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临界CO_2中的丙烯酸聚合反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化学工业中的各种有机溶剂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探索无毒无污染的溶剂体系意义重大.近年来,以超临界CO2作为有机反应及聚合反应介质的研究得到了发展[1].超临界CO2作为聚合反应介质有许多优点,无毒、价廉、传质和传热速度快、由于惰性而不会引发链转...  相似文献   

2.
由于性价比高,聚丙烯(PP)成为增长最快的通用塑料,在汽车工业、家用电器和管材方面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然而由于聚丙烯自身的非极性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向聚丙烯主链上接枝极性单体是改善其极性的有效方法。常用的接枝改性方法有:溶液接枝、熔融接枝、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可控活性聚合以及超临界CO2状态下接枝等。其中超临界CO2由于溶解单体能力强,对聚合物基体也有很好的溶胀能力,且阻燃性好、无毒以及价格相对低廉,克服了传统接枝方法存在的操作工艺复杂,溶剂不易回收等缺点,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从超临界CO2协助固相接枝改性机理、接枝单体的选择、影响过程的因素以及超临界CO2协助固相接枝的应用等方面出发,系统阐述了超临界CO2协助PP固相接枝改性近些年来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3.
用超临界CO_2制备环烯烃共聚物共混物微孔材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孔聚合物是80年代初发明的一种新型多孔材料,其特征为泡孔直径1~10μm,泡孔密度10^9~10^1^2cells/cm^3,相对密度0.05~0.95.具有缺口冲击强度高、韧性高、比强度高、疲劳寿命长、热稳定性高、介电常数低和导热系数低等优异性能.同时,制备微孔聚合物使用无公害、易回收的CO2  相似文献   

4.
用高效SiO2载体催化剂进行乙烯气相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球形SiO2负载MgCl2-TiCl4高活性催化剂进行乙烯气相聚合,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和添加剂对催化剂的组成、催化活性以及聚合表观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热处理温度和所用的醇对Mg和Ti的负载量及乙烯聚合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催化剂制备中添加Lewis酸SiCl4或AlEt2Cl能大幅度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其中以SiCl4的效果最为明显.随着SiCl4用量的增加,乙烯气相聚合的活性显著提高,聚合速度随时间变化由渐升平稳型转变为衰减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金线莲中腺苷的方法。文中用光度法测定腺苷的含量,分别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对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腺苷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萃取腺苷的最佳条件为:温度55℃,压力37 MPa,静态萃取时间45 min,夹带剂为85%甲醇,夹带剂用量4 mL。在最佳萃取条件下,金线莲中腺苷的提取量为425.85μg·g~(-1)。  相似文献   

6.
天然香料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然产品的需求导致人们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极大兴趣。本文综述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在天然香料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讨论了它与传统分离方法相比较时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生物油超临界CO_2酯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超临界CO2萃取与酯化反应耦合,研究了萃取酯化提质生物油过程。乙酸(AC)、丙酸(PA)和丙烯酸(AR)在超临界CO2(scCO2)条件下酯化时的平衡转化率显著高于常压酯化时的平衡转化率,表明scCO2对酯化反应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生成的酯不断被萃入scCO2相。在恒温下scCO2的密度随压力升高而增大,因而酯化率随着CO2压力的升高而增加,与有机酸单独酯化时相比,混酸(AC、PA和AR)酯化后各种酸的转化率却比较接近,表明酯化过程中存在着酯交换机制。真实生物油的酯化结果表明,在80℃和28.0MPa下酯化3.0h,总酸的转化率可达86.78%。酯化后生物油的pH值从3.78提高到5.11,萃出生物油在140℃下挥发率接近100%,表明油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地综述了最近几年来有关超临界CO2流体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成果,展望了超临界CO2化学反应的开发应用前景,试图让这一崭新的研究领域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微孔聚合物是80年代初发明的一种新型多孔材料,其特征为:泡孔直径1~10 μm,泡孔密度109~1012cells/cm3,相对密度0.05~0.95.具有缺口冲击强度高、韧性高、比强度高、疲劳寿命长、热稳定性高、介电常数低和导热系数低等优异性能.同时,制备微孔聚合物使用无公害、易回收的CO2和N2替代对臭氧层有害的氯氟烃(氟利昂)和易燃的碳氢化合物等作为发泡剂,是一种新型绿色材料[1].在微孔聚合物中使用超临界流体是90年代初提出的新方法[2~4],可缩短加工时间,同时制得泡孔直径更小、泡孔密度更大的微孔材料.目前研究中,对聚合物多相体系的研究报道很少,只有HIPS[5]、PE/iPP[6]和PVC/木纤维复合材料[7]等少数体系的报道,而聚合物多相体系的研究是材料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可以预见,加入少量第二组分的共混物为基体的微孔材料可以达到更为优异的性能.本工作选择聚苯乙烯与热致液晶聚合物的原位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CO2快速降压法[3]制备微孔材料.在前期工作中,报道了该材料是一种综合了液晶聚合物的高强度和聚苯乙烯微孔材料轻质、高抗冲、保温隔音性能的具有仿生结构的新型复合材料[8].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热致液晶聚合物的加入对微孔结构的影响以及界面相容剂在微孔成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藿香超临界CO_2萃取产物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技术从广藿香中提取出挥发油 ,挥发油得率为2.97 %(w)。采用GC -MS分离鉴定其化学组成 ,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从广藿香叶挥发油中鉴定出24个化合物 ,其中以广藿香醇 (48.8 % )、δ_愈创木烯 (15.2 % )、α_愈创木烯(15.3 %)等为主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CO_2溶胀聚合物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超临界CO2 溶胀聚合物的研究及其应用 ,包括聚合物与超临界CO2 相互作用 ,溶胀行为的理论模型以及溶胀后的聚合物的用途 ,如制备微孔聚合物材料、渗透小分子和超临界溶胀聚合等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_2萃取姜油的组成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郭振德  张相年  张镜澄 《色谱》1995,13(3):156-160
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从冷冻干燥的姜中萃取出姜油。通过薄层色谱、柱色谱、气相色谱以及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进行组成剖析,并与水汽蒸馏法获得的姜油进行一些比较。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法不仅能获得姜中的挥发油组分,而且能同时获得各种姜辣素成分。此法萃取的姜油目前已鉴定出的组分有97个,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3%左右。  相似文献   

13.
通过脂肪酸的衍生化处理,再利用色谱(GC)和色谱一质谱(GC-MS)等分析手段,对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的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剖析,共鉴定出九种脂肪酸,其中,十八碳一烯酸、十八碳二烯酸和棕榈酸是其主要成分,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75.12%、15.18%和5.34%.  相似文献   

14.
肖奇志 《广州化学》2010,35(4):35-38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桑叶总黄酮,以得率为指标,对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夹带剂乙醇的浓度和流量等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温度55℃,乙醇质量分数90%,乙醇流量0.01 mL/min。此条件下桑叶总黄酮得率2.28%。该方法简便、可靠、选择性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微发泡聚合物材料以环境友好的超临界CO2为发泡剂,具有优异的材料性能.本文对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做了归纳总结,对聚合物微发泡中CO2的传质、微发泡过程中泡孔结构参数的变化以及多相/多组分聚合物体系的微发泡行为等内容做了针对性的综述.结合对聚合物微发泡过程理论模拟研究工作的评述,展望了超临界CO2微发泡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液态及超临界CO_2萃取八角茴香油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用液态及超临界CO_2对八角茴香油进行了萃取研究,在萃取压力为20.0~25.0MPa的条件下,详细地考察了临界温度上下萃取温度和解析温度对出油率和油的表观相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温度越高和/或解析温度越低出油率越低;用液体CO_2萃取比用超临界CO_2萃取的出油率要高得多;萃取温度大约在318K以下或解析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下时,萃取所得八角茴香油都有明显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小麦胚芽油在超临界CO_2中的平衡溶解度随介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并对超临界CO_2条件下,小麦胚芽中油溶解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小麦胚芽油的恒温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升高,恒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溶解过程为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_2萃取中草药活性成分溶剂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的局限性和中草药中活性成分的特殊性,研究了超临界二氧二化碳流体、改性剂和混合溶液的溶解度参数,提出了改性剂的选择原则。结果表明:萃取温度和压力是影响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和混合溶剂溶解度参数的主要因素,改性剂的种类和浓度影响萃取体系的溶解特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超临界CO_2对高酸价麦胚油进行选择住萃取,结果表明,萃取温度和压力不同时,萃取物中甾醇的含量不同.且甾醇混合物主要为β-谷甾醇和菜籽甾醇。萃取物的酸价也明显高于高酸价麦胚油。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酰基化合物存在下催化剂和CO_2用量对2-吡咯烷酮聚合制备生物基聚氨基丁酸(PGABA)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里叶转变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晶型以及热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固定时,产率随CO_2用量增加而降低;催化剂用量不大时,分子量随CO_2的增加先提高后减小;催化剂用量较大时,CO_2用量对分子量的影响不显著。不同CO_2用量下增加催化剂用量,产物分子量出现极大值,而产率的变化较复杂。增加CO_2用量对PGABA的晶型、熔点无影响,PGABA的热分解温度提高,热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