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技术创新扩散系统中创新供给者和采纳者互惠偏好下的行为,以及互惠偏好对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采纳者互惠偏好程度对创新供给者扩散价格呈负面影响;双方互惠偏好程度增加会导致创新采纳者采纳价格的降低,从而技术创新的需求增加;系统成员的互惠偏好程度增加会导致自身收益减少和对方收益增加;互惠偏好行为有利于技术创新扩散系统收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创新扩散失败的原因及作用机理,在创新扩散微观模型中引入负面口碑,建立个体在社会互动影响下的决策模型,并进行小世界网络中的多智能体仿真分析,研究网络结构、抵抗领袖比例、意见领袖创新性和社会规范约束力对创新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负面口碑的创新扩散曲线呈“S”形变化,但扩散深度受限;高度聚集的社会网络更有利于创新扩散。抵抗领袖比例越高,创新扩散速度和深度越小,且负面口碑作用范围越大;当抵抗领袖比例高于意见领袖比例时则会导致扩散失败。意见领袖创新性的提高可以缓解负面口碑的消极影响并促进创新扩散。社会规范约束力对创新扩散深度的影响随网络结构变化呈现不同态势。研究不但丰富了现有创新扩散理论,而且对开发创新推广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斌  韩菁 《运筹与管理》2019,28(2):67-73
市场导向与多主体协同关系密切,是提升创新扩散效率的主要驱动要素。本文首先从协同关系和创新收益两个层面,构建空间结构和有效预期的演化机制,生成复杂网络模型,对多主体协同的创新扩散过程进行动态仿真。其次通过细化市场导向理论在用户需求、竞争驱动和职能协同等不同维度的作用路径,深入分析了市场导向对多主体协同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市场导向对多主体协同的影响与网络结构动态特征具有高度相关性;(2)少量的用户需求与竞争驱动导向对多主体协同的效益提升最为显著,职能协同导向的影响则呈现周期性“倒U型”波动特征;(3)用户需求导向对多主体协同的创新收益驱动效应最明显,竞争驱动导向的推动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4.
曹霞  刘国巍 《运筹与管理》2015,24(2):246-254
为揭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规模与连接机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运用Agent建模理论和Netlogo仿真平台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仿真模型,对不同特性(小世界、无标度)偏好下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进行仿真实验,并运用动态系统理论解释仿真的涌现现象。研究发现:①网络平均节点度(度数中心势)与网络平均创新绩效(节点加权平均收益的对数)之间存在鞍结分叉和跨临界分叉的组合现象;②网络平均距离(关系强度)与网络平均绩效之间呈指数增长分布轨道;③连接机制与网络平均绩效呈对数增长分布轨道;④实力择优连接机制提升网络平均节点度正向作用的效率较低;⑤随机组合择优连接机制更有利于提升小世界偏好网络平均距离的正向作用;⑥度择优连接机制更有利于提升无标度偏好网络平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资本的大量涌入,创新扩散逐渐受到社会网络关系的影响。在分析了创新扩散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不同拓扑结构的创新扩散演化动力模型。将信息获取、领导者创新能力及机会利益作为创新扩散的动力因子。通过利用复杂网络的演化博弈仿真分析,揭示了小世界、无标度等不同网络拓扑结构下,创新技术的扩散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在网络结构相同的情况下,信息获取对创新扩散的影响较大;在动力因子设定相同的情况下,网络主体连接越规则,创新扩散越充分。  相似文献   

6.
创新的价值在于扩散,但扩散依赖于路径选择与扩散规则.提出了技术创新扩散的一对多博弈模型,并求解出了Nash均衡解.Nash均衡表明,传播者采取扩散策略的概率与学习者的学习成本和拒绝代价之差成正比;学习者采取学习策略的概率不但与传播者的封锁成本成正比,而且与网络的平均度成正比;进而,基于马尔科夫链的吸收态,进一步分析了产业网络上技术创新博弈扩散的平均步数;基于平均场理论,分析了产业网络上技术创新博弈扩散的分布及其分布密度.最后,通过长三角IC产业网络给出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制造企业服务化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本文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背景,通过借鉴创新扩散和演化博弈理论,对社会系统中参与服务创新的相关主体进行分析,构建政府与企业之间演化博弈模型,结合并改进Bass经典创新扩散模型,探究政府规制行为对企业服务创新行为演化及扩散的影响,利用Matlab对复制动态方程和扩散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当满足政府的社会总收益大于其调控成本和各项补贴总额且企业选择服务创新策略时收益的额外增加额大于其实际投入时,系统才会演化至政府调控且企业采纳服务创新的稳定状态;适当增加政府对企业的调控力度、投入补贴和税收补贴有助于推进服务创新在系统中的扩散,其中税收补贴的感知能力最强,投入补贴最弱;将抑制系数引入Bass创新扩散模型,构建互补型、竞争型和替代型三种服务创新的扩散模式,其中竞争型扩散符合中国现阶段市场规律,替代性扩散将成为未来制造企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多元参与主体对数字内容创新过程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对数字内容创新活动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并分析其行为逻辑与影响因素,通过构建数字内容平台方、数字内容提供方和数字内容消费方三方演化博弈模型,运用复制动态方程分析以及Matlab软件仿真分析,模拟三方博弈主体在数字内容创新中的策略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内容创新机制是在数字内容平台方主导创新激励、数字内容提供方选择性创新,数字消费方采纳支持创新的三方动态博弈中不断协同演进的过程,数字内容平台方对数字内容消费方创新采纳行为决策的补偿力度与数字内容提供方收益分成比例两大因素对数字内容创新有决定性影响。其研究结论为完善平台经济视角下的数字内容创新机制提供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集群创新合作网络的知识创新和知识扩散过程是集群企业实现创新的关键。为了揭示集群创新合作网络中知识增长绩效的演化规律,探讨不同网络中知识增长绩效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论文构建了知识创新与扩散的过程模型,以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集群创新合作网络为例,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和仿真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集群创新合作网络的整体知识水平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演化规律;知识增长的演化过程存在突变点,突变时期不同网络中企业知识水平分化的情况决定不同网络知识增长绩效的差异性;知识扩散约束条件是知识创新与扩散过程的关键;实际网络并非知识创新与扩散的最优网络,无标度网络具有知识增长的绩效优势;hub结构和适度的节点度值分布差异性有利于提升知识增长绩效。  相似文献   

10.
孔晓丹  张丹 《运筹与管理》2020,29(10):173-182
基于合作的集群创新网络知识扩散已经成为企业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而集群创新网络知识扩散的动力学过程强烈依赖于异质企业间知识扩散能力的影响,为此,本文综合考虑了企业间不同接触数量、知识吸收和传播能力、知识淘汰率等异质性因素,建立了基于传染病理论的知识扩散模型,验证了由各异质因素构成的知识扩散再生数对知识扩散均衡和扩散效果的影响,并结合仿真实验进一步得出:在知识扩散前期,集群创新网络应发挥hub节点及异质网络的优势加快知识扩散,在中后期应注意企业关系发展的均衡性及企业接触邻居的规模性;相比过于强调知识交流的广泛性,加强企业传播能力和吸收能力的培养对网络知识扩散效果的提升更具意义;随着时间演化,企业知识淘汰率也会影响网络知识扩散的收敛情况。  相似文献   

11.
Bandwagon innovation diffus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 positive feedback loop where adoptions by some actors increase the pressure to adopt for other actors. In particular, when gains from an innovation are difficult to quantify, such as implementing quality circles or downsizing practices, diffusion is likely to occur through a bandwagon process. In this paper we extend Abrahamson and Rosenkopf&2018;s (1993) model of bandwagon diffusion to examine both reputational and informational influences on this process. We fi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reputations among the set of potential adopters affects the extent of bandwagon diffusion under conditions of moderate ambiguity, and we find that bandwagons occur even when potential adopters receive information about others&2018; unprofitable experiences with the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2.
We introduce a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model based on a network threshold approach. Realistic network and threshold data were gathered regarding the diffusion of new software tools within part of a large organization. Novel model features are a second threshold for innovation rejection and a memory that allows actors to take trends into account. Computer simulations produce expected outcomes, such as the S-shaped diffusion curve, but also diffusion breakdown and oscillations. We define and compute the quality of change agent targets in terms of the impact targeted actors have on the diffusion process. Our simulations reveal considerable variance in the quality of actors as change agent targets. Certain actors can be singled out a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the diffusion process. Small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resholds and changes in some parameters, such as the sensitivity for trends, lead t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target quality measure. To illustrate these interdependencies we outline how the impact of an actor targeted by a change agent spreads through the network. We thus can explain why a good change agent target does not necessarily need to be an opinion leader. Simulations compa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randomly selected targets versus a group of good change agent targets indicate that the selection of good targets can accelerate innovation diffusion.  相似文献   

13.
杨坤  汪万  胡斌 《运筹与管理》2021,30(6):103-110
构建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引入Lotka-Volterra模型来探究利益相关者在责任式创新全生命周期中的行为策略演化和相互作用机制,以及不同响应手段对责任式创新扩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责任式创新全生命周期的新生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内化阶段中,政府分别扮演着“倡导人”、“推广人”和“守夜人”的角色,且其在新生阶段对责任式创新的倡导推广直接影响了其后续的扩散状态;在成长阶段和成熟内化阶段中,高额惩罚、低治理成本和公众参与能正向促进企业责任式创新,而适当的激励补贴会避免企业产生“骗补”行为;政府和公众的适当响应手段共同促进责任式创新由共生向全扩散状态演化,而政府的过度倡导推广会导致扩散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4.
于丽静  陈忠全 《运筹与管理》2018,27(12):193-199
绿色创新是物流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对降低我国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演化博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构建了物流企业群体、政府监管方和消费者群体的三方模型,对其绿色创新扩散的渐进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运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了不同参数对绿色创新扩散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参与监管是物流企业绿色创新扩散的助推器;随着时间的推进,政府最终均会选择退出监管,只是不同监管方式下退出速度不同;政府对物流企业的创新补贴力度应控制一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魏龙  党兴华 《运筹与管理》2017,26(10):188-199
针对介于全局网络与自中心网络间的社群现象及其网络结构的创新悖论,分析了不同层面网络社群结构的涌现特征,从组织间关系的非对称视角,探究网络社群动态变化对双元创新的差异性影响。利用高科技生物制药行业的合作与专利数据,使用快速压缩社群识别算法和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层面的全局网络存在显著“抱团”的多社群巨元组结构;中观层面的网络社群存在选择偏好的核心-边缘结构;微观层面社群组织动态的跨社群运动和成员流动二维变化加剧;社群动态的二维变化对突破式创新具有正向影响,与渐进式创新呈现倒U型关系;位置非对称性正向调节社群动态对双元创新的影响,技术非对称性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技术创新网络社群的合作创新模式,对提升组织创新能力,维持创新网络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