍了地质统计学在微量元素化学分析中的基本应用方法,结合具体的矿山岩石数据,用R型聚类方法对样品进行分类,对几种矿物的成矿规律进行了讨论和解释.通过研究,认为地质统计学方法在地球化学领域的数据分析结果对矿产勘探、矿山设计和开采都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学》2016,(5):687-691
将林木落叶改良处理的绿地土壤作为绿色海绵体,将收集的城市林木落叶经发酵处理(或不处理),分别在园林空地、大树树冠下、草坪土壤中进行地面覆盖、地下掩埋、与土壤均匀混合等处理,用不经处理的土壤做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吸水、渗水、保水、渗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照(不经处理的土壤)土壤的吸水能力大于其他任何处理过的土壤;地下掩埋、与土壤均匀混合处理较地面覆盖处理的吸水能力强;树冠边缘、树冠以外处理区域的吸水能力大于树冠内的处理.2经处理的任何土壤的渗水能力均大于对照(不经处理的土壤);在园林空地中,进行地面覆盖的土壤渗水能力大于其他处理;林下各处理土壤的渗水能力没有显著差异.3经处理的任何土壤的保水能力均大于对照(不经处理的土壤);在园林空地中,均匀混合、地面覆盖处理的土壤保水能力最强;林下各处理土壤间的保水能力差异不显著.4在园林空地中,地下掩埋处理的土壤渗漏能力最强,均匀混合处理的土壤渗漏能力最低;在林下和草坪绿地中,对照(不经处理的土壤)的渗漏能力均较其他处理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林木抗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国内外林木抗旱性研究现状,综述了林木抵御干旱的机制、抗旱性指标、抗旱性鉴定技术、抗旱树种和优良种质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林木抗旱性研究领域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机理性研究、常规方法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根系研究、林木抗旱性选育、林木抗旱性的动态跟踪分析等与林木抗旱性相关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败酱草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为探讨微量元素的种类及含量与药效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采用湿法消解溶解消化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对败酱草中的多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败酱草中Fe,Mg,Ca的含量分别为0.811,5.134,39.363 mg/g,该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7.7%—102.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值(n=6)在0.13%—0.6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简单、灵敏,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好,能达到分析要求,可用于中草药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工厂化育苗在林木种苗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西省林业厅实验苗圃开展工厂化育苗的生产实践,就工厂化育苗技术在林木种苗生产中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油菜花中的Zn、Cd、Fe、Mn、Pb、Mg、Ca7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7种元素的含量分别为Zn:49.47μg/g、Fe:62.28μg/g、Mn:50.70μg/g、Mg:51.20μg/g、Ca:122.23μg/g;有害元素Cd、Pb未检出.通过分析说明油菜花的品质,以便为油菜花的深度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把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林木生长量预测,探索其生长的灰色动态模型。建模时,桉树木生长的生理规律,采用了灰色校正模型。该模型使用呈指数规律变化的校正系数,克服了中长期预测误差较大的缺陷,从而扩大了灰色预测方法的应用范围。最后,利用生成的预测校正模型对未来经理期的生长量作出预测,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传统消解法对傣药人面果树茎皮进行消解,并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最佳工作条件下,用外标法测定药中锌、铜、锰、钴、铁、铅、镉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计算其溶出率.结果显示,7种元素在原药及汤剂中的含量不同,其含量顺序为FeCuMnZnPbCoCd.它们的溶出率也有一定差异,Cd的溶出率最大,Zn的溶出率最小.实验检出限均小于0.003 8μg/m L,加标回收率在93.25%~109.6%之间,相对偏差RSD≤2.90%,测定的结果精密度和准确度令人满意,可为傣药人面果树的有效成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金华地区青少年发中微量元素与生长发育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量元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青少年发中Zn、Cu、Fe、Mn四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与性别、年龄、发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女生发样Cu含量低于男生 ,女生发样Zn含量与年龄呈低度相关 ,男女生发样Zn含量与生长发育水平有关 ,身高、体重中上组发样Zn含量较中下组高 ;女生发样Cu含量也与生长发育有关 ,身高、体重中上组发样Cu含量高于中下组。  相似文献   

13.
锌钼微肥对鲜食油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栽培条件下不同的锌钼微肥处理对鲜食油菜鲜重、干重、叶绿素、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锌钼微肥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鲜食油菜的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并且以单施钼肥对降低硝酸盐的积累最有利.以锌钼微肥配施对增加鲜食油菜的干重、鲜重、叶绿素、Vc及可溶性固性物含量最有效.同时表明,在试验时期内油菜移栽后25~32天生长和品质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4.
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隶属类芽孢杆菌属,其有利于促进植物生长和营养吸收.为探讨该菌株对植物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应用价值,将该菌株与化肥进行不同配施处理,进行生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剂具有解磷、解钾能力;菌剂对生菜地上部分有促生作用,使得生菜植株鲜质量、单株叶片数的增加趋势都非常明显,其植株鲜质量与空白相比最大增加387.60%;菌剂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也非常明显,氮钾肥与菌剂配施可使根鲜质量增加373.00%;在优化生菜食用品质的基础上,菌剂与化肥配施,增加了生菜维生素C质量分数,达到9.96mg/100g,同时又降低其亚硝酸盐含量.综上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菌剂与化肥配施后促生效果较好,可促进生菜的生长及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添加 Zr,Ti,B和 Fe元素,对 CuAnAl形状记忆合金晶粒细化和 晶粒生长的影响;探讨了合金晶粒细化与晶粒生长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合 金中添加Zr,Ti,B,Fe元素,晶粒得到显著细化,晶粒生长受到抑制;晶粒 生长受到抑制最大的添加元素为 Zr,其余顺序为 B,Ti,Fe;添加 Zr,Ti的 合金,在900℃上发生异常晶粒长大现象,这是由于晶界结构的变化,固溶 Zr,Ti原子对晶界的作用在高温时削弱及第二相粒子的溶解。添加 B的合 金,当CB<0.01(wt%)时,晶粒尺寸随含B量增多急剧减小;当cB>0.01 (Wt%)时,晶粒尺寸变化不大,该合金晶粒细化主要是固溶于基体中的硼的 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施用酒花专用微肥,可增加土壤中微素含量,有利于酒花对大量和微量元素的吸收。由于营养的改善,亩增产鲜花64—168公斤,甲酸平均含量由6.1—6.9%提高到7.3—7.6%,高于出口标准。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配对样地法,以不同栽植代数(1、2代)、不同发育阶段(8、15、18、20 a)的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马尾松连栽对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土壤微生物及生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交换性Mg2+、有效Fe含量在1、2代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及微生物总数2代均高于1代,且根际、非根际土壤放线菌、真菌数量在1、2代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1、2代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中,细菌数量占微生物总数百分比最高,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对根际、非根际土壤生化作用的影响,连栽后,无论是根际还是非根际土壤,硝化作用强度趋于上升,而氨化作用强度趋于下降,且根际土壤硝化、氨化作用强度与非根际土壤氨化作用强度在1、2代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实验存在的不足,有必要探寻一条以研究性学习和创新人才培养为主线的改革新路。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种将研发小组的模式引入"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的实验环节中的教学改革方法,很好地体现出实验的综合性和设计性,是研究性学习理论在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喷叶法[1]在辣椒上测定了4种不同微肥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和田间的对比试验,研究和分析了不同微肥喷施后辣椒的生育期、生物量、症状类型、病情发展以及体内TMV增殖浓度的变化.初步认为全氨基酸营养精和丰收宝具有提高辣椒耐病的能力.促使植株生长的防病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屯矿区奥陶系各组段中21种微量元素含量的统计分析,揭示了其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以及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偏离地壳灰岩含量均值的现象;并进一步研究指出多数微量元素在奥陶系某一组段中含量偏低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该段岩溶发育、富水性较强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