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文学作品存在着的价值只是潜在的价值,只有当它和审美主体发生关系后,满足读者重要时,它的审美价值才会实现。所以文学作品需要读者再创造,读者也能够再创造。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技能和基本的能力的教学,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涵养品行"的教学。本文旨在"涵泳"这一古代教学方式对教学过程中"涵养品行"功能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程梅 《山西科技》2007,(4):74-74,79
诗词鉴赏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掌握规律,讲究方法,有针对性有目标地进行一些强化训练,是可以轻松应考的。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而诗歌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尤为重要。本文从鉴赏诗词的意象、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及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等方面浅谈了中学语文的古诗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学鉴赏是实现文学作品所呈现的人生体验、价值追求的重要手段。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整体性、同构性、直觉性原则为我们从鉴赏角度理解文本意象的构成、走入作品设置的美的境地,提供了某种启示,并由此形成了文学鉴赏的“格式塔”效应。  相似文献   

6.
一、营造诗境,体味情感 古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具有诗情画意的美感。因此,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使诗句从静止变成灵动,从无声变为有声。通过画面的巧妙搭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诗歌艺术最基本最重要的艺术单元—-意象入手,对中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意象解读这一论题作一些相关的研究与探讨。指出诗歌鉴赏教学中,找出意象性语词是引导学生鉴赏诗歌、解读意象的第一步;然后,将意象串联起来,进行整体解读,这样才能领悟诗歌深层次的意蕴,感受诗歌的整体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8.
“知人论世”在诗歌鉴赏中是有其科学性的,它可以打开鉴赏者的思路,帮助鉴赏者找到探幽抉微的窗口。不过,“知人论世”说在实际运用中,如果把握不好,也会引发或是忽视作品本体研究或是将诗歌与历史混同或是对作品强加轩轾的弊病,从而丧失其科学性。并且,“知人论世”的方法也并非每诗必用。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平时写作文,文体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等为主.很少写人物鉴赏的文章。由于学习课文时和做题时遇到了人物鉴赏的问题.有的同学就尝试着写人物鉴赏文章。中学生初学写作此文,也许感到为难,拿不准写什幺.怎幺写。为帮助他们早日掌握此类文体的写作,本文浅谈其基本结构,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袁琳 《广东科技》2011,20(16):82-83
在21世纪,油画创作仍在向前发展。油画发展的一百多年时间,油画创作的原动力将对当代的油画创作产生极大影响。这也是我们研究油画创作原动力的意义所在。油画是以易于油剂(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押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本文将从油画的起源入手,简单谈谈油画的鉴赏与创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千古妙喻──以味喻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味喻诗”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一种特有现象,是古代文论之千古妙喻。先秦时期,人们发现了“食味”与艺术“余味”之间的关系:西晋时期,将“大羹遗味”引入诗文评论,渐次形成“以味喻诗”的传统。经梁之钟嵘首倡而产生文艺理论流派──“滋味说”。唐之司空图以“味”为衡量诗歌艺术标准,重视诗歌艺术规律──“醇美”。宋之杨万里“以味不以形”而论“江西宗派诗”。今人周振甫解答了诗歌评论中数百年的悬案,钱钟书以“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通感”,阐明了“以味喻诗”长盛不衰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和审美中是否有个“审丑”问题?其效应如何?这是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现代化进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研究文学审美的问题,人们可以尽情发挥;研究“审丑”,似乎就受到种种禁忌。从主体隐秘情感的宣泄,自我审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对此进行探索,对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和审美中是否有个"审丑"问题?其效应如何?这是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现代化进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研究文学审美的问题,人们可以尽情发挥;研究"审丑",似乎就受到种种禁忌.从主体隐秘情感的宣泄,自我审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对此进行探索,对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钟嵘提出"滋味"说,是中国诗味论发生的重要开端,一方面承接了孔子的乐味论,另一方面开启了司空图的辨味论."滋味"的理论内涵包括形象性、情性,"赋比兴"和自然性,与其他理论构成整体系统.这对于释解"滋味"与道家思想文化的关系,钟嵘对声律的批评和对滥用典故的批评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简论许渊冲的中诗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渊冲先生在当代中国文学翻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独一无二的。通过对许渊冲先生的中诗英译赏析,证实了文学翻译要保持原作艺术魅力,译者要尽可能地利用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6.
鉴赏论是苏轼诗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情感共鸣说、深观其意说、审美直觉说、诗画相通说等.不仅立论精当新颖,而且能理论联系实际,为我国古代诗歌鉴赏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味”是中国古代审美体验的基本方式,这种源于《老子》哲学体道方法的审美体验方式具有心灵感受性、新颖独特性、主客共感性及思维想象性等特征。“味”所揭示的审美体验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对于古今文学艺术的创作都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因而,在今天,“味”这种审美体验方式仍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学趣味"作为在一定文化中习得的感性的审美价值判断,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趣味区隔实际上反映了一种权力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文学趣味的形成有多种因素,但文化趣味的走向主要是作为文化生产者统治阶层内部斗争的结果。20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要求建立代表工农大众趣味的新文学,建国后这一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得以实现。可以说文学趣味的转向体现了文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19.
"文学趣味"作为在一定文化中习得的感性的审美价值判断,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趣味区隔实际上反映了一种权力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文学趣味的形成有多种因素,但文化趣味的走向主要是作为文化生产者统治阶层内部斗争的结果。20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要求建立代表工农大众趣味的新文学,建国后这一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得以实现。可以说文学趣味的转向体现了文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