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素化学知识点繁杂而分散,难教、难学是其特点.教学中设计编写了“N2、P4单质的差异”“物质的酸碱性”“物质的毒性”“物质的形状、聚集状态”等6个教学案例,从“性质与结构相互依存”这一核心化学思想出发,一一做出阐释,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去运用这一思想,自觉增强基础理论与元素化学的联系,改善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更飞 《化学教育》2013,34(1):48-50
苏教版《化学1》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的复习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学法的指导,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深入浅出地与学生一起回顾探讨了海水中能提取的主要物质以及它们的性质与用途,努力体现杰出校友华罗庚先生"由薄到厚"、"由厚到薄"这一读书方法的智慧光芒。  相似文献   

3.
江家发  周权 《化学教育》1999,(11):35-36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准确、熟练的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一直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和热点.为此,我们借鉴国外微格教学理论,运用摄录像教学这一现代电教手段,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含一个手性碳的分子的旋光性和构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旋光性是分子的非对称结构表现出来的性质。它是非对称分子对左、右圆偏振光的折射度不同而产生的。这种不同与非对称分子中各基团的可极化度大小、排布方向和排列顺序有关,这必然与分子的波函数密切相关。在探讨旋光性与分子构型、  相似文献   

5.
张红俊 《化学教育》2016,(11):35-37
以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内容为例,从分析教材文本和学生学习效果中确定教学问题,通过挖掘文本关键词、创新教学手段、查阅与研究文献对所确立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为突破"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疑难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徐守兵 《化学教育》2009,30(8):47-48
新教材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晶体结构与性质"一章中引入了晶胞概念,在课堂教学和试题命制时经常需要绘制晶胞示意图,晶胞示意图的直观、精确无疑是基本要求,但在目前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借助于网络寻找一些晶胞示意图,这些图一般不能编辑,因而经常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在化学教学中从检查学生的知识质量,得到了这样一些启示:学生所掌握的课本知识确实不算少,但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有机地把它们串联起来却感到相当困难。就高中的学生来说,在鉴别物质的技巧上有不少困难。当你把一组性质近似的物质交给他们去鉴别,有些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独立考虑问题的能力差,在实验中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也不够。通过这些问题使我检查到过去的教学在某些问题上是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对化学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实验作业与实习作业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我们在上学期开学初再次学习了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说明,重点讨论了实验作业与实习作业的问题。分析到学生在化学知识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和教师没有很好地上好实验习题课是有关系的。对化学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实习作业对于使学生巩固所学到的化学上的重要事实和理论,…使他们获得使用物质、鉴别物质的技巧,都是有重大的意义的。”这一句话有了新的理解和体会,并决定从这一方面着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当高二讲完了“氮和磷”这一章后,我利用了两节课的时间,有准备的上了一堂具有复习性的实验习题课。本课的目的是“巩固、复习旧课,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养成学生在实验方面有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在课程内容上是取材于该章习题的第3,7,12,14,16,五条,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作了适当的修改和补充,其内容有:  相似文献   

8.
韩江涛 《化学教育》2006,27(9):48-50
从键能、反应速率、含碳量、反应历程等方面分析探讨,得出乙烷乙烯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由分子结构中单双叁键活泼性不同造成的结论,否定了长期以来的含碳量评价标准,肯定了物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9.
因为化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及其变化,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研究各种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等等。时间长了,所讲的物质多了。这个物质—个制法,那个物质又是—个制法。这个物质具有这样一个性质,那个物质又有另一个性质。因此,学生就会感到东西多,难于记忆。所以,当学期终了进行总复习的时候,不但应该从这半年所讲的教材内容中,找出它们的系统性,以及变化的规律性;而且应该尽量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进行总复习,使他们由于看到了自己所熟悉的实物,而把从前所获得的知识再一次清楚地回忆起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以我们在温课期间,攀办了化学温课展览。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了党的社会主义建教总路线及八届八中全会文件后,使我们认清了形势,明确了方向,思想觉悟大为提高。同志们个个意气风发,干劲冲天,紧紧地抓住了总路线这条纲,开展了我们的教学工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已往的工作作了全面的检查,特别是对上学期的考试结果作出了初步的质量分析,发现了以下几个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问题:同学们对实验的印象不深,掌握不牢;对物质的制法、性质和用途不能全部掌握,对物质往往只是一些片段的割裂的知識;对一些化学反应是否能够进行也掌  相似文献   

11.
原子配分参数、配分连接性指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是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一条基本规律。因此,分子的微观结构与性质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物质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等数据的获取,迄今主要来自于实验。如能建立结构与性能之间的数量关系用以估算与预测分子的性质,这无疑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拓扑指数法以其计算简单、准确性高、应用范围广而在上述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犤1~4犦。拓扑指数是对分子结构进行的定量描述,使分子之间的结构差异定量化。自Wiener提出第一个拓扑指数(W)犤5犦以来,迄今已有200余种拓扑指数问世。其中一部分能够有效地…  相似文献   

12.
凌永乐 《化学教育》1996,17(6):43-46
我们从(上)文看到,化学家们最初认为物质的性质只决定于物质的分子组成,后来逐渐认识到物质的性质除决定于物质的分子组成外,还决定于分子构造.  相似文献   

13.
一、新的任务,新的努力钻研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对我们说来,这还是一个新的任务,必须发挥集体力量,不断的以创造性劳动,新的努力来完成它,来胜利完成它! 1954年4月8日前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指示中,已经明确地把新的教学任务交给我们,指示中说:“改进教学,以先进的科学知识武装学生,这首先要求教师钻研教材,深刻领会和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目的、思想内容和科学内容,相应地改进教学方法。”我们起初所感到的最大困难是自己所学过的有关文件太少,对于科学性和目的性等只有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未能理解它的具体内容,更不知要如何着手去钻研才对头。  相似文献   

14.
一、这一章的教学法 (1)苏联中学七年级化学教学法简明指南,杜宾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三章“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教学法,第98页。这章的重要任务,是通过对主要几类化合物性质的研究来使学生对物质认识得更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扩大学生先前获得的关于物质的知识。具体地来说,可以丰富学生的关于物质性质的概念;丰富学生关于化学反应的概念,使学生懂得化合物分类的初步概念;巩固学生自觉地写出物质的分子式和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15.
顾晔 《化学教育》2008,29(2):21-23
新教材中"物质的分类"这一节内容是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我们应该把衔接教学的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使知识间的跨度小一些,让学生接受容易一些;物质的分类也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我们要让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鱼"、"渔"兼得。  相似文献   

16.
甜味与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味与化学结构冀政勤,毛翰梅(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张家口075131)关键词甜味,结构,因素甜味作为物质的一种性质,当与呈味物质的化学结构有关,它是物质结构的表现属性,是由物质的结构所决定。同时甜味作为一种感觉,它受生理、心理及介质、共存物等环境因...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     
《化学进展》2009,21(6):1075-1075
化学作为科学,长期以来在分子层次进行研究。合成、分析、结构、反应性等等都是以个别分子为基础的。但是人们逐渐认识实际物体(包括生物体)的结构复杂性。逐渐认识到各种物质和材料的性质和功能不是由组成它的分子的结构所决定,而是由许多相同的或不同的分子有序组装成的分子聚集体的高级结构所决定。在解决生物结构与生物功能的关系时,也逐渐认识到孤立的单个的生物分子的性质不能决定生物功能,只有当这些分子按照预设的高级结构组装起来,才表现生物功能。到上世纪末,先是有人在主客体化学的基础上提出以研究包含主体和客体的超分子化学;其后进一步扩大到研究多个分子的具有高级结构的分子以上层次的化学。近年来,在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推动下,这个领域发展迅速。但是,一个学科的萌生成型之前往往有人得风气之先,提出了初步的概念或者局部的规律。由于时机尚未成熟,往往发展缓慢或停滞。只有在遇到实际问题,并且具备发展条件时,才被激活而发展。我们回顾这些先驱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发现新苗头,开拓新的领域,提出创新的思路。在这里介绍的是分子以上层次化学的两位先驱者。一位是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蒋锡夔先生;一位是浙江大学的金松寿先生。希望读者能够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启发。  相似文献   

18.
说明无机化学这门课程应该在门捷列夫周期律与近代物质结构概念的基础之上,使学生获得有关化学元素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全面认识。这课程的教学大纲充份地重视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行为、无机原料的提炼原理以及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实用意义。无机化学的教学应该是建筑在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的教材之上的,但目前也应该适当地照顾到我国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李振林 《化学教育》1987,8(6):37-38
前面我们学习的热力学、化学平衡等章节是从宏观的角度讨论化学反应中的某些规律,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与分子结构这两章中,我们将从物质的微观结构来探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从物质的内部构造来探索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化学课本第七章讨论到“重要的几种酸、硷、氧化物和盐”。通过前面六章教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课程。根据物质构成的变化,去判定物质的转变;由分子及原子观点说明物质的结构;又对分子原子学说,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定律等予以适当的讨论,也就是让学生把化学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首先由感性到理性地建立起来。初中化学课本前六章的教材内容,还包括了空气、氧、氢、水和溶液,这是具有两种意义的;一方面因为这些教材是属于应用最广的物质,在初中化学中必须讲述,另一方面的意义是通过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