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菜园土壤中的铜及其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杭州市郊主要菜园土壤中铜的状况,并对其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作了探讨.取样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域菜园土壤全铜含量在4.3×10-6~205.5×10-6之间,平均为(43.6±36.7)×10-6,有效铜含量在0.17×10-6~6.18×10-6之间,平均为(2.70±1.46)×10-6.同时还发现,菜园土壤有效铜含量与全铜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17**(n=45,P=0.01,下同),据此认为菜园土壤有效铜的供给是以全铜量为基础的.相关分析还得出,全铜含量与总有机碳和易氧化碳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5**和0.594**;有效铜含量也与总有机碳和易化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6**和0.557**,这表明施用有机肥料可能是菜园土壤铜营养的重要来源之一.另外,菜园土壤铜的有效性也有随土壤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提高而增大的趋势,这对一般情况下提高土壤的供铜强度是有益的.但是,倘若土壤中已积累了过量的铜,则有可能加剧铜的毒害,蔬菜生产和菜园土壤管理中都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黄河口区有机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对黄河下游河水中的颗粒有机碳(POC)及其同位素组成做了一个年度的测量,结合溶解态碳的文献资料,估算出黄河POC和总碳的年入海通量。通过对黄河口区三个航次118个站位295个水样和115个沉积物样品的400多个有机碳同位素数据的分析,结合水样中悬浮体含量、POC浓度和沉积物样的粒度参数、有机碳含量的资料,综合对比研究后提出了一个黄河细颗粒泥沙入海扩散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悬浮颗粒物(TSS)粒径与颗粒有机碳(POC)含量的关系研究,是河口淡、咸水混合过程中有机碳形态变化及其输送过程和输运通量研究的基础。在沉降法分级的基础上,结合激光粒度仪粒度测定,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处理所得数据,校正了由于沉降分级的粒径交错现象而导致POC测定中小粒径TSS的POC含量偏低、大粒径TSS的POC含量偏高的问题,获得了样品中不同粒径TSS的POC含量。实验发现,黄河口水体中POC含量随TSS粒径的增加显著递减,80%以上的颗粒有机碳集中在<16μm的TSS中,而粒径<32μm的悬浮物承载了95%以上的颗粒有机碳的入海量。  相似文献   

4.
饮用水水质尤其是有机污染物控制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在水环境监测中常采用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总有机碳(TOC)等综合指标来表示水中有机物。由于TOC表征不同的碳化合物和氧化状态物,对各种有机物的氧化效率也高,与CODCr、BOD5和CODMn相比较,更能准确、直接、全面地反映水体中总有机物的含量[1,2]。因此,TOC测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3,4]。测定TOC的方法很多,传统分析方法有高温催化氧化、辅助湿法氧化等;新颖的分析方法有电阻法、电导法、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相似文献   

5.
在广州市中山大学采样点进行了为期1年的大气细粒子(PM2.5)采样,监测分析得到PM2.5及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等组分的质量浓度,并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细粒子碳污染较严重。对OC、EC和WSOC质量浓度的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原因。OC、EC浓度相关性好,表明OC、EC来源大部分相同。根据OC/EC比值,估算二次有机碳(SOC)量,结果是SOC占OC的1/3。讨论了SOC和SOC/OC比值的季节分布,结果证明SOC夏季生成比冬季多。  相似文献   

6.
付洁  蒋建宏 《广州化学》2012,37(3):10-13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饮用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采用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中直接法和差减法相结合的新方法测定饮用水中总有机碳(TOC),对单独使用直接法或差减法进行了优化。通过实验确定了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12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0.62%~1.97%,加标回收率为94%~102%,可用于测定饮用水中的总有机碳。  相似文献   

7.
采用Phoenix8000总有机碳分析仪,以UV-Na2S2O8-NDIR氧化波了水中痕量机碳(TOC)。讨论了酸度、氧化剂浓度、有机物氧化效果、无机碳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等。方法检出限为0.0024mg/L,回收率为94.0% ̄112%,精密度0.8 ̄5.3%。该法已应用于湖水、河水、自来水、地下水、泉水等自然水体及纯净水、蒸馏水、反渗透(RO)净化水特瓣总有机碳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化学需氧量CODCr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水受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因此化学需氧量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之一,CODCr是我国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之一。总有机碳(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常被用来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近年来,国内外已研制各种类型的TOC分析仪。  相似文献   

9.
岩石、矿物中的碳 ,以碳酸盐碳和有机炭形式存在。燃烧 -重量法[1 ] 和燃烧 -非水滴定法[2 ] 一般用于测定岩矿样中“全碳”,有机炭的测定常用湿法氧化 -非水滴定法[3] 。在例行分析中 ,感到此法指示剂达终点时色变不够敏锐 ,尤其在我国西南地区 ,阴雨和浓雾天气频繁 ,在此气候条件下 ,终点更难掌握而导致分析结果不稳。为此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对测定岩矿样中有机炭的方法作了改进 :样品经盐酸预处理驱除碳酸盐碳 ,洗净、干燥酸不溶物 ,再置入管式炉中氧化有机炭 ,所生成的二氧化碳被置于 U型吸收管中的烧碱石棉吸收 ,称重得有机炭含量…  相似文献   

10.
陈向娟  王欢  安伟佳  刘利  崔文权 《化学进展》2022,34(11):2361-2372
有机碳材料因电荷传导效率高、结构可调、无污染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催化领域。将含有机碳材料的催化剂作为电极材料已成为光电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有机碳材料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及其研究方向,并将含有机碳材料的电极进行分类。主要总结并论述了有机碳材料在光电催化系统中的五种作用:(1)作为催化剂;(2)作为光敏剂(3)作为电子介质;(4)作为催化剂载体;(5)作为光电极的稳定剂,最后阐述了有机碳材料在光电催化系统中的研究现状及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连续流动化学发光法测定水中总有机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K2S2O8氧化水中有机碳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增强Luminol-H2O2-Co^2+体系化学发光强度,建立了连续流动化学光测定水中总有机碳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10-12μg/mLC,检出限量为0.04μg/mLC。所建立方法简便、灵敏,适合于应用于水中总有机碳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化纤浆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剑辉  冯精兰  薛万新 《色谱》2004,22(3):287-287
化学纤维生产中所产生的浆粕废水,排放量大、有机污染物浓度高、色度深,是引起水体环境恶化的重要污染源当前,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主要是以综合指标五日生化需氧量(BOD3)、化学需氧量(COD)来表述。其实只靠这些综合指标并不能客观地反映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尤其是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组成与含量。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能够快速、灵敏的分析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本文采用GC-MS联用仪首次对化纤浆粕废水进行了分析,确定出该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13.
前言水中有机物质的含量是评价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常以总有机碳(TOC)表示之。其测定方法已有很多报导。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分析流程:先使水中有机物在镍催化剂上直接裂解加氢成甲烷,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水样中总碳(有机碳与无机碳之和)。然后将水样通过150℃载有磷酸的石英毛层,使碳酸盐分解为二氧化碳,并在镍催化剂上还原为甲烷,按上法测定无机碳,由二者之差得出总有机碳。  相似文献   

14.
碳碳双键广泛地存在于功能有机分子中,其构筑在合成化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amberg-B(a)cklund反应是构筑碳碳双键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关键步骤是砜在碱性条件下进行1,3-消除,得到环状砜,然后重排除去SO2形成双键.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立体选择性,底物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得到不同构型的产物,因而可以应用于合成许多功能有机分子,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对Ramberg-B(a)cklund反应在功能有机分子合成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也对Ramberg-B(a)cklund反应的拓展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以贵阳某污灌区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和水合热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分析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重金属和有机碳的含量特征,并对有机碳和重金属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2m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为最高,约占75%。Cu、Zn、Cd和Pb在0.25~0.5mm粒径团聚体中含量最高,Cr在5~8mm粒径团聚体中含量最高,As在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含量变化不大,重金属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大而减小。土壤重金属富集因子表现为CuPbCdZnCrAs,Cu、Zn、Cd和Pb在0.25~0.5mm粒径团聚体中分布因子最高,而在5~8mm粒径团聚体中重金属的质量负载因子最大。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不同粒径团聚体中Cu、Cd、Pb和As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污灌区菜地土壤Cr、As在5~8mm粒径团聚体中富集现象显著,Cu、Zn、Cd、Pb在0.25~0.5mm粒径团聚体中均表现出显著的富集特征。6种重金属在5~8mm粒径团聚体中的质量负载因子均为最高,表明6种重金属在5~8mm粒径团聚体中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6.
分夏、冬季采集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室外和3个不同室内环境中的PM2.5,测定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并分析室内、外碳气溶胶质量浓度及其分布特征;利用OC-EC关系式半定量分析室内排放源;结合室内、外二次有机碳(SOC)和SOC/OC的分布进一步讨论不同室内排放源的特征及对SOC的影响;对4个采样点的8个碳组分丰度特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复印/打印机对室内OC的贡献高,8个碳组分的丰度分布特征与其它排放源具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湖区古气候波动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14)C,~(230)Th和古地磁等方法测定了察尔汗盐湖CK6孔沉积物的沉积年龄。在综合分析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变化、孢粉组合及岩性等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750ka B.P.以来古气候的波动模式,将其划分为21个气候波动阶段,其中11个为温湿期,10个为干寒期。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采用CVD法在阳极氧化TiO2纳米管阵列膜表面沉积一层非晶Si膜,通过退火后得到晶化了的Si膜/TiO2纳米管阵列的复合结构,并初步就其光催化还原CO2制备碳氢化合物的活性进行研究。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微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O2纳米管阵列的厚度为270 nm左右,管直径约为70 nm,管壁厚度约为16 nm。覆盖的Si膜已晶化,其厚度约为300 nm。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总有机碳(TOC)来检测光催化还原液相产物中的甲酸及总有机碳含量,发现负载Si膜后的TiO2纳米管阵列光催化性能有所提高,在装有400cut滤光片氙灯照射2 h下TOC含量从21.2 mg.L-1增长到29.5 mg.L-1,表明Si与TiO2的复合可有效的提高光催化还原CO2的活性,这可能与该异质结结构可增加对光的吸收并且可降低光生空穴-电子对复合有关。光催化循环实验表明所制得的催化剂在循环5次后仍可保持91.6%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太湖水体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泊太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液-液萃取、连续提取法以及ICP-MS测试技术对太湖水体中溶解态和悬浮物中的稀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含量较低.由于湖水的混合作用整个西太湖水体中稀土元素含量比较相近,东太湖水体由于自净化作用含量低于西太湖.由于颗粒物表层胶体的吸附作用,溶解态稀土呈现出重稀土富集现象.悬浮物AEC态可能由于富含铁的有机胶体、磷酸根络合和富含铁锰次生矿物相等的作用,呈现出中稀土富集.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几乎全部是以有机络合物的形式存在;悬浮物是稀土元素的主要载体,且残渣态>AEC态>溶解态.  相似文献   

20.
由于某些有机金属化合物很不稳定,制取困难,获得量甚少,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快速分析方法,并尽可能利用一份样品测出多种元素含量,以判断化合物的组成或纯度。虽然有机金属化合物(包括原子簇化合物)中碳、氢和金属的同时快速测定法已有报道,但是,某些有机钼(锌)化合物在高温燃烧氧化过程中,能生成挥发性的金属氧化物,并随着载气吹离样品舟,故不能简单地以高温氧化分解和称样品舟中残渣的方法来进行快速同时测定。本文对Gawargious等人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