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包含117个株系的籼粳杂交来源(窄叶青8号×京系17)的水稻加倍单倍体(DH)群体,对剑叶叶绿素含量相关的4个生理性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叶绿素a/b)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uantitativetrait loci,QTL)分析.在DH群体中,剑叶叶绿素a、叶绿素b与总叶绿素含量彼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a/b比值与叶绿素b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值均呈现出连续性分布,且有明显的超亲分离,表明受微效多基因控制.4个性状共检测到11个QTL位点,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这些QTL对相应性状的贡献率介于9.2%~19.6%之间.其中控制叶绿素a含量的2个QTL位点位于第2、5染色体上;影响叶绿素b含量的4个QTL分别定位在第2、3、5、9染色体上;控制总叶绿素含量的3个QTL位于第3、5、9染色体上;影响叶绿素a/b值的2个QTL位点位于第6、11染色体上.文章系统讨论了这4个叶绿素相关性状的相互关系及其定位结果在水稻育种上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珍汕97/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及其与两亲本的回交群体,对剑叶和倒二叶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等6个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并探讨了这些性状的杂种优势遗传基础.共定位到39个QTL,分别在除染色体3和染色体5外的10条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介于4.6%~45.4%,大部分小于10%.其中,影响倒二叶宽的杂种优势QTL QSlw11c的贡献率为45.4%,该QTL 对超级稻株型育种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还表明,控制水稻叶片杂种优势位点的遗传效应主要是超显性.同时,控制叶片面积杂种优势位点的效应值远远大于叶片长宽的杂种优势位点效应值.因此,可以利用叶面积杂种优势位点改变叶片形态,提高光合作用面积,塑造理想株型,从而提高水稻生物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3.
苜蓿胚状体的分离及其发育过程中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了来源于苜蓿下胚轴愈伤组织的胚状体,并对胚状体的分离及发生和发育过程中过氧化物酶、酯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变化表现出类似的规律性,即在球形胚时期二种酶的活性达到最大值,胚性愈伤组织时期次之,非胚性愈伤组织和子叶胚时期酶的活性较低。酯酶在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胚时期的活性明显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时期,且按照胚状体发生和发育的进程,酶活性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1+龄黑鱾的胃、盲囊、肝脏和肠道4个消化组织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并研究其与温度及pH值的关系,可以为黑纪的合理投饵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设9个温度梯度(10~50℃)和14个pH缓冲液梯度(pH2.0~9.0),用淀粉-碘显色法测淀粉酶活力,用福林-酚试剂法测蛋白酶活力.结果表明:黑纪盲囊、肠道中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均较高,最适温度为35℃,淀粉酶最高活力为每克鲜组织46.02U和42.61U蛋白酶最高活力为每克鲜组织156.52u和147.79U;胃中酶的最适温度为40℃,肝脏中淀粉酶温度要求稍低,最适温度为30℃,酶活力值也最低;胃淀粉酶和胃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6.5和3.5,盲囊、肠道和肝脏组织中的最适pH值相近,为7.0-8.0.可以认为黑鲍胃中主要存在着酸性蛋白酶,胃是食物蛋白质初步分解消化的场所;Q10值充分反映了温度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当温度从10℃上升至20℃时。2种消化酶活力增幅显著,可作为开始投饵的温度指标.  相似文献   

5.
水杨酸预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其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不同浓度(0.005~0.2 mmol·L-1)的外源水杨酸(SA)预处理水稻种子协优46(抗水稻白叶枯病)和浙辐802(高感水稻白叶枯病).结果表明:低浓度SA预处理促进水稻种子萌发,两品种在发芽率、发芽指数、可溶性糖含量、POD和SOD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在SA浓度为0.01 mmol·L-1时,发芽指数及活性指数达最高;协优46在处理46 h时发芽率提高最多,为8.0%,浙辐802在处理12 h时提高最多,为6.7%;浙辐802比协优46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多;在SA浓度为0.005 mmol·L-1时,浙辐802的POD酶活性降低了27.8%,协优46的POD活性则提高了52.3%;浙辐802的SOD酶活性较对照降低了8.7%,而协优46只降低了2.4%.  相似文献   

6.
银鲳不同消化器官中消化酶活性的分布及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野生与养殖条件下银鲳不同消化器官中消化酶活性的分布,比较研究了野生银鲳成鱼和养殖银鲳幼鱼的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1)成鱼胃中蛋白酶活性最大,为0.47U·mg-1,侧囊中蛋白酶活性最小,仅有0.05 U·mg-1;成鱼肝中淀粉酶活性最大,为0.08U·mg-1,直肠最小,为0.01 U·mg-1;肝的脂肪酶活性最大,为10.63 U·mg-1,中肠最小,肝脂肪酶活性约为中肠的9倍.(2)幼鱼三种消化酶活性均为:胃肝侧囊,且银鲳幼鱼各消化酶活性总体上高于成鱼,幼鱼胃中蛋白酶活性、淀粉酶活性、脂肪酶活性分别约为成鱼胃的3倍、12倍和1.5倍.(3)银鲳成鱼和幼鱼的A/P值都小于1,且幼鱼各消化器官的A/P值都大于成鱼,A/P值结果表明银鲳为偏肉食性鱼类,野生的成鱼比养殖的幼鱼更适应肉食性.此外,研究还发现银鲳的脂肪酶活性明显高于许多常见海水性鱼类,推断其对脂肪的利用效率较高,可以考虑在银鲳饲料的配制时适当提高饲料中脂肪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2-酮戊二酸是碳-氮代谢的重要调控因子,在培养液中添加2-酮戊二酸可以促进水稻幼苗根部碳-氮代谢酶的活性.为了确定2-酮戊二酸是否与这些酶之间存在直接作用(体内实验),取正常培养的水稻幼苗材料,在上述酶的测活体系中分别添加2-酮戊二酸,并进行酶活性测定(体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2-酮戊二酸可以促进水稻幼苗根组织提取液中GS,HXK的活性,而对GOGAT,ICDH没有明显的影响.上述结果说明2-酮戊二酸作为一种效应物可能与GS、HXK结合,从而在体内、体外都促进了它们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鲭鱼亚目的海洋鱼类在捕获后易产生组胺,导致鲭鱼中毒.为研究组胺消长与微生物的关系,通过平板分离和摇瓶发酵,以荧光光度法测定酶活力,从鲭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皮肉、内脏和腮中分离筛选组胺降解菌,并对所产组胺降解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自内脏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组胺降解酶活力较高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从生长产酶曲线推测该酶为初级代谢产物.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为7.2.在pH6.0~8.0和温度20~35℃范围内有较好的稳定性.Mn^2+、Ca^2+、Na^-、Mg^2+、K^+等金属离子存在时酶活力增加。Zn^2+、Al^3+、Fe^3+、Fe^2+、Cu^2+等金属离子存在时,酶活力下降,在EDTA存在条件下酶活力完全丧失.对其动力学研究表明,在甘氨酸-NaOH缓冲反应体系中,最大反应速度Vmax=156.25U·mL^-1,米氏常数Km=0.22mg·mL^-1.组胺降解菌国内还朱见报道,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水产品组胺生物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rbcL基因在水稻叶绿体DNA基因库克隆中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水稻品系珍汕97不育系为材料制得的叶绿体DNA(ctDNA)基因库中,筛选到屯含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大亚基基因(rbcL)的重组质粒,对该重组质粒用PvuⅡ,Pst1t和SalI限制性内切酶进行了分析并制得了限制图谱,rbcL基因在该图谱上进行了定位。  相似文献   

10.
以蛋白核小球藻820为实验材料,研究了3种盐度(15、30、45)对其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两种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了解该小球藻对盐度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820的生长随盐度增加而变慢;而油脂含量随盐度增加而升高.叶绿素荧光参数中的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II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II)、光化学淬灭系数(qP)随盐度升高下降,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随盐度升高而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大致趋势是低盐和高盐下活性较高,碳酸酐酶(CA)活性则随盐度升高而降低,第5 d时45盐度是30盐度培养的0.43倍.因此,认为高盐一定程度地抑制了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和CA活性,但是促进了总脂含量和抗氧化酶SOD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逆境胁迫对藻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国内外有关逆境胁迫对藻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概述,探讨了温度、重金属、紫外照射等逆境条件下藻类体内抗氧化酶系统各组分的活性变化.分析了藻类的抗逆性强弱与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之间存在的联系,发现通常抗逆性强的藻类在逆境胁迫下其抗氧化酶系统活性较强.另外,还介绍了藻类中主要抗氧化酶在分子水平的研究现状,并提出该领域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