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选择醋酸乙烯酯/二乙烯苯共聚物(VD)及其醇解物(SVD)为亲水性吸附剂,考察了它们对水溶液及血清中芳香氨基酸(AAA)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SVD比VD吸附AAA的功效高,该吸附剂不仅在水溶液及在血清中选择性吸附AAA较高,血液相容性亦良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择醋酸乙烯酯/二乙烯苯共聚物(VD)及其醇解物(SVD)为亲水性吸附剂,考察了它们笃水溶液及血清中芳香氨基酸(AAA)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SVD比VD吸附AAA的功效高,该吸附剂不权在水溶液及在血清中选择性吸附AAA较高,血清相容性亦良好。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三个褐煤样品的乙二胺(EDA)-二甲基甲酰胺(DMF)萃取物的收率及其组成结构与加氢液化性能的关第。结果表明,萃取率、液化转率 及沥青质产率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且三者均随煤化程度的增加而减少。EDA-DMF萃取物中富集了含短 链烷基取代基的芳香族复杂酯(西边)类低分子化合物。推测在液化初期褐煤中-O-和>C=O的裂解和加氢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与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和稳定性、结构间的关系毕思玮*刘树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曲阜273165)关键词: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铜(Ⅱ)稳定常数抗菌活性实验部分将10mmol氨基酸和0.56g(10mmol)KOH溶于热的9...  相似文献   

5.
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基体,用Ti(n-OC4H9)4浸渍基体树脂后.在一定条件下使该醇盐水解,制得由钛水合氧化物负载的球状吸附剂。本文研究了这种吸附剂的孔结构及其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基体,用Ti(n-OC4H9)4浸渍基体树脂后,在一定条件下使该醇盐水解,制得由钛水合氧化物负载的球状吸附剂。本文研究了这种吸附剂的孔结构及其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7.
Cu(Ⅱ)与L-氨基酸和5'-嘌呤核苷酸配合物的SOD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u(Ⅱ)与L-氨基酸和5'-嘌呤核苷酸配合物的SOD活性邵昌平,赵丽华,刘宇新,郭和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116023)关键词Cu(Ⅱ)-氨基酸配合物,Cu(Ⅱ)-氨基酸-核苷酸配合物,SOD活性.1.前言在已发现的三种超氧化物歧化...  相似文献   

8.
赵丽娜  吴伟娜  袁文兵  闫兰 《应用化学》2007,24(9):1098-1100
合成了一种新的芳香族酰胺配体2,2’-(1,2-亚苯基二氧)二(N-苯基乙酰胺)及其稀土(La,Eu,Tb,Dy,Sm,Gd)硝酸盐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差热等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稀土配合物的可能结构为:[REL(NO3)3]·H2O(RE:La^3+、Sm^3+、Eu^3+、Gd^3+、Tb^3+、Dy^3+).配合物产率约为78%。在稀土配合物中,作为抗衡阴离子的3个硝酸根均以双齿的配位方式与稀土配位,稀土配位数为10,并且还有1个结晶水。在298K下对配合物[EuL(NO3)3]·H2O和[TI)L(N03)3]·H2O的固体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它们分别发射Eu^3+和Tb^3+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且配合物[TbL(NO3)3]·H2O的荧光比[EuL(NO3)3]·H2O的荧光强。说明此芳香族酰胺配体敏论Tb^3+发光比敏化Eu^3+发光程度大。  相似文献   

9.
在室温水溶液体系中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氧电极法对比研究了α-氨基酸(N/O型)、α-氨基醇(N/O型)、羟基多元羧酸(O/O型)和多胺(N/N型)这4类不同双/多齿配体的Co(Ⅱ)配合物的氧合性能及其氧合反应的可逆性.结果表明, O/O型含羟基的羧酸Co(Ⅱ)配合物无氧合性能; N/N型多胺Co(Ⅱ)配合物有强吸氧性, 但氧合反应不可逆; N/O型配体的Co(Ⅱ)配合物的氧合性能差异较大, 其中α-氨基酸Co(Ⅱ)配合物具有明显的可逆氧合性能, 而含1个—OH的α-氨基醇Co(Ⅱ)配合物没有吸氧能力, 含有2个—OH的α-氨基醇Co(Ⅱ)配合物有微弱的吸氧能力但氧合反应不可逆.分析探讨了N/O型配体中—OH和—COOH对Co(Ⅱ)配合物可逆吸氧性能影响的机理, 根据实验结果初步认为α-氨基酸配位结构是Co(Ⅱ)配合物具有可逆吸氧性能的基本配位结构单元.  相似文献   

10.
β-环糊精存在下直链脂肪醇诱导1-溴萘室温磷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β-环糊精(β-CD)溶液中直链脂肪醇(A)诱导1-溴萘(1-BrN)的室温磷光光谱性质.结果表明,三元包络物中1-BrN分子的磷光起初随醇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强,正戊醇对磷光呈现最大的敏化作用,随后从正己醇至正辛醇,磷光强度逐渐下降.测定了包络物组成和稳定常数,发现1-BfN和A:β-CD包络物的结合强度是三元包络物磷光强弱的决定性因素,并从三元包络物可能的结构解释了醇分子大小对室温磷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Pd(Ⅱ)与色氨酸(Trp)、酪氨酸(Tyr)及苯丙氨酸(Phe)等芳香族氨基酸相互作用时,能观察到3种氨基酸的荧光均发生猝灭. 从吸收光谱的变化,温度对猝灭作用的影响以及猝灭常数Ksv,可以判定荧光猝灭作用是由于Pd(Ⅱ)与上述氨基酸形成基态配合物而导致的静态猝灭过程. 并认为在一定浓度的Cl-存在下,Pd(Ⅱ)与氨基酸分别以N, N配位和N, O配位形成以下混配型三元配合物Pd(HR)Cl2 (Trp和Phe体系)和Pd(H2R)Cl2(Tyr体系),并推测了配合物相应的结构. 该荧光猝灭体系不仅可用于研究钯(Ⅱ)与上述芳香族氨基酸的相互作用,也可成为以氨基酸(特别是Trp)作探针高灵敏荧光猝灭法测定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2-氨基-5-甲基-1,3,4-噻二唑与对甲基苯磺酰氯反应后再与多亚甲基双澳反应得到新化合物(1a~1e),1a~1e醇解得5个新标题化合物。并由元素分析、IR和1HNMR确定了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王亚丽  亿经国 《分析化学》1998,26(12):1447-1450
在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CDMPC)手性柱上,凤正己烷-醇为流动相,对3种外消旋氨基酸衍生物(苯乙内酰脲)在正相模式下进行了拆分。考察了流动相中醇链长度、醇的立体结构、醇的含量对手性拆分的影响。首次用三元流动相体系对样品进行了拆分,发现利用三元流动相体系可达到最佳拆分效果。根据试验结果,对样品在CDMPC-CSP手性固定相上的正相手性识别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聚乙烯醇/壳聚糖共混膜优先透醇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聚乙烯醇/壳聚糖共混膜优先透醇性能的研究王新平,沈之荃,张富尧,林荣轩(浙江大学高分子系,化学系,杭州,310027)关键词渗透蒸发,聚乙烯醇/壳聚糖共混物膜,乙醇水溶液本文首次报道利用亲水性的聚乙烯醇和壳聚糖制得具有很高的乙醇优先透过选择性的透醇型...  相似文献   

15.
以聚碳酸1,6-已二醇酯(PC)、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PBAG)、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1,4-丁二醇(BDO)为原料,合成线型聚碳酸酯改性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CZE).对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力学性能、耐水解性能和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PC二醇含量的增加,弹性体的贮能模量下降,Tg则向高温方向(从-7.8℃到+2.6℃)移动。水解后的强度保持率从85.4%提高到99,7%和117%,熔体的表现粘度降低,加工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铜(Ⅱ)-α-氨基酸配合物的离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Ⅱ)-α-氨基酸配合物的离解动力学研究吴宝璋(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861005)关键词铜配合物,金属-氨基酸相互作用,生物配体,配合物离解动力学铜是生命体系中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动物体内铜离子的补给宜用它的配合物,而不是简单的盐...  相似文献   

17.
以CO2为起始物合成出聚碳酸亚乙酯(PEC)二醇,进而合成以PEC为预聚物的聚氨酯。对该聚氨酶的力学性能、降解性能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聚氨酯同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苯乙烯型大孔吸附剂(MacroreticularAdsorbentMA)测定其孔结构参数,考察吸附剂对芳香氨基酸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A-2型吸附剂对芳香氨基酸具有特异性吸附,而对支链氨基酸吸附为非特异性吸附,其血液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以L-α-氨基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氨基保护、肼解制得N-对甲苯磺酰基-L—α-氨基酸酰肼2,再与糖基异硫氰酸酯3~5反应,得到9种新型N-糖基-N'-酰氨基硫脲6~8,然后在Hg(OAc)2/EtOH条件下关环,合成了一系列新的2-对甲苯磺酰氨基烃基-5-糖氨基-1,3,4-噁二唑类化合物9~11.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均经IR,^1H NMR,MS谱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20.
以交联聚席夫碱钯的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对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催化加氢性能进行了研究。该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可使硝基苯100%催化氢化为苯胺。对某些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转化为相应胺的产率也可达90%以上。此催化剂性能稳定,重复使用80次仍具有一定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