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赵君煜 《物理》2004,33(4):257-260
聚变能目前是认识到的可以最终解决人类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经过许多科学工作者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磁约束聚变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集成当今国际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研究的主要科学和技术成果,合作建立与未来实用聚变堆规模相比拟的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成为国际上大家的共识,文章就ITER及相关的情况进行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2.
图片新闻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年报》2006,(1):I0001-I0001,I0003
在2006年度的中国环流器二号A实验中,我院再创佳绩,装置等离子体电子温度“跃升”到5500万度,朝聚变装置“点火”所需的上亿度高温迈进了一大步,成为迄今我国磁约束核聚变装置达到的最高等离子体温度,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冷聚变的实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景棠 《物理学进展》2005,25(2):221-233
本文根据国外发表的一系列资料,简单介绍最近冷聚变研究的令人信服的实验证据,包括:反常核聚变:Fleisehmann-Pons效应的实验证实,常温下的正常核聚变,热核聚变反应中的反常核产物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托卡马克高约束运行模式和磁约束受控核聚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约束受控核聚变是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有希望的途径之一.托卡马克的高约束运行模式可以大大降低下一代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和将来的聚变示范反应堆的规模和造价.文章简要介绍了托卡马克高约束模式的特征,实现条件及亟待研究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包括触发高约束模式的物理机理,功率阈值与等离子体参数的关系等,以及在高约束运行模式下观察到的边缘局域模的驱动机制、控制或缓解技术等.  相似文献   

5.
夏蒙棼 《物理》1989,18(3):141-144
受控热核聚变是有长远意义的大型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其最终目标是获取轻核聚变释放的能量,从而根本解决能源问题.受控热核聚变是在高温等离子体状态下进行的,热核等离子体物理是当前等离子体物理的主要研究领域.现阶段聚变研究的中心任务,是掌握高温等离子体的规律.以寻求实现热核点火的方案.目前主要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进行探索:一种是磁约束方法,这是主要途径,其中最重要的是托卡马克型装置;另一种是惯性约束方法,利用激光或高能粒子束实现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空间及天体等离子体物理. 一、新型托卡马克与通向点火之路…  相似文献   

6.
受控核聚变两大途径的对比与结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宝林 《物理》2002,31(3):159-161
目前人们探索受控核聚变主要是从两个方向着手: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和惯性约束受控核聚变,但目前还无法判定到底哪一种途径更为可取,文章首先对这两种途径进行对比,指出各自的特点和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构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较低的三轴六极磁镜系统设想,希望能将磁约束和惯性约束和惯性约束结合起来,以实现受控核聚变反应。  相似文献   

7.
μ子催化冷核聚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景棠 《物理》1989,18(8):461-466,508
本文介绍冷核聚变的历史和最新进展,并介绍利用冷核聚变生产商品能源的可能性及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几种约束模式下氘核对氘核的势垒贯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家全  张年满 《物理学报》2002,51(6):1244-1250
分别对游离态的氘氘核系统,磁阱位形下的氘等离子体,共有电子对约束的氘氘核系统,以及在晶格强力约束下实现了高密度积累的氘氘核系统中氘核间库仑相互作用的位能曲线进行了讨论,并以此为基础在一维方势垒近似下研究了在上述几种约束模式下氘核对氘核的势垒贯穿,以及因此而引起的核反应率随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冷聚变在物理上是说得通的,但聚变率太低,看不出有任何现实意义. 关键词: 势垒贯穿 核聚变 冷聚变  相似文献   

9.
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由于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和零碳排放,核聚变能源是未来的理想能源.上世纪90年代以来,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以建造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为标志,聚变能源开发进入工程实施阶段,如果ITER计划取得预期成果,有望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核聚变能源商用化.  相似文献   

10.
何景棠 《物理学进展》2011,25(2):221-233
本文根据国外发表的一系列资料,简单介绍最近冷聚变研究的令人信服的实验证据,包括:反常核聚变:Fleischmann_Pons效应的实验证实,常温下的正常核聚变,热核聚变反应中的反常核产物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被认为是人类工程物理科技领域的顶峰,这不仅是因为其实现技术难度极高,更因为其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通过可控核聚变解决能源问题固然是激光聚变的研究目的之一,但其应用领域却显然不仅限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过程,并回顾了自激光诞生以来惯性约束聚变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核聚变动力的应用将提供几乎是无限,清洁的新一代能源,当前已经看到受控热核聚变的科学可能性,在利用核聚变生产动力之前,还要解决其工艺技术可行性及经济竞争能力等问题,聚变裂变混合堆是改善其经济性和减少工艺技术难点的方向之一,还可创造一个核能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李建刚  杨愚 《物理》2003,32(12):787-790
受控热核聚变研究在发展了50年后,在2003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将最后选址开工。科学工作者们希望这个在新世纪初开始的项目能成为彻底解决能源问题的发端,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最近在受控热核聚变科研上取得了长足进展,朝着稳态高温等离子体的方向又跨出了坚实的一步.其HT-7超导托卡马克高温等离子体的持续时间达到63.95s,成为目前世界上能开展分钟级高温等离子体放电的仅有的两个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之一。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最新的聚变实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激光惯性约束奠基人——王淦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惯性约束是实现核聚变的方式之一,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在此项研究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期在受控核聚变方面取得突破,从而解决困扰人类的能源问题。我国是最早开展此项研究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90年代初就把该项研究列入国家“863”计划,至2000年我国的激光惯性约束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建立了“神光”系列装置和“天光”装置,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这一切成就都离不开激光惯性约束的创始人——物理学家王淦昌。王淦昌是国际上最早独立提出激光聚变约束思想的物理学家之一,并在60年代中期领导开展了我国的激光聚变研究,对“神光”“天光”的建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王龙 《物理》2002,31(5):272-274
评述了2002年3月8日美国Science杂志发表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Taleyarkhan等在产生在微小气泡反应中探测到中子的实验,还介绍了声空化和声致发光的历史,以及与热核聚变和“冷聚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吴自勤 《物理》1990,19(8):467-470
本文介绍了“冷核聚变”的载体──间隙相的一系列特殊的性质,包括间隙相中间隙的大小、金属-氢相图(主要是pd-H和Ti-H)、间隙相的结构、氢在金属中的扩散和金属-氢合金中间隙相的形核过程.这些知识有助于对“冷核聚变”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据上海光机所消息,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强光光学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在激光核聚变快点火新方案相关的基础物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激光核聚变研究对解决未来能源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激光核聚变快点火新方案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聚变点火方案,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8.
氢分子是宇宙中结构最简单、数量最多的分子,氢分子团簇是分子团簇结构和动力学的研究原型.同时,氢作为激光核聚变和托克马克受控热核聚变的原料,氢分子团簇对聚变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介绍了氢分子团簇在基础研究、超流体研究、托克马克研究和激光核聚变研究中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正>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被认为是人类工程物理科技领域的顶峰,这不仅是因为其实现技术难度极高,更因为其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通过可控核聚变解决能源问题固然是激光聚变的研究目的之一,但其应用领域却显然不仅限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过程,并回顾了自激光诞生以来惯性约束聚变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蔡诗东  洪明苑 《物理》1989,18(10):629-633,638
本文介绍了我国在核聚变和高温等离子体、基础等离子体、天体等离子体和空间等离子体、低温等离子体及其应用、等离子体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概况.文中不仅介绍了实验装置的参数和主要的诊断设备,而且还简述了当前实验和理论方面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