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随机需求环境下考虑两零售商间存在竞争的闭环供应链定价与协调问题, 其中两个零售商各自面临不同的随机市场需求,并且各自的回收量都受到对方回收价格的影响。在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两种情形下分析了制造商和两零售商的定价决策问题,并运用收入费用共享契约实现了闭环供应链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李增禄  郭强  聂佳佳 《运筹与管理》2017,26(12):165-172
研究了不同推介模式下网络零售商的广告策略问题,通过Nash静态博弈方法求解无推介、单向推介以及双向推介三种模式下零售商均衡零售价格、广告努力水平及利润。研究发现:无推介情况下,两零售商均衡广告策略为同时投入广告。单向推介情况下,若利润分享比例较小,则两零售商同时投入广告;若利润分享比例较大,则随着广告成本系数的增大,两零售商均衡广告策略从仅有被推介零售商投入广告转变为同时投入广告。双向推介情况下,若广告成本系数较小,则两家零售商都不投入广告;若广告成本系数较大,则两家零售商同时投入广告。此外,还分析了零售商均衡广告策略下的推介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竞争型零售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研究零售商竞争下产品担保决策及供应链协调问题.分别建立两零售商均不提供担保(无担保)、仅一零售商提供担保(单边担保)和两零售商均提供担保(双边担保)决策模型,研究零售商是否应当提供产品担保服务问题,分析零售商担保决策对最优结果的影响,并与仅一零售商的闭环供应链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制造商倾向于利用多零售渠道分销产品;存在零售商竞争时,两零售商均选择提供产品担保以最大化自身利润;但在“担保水平”维度,两零售商无需进行差异化竞争;双边担保使得消费者获得“高价+高水平担保”产品服务,刺激市场需求,实现“零售商+制造商”双赢,进而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最后,设计了一成本分担-收益共享契约来协调两零售商均提供担保下的供应链运作,结果证明该契约能有效实现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4.
罗明  李增禄 《运筹与管理》2021,30(8):175-180
研究了供应商歧视定价时网络零售商店内推介策略。首先,以供应商统一定价模型为基准,通过逆推归纳法求解不同推介策略组合下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均衡利润,研究发现:仅当消费者对两家零售商认知差异较小时四种推介策略组合才能同时成立,且随着推介费用的增大两零售商均衡推介策略依次为:都不推介、仅强势零售商1推介和双向推介。其次,构建供应商歧视定价模型,发现歧视定价有利于弱势零售商2获得市场空间,随着消费者对两家零售商感知差异和推介费用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均衡推介策略。最后,探讨了两种定价模型下供应商的最优利润,发现受推介策略的影响歧视定价未必能够为供应商带来更多利润。  相似文献   

5.
考虑一个产能受限的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上供需双方信息不完全对称的情景,研究具有单向替代的两种产品生产、订货及响应性定价的供应链决策问题,把问题建立成一个三阶段博弈模型。理论分析得出不同条件下制造商的最优产量及零售商的最优订货和定价决策。通过算例验证了供应链上的最优决策及其条件,灵敏度分析表明制造商产能、潜在市场需求及其方差、替代品的价格敏感系数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有利于供应链系统及各成员利润增加,被替代产品的价格敏感系数增大可能会导致供应链及制造商利润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同时考虑零售商竞争与第三方回收闭环供应链的定价决策及协调问题, 分别建立了集中与分散决策模式下的闭环供应链优化模型, 并提出了基于改进K-S法的协调机制。研究表明:在分散式闭环供应链决策下, 较之两零售商与第三方, 制造商总是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两零售商在产品价格上竞争程度的增强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产品销量, 同时对废旧产品的回收也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闭环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合作策略能有效消除系统的“双重边际”效应, 且较之零售商及第三方回收商, 制造商的合作动力更强。  相似文献   

7.
在Bertrand竞争、Stackelberg竞争及集中决策下,研究由单制造商与多竞争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决策问题。运用两阶段优化技术、博弈论及矩阵论,讨论了多竞争零售商与单制造商在价格方面相互竞争的问题,给出不同市场竞争模式及集中决策下供应链成员的博弈均衡解。对比不同博弈框架及集中决策下供应链成员的定价决策,通过数值实验分析了价格敏感度及零售商个数对最优定价决策和最大利润影响,给出一些管理学理论与见解,为双渠道供应链中各成员的管理者制定最优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研究具有不同碳减排水平的两种产品定价策略问题,通过建立两零售商之间一致定价和差异化定价策略模型,推导出碳减排水平、价格水平以及供应链利润.比较研究发现,差异化定价策略下的供应链总利润、制造商利润、零售商利润和碳减排水平始终高于一致定价策略下的供应链总利润、制造商利润、零售商利润和碳减排水平,表明差异化定价策略有助于所有的渠道成员和整个供应链都能从中受益,并促进产品碳减排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追踪以及学习更加便利,其购买决策也会受到其他参与者决策的影响.消费者根据产品的上市价格和清仓时的可获得性决策购买时间,这种自身策略等待及受外部他人社交影响的行为加剧了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承诺定价与差价补偿定价策略能有效地缓解消费者的策略等待行为,但相对动态定价策略缺少灵活性与便利性.因此文章研究零售商在动态定价、承诺定价、差价补偿定价策略中的选择问题.运用消费者偏好理论、博弈论和最优化理论求解各种模型的最优解及存在条件,进一步探讨消费者学习能力和社交影响对最优解的影响.结论表明,当消费者学习能力大于一定水平时,零售商应选择差价补偿定价,否则承诺定价为最优选择;消费者的学习能力增加了实体渠道的最优零售价和零售商整体利润,但降低了线上渠道的最优价格:社交影响有利于双渠道最优价格和零售商最优利润的增加.最后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上述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一个由两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供应链模型,以求解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决策,其中两个制造商向零售商批发的产品是不完美互补的,且零售商采取混合捆绑策略销售这两种产品。考虑三种情形下的决策:(1)完全非合作博弈;(2)局部合作博弈;(3)合作博弈。通过比较前两种情形下的决策,利用Nash协商模型求解得到消除水平和垂直供应链冲突的最优定价决策。与完全非合作博弈决策相比,局部合作博弈决策对制造商是有利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实现对零售商收益的帕累托改进;而合作博弈决策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明显地优于完全非合作博弈决策以及局部合作博弈决策,同时合作博弈决策下的最优产品需求量相比局部合作博弈决策下的最优产品需求量提高了一倍。最后,通过数值试验验证了文章所得结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以废旧手机为例,研究在"以旧换新"模式下以零售商为主体的回收定价模型;探讨零售商在分散决策下的Stackelberg均衡解和集中决策下最优解,并且在两种不同决策下对新产品和再造产品的市场需求及利润变化进行比较;得出集中决策下的新产品和再造产品的市场需求及整体利润,都优于分散决策的结论最后,通过数值验证证明结论不仅正确而且更与现实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赵菊  张强  程薇嘉 《运筹与管理》2019,28(12):130-136
基于全渠道环境下,考虑B2C零售商提供全额退款保证,建立了同渠道退货策略和全渠道退货策略下的博弈模型,研究B2C零售商的退货渠道策略选择问题。结果表明,全渠道退货策略下,B2C零售商总是会实施高价策略,且当消费者线上退货损失较大时,最优定价随着消费者线上退货损失递增,反之递减;当B2C零售商实体店退货产品处理成本较小时,全渠道退货策略能有效增加消费者需求,实施全渠道退货策略是占优的;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当产品匹配率和消费者线上退货损失较高时,B2C零售商将会实施全渠道退货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虹  孙玉玲  周晶 《运筹与管理》2013,22(6):117-122
针对由风险规避型制造商拥有的直销渠道和风险规避型零售商拥有的传统零售渠道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型,首先研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风险规避信息为共同知识条件下,直销渠道和传统零售渠道的定价决策。进一步分析制造商风险规避度为私有信息条件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定价策略,探讨精炼贝叶斯均衡定价的存在条件。研究表明,信息非对称条件下,零售商即使存在信念的修正,其零售渠道的定价与制造商的定价决策类型始终保持一致,而制造商的最终定价策略选择有多种。在不同参数条件下,该非对称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可能存在分离均衡、混同均衡和准分离均衡。  相似文献   

14.
风险厌恶下的供应链定价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市场需求受价格影响的假设下,建立了一个供应商和零售商都是风险厌恶的两阶段供应链模型,利用确定性等价方法得到了分散决策下的最优定价策略,同时也给出了对于第二类效用函数存在改进性定价策略的判定条件。并通过数值分析讨论了需求不确定性对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定价策略和期望效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顾客对产品的交货期敏感及敏感度信息私有的背景下,研究一个拥有网络零售平台电子零售商的一个产品渠道决策——自营(又称自主销售)或开放平台(又称外租平台给制造商直销)。求解了电子零售商自营时差别定价和统一定价策略下的最优激励策略(价格与交货期的设定),并分析了开放平台时收益分享比例对制造商定价及交货期策略的影响。通过比较自营和开放平台时电子零售商的最大收益,给出电子零售商最优的渠道决策流程图。研究结果表明,当产品采购成本高时,电子零售商将采取自营;当采购成本低且收益分享比例低时,电子零售商将开放平台。最后,借助数值实验分析了顾客类型和私有的延迟成本率对渠道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消费者具有浏览销量和评论的购买习惯.为分析此购买习惯对零售商定价的影响,以策略型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受产品价格、销量与评论内容影响的效用函数,并构建了策略型消费者和零售商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同时,基于消费者购买习惯对零售商公布和调整价格的两种策略进行博弈和比较分析.结论表明,消费者通过浏览评论信息对产品质量的感知达到一定程度时,购买习惯改变了零售商总是降价的定价策略;零售商在公布价格策略中产品定价和收益高于调整价格策略;当消费者较具有耐心且对产品质量感知显著时,能提高消费者需求.研究结果对零售商的定价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一个制造商向一个零售商同时销售两种互补产品的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制造商、零售商分别采用不同捆绑策略下的供应链定价博弈问题,并对四种定价模型(分开—分开,分开—捆绑,捆绑—分开,捆绑—捆绑)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产品互补程度、边际利润水平与供应链利润、最优捆绑策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领导者制造商而言,采取分开定价是占优决策;对于追随者零售商而言,是否采取捆绑定价取决于产品互补程度与产品边际利润水平比值,当产品互补程度变大或者边际利润比值降低时,零售商的最优策略由捆绑策略向分开定价策略转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建立在企业对消费者偏好信息不确定情形下,双寡头企业动态定位、定价博弈模型,研究企业的定位策略、定价策略以及产品差异化问题。证明了该动态博弈存在唯一的子博弈精炼均衡。均衡结果表明,偏好不确定性是一种差异化力量,与消费者偏好信息确定情形相比,企业的不确定性能够提高均衡价格、增加均衡利润。最后,分析了偏好不确定性对社会最优定位和社会最优差异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公平关切下网络零售商店内推介策略选择问题。首先,以无公平关切模型为基准,发现无公平关切情形下两零售商均采取推介策略。其次,考虑跟随者(零售商2)公平关切,发现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随着零售商2公平关切程度的增大均衡推介策略依次为:都不推介、仅跟随者(零售商2)推介和都推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公平关切能够诱导跟随者采取推介策略;在信息对称情况下,随着公平关切程度的增大均衡推介策略依次为:仅领导者(零售商1)推介和都推介,信息的透明化能够促使领导型零售商采取推介策略。最后,分析了两零售商都公平关切情形下均衡推介策略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彭彬  赵征 《运筹与管理》2012,21(3):154-158
本文通过引入动态博弈模型,从完全竞争市场博弈定价、税收减免下博弈定价、人才补贴下博弈定价三个角度定量研究了服务外包企业的最优定价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服务外包均衡价格受企业需求函数和竞争对手决策等因素影响,并得出了在政府行业扶持政策下的服务外包均衡价格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依据研究结果,本文对政府给予服务外包行业的相关扶持政策提出了若干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