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断电自感演示实验中,为了使演示电流计能明显地演示出电阻支路中正向稳恒电流突变为反向冲击电流的现象,我们采用在演示电流计的 G 档上装一带有晶体二极管的附加装置的方法来自动调整演示电流计的正反向灵敏度。与不加二极管的情况比较,实验效果大大提高。如图1所示,该附加装置中 D 为晶体二极管,R_a 为几千欧的碳膜电阻,R_b 为几欧的线绕电阻。调  相似文献   

2.
李俊成 《物理通报》2015,(2):112-113,116
当正弦交流电遇上理想二极管时,由于理想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把正弦交流电整流成正弦式半波直流电,此时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求得的有效值,与根据有效值定义求得的有效值不同,难道此时能量不守恒?下面让我们从2014年高考理综(课标卷Ⅱ)第21题谈起,该考题具体内容如下.【题目】如图1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2.原线圈通过一理想电流表A接正弦交流电源,一个二极管和阻值为R的负载电阻  相似文献   

3.
晶体三极管的放大演示实验熊晓明(吉林省教育学院长春130022)晶体三极管的放大,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一般演示实验都是在一个晶体二极管收音机的基础上,加接在由一个晶体三极管组成的放大器进行一次放大,从而说明晶体三极管有放大作用.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无...  相似文献   

4.
物理实验中,二极管是最常用的电子元器件。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二极管的特性和使用,借助于Protues软件设计了二极管特性实验仿真教学。通过仿真波形图或实时效果图示,使学生理解利用普通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做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稳压二极管能够稳定输出电压,发光二极管发出亮光,能够显示图形符号,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5.
设计作品箱式电位差计交流电源是一种运用两个变压器进行交流输出电源.设计作品利用变压器变压原理、二极管全渡整流原理和三端稳压器件的工作原理.在设计上以交流电代替化学电池,它克服了原来该仪器使用成本高、安全性能差、环保性能低的缺点.  相似文献   

6.
卫星太阳能电站教学演示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自制的卫星太阳能电站教学演示系统,根据已制作成功的X波段小功率微波输电实验模型,介绍了人造太阳光源(氙气灯和微波硫灯)的工作原理和发光特性;给出了部分市售太阳能电池板的技术参数和选择原则;说明了简易耿氏振荡器的组成和实验应注意的问题;分析了喇叭天线菲涅耳区的场分布,并测量了相应的传输效率;解释了微波二极管的整流机理,总结了国产硅点接触微波二极管整流的实验结果,指出了二极管使用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在超低频的低频段,正弦半波频谱的异常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在超低频低频段范围内,强迫力按正弦半波规律变化时,受迫振动异常的实验结果,讨论了在该频段范围内,由晶体二极管整流得到的正弦半波频谱的异常分布。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交流电”一章中,要讲到“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间的关系”以及“交流电的相差”等有关交流电特性的重要知识。如果在讲授时配合上演示实验,必定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兹将所用的仪器和方法介绍于下,供参考。一、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间的关系按图1所示的电路接好。调节电压用的分压器中的变阻器R为J2354—1型滑动变阻器  相似文献   

9.
基于p-n结二极管的理想工作状态的基本假定,推导了二极管在交流电下工作时其基区和p-n结分界面附近上的时间常数与二极管空间尺寸、扩散长度、载流子寿命和外加交流电频率等的依赖关系.结果发现高频和低频两种状态下二极管各类特征参量对时间常数的作用不一样.低频条件下,二极管的时间常数由材料本身来决定,与外加电流频率无关.高频情况下,时间常数则与半导体材料性质无关,只由外加交流电的频率来决定. 关键词: p-n结二极管 时间常数 载流子 分界面  相似文献   

10.
ZnO薄膜肖特基二极管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的方法,在Al/Si(100)衬底上沉积了ZnO晶体薄膜.利用Al和Pt作为与ZnO接触的欧姆电极与肖特基电极,制作了ZnO薄膜肖特基二极管.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ZnO薄膜具有高度的c轴择优取向.原子力显微分析表明:样品表面光洁平整,晶粒尺寸约100nm,扩展电阻分析表明ZnO薄膜的厚度为0.4μm,载流子浓度为1.8×1015 cm-3,此后的霍尔测试证实了这一结果并说明ZnO的导电类型为n型.室温下的I-V测试显示ZnO肖特基二极管具有明显的整流特性.Pt与n型ZnO接触的势垒高度为0.54eV.文中的ZnO肖特基二极管为首次研制的原型器件,其性能可以通过器件结构与制作工艺的进一步优化而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基于p-n结二极管的理想工作状态的基本假定,推导了二极管在交流电下工作时其基区和p-n结分界面附近上的时间常数与二极管空间尺寸、扩散长度、载流子寿命和外加交流电频率等的依赖关系.结果发现高频和低频两种状态下二极管各类特征参量对时间常数的作用不一样.低频条件下,二极管的时间常数由材料本身来决定,与外加电流频率无关.高频情况下,时间常数则与半导体材料性质无关,只由外加交流电的频率来决定.  相似文献   

12.
电容滤波的整流电路是广泛应用的一种电路,但有关整流二极管导通角θ的大小问题,迄今未见有定量解析的文章.本文结合电容滤波的物理过程,采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具体确定了二极管截止与导通所对应的时刻,从而解决了二极管导通角的大小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为了更清楚的使同学们理解电磁波概念,用旧存零件,仿照物理通报1955年第1期马尔戈林的“演示用超短波振荡器及实验”一文,制造了一套演示仪器。线路如图1。经试验证明6F6真空管五极接法比三极接法良好。屏路电压系用一只80真空管整流,可参阅原文。接收器是用中心接有2.5v小灯泡,晶体检波器及灵敏电流计的半波长天线(直径4毫米,长210厘米)所组成。如图2。 (1)当接收器的A,B,C不连接时,离发射机天线约一米远处,小灯泡可亮。说明电磁波遇到导线,就在导线上引起高频率交流电。调整图1中C_1位置,可得小灯泡最亮点,说明当接收器与发射的电磁波谐振时,电流最强。  相似文献   

14.
自感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中物理教材中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我们作了如下的改进,帮助学生理解自感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 图1中自感线圈L采用J2425型变压器原理说明器的800匝线圈,套在闭合的铁芯上.A, B, C均为 6.3V 0.15A的小灯泡. D_1, D_2为晶体二极管(需事先向学生介绍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作用)·R为0~20■的滑线率阻器.电源为8V的蓄电池或J1201型低压直流稳压电源. 演示前应接通K,将R的阻值调到和线圈L的直流电阻相等,即使B,C两灯亮度相同,然后断开K.实验时…  相似文献   

15.
现行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规定讲授“交流电”部分时,要做“交流电的有功功率如视在功率”以及“用并联电容器的办法提高功率因数”等演示实验,这是十分必要的。现将所用的仪器和方法介绍于下,供参考。一、交流电的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按图1所示的电路接好。电容C用金属化纸介电容器,其容量为200微法,可用8个CJ40型容量25微法,耐压160伏的电容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在n型Ge衬底上溅射金属Ni,然后在不同温度下氮气中退火的方法制备了Ni的锗化物肖特基二极管。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在Ge衬底上形成了一层Ni的锗化物。研究了退火温度对Ni的锗化物肖特基二极管电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具有典型I-V整流特性的肖特基二极管被获得,在300oC中退火的肖特基二极管的开关比最高。通过C-V方法提取了肖特基二极管的肖特基势垒高度。  相似文献   

17.
张启林 《物理实验》1990,10(6):290-291
用示波器演示三相交流电,可以对三相交流电波形之间的相位关系、幅度关系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但实用的三相交流电源都是线电压为380V的强电,给使用示波器带来一定困难,不少实验室目前条件较差,没有三相电源供演示。用一般实验室常用的低频信号发生器,外加一移相器,便可产生相位彼此相差120°的低压三相交流电,下面介  相似文献   

18.
我与本组同志制作了一个演示直流电与交流电的性质的区别的板,应用起来效果相当好,现将线路图与应用情况写出如下: 一、演示板应用范围: (一)直流电: 1.直流电可以应用在电镀上; 2.电感对稳恒直流电不起作用; 3.直流电不能通过电容器。 (二)交流电: 1.交流电不能应用于电镀; 2.电感要使交流电流的数值减小(即感抗作用); 3.交流电能够通过电容器;但交流电路里的电容和电路的电阻具有相同的作用(即容抗作用),并且电容器的电容越小,所起的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9.
三相交流电的演示实验中,如三相电压的相位互差120°、线电压是相电压的万倍、三相Y型对称负载和△型对称负载中的电流的回路等等,虽然有三相交流电源和三相交流发电机模型,但老师们大多没有去做,  相似文献   

20.
机械驻波的电学方法演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振金  肖青 《大学物理》1998,17(12):22-22,24
驻波现象的演示,常是采用系在一水平细绳上的音叉的振动,观察波在细绳中的传播,本文介绍利用交流电演示驻波现象的方法,其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