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验研究了电压敏感染料di-4-ANEPPS在家兔心肌组织中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特性。结果表明,含染料组织的光吸收普遍大于对照组,在450~550 nm波段吸收谱差异更明显;染料在心室组织中的最大吸收峰为(479.75±0.44) nm。通过测量含染料心脏不同部位的荧光光谱,首次发现心室组织、心房组织和主动脉的最大荧光峰位有一定差异,其相对荧光强度则与染料的分布浓度有关。根据三维和二维荧光光谱分别确定了含染料心房和心室组织的最佳荧光激发波长和荧光测定波长。利用心房和心室组织的静息电位差,在不同波长激发光下测量了染料的荧光光谱移动,确定了光标测量实验的最佳激发光和相应荧光检测波长范围。这些研究结果为心脏光学标测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光学标测技术已经成为心脏电生理研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它利用对嵌在细胞膜上的电压敏感染料随着膜电位变化而产生的荧光光谱迁移进行成像,来进行心律失常与电击除颤等电生理研究。文章测量了常用的电压敏感染料di-4-ANEPPS的荧光光谱,并根据该染料的光谱迁移,设计了一套包括一个通用CCD相机的单波长光学标测系统,可以达到较高的时空分辨率。记录心肌细胞中的电兴奋传导过程,从而可以为今后国内心律失常作用机制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个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配制了Stilbene 420染料溶液。测量了其吸收光谱。以调Q倍频Nd∶YAG激光为抽运源,实现了对Stilbene 420染料的激光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分析。激光光谱在425 nm处获得最强峰值,半峰高宽(FWHM)为1 nm,光谱范围为420~440 nm。荧光光谱峰值在428.5 nm,与激光最强峰值相差3.5 nm。最高染料转换效率为9.26%。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不同体系中菁染料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的研究,考察了微环境对菁染料存在状态的影响。主要研究了反胶束中菁染料的光谱性质,确定了反胶束中菁染料的存在状态,以及反胶素ω值,水团微组份及温度等对菁染料吸收荧光光谱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激光染料Coumarin-480,Oxazine-720,Oxazine-725在聚乙二醇介质中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荧光光强度随着聚乙二醇浓度的不断增大而增强,荧光发射的最大峰位有较明显的红移,表明染料分子与聚乙二醇分子间形成了分子缔合物,缔合物愈稳定,荧光强度增强愈大,红移愈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电压敏感染料膜电位光学标测的原理,建立了一套光标测系统,主要包括LED激发光源、以及由滤光片、CCD、A/D采集卡及计算机构成的荧光信号采集、处理部分.目前,整套系统已可自动完成图像采集、实时显示,以及部分后处理等工作,已获得兔心室组织细胞膜动作电位.另外,在建立系统的同时,研究了光学标测实验方法,对离体兔心脏急性缺血的主要电生理特征进行了标测实验,并结合仿真研究的结论说明了缺血后有效不应期时空异质性的存在以及组织中电兴奋传导速度的减慢是缺血导致折返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罗丹明101染料的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测了罗丹明101染料在甲醇和酸性甲醇溶液巾的稳态吸收、稳态荧光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得到了吸收与荧光光谱的特征信息以及荧光寿命;通过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对罗丹明101染料分子的振动模式进行了指认.研究结果全面系统地表征了罗丹明101染料的光谱特征以及分子结构和振动信息,为罗丹明101染料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生物荧光标记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是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赤潮毒素,可阻断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形成导致动物体中毒。以膀胱癌移行细胞T24为实验材料,采用电压敏感荧光染料bis-oxonol,根据PSP毒素GTX2,3对藜芦定诱导细胞去极化的抑制作用,建立了一种麻痹性贝毒电压敏感荧光染料检测法。实验结果显示,在2~100 ng·mL-1范围内,PSP毒素GTX2,3可显著改变培养体系的荧光强度,GTX浓度与荧光强度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市售贝类PSP毒素检测结果表明,此方法测定结果与小鼠法基本一致,但灵敏度更高,说明根据GTX浓度与荧光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可实现对样品中PSP毒素的快速检测。利用电压敏感荧光染料测定贝体中的麻痹性贝毒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贝毒快速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食品着色剂大多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需要严格控制其用量。利用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测量出了五种常见的食品着色剂亮蓝、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日落黄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当溶液浓度较小时,对五种着色剂进行了光谱强度和溶液浓度的线性拟合,拟合得到的线性区间非常小,利用线性关系对溶液浓度进行定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高浓度时必须进行稀释。利用非线性拟合的方法在较大的浓度范围内探究了五种着色剂的光谱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别用线性定标法(先稀释)和非线性定标法对一种饮料中的着色剂含量进行了测量,并对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为扩大溶液的定标范围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用UV-240紫外分光光度计和SP-2558多功能光谱测量系统,通过测量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乙醚在紫外光激励下的光谱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乙醚能吸收波长小于304 nm的紫外光,产生强的荧光;乙醚的荧光峰是波长306 nm至345 nm范围的宽谱峰,峰值波长在317 nm左右.分析得出,乙醚吸收紫外光、产生荧光光谱是其分子中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跃迁所为.由此对乙醚荧光光谱的产生机理和特性作出了解释,并计算出了乙醚分子相应能级差.这些结果可为乙醚这种重要溶剂和麻醉剂的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电子俘获材料CaS∶Eu,Sm多晶粉末的紫外-可见-红外吸收光谱及红外激励光谱.研究结果表明,CaS∶Eu,Sm中主激活剂Eu和辅助激活剂Sm分别以Eu2+离子和Sm3+离子的形式存在;ETM的吸收差谱及红外激励光谱所反映的光谱特性是不同的.紫外-可见光区的吸收差谱给出了ETM光谱存储灵敏度的信息,而红外光谱区的吸收差谱给出了ETM所俘获电子数量的信息及电子陷阱能级的特征(深度和宽度)信息.红外激励光谱则反映了ETM将不同波长的红外激励光的能量转换为特定波长处的红外辐射光能量的光谱转换灵敏度.二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完整地描述ETM的光谱特性. 相似文献
12.
颜色不稳定黄色蓝宝石广泛存在市场中,如何有效鉴别颜色不稳定黄色蓝宝石的特征是当前宝石学研究的热点.利用改色实验、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三维荧光光谱对颜色不稳定黄色蓝宝石进行深入的谱学特征研究.改色实验表明斯里兰卡黄色蓝宝石中部分存在光致变色的现象,短波紫外光会导致样品着色,而太阳光会导致样品褪色.紫外光照后黄... 相似文献
13.
应用英国Edinburgh FLS920P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对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胭脂红、苋菜红分子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实验检测,得到二者的光谱特性参数,并进行对比。分别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这两种分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进行优化,将所得基态分子构型进行频率计算,结果显示均无虚频存在,进而比较两分子构型在不同能态下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应用TD-DFT并结合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在6-311++G(d, p)水平上分别计算二者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两种分子的发光机制、荧光光谱特性差异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分子的基态结构均为非平面,它们中的两个萘环不共面,存在一定的夹角;苋菜红含有分子内氢键,且氢键所在萘环的平面性要优于胭脂红分子对应的萘环部分;激发态时二者各自的两个萘环均共平面。量子化学计算得到的光谱理论值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说明优化所得胭脂红与苋菜红的分子构型基本合理。与苋菜红相比,胭脂红右侧萘环结构的平面性稍差,分子从激发态跃迁回到基态经历了更多的振动和转动,损耗了更多的能量,导致用来产生荧光光子的能量减少,因此,胭脂红的荧光发射波长更长。本文首次得到胭脂红、苋菜红分子基态与激发态下的分子结构信息,并找出二者光谱特性差异的原因,结果可为研究同分异构体分子的光谱特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ZHAOQi WANGZhen-lian PANNing LICheng-sen 《光散射学报》2005,17(1):56-57
本文对古莲和现代莲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索。利用色素吸收光谱测定和荧光动力学等方法获得了实验结果,(1 )现代莲和美洲黄莲叶绿素的吸收明显高于古莲,(2 )现代链和美洲黄莲对激发能在两个光系统间的分配有较强的调节力,二者的低温荧光产量(F73 0 /F690 )分别比古莲高1 5 1 2 %和2 0 9 3 % ,(3 )实验结果证明,地理分隔和生物进化过程对古莲向现代莲的发育进程有很大的作用,从叶绿体的光合结构和功能来看,这个进程是在趋向完善 相似文献
15.
用苯胺与水杨醛反应合成了4-苯偶氮水杨醛,用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与水合肼反应,合成了苯甲酰肼、对羟基苯甲酰肼,然后用4-苯偶氮水杨醛与苯甲酰肼、对羟基苯甲酰肼、苯肼、异烟肼反应,合成了四种新的4-苯偶氮水杨醛腙类试剂。研究了这四种腙类试剂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特性。 相似文献
16.
We report here the observ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of the enhancement of Europium-Tetracycline complex emission in cholesterol
solutions. This enhancement was initially observed with the addition of the enzyme cholesterol oxidase, which produces H2O2, the agent driver of the Europium tetracycline complex, to the solution. Howev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enzyme is not needed
to enhance the luminescence. A calibration curve was determined, resulting in a simple method to measure the cholesterol quantity
in a solution. This method shows that the complex can be used as a sensor to determine cholesterol in biological systems. 相似文献
17.
激发态质子转移分子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谱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测了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HBT)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详细研究了溶剂极性对HBT发生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影响的机制。吸收光谱表明在常态条件下,HBT在各种溶剂中都以烯醇式构型和酮式构型共同存在,但以烯醇式构型占绝大多数。荧光光谱表明在纯环己烷溶剂中,HBT被紫外光激发时,绝大多数烯醇式构型发生ESIPT转变为酮式构型,分子的ESIPT效率最大。在含有乙醇的极性溶剂中,HBT烯醇式会形成溶剂化的烯醇式构型,阻碍分子发生ESIPT反应。溶剂中乙醇含量愈多极性愈强,溶剂化烯醇式的成份就愈多,HBT的ESIPT效率就愈低。以400 nm光激发HBT溶液时,在510 nm处发现酮式构型荧光,从而确认了400 nm处的弱吸收是酮式构型的吸收;且在436和456nm处还有新的荧光峰,分析其可能来源于酮式构型去质子化阴离子的发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