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起源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等实验室.早在20世纪70年代,实验室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 PTS)的相关研究和环境监测标准方法体系的建设,在环境分析方法与仪器设备研制、污染分布与演化趋势、污染物形态与环境化学行为以及生态毒理效应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基础性的系统研究,在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学科建  相似文献   

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影响世界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1,2]).研究表明,POPs污染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远远超过常规环境污染物,很多POPs不仅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而且还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直接威胁野生动物甚至人类的生存和繁衍~([3]).其危害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特点,已成为所谓的"化学定时炸弹",一旦发生重大污染事件或出现恶性病变,会产生灾难性后果,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苯并芘等多环芳烃是持久性环境有机污染物(POPs)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是指在环境中难降解、高脂溶性、可以在食物链中富集,能够在大气中通过蒸发-冷凝作用远距离传输而影响到区域乃至全球环境的一类半挥发性毒性很高的污染物.面对POPs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威胁,国际社会达成共识,在全球范围内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2004年5月17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正式生效,目前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178个国家加入了该公约.当前纳入公约控制的POPs已有22种.此外,短链氯化石蜡、六  相似文献   

4.
具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特性(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毒性和长距离迁移能力)的新型化学污染物日益受到政府和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分析方法学的研究是发现新型化学污染物的关键,其主要难点在于无指定的目标化合物为研究对象,有机污染物环境赋存浓度往往处于痕量水平,且基质干扰效应严重.因此需综合运用前沿技术手段,拓展识别分析的新方法体系.本文从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应用、引导发现策略的设计、多重结构信息的获取和整合三方面介绍了部分关键技术途径和研究进展,并初步探讨了当前的知识空缺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新型有机污染物,短链氯化石蜡(SCCPs)在2006年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候选名单。2017年5月第8次《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缔约方大会上,SCCPs最终被列入了《公约》附件A受控POPs清单。我国是氯化石蜡(CPs)生产使用大国,其在环境介质中的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本文对SCCPs的分析方法、污染现状、环境中来源与释放及其毒性效应进行了综述,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研究需求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与常规污染物不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在环境中滞留时间长,极难降解,毒性强,可在食物链中富集放大,能通过各种环境介质进行全球性迁移,对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POPs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不仅具有"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性),而且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毒性.生殖健康不仅关乎人类繁衍,更能对人口素质乃至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POPs的生殖毒性以及对人类生殖健康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在回顾我国POPs环境污染与人类暴露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着重讨论几类典型POPs的生殖毒性和致毒机制以及对人类生殖健康的影响,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关注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全氟辛酸(PFOA)具有优良的疏水疏油性能及热稳定性,是我国重要的化工产品.但近年来,相关研究已经逐步证实PFOA具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诸多特性,如环境持久性、难降解性及生物蓄积性.动物实验表明低剂量条件下,PFOA就能引发生殖、免疫、心血管和遗传发育等毒性.PFOA等现已成为继二恶英、有机氯农药等有机化合物之后的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目前全氟化合物中最受关注的种类之一.本文作者针对全氟辛酸的环境行为及其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及特征做了综述,为将来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滴滴涕是首批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12种持久性有机物(POPs)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9.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nvironmentally persistent free radicals, EPFRs)是一类新的环境有害污染物,具有环境持久性和潜在毒性,能够造成机体DNA损伤.目前国内外对EPFRs的环境污染特征、来源及生成机理等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EPFRs的毒性效应和风险控制研究有待深入.本文首先简要总结了EPFRs的毒性、分析方法和环境污染特征,重点讨论了EPFRs的产生机制和关键影响因素,提出研究EPFRs与二噁英等有机污染物生成的相关关系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对于EPFRs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会导致人类和动植物各种疾病的发生, 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研究发现, POPs分子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到生物体内一些蛋白质受体上, 发挥其致病机制. 本文运用基于分子对接的反向虚拟筛选方法,从蛋白质结构数据库中筛选出配体分子可能的受体蛋白质, 研究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4,4'-DDE和CB-153潜在的受体蛋白质. 结合实验信息, 讨论分析了排在前5%的蛋白质受体. 值得注意的是,已知的一些蛋白质受体都排在了虚拟筛选结果的前列. 该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这些有毒污染物分子的致病机制, 还将为设计针对该类污染物分子的生物传感器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