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冷荣 《科技咨询导报》2008,(25):238-238
在社会关系中,经常出现劳动合同当事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本文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朱丹 《科技资讯》2011,(23):213-213,215
对于先合同义务学界和判例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然而投向劳动合同先合同义务的关注却并不多。本文作者以先合同义务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劳动合同先合同义务的基础理论进行了较系统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是职工与企业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凭证,完善劳动合同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深化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阐述了劳动行政部门对劳动合同管理的作用和企业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劳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相互之间,以提供劳务和支付酬金为内容而签订的协议.由于劳务合同是属于民法范畴的概念,它与劳动法范畴的劳动合同在主体和内容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拟从探究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的根本区别入手,尝试解决如何区分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是行为人实施的某一个违法行为同时具有违约行为与侵权行为的双重特征,从而产生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法律现象.本研究通过对两者的概念及其竞合特征进行分析.阐明了两者的区别及其竞合相关学说,探讨了国内外相关立法模式,指出我国司法实践关于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制度适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确区分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是保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前提.理论上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签订合同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关系、承担劳动风险责任的主体、工资和报酬、适用法律和争议解决方式、合同的自由度、对合同履行的监督等几方面.实践中区分两者的标准是主体是否合法,主体之间是否具有从属性.  相似文献   

7.
牛娟玲 《科技资讯》2007,(27):187-188
本文就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的产生原因以及国外关于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立法模式做了理论阐述,并指出我国这方面的立法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完善立法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各国的立法、判例开始呈现出对因违约引发的精神损害给予赔偿的发展趋势。并非所有的违约所造成的精神损害都是不可预见的,精神损害的产生也并非与侵权有必然的联系,因此违约并不当然排斥精神损害赔偿。在一些订立合同时即可预见到精神损害的场合,特别是以获取精神利益为目的的合同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允许受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在法律属性上具有很大相似性,但二者在合同当事方权利义务、法律适用、纠纷解决程序等重要方面又存在显著不同。在现实生活中屡发的劳务派遣、事实劳动关系等纠纷,也涉及到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分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是自罗马法以来就已经形成的两类不同性质的民事责任。解决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竞合,是各国民法对多重性违法行为作出承认和解决时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阐述了责任竞合的原因和对策并对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立法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权利和义务相伴而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当违约方违约责任产生之时,与损方相对应的补救权利却因法律未明确授权而缺失,这既不利于受损方合同利益的保护,也影响了合同法律体系的合理与完善。中国合同立法应当充分考虑民事权利对等性,对受损方的违约补救权利要予以立法上的充分保护、高度尊重和必要限制。合同立法原则应以权利本位代替义务本位,应明确而直接赋予受损方以违约补救权利。  相似文献   

12.
各国法律及有关国际公约对违约责任体系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各国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各国的规定既有明显差异又有相通之处。本文通过对违约责任体系的比较评析,力求揭示其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违约责任体系立法实践的发展与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游客方基于获得精神利益的目的而订立合同是旅游合同的最大特点.旅游合同违约中的损害具有不同于一般经济合同的特殊之处,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的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不符合法律追求公正的价值目标,也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合同法中的违约行为只能提起违约之诉,只有在和侵权行为竞合的时候才能依侵权行为提起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人格物的合同中,涉及到合同违约但未侵权的情况时,若仍以原标准来进行救济就不能体现人格物的人格权属性.人格物可分为显性人格物和隐性人格物,将人格物进行划分有利于充分构建人格物违约责任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5.
合同法中的可预见规则最早产生于法国,随后被各国所继承并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含义是合同当事人违约给对方造成财产损失,违约一方当事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应是因为违约造成的财产损失和在订立合同时双方当事人可以合理预见到的财产损失。本文对可预见规则的历史渊源、主要理论学说、具体实践适用以及适用的例外等方面对可预见规则进行充分探究,为可预见规则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提供适当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物业管理合同中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物业服务合同和管理规约的概念和区别,指出了物业管理合同的签约注意事项和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的通过有利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但该法在劳动合同解除中补偿金等问题上仍存在不足。通过对补偿金的性质和适用范围的分析,探讨补偿金在立法、标准、内容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有利于通过司法解释或进一步补充内容等去完善《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18.
预期违约制度是英美法系中一项完整的、独立的法律制度。1980年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吸纳了英美法预期违约制度的精华,并对其进行了发展。我国199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也引进了预期违约制度。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及我国《合同法》中有关预期违约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合同法》中预期违约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预期违约责任是违约责任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包括明示毁约和默示毁约.法律对预期违约责任的构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当合同履行期限截止前,一方当事人认为对方具有不履行合同义务的事实或可能时,可以根据法律以及当事人之间的约定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